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羅(新羅國)

新羅

新羅國一般指本詞條

新羅(英文音譯:Silla,公元前57年~935年),朝鮮半島國家之一,從傳說時代起,立國達992年。公元503年開始定國號為“新羅”。

新羅最初由辰韓朴氏家族的朴赫居世居西乾創建。660年和668年,新羅聯合唐朝先後滅亡百濟高句麗。670年-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侵奪了大同江以南的原屬於中國後為高句麗奪取的漢樂浪、帶方故地(當時唐軍主力用於其他地區,後來新羅向唐朝請罪並且稱臣,唐朝不再追究),統一了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稱為統一新羅。9世紀末期,統一新羅分裂成“後三國”。935年,“後三國”被高麗統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羅
  • 英文名稱:Silla
  • 所屬洲:亞洲
  • 官方語言:新羅語(韓語母體)
  • 政治體制:君主制
  • 國家領袖:法興王
  • 主要民族朝鮮族
  • 國土面積:約18萬平方千米(統一新羅)
  • 建立時間:公元前57年
  • 滅亡時間:935年
基本簡介,概要,歷史,統治階級,國家概況,社會政治,軍事,外交,文化,佛教,君主世系,爭議,歷史雜論一,歷史雜論二,

基本簡介

概要

新羅於6世紀初制定國號,取“德業日新,網羅四方”之意。(參見《三國史記》“卷四智證麻立乾四年”條)新羅是我國對稱呼斯盧的不同翻譯。
新羅騎士瓷雕新羅騎士瓷雕
朝鮮民族的古代國家。初名徐羅伐,又名斯羅期盧。公元4世紀由三韓的辰韓聯盟中最有勢力的斯盧部所建,統治地區先在朝鮮半島東南部,後擴至整個大同江以南地區。都城為金城(今慶州)。935年被高麗所滅。
公元前後,斯盧部落以慶州為中心,聯合六部組成部落聯盟,酋長由朴、昔、金三氏擔任。4世紀中葉起,朴、昔二姓不再擔任首領,王位由金姓世襲,王權逐漸得到加強。4世紀末新羅經常受倭軍的騷擾。
402年,高句麗驅逐倭軍,將新羅置於自己的庇護之下。
505年,新羅實行州、郡、縣制。
520年,頒布律令,始定有尊卑差別的百官服色,實施嚴格的身份制度,進一步完善國家體制。
528年,朝廷支持大乘佛教傳播,借佛法說教加強王朝的思想統治。
532~562年,新羅先後統一本加耶(又稱金官加耶,今金海地區)和大加耶(今高靈地區)弁韓人加耶部落,完全占有洛東江流域。為與高句麗爭雄,新羅與百濟結盟。於551年占領漢江上游地區。並於553年又攻占百濟的漢江下游地區。遂乘勢沿東海岸北上,將其勢力一直伸延到今鹹鏡北道。新羅的擴張招致高句麗和百濟的不斷進攻。新羅處境危急,籲請唐朝出兵干預。
654年,新興貴族掌權,實行一系列改革,把大量土地和牧場分給新興貴族,實行采邑分封,後又曾實行祿邑制和丁田制。新羅後期,王族間因爭奪王位,戰亂頻繁,民不堪命,紛紛起義。
到公元655年,高句麗和百濟再次聯手入侵新羅,唐朝不再像以前那樣“調停”,而是直接“遣營州都督程名振、左右衛中郎將蘇定方,發兵擊高句麗”,保護新羅安全。
公元659年4月,百濟攻入新羅邊境,新羅就以“百濟頻犯境,王將伐之,遣使入唐乞師”。
唐朝在新羅的配合下,於660年滅百濟,再於 668年滅高句麗。百濟、高句麗滅亡後,新羅統一大同江以南地區,大同江以北直到遼東則歸唐朝管轄。至此,原三韓部落地域完全統一於新羅,並在北界略有擴展。
新羅據有西海岸的仁川灣,便於直航中國。從 4世紀末起,先後與前秦、南齊、梁、北齊、陳、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國文化。使用漢字並創造用漢字標音的“吏讀文”。
新羅王朝的耳環新羅王朝的耳環
682年,新羅設立國學,讀《論語》。《禮記》等書。包括僧侶在內的新羅留唐學生很多,其中學有所成者不少。慧超的《往五天竺國傳》、崔致遠的《桂苑筆耕》,都是在中國流傳久遠的著作。新羅早期有部民,“息穀米於人,償不滿,庸為奴婢。”新羅的部曲縣,是強制戰俘等集中居住和從事特種勞役之處。部民實際上是一種被征服的部落奴隸。新羅的其他奴隸史載不詳。
5世紀後,鐵器廣泛使用,牛耕普及,禁止人殉。生產迅速發展。
896年,赤褲軍曾攻打到王都西部。在這一形勢下,弓裔、軍官甄萱等也加入到起義軍中,並攫取了領導權。
900年,甄萱在完山州(今全州)建後百濟。
901年,弓裔在松岳(今開城)建後高句麗,形成後三國分立的局面。
918年,弓裔部將高句麗王族王建取代弓裔,創建高麗王朝,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朝鮮半島為高麗王朝所統一。

歷史

歷史學者傳統上將新羅的歷史分成三部分:早期(公元前57年-公元654年)中期(公元654-789年)和晚期(公元780-935年)。
一、建國
據《三國史記》記載,新羅公元前57年由朴赫居世居西乾在金城(今韓國慶州)創建。新羅最初是辰韓的12個部落之中最強大的部落,共有6個村莊和6個家族,被稱為斯盧六部。據說,赫居世居西乾是從天上飛來的白馬生下的蛋中出生的。赫居世居西乾13歲的時候,新羅六個家族推舉他為國王。赫居世居西乾也被認為是朝鮮半島常見的朴姓的祖先。到至今的考古發現表明,在這一時期,可能有新羅政權的存在。金富軾這樣寫的原因可能是想將新羅的歷史看上去比高句麗百濟的長。
新羅天馬圖新羅天馬圖
二、初期發展
建國初期,新羅先後被朴氏、石氏(又叫昔氏)和金氏三大家族統治。到2世紀,新羅發展成朝鮮半島東南的一個國家,對其周邊的辰韓部落的影響也不斷擴大。3世紀,新羅成為辰韓最強大的城邦國家。總共有四千多戶,在辰韓各部中只有它在獨立於馬韓統治。
公元250年,在新羅西邊百濟取替了馬韓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在新羅西南伽倻取代了弁韓。公元50年,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北部,高句麗已初具規模,並在313年南下朝鮮半島中部後成為具很有威脅性的地區霸王。新羅與高句麗結盟對抗日本國、百濟,新羅也曾經與日本國聯姻。
新羅(新羅國一般指本詞條)
三、擴張和中央集權化
公元356年, 金氏家族的奈勿尼師今繼位後,開始世襲君主結束了新羅三大家族輪流掌權的局面。377年,新羅與中原王朝和中國東北的少數民族政權高句麗建交。
4世紀後期, 由於新羅西有百濟南有日本的包圍,新羅最初與高句麗結盟。不過當高句麗遷都到平壤並開始南擴後,427年新羅被迫和百濟結盟。
新羅(新羅國一般指本詞條)
502年新羅與北魏通使,被北魏稱為斯羅,南朝一般用倭國對它的稱呼“新羅”。
法興王在位時期(514-540年),新羅已發展成為一個羽毛豐滿的國家,以佛教為國教並有自己的年號。在伽倻與新羅的戰爭中,新羅吸收了伽倻。
532年,新羅兼併金官伽倻;
562年,吞併大伽倻,使疆土到達洛東江。
真興王在位時期(540-576年),新羅建立起了強大的軍隊。新羅幫百濟將高句麗從漢江流域趕走後,553年又將這一戰略要地從百濟手裡奪走結束了與百濟120年盟友關係。真興王在位期間還建立了花郎道。
真德女王去世後,骨品制度的終止標誌著新羅早期歷史的結束和中期歷史的開始。
四、新羅的統一
新羅陶器新羅陶器
7世紀,新羅開始與唐朝結盟。
660年,武烈王聯合唐朝滅亡百濟。
663年,唐朝在新羅設立了雞林州都督府,以新羅王為“雞林州都督”,世代承襲。
668年,文武王聯合唐朝滅亡高句麗。
670年-676年唐朝新羅戰爭後,新羅占領百濟故地和原高句麗大同江以南部分領土。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地區,定都慶州,效仿唐朝的國家制度進行統治。
新羅中期的歷史主要特點是君主權威的壯大。新羅對朝鮮半島的統一使新羅君主財富增加,威望提高。在統一朝鮮半島中部、南部期間,成功地鎮壓了幾起貴族反叛,清除了對其中央集權最具威脅的貴族勢力。統一後的新羅開始進行官僚制度的改革,之後新羅進入鼎盛時期,農業、商業、手工業、藝術、教育、宗教等都得到蓬勃發展,同中國、日本等國家的貿易、文化往來十分密切。
五、衰落與滅亡
780年惠恭王死後,因王位繼承問題發生暴亂事件,新羅由此走向衰落。地方割據勢力強大,農民暴動頻繁出現。沿海地區出現海盜侵擾日本等地(韓寇)。
900年新羅王族建立後百濟,901年建立後高句麗,朝鮮半島進入後三國時代。後高句麗武將王建奪取後高句麗政權,建立高麗王朝,於935年滅亡新羅,重新統一朝鮮半島。

統治階級

歷代君主
統治新羅的三大王族“朴氏、昔氏、金氏”互為姻親關係。
如:“脫解尼叱今”(昔氏) 為 “南解次次雄”(朴氏) 的女婿

國家概況

社會政治

6世紀起,新羅開始採納骨品制度,將貴族分成5個等級。
新羅(新羅國一般指本詞條)
骨品制度決定著法律許可權,社會地位和官職。人們要依照骨品等級來著裝,建房和結婚。骨品制度的採納使新羅的成為等級嚴格社會。聖骨和真骨為王室。金春秋繼位前只有聖骨才能繼承王位。真德女王去世後,骨品制度終止。統一後的新羅,開始效仿中國的官僚機制來管理擴大了的國家。

軍事

新羅的早期軍隊只是保護王室和貴族的御林軍。隨著新羅與百濟,高句麗和日本衝突的增加,新羅在其所有的六個區域,建立起了六個城堡,並逐步發展起大規模的軍隊。真興王在位期間新羅還建立了花郎道。花郎道最初只是個社會組織。隨著朝鮮半島三國衝突的升級,花郎道發展成了一個精銳部隊組織。花郎道在新羅與高句麗和與唐的戰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外交

南朝梁
普通二年,王募名秦,始使使隨百濟奉獻方物。
隋朝
大業以來,歲遣朝貢。
唐朝
新羅,辰韓之遺種也。其國地、君世、物俗見於唐。其大族曰金氏、朴氏,自唐高祖時封金真為樂浪郡王,其後世常為君長。
在被百濟打得打敗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25年新羅便“遣使大唐朝貢。
642年正月新羅再次向唐朝朝貢。
五代
同光元年,新羅國王金朴英遣使者來朝貢。長興四年,權知國事金溥遣使來。

文化

聖德大王神鍾具有非常獨特的鐘音,吸引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善德女王時期修建的瞻星台為東現存最古老的觀象台。
斯盧國文物
新羅原位於洛東江東邊,是古代朝鮮半島東南部的國家。新羅的前身是辰韓部落聯盟12國中的斯盧國,以征服周圍小國的方式擴展領土而形成的王國。
公元前後,斯盧國(部落)以金城為中心,聯合6部組成了部落聯盟-新羅國家。古代辰韓是半島發展最緩慢的地區,鐵器製造和其他先進技術都是最晚傳入這個地區。新羅最初是半島三國中最弱小、最落後的國家。由於在地理上遠離中國的影響,它不太容易接受到中國的習俗和思想,反而受周邊國家和民族的影響較大。新羅北方的“江原道”有濊人的東濊古國,隔海有日本九州的多婆那國。西南是弁韓諸小國,西面還有馬韓基礎上形成的百濟政權。
早期新羅國王有出自本土說,百濟說和日本九州說三種說法,說新羅王出於本土或百濟,和辰韓王是馬韓人是類似的,應該是可信的。古代辰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世世相繼辰王...新羅土地臨海,氣候濕潤,其漁業資源比較發達。辰韓“土地肥美,宜種五穀及稻,曉蠶桑,作縑布,乘駕牛馬。雖說物產豐富,鄰近的弁韓又出鐵,但由於相對閉塞,早期手工業顯得比較落後,最初的手工業可能是早期秦人移民帶來的,但土地肥沃與出鐵,則是新羅很早農業就比較發達的兩個主要原因,也是新羅得以後來居上的基礎。
5世紀中葉,新羅社會經濟在當時的朝鮮半島已居於領先地位。4世紀時開始興修水利,5世紀至6世紀擴大了規模,鐵制農具逐漸推廣,牛耕代替了人力挽犁。手工業中鐵和銅的冶鑄規模很大。《三國史記·新羅真興王本紀》載,574年“鑄成皇龍寺丈六像,銅重三萬五千七百斤,鍍金重一萬一百九十八分”。5世紀末6世紀初,“初開京師市肆,以通四方之貨”,又“置京都東市”,王京慶州成為全國商貿中心。
韓國漢字
古代新羅存在著奴隸制,役使奴隸的使用和奴隸貿易頻繁,有奴隸殉葬制度。從4世紀末起,先後與中國的前秦、南齊、梁、北齊、陳、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國文化。使用漢字並創造用漢字標音的吏讀文。682年,新羅設立國學,讀《論語》、《禮記》等書。包括僧侶在內的新羅留唐學生很多,其中學有所成者不少。與中國的交流,帶動了新羅經濟文化的發展。早期新羅的語言非常複雜,土著辰韓人使用辰韓語,新羅的北部則普遍使用濊語、中國移民主要說漢語和吳語方言,西部和南部則有弁韓語,倭語,馬韓語覆蓋,這些語言以後逐步融合,最終形成新羅語。新羅神文王(在位681-692)時代的薛聰發明了古代的韓文「吏讀」,這是漢字以新羅語音標表記,漢文以新羅語判讀的方法。吏讀的創始,使得會解讀中國九經的朝鮮半島學者也出現了。由於新羅王國地理位置偏僻、思想保守,佛教是經過一段時期後才在這個王國被官方所接受的,但是在527年終於被接受之後,佛像的塑造很快就活躍起來。佛教從中國經高句麗傳入,新羅王室開始興建佛寺,“許人出家為僧尼奉佛”,並經常派人到中國求取佛經、佛像,利用宗教加強統治。新羅不僅採納佛教信仰。當時還採用了中文佛經。佛教得到承認後不過二、三十年,皇龍寺內便塑造了一座高約5米的佛像。佛像雕塑發展得如此迅速,以致579年新羅藝匠已開始向日本出口他們的作品。如此快的發展之所以可能實現,是由於新羅藝術家富於首創精神,也由於受到鄰國百濟和高句麗的文化的影響。新羅願意向高句麗和百濟學習,並派和尚運河去中國了解文化,特別是通過佛教教義、建築和中國的經典了解。石窟庵和佛國寺的建築與雕刻,充分展現了新羅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韓國歷史文化長廊中的瑰寶。新羅統一初期,開始引入飲茶風俗,接受茶文化,是新羅茶文化萌芽時期。

佛教

527年,法興王在位時期,佛教被新羅正式採納。從法興王開始的6任新羅國王都取佛名並樹立自己為佛王。花郎道與佛教有密切的聯繫。與百濟和高句麗相比,佛教在新羅得到更多的國家支持。統一新羅時代後,隨著中國的官僚體制制度的採納,佛教在新羅政治上的影響開始減退。
新羅佛國寺新羅佛國寺
唐貞觀十一年, 系酆王李元亨為新羅僧人於金州城(今陝西安康市)漢江南岸,與州城隔江斜對的西北方向修建一座著名的新羅寺,系唐代金州佛教四大叢林之一。
據載:金州刺史段志玄,是素為唐太宗所“接待”的重臣,陪葬昭陵,圖形凌煙閣。他資助新羅僧人在金州建立寺廟,正符合時勢的需要。當唐初之時,經隋末農民大起義,佛教受到很大衝擊,寺院大量損毀,僧尼人數銳減。
新羅寺毀於明代中期,顯宦謝文毀掉寺廟,把謝氏祖塋埋葬在這塊“風水寶地”。“謝文,字顯道,金州人,成化戊戌進士。

君主世系

廟號諡號稱號姓名在位時間
辰言王
朴赫居世
前54年—4年
慈充王
朴南解
4年—24年
朴儒理
24年—57年
昔脫解
57年—80年
朴婆娑
80年—112年
朴祇摩
112年—134年
朴逸聖
134年—154年
朴阿達羅
154年—184年
之聖王
昔伐休
184年—196年
昔奈解
196年—230年
昔助賁
230年—247年
理解王
昔沾解
247年—261年
金味鄒
262年—284年
世里智王
昔儒禮
284年—298年
基立王
昔基臨
298年—310年
昔訖解
310年—356年
未召王(奈勿王追崇)
金仇道
奈勿王
金樓寒
356年—402年
實主王(寶金王)
金堤
402年—417年
內只王
金訥祇
417年—458年
金慈悲
458年—479年
照知王
金照知
479年—500年
金智大路(金智度路)(金智哲老)
500年—514年
514年—540年
金彡麥宗
(金深麥夫)
540年—576年
金舍輪
576年—579年
金白淨
579年—632年
真安王(真平王封)
金國飯
真正王(真平王封)
金伯飯
632年—647年
金勝曼
647年—654年
文興王(武烈王追崇)
金龍春
654年—661年
文武王(文虎大王)
金法敏
661年—681年
681年—692年
金理洪
(金理恭)
692年—702年
金興光
702年—737年
金承慶
738年—742年
金憲英
742年—765年
765年—780年
開聖王(宣德王追崇)
金孝芳
781年—785年
玄聖王(元聖王追崇)
金法宣
神英王(元聖王追崇)
金義寬
興平王(元聖王追崇)
金魏文
明德王(元聖王追崇)
金孝讓
786年—798年
惠忠王(昭聖王追崇)
昭聖王(昭成王)
799年—800年
金淸明
(金重熙)
801年—809年
金彥升
810年—826年
金秀宗(金秀升)(金景徽)
827年—836年
翌成王(興聖王)(僖康王追崇)
金憲貞
金悌隆(金悌順)(金悌顒)
837年—838年
宣康王
(閔哀王追崇)
金忠恭
閔哀王
(敏哀大王)
839年
惠康王(神武王追崇)
金禮英(金孝真)
成德王
(神武王追崇)
金均貞
神武王
(神虎大王)
金祐征
839年
金慶膺
840年—858年
金誼靖(金祐靖)
858年—861年
懿恭王(景文王追崇)
金膺廉(金凝廉)
861年—875年
金晸
876年—886年
887年
惠成王(惠聖王)(真聖女王追崇)
金魏弘
888年—897年
金嶢
898年—912年
宣聖王(神德王追崇)
朴銳謙
朴景暉
912年—917年
朴升英
917年—924年
朴魏膺
924年—927年
弘毅王(敬順王追崇)
睿興王(敬順王追崇)
金敏恭
宣興王(敬順王追崇)
金實虹
懿興王(敬順王追崇)
金仁慶
神興王(敬順王追崇)
金孝宗
927年—935年

爭議

歷史雜論一

新羅原位於洛東江東邊,是古代朝鮮半島東南部的國家。新羅的前身是辰韓部落聯盟12國中的斯盧國,以征服周圍小國的方式擴展領土而形成的王國。公元前後,斯盧國(部落)以金城為中心,聯合6部組成了部落聯盟-新羅國家。古代辰韓是半島發展最緩慢的地區,鐵器製造和其他先進技術都是最晚傳入這個地區。新羅最初是半島三國中最弱小、最落後的國家。由於在地理上遠離中國的影響,它不太容易接受到中國的習俗和思想,反而受周邊國家和民族的影響較大。新羅北方的“江原道”有濊人的東濊古國,隔海有日本九州的多婆那國。西南是弁韓諸小國,西面還有馬韓基礎上形成的百濟政權。早期新羅國王有出自本土說,百濟說和日本九州說三種說法,說新羅王出於本土或百濟,和辰韓王是馬韓人是類似的,應該是可信的。古代辰王常用馬韓人作之,世世相繼辰王...新羅土地臨海,氣候濕潤,其漁業資源比較發達。辰韓“土地肥美,宜種五穀及稻,曉蠶桑,作縑布,乘駕牛馬。雖說物產豐富,鄰近的弁韓又出鐵,但由於相對閉塞,早期手工業顯得比較落後,最初的手工業可能是早期秦人移民帶來的,但土地肥沃與出鐵,則是新羅很早農業就比較發達的兩個主要原因,也是新羅得以後來居上的基礎。5世紀中葉,新羅社會經濟在當時的朝鮮半島已居於領先地位。4世紀時開始興修水利,5世紀至6世紀擴大了規模,鐵制農具逐漸推廣,牛耕代替了人力挽犁。手工業中鐵和銅的冶鑄規模很大。《三國史記·新羅真興王本紀》載,574年“鑄成皇龍寺丈六像,銅重三萬五千七百斤,鍍金重一萬一百九十八分”。5世紀末6世紀初,“初開京師市肆,以通四方之貨”,又“置京都東市”,王京慶州成為全國商貿中心。古代新羅存在著奴隸制,役使奴隸的使用和奴隸貿易頻繁,有奴隸殉葬制度。從4世紀末起,先後與中國的前秦、南齊、梁、北齊、陳、隋、唐通交,大力吸收中國文化。使用漢字並創造用漢字標音的吏讀文。682年,新羅設立國學,讀《論語》、《禮記》等書。包括僧侶在內的新羅留唐學生很多,其中學有所成者不少。與中國的交流,帶動了新羅經濟文化的發展。早期新羅的語言非常複雜,土著辰韓人使用辰韓語,新羅的北部則普遍使用濊語、中國移民主要說漢語和吳語方言,西部和南部則有弁韓語,馬韓語覆蓋,這些語言以後逐步融合,最終形成新羅語。新羅神文王(在位681-692)時代的薛聰發明了古代的韓文「吏讀」,這是漢字以新羅語音標表記,漢文以新羅語判讀的方法。吏讀的創始,使得會解讀中國九經的朝鮮半島學者也出現了。由於新羅王國地理位置偏僻、思想保守,佛教是經過一段時期後才在這個王國被官方所接受的,但是在527年終於被接受之後,佛像的塑造很快就活躍起來。佛教從中國經高句麗傳入,新羅王室開始興建佛寺,“許人出家為僧奉佛”,並經常派人到中國求取佛經、佛像,利用宗教加強統治。新羅不僅採納佛教信仰。當時還採用了中文佛經。佛教得到承認後不過二、三十年,皇龍寺內便塑造了一座高約5米的佛像。佛像雕塑發展得如此迅速,以致579年新羅藝匠已開始向日本出口他們的作品。如此快的發展之所以可能實現,是由於新羅藝術家富於首創精神,也由於受到鄰國百濟和高句麗的文化的影響。新羅願意向高句麗和百濟學習,並派和尚運河去中國了解文化,特別是通過佛教教義、建築和中國的經典了解。石窟庵和佛國寺的建築與雕刻,充分展現了新羅文化的博大精深,是韓國歷史文化長廊中的瑰寶。新羅統一初期,開始引入飲茶風俗,接受茶文化,是新羅茶文化萌芽時期。
斯盧國文物斯盧國文物
韓國漢字韓國漢字
新羅是以辰韓勢力為基礎,同馬韓和一部分樂浪郡的漢人,秦人移居民系的勢力融合而成的國家。為朝鮮半島古代三國之一。公元前57年,赫居世被居住在今韓國慶尚南北道和洛東江一帶的辰韓六個部落推舉為國王(當時叫居西乾),稱國號為徐那伐。建國初期,王位由辰韓部落中勢力強大的-{朴}-氏、昔氏、金氏三家貴族交替。據傳說,新羅的始祖朴赫居世是從天上飛來的白馬生下的紫卵中出生的。據《新羅本紀》記載,第四代國君昔脫解王來自於倭國東北部的多婆那國。這裡的倭國顯然是指今日本九州島,其東北就當在日本國九州島的山陰或北陸地方。多婆那國在野史《三國遺事》中又作龍城國、正明國、尨夏國、花廈國等。所謂在倭國東北部一千里,若採用中國的里程則有400多公里,若採用《三國志》、《魏志》、《倭人傳》的里程則有80公里。由此,關於多婆那國的位置產生了日本國九州島“但馬、丹後說”這種觀點。在昔脫解之孫昔伐休登上王位之前,朴氏家族已有前後五代七世統治過新羅。新羅王姓金氏的始祖金閼智的誕生,也有與朴赫居世的出生相似的神話故事。—日樹中有紫雲從天垂地,接著有一黃金櫃掛於樹枝,又有一隻白雞鳴於樹下,瓠公打開柜子一看,裡邊有一童男臥而即起,因他是從金櫃裡出生的,因此叫金閼智。根據金氏的始祖金閼智出生於樹林中,推斷金氏可能是新羅當地崛起的豪族。公元660年新羅和唐朝的聯軍滅亡百濟,663年在白村江口擊敗倭軍,668年滅亡高句麗,進入了朝鮮民族歷史上的統一新羅時代。892年新羅王族建立後百濟、901年建立後高句麗,朝鮮半島進入後三國時代。後高句麗武將王建奪取後高句麗政權,建立高麗王朝,於935年滅亡新羅,重新統一朝鮮半島。
前三國時代前三國時代

歷史雜論二

新羅是韓人建立的三個國家之一。韓人即三韓人,他們最早以辰人出現在歷史中,史籍中稱其地為辰國,位於韓半島南半部。稱其地為辰,蓋不是音譯,乃是取其地理方位最東之意,韓或是其本名。
韓人在漢初出現於歷史,當時受封於姬周的箕氏朝鮮國王準為燕人衛滿所逐,南入韓地,稱韓王,死後絕滅。公元前109年,武帝伐衛氏朝鮮國,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衛氏阻塞了韓人入貢的通道。漢朝統一古朝鮮(指:衛滿朝鮮)後,在其地設立樂浪郡,郡治朝鮮縣,即今日之平壤。韓地不屬樂浪直轄,但朝貢屬樂浪。史籍簡略,公元前韓人的其他情況湮沒不聞。
東漢光武年間,韓人首領紛紛朝貢,漢冊封了各種官職,韓人和中原由此建立了更加緊密地聯繫,中原人也知道了韓人社會更多的信息。其時,韓分三種,一曰馬韓,一曰辰韓,一曰弁韓。三韓的主體均為馬韓,辰弁二韓雜有他族,三韓有共同的王,曰辰王,當然這最多只是部落聯合體。
馬韓中,有一部曰伯濟,其王不是韓人,來自於中國東北的夫余。該部東漢時已見於史冊,漢末和遼東公孫氏關係密切。辰韓中,在今天的韓國慶州一帶,一個叫朴赫居士的人依靠六個村落結成了一個邑落共同體,叫徐伐那。這不是新羅,卻是新羅最早的核心,也算是韓人最早的國家吧。
曹魏正始七年,即246年,樂浪、帶方二郡與誤會征伐三韓,大破之,瓦解了三韓聯合體。在三韓崩壞的情況下,徐伐那的首領南解,聯合附近的其他邑落,建立一個聯盟,這就是新羅,當時又翻譯為斯盧。三國史記中說南解是朴赫居士的嫡子,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整個新羅時代都沒有建立嫡長子制,貴族爭權,強者為尊。這類似於日本,但又不同於日本,因為日本的王自五世紀以來就是一系的。同樣,三國史記中五世紀以前的新羅各王的紀年也不足為信。通過各王的親屬關係、世代可以進行大略推定得出,新羅大約出現於三世紀中葉。南解元年,樂浪軍即來進攻,一片風聲鶴唳。文獻中,這一年較合理的正是246年。
新羅早期是個各邑落貴族組成的聯合體,其中三大姓為尊。首先是徐伐那傳統的強族朴氏,其嫡系六姓來源於早期的六個村落,分別是李姓、崔姓、孫姓、鄭姓、裴姓和薛姓。另一大姓是徐伐那西邊不遠處雞林的金姓,最後一個是來自於日本國出身是日本人的昔姓。三姓互為通婚,推強者為王,其他各大小貴族分列十七等,各有世職。
早期朴姓和昔姓交替為王,四世紀末期,金姓通過婚姻不斷提高權勢,獲得王位。四世紀末、五世紀初,在高句麗擊退倭人入侵,保住新羅國後,金姓的王位日漸穩固。為了防止外姓通過婚姻威脅金姓的王權,金姓進行罕見的內婚制,兄弟姑姨子侄進行婚姻。但這絲毫不能削弱強大的貴族權利,強族的地位在今天韓國財閥身上仍可以看到,可謂歷史久遠,有似日本。
在新羅國成長的同時,伯濟國吞併馬韓各邑落,強盛一時。與此同時,弁韓各部組成聯盟,史籍中韓人稱伽耶,漢文翻譯為加羅。伯濟,即百濟,它與新羅、加羅共同構成了韓人歷史上的前三國。
五世紀後期,加羅聯盟中的強國為今釜山一帶的金官國。532年,在強鄰的不斷威逼下,新羅和平合併了加羅國,後世的金萸信的祖先金官國主就是這時候成為新羅人的。
660年,唐軍滅百濟,在此過程中,新羅提供了協助。668,唐軍從百濟、遼東、膠東三路進兵,合擊雄張中國東北的高句麗,滅之。670年,安東大都督薛仁貴調入青海,一些故高句麗貴族反叛,與此同時百濟亦動亂。新羅乘機尋釁吞併百濟,統一三韓,這就是歷史上的統一新羅。
但是此時,唐朝並不希望百濟絕嗣,在迅速撲滅高句麗故地的叛亂後,唐偏軍攻入新羅,新羅戰敗,上書求罪。由於隴右、河西一帶形勢惡化,唐朝最終承認了三韓統一的現實,與此同時將高句麗故地的民戶大部遷入中原,百濟國的大部分貴族被新羅和日本收編,成為日本和新羅的下層貴族。八世紀初期,為了平衡東北地區的形勢,唐玄宗懷柔渤海王國的同時,將大同江以南的空地賜予新羅,廣其疆土,以平衡渤海。但新羅國內貴族勢力強大,有危機時還能團結一致,危機一除,旋即陷入內爭,根本對渤海構不成威脅。
九世紀末,新羅人民起義,地方豪族乘機反叛。甄宣900年在西南稱百濟王,王族弓裔901年在北方稱高麗王,玄改摩震、泰封,後為王建所簒,復稱高麗王,史稱後三國。不久王建統一三韓,建立王氏高麗國,十四世紀末為李成桂所簒,被明太祖冊封為朝鮮王。甲午戰爭中,日軍攻入王宮,挾持朝鮮王,進攻中國軍隊,戰後條約第一款即朝鮮獨立。不久,朝鮮王稱帝,改國號為大韓帝國。後為日本所威逼,讓國於日本天皇,遂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