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家窪村
- 所屬地區:澄城縣王莊鎮
- 面積:6800畝
- 人口:石家窪村
村莊整體,投資建設,地圖信息,
村莊整體
2004年,該村被確定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經過連續三年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實施,基礎設施條件大為改善,帶動和促進了農業機械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的有效提高,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投資建設
石家窪項目區三年農業綜合開發總投資212萬元,其中財政資金180萬元,民眾自籌32萬元。襯砌U型渠道25公里,打配機井1眼,埋設灌溉輸水暗管3公里;改造中低產田6000畝,擴大澆灌面積3780畝,改善灌溉面積2000畝,全村水澆地面積達到578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5%;平整土地1500畝,改良土壤6000畝,良種率達到98%以上;新開、拓寬機耕路6條9.2公里,其中初步硬化6公里,鋪設油路3.2公里;扶持農戶新建沼氣池80口;道路林網和四艱多格旁綠化植樹4.8萬株,人均22株,森林覆蓋率達到35.2%。特別在實施高填方渠工程時踏估兆,廣大村民積極投工投勞,人機同參戰,老少齊上陣,建設工地綿延近2公里,移動土方3.6萬立方,平均填高2.8米,建成底寬9米,頂寬3米,全長1560米的高填方渠,既新增2400畝灌溉面積,又徹底解決了三個自然村、四個村民小組、1500口人30多年的”問題難”問題,成為澄城縣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以來最具影響力、感召力的民心工程。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強勢帶動下,該村的農業投入形成了強烈的連鎖效應犁企淚匙,吸引了農業、菸草、扶貧、交通、林業、能源辦等各類支農助農項目資金,給農業生產注入了強勁的生機和活力。
一是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變。
從2004年至2006年度,農業綜合開發為石堡川水庫七支渠灌區的田間配套襯砌U型渠達25公里,修建過路橋、跌水、倒虹等配套建築物310座,為2眼機井配套農田和農戶輸水暗管12.6公里,使全村人均水澆地達到2.55畝,在保證農田灌溉的同時,把優質的地下水送到每個農家院落,使農民用上了乾淨衛生的自來水。新建的沼氣既減少污染、節約資源,又形成循環,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機肥料。新拓展的2縱5橫機耕路碑櫻鞏,把全村耕地劃為18塊方田,田間隨路栽植的防護林網不僅提高了森林覆蓋率、減弱了風沙危害,而且大大加快了大地田園化步伐。四通八達的田間、村際道路,既方便了各類農業機械進田作業,而且方便民眾生產生活,產品的農產品的流通貿易。整個村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渠相連、樹成行、路相通、旱能澆、澇能排的新田園風光。
二是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
農綜項目的實施,基礎設施的改善,田間渠系配套,有效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民眾得到了實惠,澆地每畝由過去的1小時降為40分鐘,節省水費26元,小麥單產由過去的300—400斤提升到600—800斤,玉米由500斤提升到1000斤以上,烤菸由200斤提高到400斤,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品類增多,產量翻番,效益倍增。種植業糧經比達到33:67,人均1畝糧食作物、2畝經濟作物(其中蘋果0.7畝,烤菸、柿子、蘋果、瓜類、藥材、玉米等1.3畝),形成以張家窪蘋果、西崖頭烤菸、石家窪玉米為主導的三大特色產業。畜牧養殖快步發展,全村養殖大戶18戶,豬存欄50頭以上10戶,羊存欄30隻以上8戶。畜牧業的快速發展,既增加了大量糠仔凳有機肥源,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又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三是民眾的科技意識進一步增強。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建設,促進了科普惠農興村工程的實施。成立了張家窪大農果友協會,輻射石家窪和周邊路井、平兆淋定、店頭等村催乃坑翻,發展會員180多名,利用閒置學校,開展技能培訓,交流致富經驗,紮實實施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和技物配套工程,技術入戶率達60%以上,物資入戶率達80%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以來共新增大中型農業機械10台套,小型農業機械16台套。觀念的轉變、素質的提升加快了發展的步伐,民眾自主創業蔚然成風,部分村民自主投資興辦綜合養殖場、磚瓦廠、室內套裝門廠,引進中藥材加工項目,湧現出10個創業大戶。青壯年勞力紛紛學知識、學技能,圍繞產業致富,出門打工掙錢,兩條腿走路,多渠道增收。
四是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2006年全村純收入384.8萬元,人均1695元,其中種植業總收入204.3萬元,人均純收入900元;養殖業總收入46萬元,人均純收入202元;勞務收入人均5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農綜開發前的不足800元翻了一翻還多。村容村貌改變,電話電視普及,行動電話每9人1部,閉路電視入戶率90%以上,新增電腦12台,打造了“三電合一”的信息平台;新增機車130輛,25寸以上彩電66台,洗衣機65台,家庭小汽車10部;家居環境改善,土牆改磚牆38戶,新修巷道排水溝1000米。組組村巷整潔,戶戶窗明几淨,穿衣看品牌,繕食講營養,居住比舒敞,出行機動化已成為石家窪村的新時尚。
三是民眾的科技意識進一步增強。
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建設,促進了科普惠農興村工程的實施。成立了張家窪大農果友協會,輻射石家窪和周邊路井、平定、店頭等村,發展會員180多名,利用閒置學校,開展技能培訓,交流致富經驗,紮實實施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和技物配套工程,技術入戶率達60%以上,物資入戶率達80%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以來共新增大中型農業機械10台套,小型農業機械16台套。觀念的轉變、素質的提升加快了發展的步伐,民眾自主創業蔚然成風,部分村民自主投資興辦綜合養殖場、磚瓦廠、室內套裝門廠,引進中藥材加工項目,湧現出10個創業大戶。青壯年勞力紛紛學知識、學技能,圍繞產業致富,出門打工掙錢,兩條腿走路,多渠道增收。
四是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2006年全村純收入384.8萬元,人均1695元,其中種植業總收入204.3萬元,人均純收入900元;養殖業總收入46萬元,人均純收入202元;勞務收入人均5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農綜開發前的不足800元翻了一翻還多。村容村貌改變,電話電視普及,行動電話每9人1部,閉路電視入戶率90%以上,新增電腦12台,打造了“三電合一”的信息平台;新增機車130輛,25寸以上彩電66台,洗衣機65台,家庭小汽車10部;家居環境改善,土牆改磚牆38戶,新修巷道排水溝1000米。組組村巷整潔,戶戶窗明几淨,穿衣看品牌,繕食講營養,居住比舒敞,出行機動化已成為石家窪村的新時尚。
地圖信息
地址:渭南市澄城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