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基德
- 外文名:William Kidd
- 別名:Captain Kidd(基德船長)
- 國籍:蘇格蘭
- 出生地:蘇格蘭敦提
- 出生日期:1645年1月22日
- 逝世日期:1701年5月23日
- 職業:航海家、海盜、私掠者
人物經歷,噩夢,有關寶藏,生前詩歌,其他相關,
人物經歷
威廉·基德出生於1645年1月22日,是格林諾克郡一位牧師的兒子。傳說中基德出生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但其自稱出生於蘇格蘭格林諾克,有現代研究指其出生於鄧迪。在他5歲時,其父親過世,之後全家移民紐約殖民地。並在那裡結婚成家。
他親自擔任船長,在加勒比海從事海上貿易,賺了一大筆錢。在1690年前後的英法戰爭期間,他成功地維持了美國與英國之間的貿易航道。
1695年12月11日,基德接受紐約、麻薩諸塞和新罕布夏總督,首任貝洛蒙特伯爵的請求,對印度洋中的海盜和法國船隻開展攻擊,為此,英國國王威廉三世向基德發放了私掠許可證,並規定其虜獲的10%歸英國王室所有。次年9月,基德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活動。
噩夢
很快,基德被宣布為海盜。
1698年,基德打著法國旗號襲擊了一艘船籍為亞美尼亞的商船——奎達商人號,該船持有法國東印度公司的通行證,載有大量絲綢、黃金等貴重商品。當發現商船的船長是一位英國人後,基德勸說其船員將該船放行,但是其船員拒絕了,認為根據私掠許可證,他們完全可以合法劫掠任何在法國保護下的商船。基德最終向船員讓步。
當奎達商人號被劫的訊息傳到倫敦後,基德的海盜罪名被坐實,英國政府開出高額懸賞追捕基德。1698年4月1日,基德在馬達加斯加遇到了海盜羅伯特·庫利福德,其大部分船員都叛離他投靠庫利福德,僅有13人留了下來,與其踏上回鄉之路。
1701年5月23日,基德在倫敦碼頭被執行絞刑。第一次上絞架,繩子斷了。但執行者們不在乎,在第二次終於絞死了他。威廉·基德的屍身被塗上柏油,繞上鐵鏈,裝在一隻籠子裡,懸掛於泰晤士河河畔有兩年之久,以震懾其他的海盜,但他至死不承認自己是海盜。
有關寶藏
在臨死前,他交給妻子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四組數字:44-10-66-18。
最終,基德未能說服英國政府相信他的清白,於1701年在倫敦被處以絞刑。
1937年,一個名叫魏金斯的人聲稱見到了第四張藏寶圖。
2015年,美國探險家克利福德(Barry Clifford)在非洲馬達加斯加海域發現沉船撈起50公斤重的巨型銀條,銀條上刻有類似“S”和“T”的記號,可能產自17世紀的玻利維亞。但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聲明說,這個從海里撈上來的“銀錠”事實上含有95%的鉛,發現“銀錠”的“殘骸”並不是基德船長的“加里冒險號”沉船殘骸,而是聖瑪利港口設施的破損部分。
生前詩歌
中文
當我在海上馳騁時,大家都喚我做船長基德;
當我在海上馳騁時,壞事做盡,並違背上帝的法則;
當我在海上馳騁時,四處遊蕩,找尋獵物,燒殺擄勒;
當我在海上馳騁時,離岸不遠處我殺了威廉·摩爾,看著他的血流成河。
別了,行酒作樂的老少水手,我得走了,來尋覓我的藏寶吧!
別了,魯儂鎮美麗的姑娘,我得走了,沒人願寬恕我。
別了,我得走了,去遭受無窮無盡的苦難,去被埋葬……
原文
My name was Captain Kidd, when I sailed, when I sailed, And so wickedly I did, God's laws I did forbid, When I sailed, when I sailed. I roamed from sound to sound, And many a ship I found, And then I sunk or burned, When I sailed. I murdered William Moore, And laid him in his gore, Not many leagues from shore, When I sailed. Farewell to young and old, All jolly seamen bold, You're welcome to my gold, For I must die, I must die. Farewell to Lunnon town, The pretty girls all round, No pardon can be found, and I must die, I must die, Farewell, for I must die. Then to eternity, in hideous misery, I must lie, I must 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