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間結構與歷史街區的活力變遷研究

城市空間結構與歷史街區的活力變遷研究

《城市空間結構與歷史街區的活力變遷研究》是依託深圳大學,由王浩鋒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空間結構與歷史街區的活力變遷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浩鋒
  • 依託單位:深圳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城市的迅速擴張,許多城市的歷史城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敗現象。歷史城區活力的保護和復興作為目前城市內涵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能否準確把握和揭示城市物質環境和非物質形態的功能質量要素之間的關聯。本課題套用空間句法的理論方法和GIS技術,在目前已形成的研究案例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擴展形成系統的大跨度的歷史比較研究,通過數理統計分析構造城市物質形態要素與功能質量要素的量化指標關聯模型,揭示城市局部形態的改變和空間結構的變化對歷史街區活力的維持、發展和演變所起的作用。同時,在此基礎上嘗試對目前歷史城區的保護、更新和利用的實踐工作進行評估,建立以系統量化分析為基礎的規劃設計的度量和評估方法。本課題從定量的角度探討城市形態與功能活力的歷史演化關係,對於探索我國城市歷史研究的基礎理論和指導歷史街區的保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意義和套用價值。

結題摘要

本項目套用空間句法的網路分析方法,重點通過上海、廣州、西安、澳門、中山等5個城市的對比和麗江、泉州、青島、深圳的個案研究,分析了城市空間形態的歷史演變過程及其對歷史街區活力變遷的影響。研究以空間與功能的模式關係入手,以19世紀末至今城市發展的四個典型歷史時期(1900s,1940s,1980s和2010s)為對象,通過分析城市空間結構在“城市整體—歷史城區—歷史街道”等三個不同尺度層面的變化及其與城市用地功能布局之間的互動關係,探討了歷史城市演化歷程中的規律性現象和自身特點,城市空間結構的改變對中心變遷的影響,以及具體的城市形態特徵對維持歷史街區的功能和活力所起的作用。 本項目的研究結果顯示,空間與功能的多尺度關係貫穿了歷史城市演變的整個過程,並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中心的形成、發展與變遷特點。城市形態的特徵具有歷史性,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和建設文化在空間上留下的形態印記在城市演變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延續性,並成為城市中有意義的歷史場所。維持緊湊的步行尺度的形態的同時保持與城市前景網路(較高的全局可達性)的聯繫對於延續歷史城區的活力具有重要的意義。項目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依據城市空間結構的多尺度效應初步構建了城市活力的評價模型,以深圳南頭古城為例進行了歷史街區更新改造策略的實踐探索。 本項目研究成果對於指導我國城市歷史街區的更新保護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歷史城區的激活或更新,功能提升和環境的改善需要城市的物質形態系統特別是空間網路結構的配合,這種配合不能僅局限於歷史城區自身的範圍,而需要從更大的空間範圍考慮歷史城區與城市的多尺度結構關係。保留歷史遺產的物理真實性固然重要,但更應該保護的是歷史遺產獲取功能與社會文化意義的生存環境和運行機制,唯有此才能使其內涵得到延續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