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堡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以境內多土堡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土堡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Tǔbǎo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所屬地區:重慶市
- 國家:中國
土堡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以境內多土堡得名。
土堡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以境內多土堡得名。地名含義因此地以前的房屋都是用泥土和竹子修建而成,形似土堡得名。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土堡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1950年屬茨竹鄉第三村。1958年名土堡管區。1...
曹堡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境內地名及其職能而得名。地名含義 原名白家大隊,後以境內曹堡而更名。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此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九龍鄉第六保,1949年後廢保建村時取名白家村,1958年時更名為白家管理區,1962年為白家大隊。第一次地名普查時因重名,就以境內有一...
以嘉言得名。歷史沿革 1956年建紅寶高級社。1958年為紅寶大隊。1984年更名為紅寶村,設立紅寶村村民委員會,屬箭嶺鄉。2001年7月撤區並鄉並村,箭嶺鄉併入龍田鄉,豐足村、獅嶺村、紅寶村合併為衛星村。地名消失。地名含義 取“土堡寨向陽”之意,故名紅寶村。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此村民委員會。
陽屲堡子村民委員會 陽屲堡子村民委員會是甘肅省的地名,以駐地陽屲堡子命名。地名含義 原基層民眾自治組織;居民聚居地建有土堡,地處陽面。歷史沿革 1958年屬石坪大隊,1961年併入馬家溝大隊,1979年設陽屲堡子大隊,1983年改為陽屲堡子村民委員會,2006年併入馬溝村民委員會。
團堡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經職能部門審核審查後報送縣政府審批同意命名。地名含義 以境內地名團堡得名,團堡即土堡呈圓形,故名團堡村。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而設立團堡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酉陽縣濯河鄉第三保。1950年保改為余家村。1952年土地改革結束時隨鄉劃入黔江縣。1958年建立犁彎...
鵝公堡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因地理實體特徵及其所在行政區域和工作職能得名。地名含義 因此地一土堡,形似公鵝,人稱鵝公堡,得名鵝公堡村。同時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設立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為葛蘭鄉6、7保,1950年為葛蘭鄉6、7村。1958年為葛蘭(區)人民公社5管區5連,1961年為葛蘭人民公社...
大丘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以境內大丘堡得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一山丘上有一大土堡,故名大丘堡,村沿用其名。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大丘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0年屬龍興鄉青林、三元兩村。1958年屬青林、三元兩管區。1962年為天堡公社和平大隊。1981年更名為大丘大隊。1984年更名為大丘村...
夫子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地名,以境內夫子岩得名。地名含義 岩路難走,舊軍隊過此岩時常拉夫,故名“夫子岩”,村沿用其名。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夫子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0年屬茨竹鄉第四村。1958年名夫子管區。1962年為夫子大隊。1983年更名為夫子村。2003年土堡村和夫子村合併成為新的玉蘭村...
大土堡是貴州省地名,廢止於1984年,因以前沒人居住,後人們逐步發展到這裡,開荒耕種,有一山頭被人們砍光成大土,故有“大土堡”之名。歷史沿革 大土堡之名起於解放前。1984年4月,進行機構改革,撤消人民公社制,改為鄉建,生產大隊改為村民委員會,生產小隊改為村民組時停止使用。地名含義 “大”指面積...
上土堡 上土堡因建築物得名。地名含義 因村落興旺時曾建兩座土堡,故名。歷史沿革 1950年解放。1954年成立互助組、初級農業合作社,後改為高級農業合作社。1959年人民公社化時期屬中村公社坑源大隊。1983年屬中村辦事處坑源村。1987年隸屬於中村鄉坑源村民委員會的村民小組。2000年年已無人居住。
清同治元年(1862年),水美村土堡群的最後一座土堡雙元堡竣工。建築格局 結構 綜述 水美村土堡群系由雙吉、雙興和雙元三座堡組成,三座土堡呈“品”字形,互為犄角,遙相呼應。雙吉堡又稱敬德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090平方米。雙興堡又稱致美堂,坐南朝北,占地面積約3150平方米。雙元堡又稱慎修堂,坐...
距聯合鎮政府1公里,距尤溪縣城36公里,於2006年通過集鎮規劃,村民集資,上級補助鋪設了6.5米寬水泥路。基礎設施 村有登步山水庫、小嶺水庫,全村有60%以上住入磚混農房,寬頻進村,電話、電視進農戶,各項工作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2009年工農業總產值3060萬元,其中農業產值2307萬元,工業產值753萬元,村...
1958年10月,設羅龍公社至1966年,在羅坊設羅坊大隊、土堡大隊。1966年9月合併為羅坊大隊。1984年改名為羅坊村民委員會,從1966至2006年行政區劃沒有變動。地理環境 位於安樂鄉西北,東與謝坊村的碗瑤下相鄰,南與賴畲村相連,西與曹坊鄉的南坑,曾家背兩村交界,北面是丁坑口村。羅坊老村與梧坊沿水泥公路邊...
1958年撤消區公所改辦湯川人民公社,香湖鄉改為香湖大隊,香林村按片分設幾個生產小隊,1979年公社和大隊改為鄉、村建制,設獨立的湯川鄉香林村,成立村民委員會,由村民直接選舉村民委員會主任、委員,一屆三年。香林村地處戴雲山麓,地勢從西南向東北傾斜,以中高山峰為主,海拔820米,最高山峰四角林侖海拔...
設供銷社分銷店1個,售貨員2人,為村唯一生產、生活用品供應場所。小賣部4處,從業4人。此外,長年外出搞農副產品收購。全村業餘經商134人。村貌建設 村民居址平坦,海拔1001米至1003 米。由北向南微傾。明代有土堡 (現村東北“破堡子”),有“鋪”房舍。清初,仍存土堡 ,及“汛”房舍。至清末建有廟宇...
高家店村屬傾斜平原向沖積平原發展區。南部為大井溝上游溝壑,中部為大井溝和東沙河溝相攜北上區域,村北鹽鹼下濕。全境南高北低,向西北傾斜。1990年查總轄域中耕地8502畝,占68%;交通用地96畝,占0.8%;水域灘涂505畝,占4%;村民居址用地377畝,占3%;林地934畝,占7.5%;園地112畝,占0.9%;未利用...
詹溝村是重慶市的地名,以境內地名及其職能而得名。地名含義 原名大田大隊。後以境內詹溝而更名。因需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此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49年前屬九龍鄉八保,1949年後廢保建村時,取名玉皇村,1958年時更名為玉皇管理區,1962年為變更為玉皇大隊,後改為大田大隊,第一次地名普查時因重名,...
1999年12月撤鄉建鎮後,城北鎮轄1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分別是城北社區和五里亭、中村、古洲、上村、新田、揚文、三村、塔下、銀營、紮下、紮上、乾光、幹才、群益、玉水、黃留、黃明、明陽、嶺上、玉西20個村,共278個村民小組。鎮辦公址設在五里亭。2011年,城北鎮轄5個社區和20個行政村,分別是...
1989年,漳浦縣下轄綏安、舊鎮、佛曇、赤湖、杜潯5個鎮和石榴、盤陀、長橋、官潯、南浦、前亭、馬坪、赤土、深土、六鰲、霞美、沙西、古雷13個鄉和赤嶺、湖西2個畲族鄉等20個鄉(鎮)及11個縣辦農、林、鹽、茶場,共有285個行政村、12個居民委員會、32個鄉辦場、57個農、茶場作業區,3846個村民小組(含196...
1992年5月,布政鄉、盛蛟鄉併入古林鎮,轄1個居民委員會,33個村民委員會。2004年4月,合併為2個居民委員會、24個村民委員會。截至2011年末,古林鎮轄古林、藕池、西湖、盛園、楓園5個居民委員會,西洋港、葑里、古林、施家、郭夏、俞家、鵝頸、戴家、共任、仲一、布政、葑水港、張家潭、宋嚴王、陳橫...
1984年5月,轄19村民委員會。2011年末,蘇堡鎮轄19個村民委員會,蘇堡、蜀村、古縣、董寺、東尹壁、中尹壁、西尹壁、南尹壁、原上、山頭、下魯、郭盆、北鐵溝、南鐵溝、茹去、後山頭、董家垣、柳溝、張家莊共19個村民委員會。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蘇堡鎮轄13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蘇堡村。地理...
截至2011年末,三元鄉下轄11個村民委員會77個村民小組。截至2015年末,三元鄉下轄11個行政村:元堡村、中台村、殷家村、雙龍村、川洞村、舊寨村、西洛村、石馬溝村、青崗村、花果村、南北村;鄉人民政府駐元堡村。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三元鄉地處龍山縣城最北端,東與石牌鎮、桶車鄉接壤,南與石羔鎮相連,西與...
太華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635元、比增20. 79%;村民人均住房56平方米,居民33平方米;每百戶擁有洗衣機85台、腳踏車40輛、電視機100台(均為彩電)、電冰櫃92台、機車99輛;鎮有80%的農戶用上液化氣、電磁爐。教育事業 2011 年,太華鎮教育事業投入938萬元,有各類學校12所,在校生2796人、比減2689人。太華鎮...
5個自然村,8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381戶,人口1438人,耕地面積1777.5畝,林地面積16493畝。該村成立了寧化縣滿易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有黃粉蟲養殖基地,滿易黃金雞生態養殖基地及三戶養雞專業大戶。黃金進村與官地村、根竹村、坪上村、三黃村、寶豐村、滑石村、南坑村、黃坊村、曾家背村、羅溪村、下曹村、...
先祖黃訓生原住縣城東葛磐,因遭水災而攜男帶女遷到九垵半山村,後視霞寶是風水寶地,遂再徙於此。村以族姓為地名。村委會設在頂園,轄7個自然角落。村民主要為黃姓。地名含義 霞寶東面出境處有一座山,名曰寨仔山,山頂是塊很大的平地,四周用土築成一座土堡,系古時一座軍事設施,是既能防禦,有能觀望山...
史家河水庫,位於槐柏鄉史家河村。1974年9月至1976年6月由5個生產隊聯合建成。壩高20米,總庫容2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0萬立方米。投資3.5萬元,設計灌溉面積800畝,1978年淤積高度16米,淤積量15萬立方米。1980年喪失灌溉能力;1982年全部淤平,村民改作耕地種植。石堡川水庫,大壩位於洛川縣的盤曲河村左,乾渠...
畫卷前面的展櫃裡,則擺放著藍屋村各個歷史時期的生活、生產用品。整個展廳物品豐富多彩,充分展示了畲族獨特的民族文化和風土人情。屋前擺放的兩塊石板吸引了記者的眼光,石板上雕刻著畲族獨特的文化標識——鳳凰圖騰,其中一塊已略顯模糊。據村民介紹,這兩塊石板由於年代久遠,已不知道是哪個年代存留了下來。這個具...
七十年代,尤其八十年代後,村民大舉興建、翻新房舍,兼由傳統土木土石結構向磚木結構發展。1990年村居實占土地270多畝,南北距離達900米,東西約達500米。尤其1995年秋季淫雨成災,有七成窯洞坍塌或致危後,加快了興建房舍步伐。1997年七成為新居,戶均1處院落。村內仍然存土堡遺址,堡內築有庭院1處。學 校 學...
寒假,他回家過年,利用村民聚集在祖公屋敬神的機會,向鄉親們宣講革命道理,教少年兒童唱抗日救亡歌曲。一時村民們的抗日熱情高漲,至今村中老人仍記憶猶新。投身革命 百折不饒 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梁錚卿積極為黨工作,宣傳黨的抗日主張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發動民眾救亡圖存。1938年4月間,在梅縣中心縣委的領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