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堡川
- 古代別名:聿津河,沙家河、史家河
- 所屬水系:黃河支流渭河支流北洛河支流
- 發源地:黃龍山冢字梁
- 流經地區:黃龍縣、洛川、白水縣
- 河口:白水縣吉土堡和堡岩村
- 全長:81公里
- 平均比降:9‰
- 流域面積:960平方公里
幹流概況,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水利工程,流域地貌,
幹流概況
石堡川,源出黃龍山冢字梁(海拔1745米)西南側,西南流過黃龍縣城石堡鎮,進入洛川境有一段為洛川、白水縣界河,全長81公里,面積960平方公里,河流陡急,平均比降9‰,河流基岩以三疊系砂頁岩為主,西岸為黃土寬梁殘原區,縣城以上流經黃龍林區,以下則多被開墾,水土流失增加。
在黃龍縣境內,石堡河幹流自源頭冢字梁西麓,自東北-西南向,流經老房莊、老田房莊、高崖子、鄭家溝、柳樹店、虎溝門、磊莊、運算元村,轉向西流,流經縣城,合北來的洩湖河後,轉向西南流,至(石堡川水庫)友誼水庫,至洛川界,境內流長38公里,流域面積455.3平方公里,比降1.05%,多年平均流量2.41方米米/秒,流速0.6米/秒。
在洛川縣境內,稱史家河(舊名聿津河)在縣東南55公里處,於愛曲河入境,經聿津訶、史家河等西流入洛河,流經縣內總長34.4公里,流域面積149.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0.7立方米/秒,流速為0.63米/秒。
在白水縣境內,稱沙家河,流經白水縣沙家河、馬家河、西河,自東北流向西南,由吉土堡和堡岩村處匯入洛河。全長80公里,平均流速0.8米/秒,流量0.4立方米/秒。
水文特徵
在黃龍縣境內,石堡河比降1.05%,多年平均流量2.41方米米/秒,流速0.6米/秒。在洛川縣境內,多年平均流量0.7立方米/秒,流速為0.63米/秒。在白水縣境內,平均流速0.8米/秒,流量0.4立方米/秒。
主要支流
李家河,發源於爛柯山南麓,自北向南縱貫三岔地區中部,境內流27.7公里,流域面積142平方公里,比降1.05%,平均流量0.19立方米/秒,徑流量0.06億方立方米,至董家川注入石堡河。
沙曲河,發源於大嶺南麓旗桿廟一帶,自東北向西南注入洩湖河,流長16.6公里,流域面積105平方公里,比降1.5%,平均流量0.13立方米/秒,徑流量0.04億立方米,至石堡河出縣境入洛川注入洛河。
水利工程
曲家山陂塘,位於石堡河下游,石月村溝內,高6米,長20米,為土、石壩,蓄水量4.5萬立方米。為提水上塬蓄水工程。建於1967年,總投資6.35萬元,投工2萬個,灌溉面積120畝。
史家河水庫,位於槐柏鄉史家河村。1974年9月至1976年6月由5個生產隊聯合建成。壩高20米,總庫容2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0萬立方米。投資3.5萬元,設計灌溉面積800畝,1978年淤積高度16米,淤積量15萬立方米。1980年喪失灌溉能力;1982年全部淤平,村民改作耕地種植。
石堡川水庫,大壩位於洛川縣的盤曲河村左,乾渠由盤曲河起繞黃龍山右側至山南,東向達澄城縣大峪河。水庫大壩高59米,長380米,有效庫容6,220萬立方米。樞紐工程還有壩底泄洪洞、放水洞、溢洪道。總裝機容量1,325.5瓩,其中路長抽水站最大,安裝5台機組,裝機容量1,035瓩,抽水流量1立方米/秒,揚程55米。支渠於1978年建成,開始受益,到1983年有效灌溉面積為2.4萬畝。石堡川水庫是一座中型水利灌溉工程。1969年10月動工,1972年10月完成大壩工程任務。
石堡川水庫灌區,乾渠全長37.9公里(白境14.1公里),其中石渠4.9公里。各類建築物141座(白境64座),其中大型的32座(白境8座),隧洞5座,長2,329米(白境2座),渡槽9座(白境5座),退水溝5座(白境3座),過溝土填方10座(白境8座),倒虹2座。由水庫到乾渠25,606米以內,設計流量9立方米/秒,加大流量11.5立方米/秒。共設支渠8條,總長1,911公里。白水境內支渠3條,長23.8公里;分支6條,長42.7公里,乾斗14條、支斗81條,建築物517座。一支渠隧洞工程,長6.7公里。抽水站9座,分別建在路長、窯科、後寨、丁家山、石索、北彭牙、孫家山、東坡、史家山。灌溉白水縣的北原、縱目、史官3個公社,設施面積10萬畝(其中抽灌4萬畝);灌溉澄城縣12個公社19萬畝。
流域地貌
石堡川流域,屬延安地區溝壑縱橫的黃土地貌類型。上游位於黃龍山主峰大嶺(海拔1783米),形成鄂爾多斯地台上的一個隆起,為黃河左岸支流與北洛河右岸支流的分水嶺。以大嶺、關山、界頭廟梁、爛柯山為代表的11條大山樑,把全縣切割成7川5塬98條溝,山川相間,溝壑縱橫。地勢由主脊向東西兩側緩傾,大嶺至爛柯山為東西主脊,兩側則向南北緩傾;佛爺嶺至界頭廟,亦為東西走向。上述之間的地貌是一個塬、梁(嶺)、峁組成的溝間地和溝壑系統。溝谷交切,形成北部土質中低山區、西南部黃土殘塬區和東南部石質中低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