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氣象減災是一項系統工程,能否實現科學、高效的減災,歸根結底取決於城市氣象減災的綜合能力。
城市氣象減災能力是多種減災能力要素的綜合體現,主要由承災能力、應急能力和恢復重建能力三部分組成,這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各有側重又相互交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城市氣象減災能力建設
- 外文名:Urban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Mitigation Capacity Building
- 組成:承災、應急能力和恢復重建能力
- 途徑1:城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 途徑2:科學的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
- 途徑3:城市氣象應急救災能力的培植
簡介,城市氣象減災能力建設的途徑,增強城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科學的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城市氣象減災的應急管理能力培養,城市氣象應急救災能力的培植,公眾安全文化素質與減災技能的培養,促進城市氣象減災科技進步,
簡介
城市氣象減災是一項系統工程,能否實現科學、高效的減災,歸根結底取決於城市氣象減災的綜合能力。
城市氣象減災能力是多種減災能力要素的綜合體現,主要由承災能力、應急能力和恢復重建能力三部分組成,這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各有側重又相互交叉(見圖)。
城市系統對於氣象災害的承災能力,在物的方面主要取決於城市規劃布局是否合理,城市防災工程的數量和質量,城市基礎設施是否完善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在人的方面主要取決於城市減災的組織管理水平和公眾安全減災素質。
城市對於氣象災害的應急能力主要取決於城市減災管理應急機制的建設、災害預警能力、應急救援能力、搶險救災物資儲備能力、公眾應急能力等。城市在遭受重大氣象災害之後的恢復重建能力主要取決於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實力,同時也取決於城市的組織管理水平和區域自然條件。上述三項能力都需要科技支撐,科技發展水平與創新能力關係到城市氣象減災綜合能力的整體提高。
城市氣象減災能力建設的途徑
城市氣象減災能力的構成要素,有些是一時難以改變的,如城市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與生態環境條件,城市建築的布局等有些是經過一段時期的建設可以逐步完善的,如城市功能區布局、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基礎設施建設、救災物資儲備等還有一些屬於軟體,如組織管理能力與公眾減災素質的提高與應急技能的培訓等,只要抓緊就能夠在較短時期內明顯改善,並不需要大量投資。
城市氣象減災能力建設的途徑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增強城市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納人可持續發展的軌道是城市減災能力建設的根本所在。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氣象減災也是如此。強大的經濟實力是減災能力建設的物質基礎。
科學的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
要把減災納人城市規劃,建立健全城市防災工程體系和基礎設施,特別是生命線系統,才能實現高效率的減災。缺乏科學規劃,布局混亂的城市,必然隱患嚴重,城市的減災資源也難以調動和整合。落後的城市生命線系統不但難以承擔應急減災的需要,本身也往往成為氣象災害巨大的風險源。在城市發展規劃中,必須設計和建設一批應急避險場所。
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
生態環境破壞是災害之源,生態環境建設是減災之本。雖然城市的經濟發展決定了減災的物質基礎,但我們決不能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治理城市周邊的大氣污染、水土流失,增加城市綠地,改善區域水環境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氣候的惡化,減輕城市氣象災害。
城市氣象減災的應急管理能力培養
善於運用科學發展觀的城市領導具有很強的組織協調能力,能夠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實現氣象減災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包括組織機構的建設與完善,健全減災法制與預案等。
城市氣象應急救災能力的培植
包括氣象災害預警能力、應急搶險救援能力、救災物資儲備數量等,需要氣象、民政、水務、市政等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加強業務建設。市政府應從組織與資金上給予保障。
公眾安全文化素質與減災技能的培養
城市氣象減災必須落實到每一個社區、家庭和市民。公眾的安全文化素質與減災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減災管理部門的決策與行動能否全面落實。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城市氣象減災能力最大差距就在於此。要通過把減災納入基礎教育,經常性的科普培訓、志願者隊伍的組織和訓練、防災演練等逐步培養。
促進城市氣象減災科技進步
包括城市氣象減災的管理科學、氣象預測預警技術、氣象減災工程技術、民用減災技能等。要加強對相關減災科技部門和科研項目的支持,鼓勵城市氣象減災的科技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