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鎮(河南省盧氏縣城關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南省盧氏縣城關鎮位於盧氏縣城區,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下轄7個行政村,14個居委會,居民主要以漢族和回族為主,截止2017年底,總人口為3761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盧氏縣城關鎮
  • 地點: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
  • 總面積:8.49平方公里
  • 總人口:37616人
  • 行政區類別:鎮
基本概述,古村落、文化遺址、旅遊資源,地圖信息,

基本概述

城關鎮位於盧氏縣城區,地處盧氏盆地中部洛河北岸,東西長3.1公里,南北寬2.7公里,總面積848.54公頃。氣候四季分明,春秋較短,冬夏較長,年平均氣溫為12℃-13.4℃,年平均降水量為692.9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18小時。全鎮共有耕地560畝,林坡1.42平方公里,綠化面積0.487平方公里,人均綠地面積為32.8平方米,適合人類居住。城關鎮人口居住密集,外來人口眾多,常住人口有5.7萬餘人,其中城關鎮戶籍人口3.7萬餘人,全鎮轄7個行政村,15個居委會,29個居民組,其中北關村多為回族居民。全鎮共有黨支部20個,黨員510名,北有三淅高速,南部蒙華鐵路正在修建,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財政主要構成部分為城市建設、土地城建工商徵收、企業、第三產業、無農業稅收來源。

古村落、文化遺址、旅遊資源

城關鎮主要有城隍廟會、藥王廟會、四月八廟會、十月八廟會等。多由當地組織募捐,請劇團唱戲聚攏人氣,而後在寺廟或神棚燒香、祈福,屬民間信仰的報賽酬神活動。城關鎮人民多吃麵食,常見的麵食有水餃、滷麵、臊子麵、拽面、糖包、油卷饃、肉包及各種油食。酒席最常見的是八碗席、回族水席、清真十大碗、新十三花等。端午節有特色食物——槲包,是用盧氏周圍山上特有的一種槲葉,包上黍米,煮出來的美味佳肴,極具地域特色。盧氏大個燒雞、盧氏麻片等美食深受民眾喜愛。
1、城隍廟位於盧氏縣城十字街北側,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洪武初年,宣德年間毀於戰亂之中,天順八年至成化二年重建,嘉靖二十九年又遭火災,至萬曆九年修復擴建,即成現有規模,建國後多次整修,廟院面貌一新。整個建築,金碧輝粕,檐牙飛翹,工藝精美,朱門高柱,明麗豁敞,是研究古代建築藝術的科學依據和模樣。為縣文化館駐地,是全縣人民的文化活動和文物收藏中心。
2、清真寺分上寺、下寺和北街寺。上寺位於城關鎮北關村北窯,始建於明末,在嘉慶年代又買到院落進行擴大,至今已三百餘年歷史,經公元1958年大躍進時期修電站和路把清真寺內古碑拉走使用,古式家俱已大量燒毀,煉鐵使用,在文革期間,破四舊立四新,又毀壞了清真寺內古建築物件。總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19.8平方米,寺院方位坐西向東,內設男、女大殿、卷棚、迎旭樓、南、北講堂、男、女水房、古建門樓街建築物,寺內有大量的文化遺產,碑刻、匾額、書籍等歷史文獻資料。下寺在民國二十四年,由阿訇馬振江和寺管會邀眾集議,廣驀乜提,修建了大殿、北講堂、教長室等初具規模。於1989年擴建了一層為卷棚,二層為“望月樓”的新式建築物,並由時任中國伊協副會長努爾曼·馬賢先生在門楣上的匾額題“清真寺”三個大字,一次可容納百餘人進行聚禮,八根五米高圓柱用藍瓷片鑲嵌而成,偉岸挺拔,搖棚上半截用花紋圖案裝飾其南、北、西三面。近觀乎“望月樓”三大金字映入眼帘,兩米高的綠圓頂上鑲嵌寶瓶熠熠生輝,金色月牙高入雲端,雙斯樓之壯觀,富有阿拉伯建築之特色,照麥加之聖地,添民族色彩於豫西山城。另有民族福利樓,女大殿和沐浴樓分別於1992年和1993年陸續建成並投入使用。該寺內共豎立兩通碑,其一是於1990年齋月立,此碑記述了馬公振江與馬公明道阿訇叔侄二人先後修建大殿、望月樓和大門樓的詳細情況經過,其二是於1994年立,記述了修建兩樓之情況。北街寺始建於清末民國初年,已有100餘年歷史,由盧氏回族民眾捐獻土地、房產,初期有土坯瓦房30餘間,文革期間被收歸國有,土坯房產被縣房管所出租。1988年落實民族宗教政策後歸還給城關鎮回族民眾,由北關清真上寺代管。
3、藥城藥王閣於1993年建成投入使用,占地100畝,共建仿古式房屋297套,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建成後是豫西地區最大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和信息交流中心,由盧氏縣藥城管理委員會管理。2004年12月30日經縣政府第六次常務會議研究決定,將盧氏縣藥城管理委員會併入盧氏縣市場發展服務中心。當前,藥城內設有中藥材收購、核桃收購商、旅社、古玩加工銷售、鋁合金及玻璃加工銷售等個體商戶,其他均為住宅。隨著縣城框架的拉大,藥城的地理位置已經由城市郊區變成東城中心區。
4、洛神公園位於盧氏縣城西部,三淅高速縣城出口東側,南臨洛河,占地268畝,交通使得,風景優美,是我縣唯一自然生態公園。2007年已初具規模投入使用。2012年又按照5A級旅遊景區進行設計,分三期建設:一期工程於2013年元月份開工對原有公園進行高標準升級改造,對原有人工湖進行擴建改造,配套建設音樂噴泉和親水平台,新建游泳池、水寨、水屋、兒童樂園,並對沿湖人行便道、東門口廣場進行升級改造,對全部園區進行高標準綠化和亮化,2015年元旦已開園向全縣人民開放;二期建設民俗文化展館和豫西特色商品街區:項目全部建成後,不僅可以成為盧氏發展旅遊的名片,而且可以為城區增添亮麗的風景線,同時極大提高了山城居民休閒娛樂生活幸福指數。
5、盧園廣場北起靖華路,南至濱河路,東自中興路,西到新建路,南北長480米,東西寬280米,總占地面積12.68公頃,北部表演集會區總面積4.75公頃,可容納7萬人集會,滿足全縣舉辦大型演出和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南部生態休閒文化區總面積7.92公頃,建有文化長廊、蓮心湖、植物園、運動健身場所,是集生態、文化、遊樂、健身功能於一體的公共開放式公園。文化園做為應急避難場所是城市防災避險的重要設施之一,體現了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盧氏,提高城市防災減災和公共安全能力的具體體現。盧園建設以打造傳承文化、生態休閒、健身娛樂、旅遊度假為一體的特色景觀區,實現人文景觀與自然山水和諧統一為目標,已成為盧氏縣的新地標。
6、基督教堂位於城關鎮東街一街坊9號,建於2000年,系三層框架式結構。北端為正門,三層層頂矗立一塔樓,總高度34.5米。一樓為縣兩會辦公處及教室,二樓南端為講壇,紅色十字架高掛正中,雕欄圓桌莊嚴肅穆。二樓大廳及三樓懸空坡式中門,可容納千人禮拜。二、三樓北側小廳分別為圖書室和會議室,建築總面積為1242平方米。現有堂委人員18名,備案教職人員6名,信徒人數900餘名。

地圖信息

地址: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城關鎮政府(龍山西路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