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羊羹

地瓜羊羹

地瓜羊羹是羊羹的一種,是一種日式和果子,主要原料為地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瓜羊羹
  • 主要原料:地瓜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難度:簡單
材料,作法,羊羹文化,

材料

地瓜(去皮)700g、明礬一茶匙、水5杯、白砂糖120g、鹽少量、奶油20g(置室溫下軟化)、抹茶粉2小匙、熱開水2小匙、小紅豆罐頭一罐(取用30粒)、22.5cm×14cm×4cm模型一個。

作法

(1) 地瓜去皮,放在明礬水(5杯水加1小匙明礬)里浸1小時後,清洗一下、蒸軟,乘熱搗碎,再加入糖、鹽、奶油,攪拌均勻後,平均分成兩份分開放。
(2) 抹茶粉與熱開水混合均勻,加入(1)一半的量調勻,備用。
(3)模型中鋪上保鮮膜,放入另一半(1)的量,用手壓平,小紅豆稍微用開水沖一下撒在上面,再鋪上(2) 壓平。
(4)為防止乾燥,蓋上薄膜,放入冰櫃冷藏1~2小時,即可切片食用。

羊羹文化

最早的羊羹是用羊肉來熬制的羹,冷卻成凍以佐餐。其後隨禪宗傳至日本,由於僧人不食肉,於是便用紅豆與麵粉或者葛粉混合後蒸製,故羊羹在日本慢慢演化成為一種以豆類製成的果凍狀食品。其後隨著茶道的發展,羊羹逐漸成為一道著名的茶點
羊羹一詞,在中國古籍中便有記載。《戰國策》之《中山策》中有句“中山君饗都士,大夫司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馬子期怒而走於楚,說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宋書》卷四十八列傳第八的毛脩之列傳有句“脩之嘗為羊羹、以嘗虜尚書。尚書以為絕味、獻之於燾。燾大喜、以脩之為太官令”。前句說的是中山國君饗宴名士,到場的司馬子期未分享到羊羹,遂怒走投楚,並說服楚王伐中山以至中山國亡,留下了“杯羹亡國”故事;後句說的是南北朝時東晉將領毛脩之先後被夏國和北魏所俘,他曾做羊羹獻給北魏的尚書,尚書覺得味道鮮美又轉獻給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燾大喜,封毛脩之為掌管百官膳食之官。
“杯羹亡國”和毛脩之獻羊羹而升官,均體現羊羹的味美。儘管有後人對“杯羹亡國”及“楚滅中山”質疑,但起碼整理編輯《戰國策》的劉向所處的前漢就有羊羹一物一詞是不會錯的。再往後,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有“秦烹惟羊羹,隴饌有熊臘”句,更往後,清代袁枚《隨園食單》里“取熟羊肉斬小塊,如骰子大。雞湯煨,加筍丁、香蕈丁、山藥丁同煨”。煨出的羊羹已高檔的連今人也不認識了,倒是覺得西北的羊肉湯更親切。
今人當然吃不到戰國羊羹,但可從字面分析出它是很濃很香的羊肉湯,它冷卻後會成羊肉凍。圓爾給承天寺帶來了羊羹的製法,但禪寺的和尚們是吃齋念佛的人,再說日本本無羊,僅有820年新羅國獻上七隻羊、903年唐人獻上羊和鵝,1805年輸入羊只由唐人飼養且失敗、直到1817年方飼養成功的記錄,就是說圓爾那時代在日本是找不到羊的。於是圓爾及禪僧們便留下羊羹那葷食的名字,將材料改成了煮熟的赤豆或豆沙加葛根粉,蒸製成的半固體狀的赤豆羹——羊羹。
這種鎌倉時代至室町時代隨著禪宗傳入引進日本的羊羹,過了三四個世紀,葛根粉的凝固作用被新發現的吸水性很強、營養更豐富的瓊脂(亦有洋菜、菜燕等稱呼,日稱寒天)代替,這樣,不需要蒸製了,羊羹變成了今日的成塊狀的“練羊羹”。而加入少量的瓊脂煉成的羊羹雖也成塊狀,但它較軟,便叫成了“水羊羹”。
周作人於1957年發表的《羊肝餅》文中寫道:“有一件東西,是本國出產的,被運往外國四五百年之久,又運回來了,卻換了別一個面貌了。這在一切東西都是如此,但在吃食有偏好的事物,尤其顯著,如有名茶點的‘羊羹’,便是最好的一例。”
那“被運往外國四五百年之久”的年月,正是加入了瓊脂的“練羊羹”出現的年月,正值日本的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3年)。中國茶傳入日本久矣,日人更尊帶回茶種的留學僧人榮西為日本茶祖,榮西早於前述的承天寺年,在博多創立了日本第一座禪宗寺院聖福寺,是他推出“禪茶一味”而形成了日本禪宗的風格。日本茶道早有各種流派,而茶道的確立是以千休利完成“侘茶”為標誌的,茶道的確立也正在安土桃山時代。在茶會上飲茶總要佐以點心的,練羊羹水羊羹似為配合茶道的確立而出現,羊羹變成了茶道的茶果子之一。
安土桃山之後的江戶時代(1603——1867年),是個少征戰的和平時代,那時代重教育,雖重農輕商但也是經濟商業化的時代,羊羹也在那時代得到發展並普及到百姓家。琉球生產的砂糖通過薩摩藩進入日本本土,也進入各種果子中,加了砂糖的羊羹成了“砂糖羊羹”,所以今日羊羹多是很甜的。原本加小豆豆沙的羊羹,從江戶時代到近年,加入或替換多種材料,出現了栗羊羹、茶羊羹、柿羊羹、梅羊羹、柚羊羹、蘋果羊羹、百合羊羹、胡麻(芝麻)羊羹、芋(馬鈴薯)羊羹、紫薯羊羹、昆布羊羹、鹽羊羹……當然還有各家羊羹老鋪自己創意出的名字,比如“千里之風”、“夜梅”“瑞衣”“侍”……種類名目多多。
周作人寫羊羹的文章的題目叫《羊肝餅》,那羊肝餅也是日本人考據推斷出來的。到了近代,日人也對羊羹字面會意出的羊肉湯怎么會變成硬或微硬的光溜溜的塊狀產生了疑問,作家芥川龍之介就曾在答謝師從於他的後輩贈送羊羹的信中插了句幽默的話,說寫下羊羹兩字不由覺得羊羹里長出毛來。但他之前的人還是做了番考據的,他們從中國的《荊楚歲時記》《金門歲節記》等書中摘出了“洛陽人家重陽作羊肝餅”“洛陽人家重陽做迎涼脯、羊肝餅”,而結論出羊羹是小豆和砂糖或米與黑砂糖蒸製出來的東西,在江戶中期出的百科事典《和漢三才圖會》中附圖的解說為“羊肝餅俗為羊羹”。
日本有著加工精製、色美味甜的羊羹,除了認真敬業外,是因有著許多多則五百餘年少則百餘年,傳了十幾或更多代的世代相傳的作羊羹的老鋪。
練羊羹的發祥地和歌山老鋪“駿河屋”有五百五十年歷史,歷史中還派生出京都、大阪等多處“駿河屋”字號。有“千里之風”、“夜梅”等名牌羊羹的出自京都、現總店在東京赤坂的“虎屋”有四百八十多年歷史,已傳至第十七代。本社設在東京的“鹽瀨總本家”源自林淨因在奈良開的“鹽瀨饅頭”店,歷史已有六百六十年了。“虎屋”和“鹽瀨總本家”有個共同之處,即產品都是羊羹和饅頭兩種。而同樣很有名製作羊羹的佐賀縣小城市的“村岡總本鋪”、兼營羊羹的名古屋“松和屋老鋪”等數十家羊羹老鋪也都有百多年的歷史了。
日本有許多作家對羊羹有過描述。夏目漱石在他小說《草枕》有一段文字出了它的美色,引旅日作家李長聲的譯文記下:
“……但那表面滑潤、緻密而且半透明地承受光線的狀態怎么看都是個藝術品。尤其是煉製的,青蔥蔥,有如碧玉與滑石的雜種,看著很舒心。何止於此,青翠的煉製羊羹放在青瓷盤子上,好象剛從青瓷裡面長出來,光滑細潤,不禁想伸手摸一摸。西洋糕點給人以這般快感的一樣也沒有。”
寫有長篇小說《細雪》的唯美派大師谷崎潤一郎則引夏目那段寫羊羹的文字,將羊羹評成了“冥想的果子”,將羊羹的質感納入他的蔭翳之美(谷崎有隨筆集《蔭翳禮讚》)。歌人、作家、教育家與謝野晶子本是大阪府和果子老鋪“駿和屋”家的女兒,她在著作中曾寫道“我是在果子屋,邊用竹皮包羊羹邊養育長大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