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與建設導論

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與建設導論

《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與建設導論》是2018年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芳樂、楊超、馬晨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與建設導論
  • 作者:彭芳樂、楊超、馬晨驍
  •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087744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與建設導論》共分為7個章節,包括“緒論”“地下綜合管廊的規劃”“地下綜合管廊的設計”“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綜合管廊建設與管理模式”“綜合管廊項目的市場化運作與創新投融資模式”和“綜合管廊發展新趨勢”,貫穿了綜合管廊建設全周期的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包括了綜合管廊的規劃、設計、施工、投融資、運營維護和未來發展等多個角度,涵蓋了作者多年來的項目實踐經驗和研究進展,梳理並分析了國內外新的綜合管廊建設案例和投融資管理模式。
《地下綜合管廊規劃與建設導論》適合從事城市地下空間規劃與設計、市政基礎設施或綜合管廊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閱讀參考,也可作為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學習參考用書。

圖書目錄

前言
1 緒論
1.1 綜合管廊發展史
1.1.1 國外綜合管廊發展經驗
1.1.2 國內綜合管廊發展經驗
1.2 綜合管廊的定義與分類
1.2.1 定義
1.2.2 分類
1.3 我國綜合管廊建設的必要性
1.3.1 城市土地集約化利用的必然要求
1.3.2 城市管網設施更新升級的必然需求
1.3.3 城市環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1.3.4 城市“生命線”安全運營的必然選擇
1.4 綜合管廊的建設效益與建設時機
1.4.1 建設成本與效益分析
1.4.2 建設區域和建設時機
1.5 我國綜合管廊發展的現狀問題
1.5.1 綜合管廊實施和管理主體不明確,缺乏相關法律法規支撐
1.5.2 綜合管廊投融資模式創新不足,採用PPP模式仍存在很多問題
1.5.3 綜合管廊建設缺乏科學系統性規劃,規劃執行力度有限
1.5.4 綜合管廊設計施工技術偏傳統,老城區建設成本過高
1.5.5 運營管理水平落後,管理成本偏高
1.6 我國綜合管廊政策環境和建設前景
1.6.1 政策環境
1.6.2 建設前景
參考文獻
2 地下綜合管廊的規劃
2.1 綜合管廊規劃的基本概念
2.1.1 綜合管廊規劃的編制依據
2.1.2 綜合管廊規劃的編制內容和成果
2.1.3 綜合管廊規劃的基本原則
2.1.4 綜合管廊規劃的總體過程
2.2 基礎資料調研
2.2.1 地形調查
2.2.2 地質調查
2.2.3 環境調查
2.2.4 用地類型調查
2.2.5 地下建(構)築物及既有管線調查
2.2.6 交通流量調查
2.2.7 施工條件的調查
2.2.8 其他經濟、人文背景的調查
2.3 人廊管線分析
2.3.1 管線收容的原則
2.3.2 管線收容的具體要求
2.3.3 管線兼容性分析
2.4 綜合管廊需求量預測
2.5 綜合管廊路網規劃
2.5.1 案例分析法
2.5.2 專家訪談法
2.5.3 兩階段規劃法
2.5.4 規劃案例分析
2.6 線型和斷面形式選擇
2.6.1 平面線型規劃
2.6.2 縱斷面線型規劃
2.6.3 斷面規劃
2.6.4 綜合管廊與其他設施共同建設的規劃
2.6.5 基礎形式和施工方法的初步選擇
2.7 特殊段規劃
2.7.1 概述
2.7.2 幹線綜合管廊特殊段規劃
2.7.3 支線綜合管廊特殊段規劃
2.7.4 纜線綜合管廊特殊段規劃
2.8 綜合管廊系統安全規劃
2.8.1 抗震設計
2.8.2 防洪規劃
2.8.3 防侵入、盜竊及破壞規劃
2.8.4 防火、防爆規劃
2.8.5 管道內含氧量及有毒氣體監測規劃
2.9 附屬設施規劃
2.9.1 附屬設施規劃及基本項目
2.9.2 附屬機電設施規劃
參考文獻
3 地下綜合管廊的設計
3.1 基本設計內容
3.2 管廊線型設計
3.2.1 線型設計概述
3.2.2 平面線型設計
3.2.3 縱斷面設計
3.3 標準斷面設計
3.3.1 標準斷面形狀
3.3.2 斷面淨尺寸與人行通道
3.3.3 管線布置原則
3.3.4 管線(管道)的間距要求
3.3.5 管線(管道)的設計要求
3.4 特殊段斷面設計
3.4.1 綜合管廊交叉部位
3.4.2 管線引出部位
3.4.3 通風口
3.4.4 材料投入口
3.4.5 人員出入口
3.5 結構防水設計
3.5.1 防水設計概述
3.5.2 結構自防水
3.5.3 結構附加防水層
3.5.4 管廊細部構造防水
3.6 附屬設施設計
3.6.1 排水系統
3.6.2 通風系統
3.6.3 電氣系統
3.6.4 消防安全系統
3.6.5 監控和報警系統
3.6.6 標識系統
參考文獻
4 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
4.1 施工前計畫
4.1.1 道路交通維持計畫
4.1.2 工地安全和衛生管理設施計畫
4.1.3 廢棄渣土堆放計畫
4.1.4 既有地下管線或埋設物的保護和遷移計畫
4.1.5 鄰近建(構)築物的保護計畫
4.1.6 監控測量計畫
4.1.7 施工進度計畫
4.2 施工方法
4.2.1 綜合管廊按施工方法分類
4.2.2 綜合管廊施工方法的選擇原則
4.2.3 綜合管廊的施工工法
4.2.4 其他施工問題
參考文獻
5 綜合管廊建設與管理模式
5.1 建設管理流程
5.2 建設管理模式
5.2.1 政府或國有企業全權負責模式
5.2.2 政府與專業管線單位聯合負責模式
5.2.3 政府和民間資本組建股份制公司模式
5.2.4 特許經營權模式
5.3 運營維護管理
5.3.1 組織架構
5.3.2 管理內容和流程
5.3.3 管理費用構成及收費機制
5.3.4 信息化管理方法
5.4 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
5.4.1 法律法規體系概述
5.4.2 國內外法律法規體系現狀
5.4.3 國內外法律法規體系的比較與建議
參考文獻
6 綜合管廊項目的市場化運作與創新投融資模式
6.1 綜合管廊的基本經濟屬性
6.1.1 投資量大、生命周期長
6.1.2 自然壟斷性
6.1.3 外部性
6.1.4 準公共物品屬性
6.1.5 準經營性屬性
6.2 綜合管廊的主體分析
6.2.1 綜合管廊項目的發起人——政府部門
6.2.2 綜合管廊項目的使用者——管線單位
6.2.3 綜合管廊項目的受益者——社會大眾
6.2.4 綜合管廊項目的投資參與者——民間資本
6.3 綜合管廊項目的投融資理論及現狀
6.3.1 項目投融資的基本概念
6.3.2 綜合管廊項目投融資現狀
6.3.3 綜合管廊項目投融資的市場化運作
6.4 綜合管廊項目的投融資方式創新
6.4.1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
6.4.2 發行綜合管廊相關債券
6.4.3 設立綜合管廊產業投資基金
參考文獻
7 綜合管廊發展新趨勢
7.1 構建完善的城市地下空間信息平台
7.2 在綜合管廊建設中採用BIM技術
7.3 綜合管廊與城市地下空間的結合設計
7.4 綜合管廊與海綿城市的結合設計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彭芳樂,1965年9月生,江西人,同濟大學學士、碩士,東京大學博士,現任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地下空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地下空間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地下空間聯合研究中心(ACUUS)副主席、國際壓入學會(IPA)副主席等。入選2005年度上海市“曙光學者”和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長期從事地下空間規劃及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迄今為止主持40餘項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5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150餘篇(次)。撰寫專業著作2部,參編教材1部。研究成果申請專利5項,授權軟體著作權8項。曾獲日本土木學會構造工學論文獎1項、日本土木學會論文獎提名1項、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一、二等獎各1項、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二、三等獎各1項等。
“十二五”以來,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了國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計畫課題“城市深層地下空間與地下綜合體開發技術及數位化研究”;近五年來,作為首席專家或顧問指導上海、瀋陽、青島、洛陽、鄭州、常州、銅仁等城市的地下空間專項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專題研究,其中“瀋陽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總體規劃”獲2012年度遼寧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城市規劃類)一等獎、“洛陽市地下空間利用總體規劃”獲2017年度河南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城市規劃類)一等獎、“青島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綜合利用總體規劃”獲2017年度山東省優秀工程勘察設計(城市規劃類)二等獎等。另外,負責數項城市重要商務區(如上海虹橋商務區、青島中德生態園區、銅仁錦江廣場等)地下空間控制性詳細規劃研究和編制工作並獲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