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七十年代初,世界不少地區農業欠收,出現“
糧食危機”。在開發中國家的積極推動下,聯合國於1974年11月在羅馬召開世界糧食會議,決定建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簡稱“農發基金”),以便為開發中國家的農業開發,尤其是糧食生產提供
資金,屬聯合國專門機構。1977年11月13日,《關於建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協定》正式生效。農發基金於1977年12月成立,並從1978年1月1日起開始其業務活動,現已發展成為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的三大
機構之一。
1995年11月,飢餓和貧困會議(布魯塞爾,比利時)。
1998年1月,農發基金20周年慶祝活動在義大利羅馬舉行。
2000年11月,農發基金研討會參與一個面向項目的邏輯框架方法周期。參與者:農發基金董事、國家投資組合經理、區域經濟學家和評價人員、項目經理或機電人員,代表機構合作,雙邊、多邊和非政府組織,行動研究學者和從業。全體會議的全體會議概述不同的項目管理方法。
宗旨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 IFAD)通過籌集資金,以優惠條件提供給發展中的成員國,用於發展糧食生產,改善人民營養水平,逐步消除農村貧困,促進農業範圍內南北合作與南南合作。
組織機構
主要機構
農發基金總裁:Kanayo F. Nwanze(奈及利亞人)
IFAD的組織機構包括:理事大會、執行董事大會和管理機構。
1、理事大會
IFAD理事大會由全體成員國組成,為IFAD的最高權力機構。每一成員國各派一名理事和一名副理事;理事有投票權,副理事只有在理事缺席時才有投票權。理事大會每年召開一屆年會,審議上年度工作報告、下年度工作計畫和預算,決定補充捐資、選舉新總裁、修訂貸款政策和貸款條件等重大事宜。
2、執行董事會
執行董事會是IFAD中僅次於理事會的重要議事與決策機構。負責重大政策制定,以及對貸贈款項目、財務報告、預算和項目投資計畫等重大事項的審批和審議,由18個執董和18個副執董組成,每屆任期三年。其中A組的執董和副執董席位各8個,B組各4個,C組各6個。中國所在的C2小組有執董和副執董席位各2個。
3、管理機構
管理機構由總裁辦公室、首席顧問辦公室(法律事務部)、審計監察辦公室、秘書處、道德辦公室、合作與融資事務部、財務運行部、機關服務部、戰略與知識管理部、項目管理部等部門組成。另有獨立於管理層,直接向執行董事會負責的獨立評估辦公室。
運作方式
管理委員會是農發基金的最高決策權。每個成員國代表管理委員會的州長,交替州長和其他指定的顧問。執行委員會負責監督農發基金的一般操作和審批的項目工作。執行董事會成員由理事會決定,分布如下:八個成員和八個候補委員(主要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國家);B:列表四個成員和四個候補委員(主要是石油輸出國組織國家);和列表C:六名成員和六名候補委員;兩三個地區不同列表中的每個C成員國(開發中國家)。
截止2013年03月,IFAD總部有正式職員567人,其中總裁1人、助理副總裁級4人、D級(Director)職員25人、P級(Professional)職員306人、G級(General Service)職員231人。
內部結構
截止2014年12月,農發基金人員配備如下:
312個專業和更高級別的職位,226個通用服務崗位,專業職位排除總統和副總統的位置。
在專業和更高的類別,員工是82個會員國的公民,反映農發基金多樣化的成員和任人唯賢的招聘。專業類別中,有43%的員工是女性,而在一般的服務,女性代表81%的範疇。總的來說,女性占農發基金的59%的員工。
在其副專業人員、特殊項目官員計畫,組織受益於27日的服務專業人士從十捐助國:比利時、丹麥、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挪威、瑞典和韓國。實習計畫,農發基金已經接受了來自25個國家的69名實習生:阿爾及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巴西、喀麥隆、加拿大、芬蘭、法國、德國、加納、義大利、科威特、馬里、馬爾他、尼日、挪威、巴基斯坦、盧安達、南非、西班牙、英國、美國、委內瑞拉、尚比亞和辛巴威。在增強實習計畫,農發基金接受4實習生來自4個國家:巴基斯坦、法國、肯亞和南非。
成員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成員國分為三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中的已開發國家;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開發中國家和其他開發中國家。資金來源主要靠第一、二類國家按比例認捐,第三類成員自願認捐。
截止1997年2月,有成員161個。第一類國家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愛爾蘭、義大利、日本、盧森堡、荷蘭、紐西蘭、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國和美國。第二類國家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阿爾及利亞、加彭、印度尼西亞、伊朗、科威特、利比亞、奈及利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和委內瑞拉。第三類國家是其他開發中國家。
截至2012年10月24日,在IFAD共有168個成員國,其中A組(經合組織)成員國23個,B組(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2個,C組(開發中國家)成員國133個。在C組成員國中,又細分為C1組(非洲地區國家)成員國50個,C2組(歐洲及亞太地區國家)成員國51個,C3組(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國家)成員國32個。
中國於1980年1月加入該機構。
截至2014年9月,共有173個成員國(如下)。
分組 | 成員國 |
---|
A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組 | | | | | | | |
| | | | | | |
C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3 | 安提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聖·露西亞 | | | | |
多巴哥 | | | | | | |
主要活動
農發基金是為開發中國家的扶貧和農業開發提供資金服務的一個國際金融機構。截至2013年底,農發基金累計向開發中國家貧困地區投資約157億美元。
在增加糧食生產方面,有短期項目、長期項目和政策支持項目。①短期項目主要是通過改良土地、改進排灌、改良品種、改進農作制度和管理水平來提高作物
產量。②長期項目主要是通過興修
水利、
墾荒和
移民等手段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③政策支持項目主要是協助政府解決在
土地、
物價、
信貸、
市場、補貼等農業政策投資方面的資金需求。
在消除貧困方面,農發基金主要強調貸款項目要直接用於經濟條件差的個體農戶和鄉村婦女,而不能用於
國營企業或為私人資本贏利。
資金
資金來源
農發基金的資金來源包括∶①創始基金;②成員國補充捐款;③非成員國和來自其他方面的特別捐款;④農發基金的
投資收益。農發基金資金的籌措由三個類別的國家協商提出認捐總額。I、II類成員國是農發基金的主要捐助國;III類成員國是農發基金的主要受援對象,但也根據
自願的原則捐助部分資金。農發基金每3-5年進行一次資金補充,到目前為止,共進行了五次補充資金認捐,累計總額達41億個特別提款權(包括創始基金)。
資金分配
農發基金主要為開發中國家的扶貧和農業開發提供優惠資金支持,幫助各國改善糧食安全狀況,促進實現千年發展目標。1978年至2011年底,農發基金累計向開發中國家貧困地區投資129.45億美元,支持892個項目,惠及3.3億農村貧困人口。
贈款用於技術援助,不超過年度工作計畫的7.5%。貸款分為三類,即∶
高度優惠貸款,每年收取0.75%的
服務費(1994年以前收取1%),貸款期40年(1994年以前為50年),含寬限期10年。凡人均
國民生產總值不超過805美元的國家均可使用此類貸款;
中度優惠貸款,年利率相當於其它
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50%(現為3.54%),貸款期20年,含寬限期5年,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在806-1305美元之間的國家適用此類貸款;
普通貸款,年
利率相當於其它國際金融機構浮動利率的100%(現為7.07%),貸款期15-18年,含寬限期3年,適用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306美元以上的開發中國家。
貸款項目涉及農業開發、鄉村發展、信貸、灌溉、
畜牧、
漁業、移民定居、
農產品儲存、加工和銷售、
科研推廣培訓等九個領域,同時強調對農村貧困婦女進行扶持。
資金運用
通過低息貸款和贈款,農發基金與政府合作開發和財務規劃和項目,使農村窮人克服貧困。自1978年開業以來,農發基金投入了149億美元954年項目和計畫,已達到約4.3億貧窮的農村人。
在受援國政府和其他融資來源,包括項目參與者,貢獻了130億美元,和多邊、雙邊和其它捐助機構提供的約100億美元
共同投資。這是一個總投資約230億美元。
農發基金解決貧困不僅作為一個銀行,也作為一個倡導農村貧困人口。其多邊基礎提供了一種自然的全球平台,討論重要的政策問題,影響農村貧困人口的生活,和關注農村發展的核心作用滿足千禧年發展目標。
2013年,國際農業發展基金(FIDA)駐蒲隆地新任代表Hamed Haidara向媒體表示,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將向蒲隆地提供更多支持,金額由過去的1.5億美元,增加到3億美元。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在蒲隆地有4大項目,主要涉及畜牧業、農業等領域的重建以及農村年輕人就業。
援華原則
1989年10月27日,農發基金確定的對華貸款策略包括以下八點:
1.邊陲貧困集中地區應予優先考慮,2.強調幫助貧困農戶進行集體開發活動,
3.特別注意加強農戶組織和其它形式組織的參與,
5.鼓勵機構創新以幫助邊遠貧困農戶獲得生產投入物、信貸和支持服務,
8.強調經營多樣化,以糾正過去只側重糧食生產的做法。
根據農發基金在世界各地執行項目的經驗和教訓,又增加如下八點∶
9.確定受益對象方法的可行性,
10.向
少數民族地區傾斜,
11.重視糧食安全和溫飽問題,
12.根據項目活動規定貸款限額,
13.借貸機構和
村委會應得到加強,以幫助貸款的發放和有效運用,
14.在連片種植試驗能更好地利用土地和水資源的基礎上,鼓勵連片開發,
16.項目區應適當縮小,以便更有效地確定受益對象和利於項目實施。
同中國關係
中國1980年正式加入農發基金,一直與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1996年以來,中國一直擔任農發基金執董(2005年任副執董)。
1979年7月,中國代表團利用在羅馬參加《世界農村改革和鄉村發展大會》的機會,與農發基金官員進行接觸,開始了雙方的合作往來。1979年冬季,中國代表團在參加糧農組織大會的同時,與農發基金
官員協商入會事宜,後於1980年正式加入農發基金,並承諾認捐。1980年下半年,中國提出“北方草原與畜牧發展項目”的申請,與農發基金開始了實質性的合作。
隨著業務的發展,雙方的高層官員互訪也日趨頻繁。農發基金的前三任總裁:阿爾蘇丹、蘇德里、雅澤利都曾先後訪華,並會見了中國領導人;中國家領導人訪問義大利時,也都會見了當時在任的總裁等高層官員,為促進雙方的友好合作做了大量工作。
中國自1980年加入農發基金以來,已累計向農發基金認捐3033.85萬美元,其中:初始認捐60萬美元和60萬元
人民幣;第一期補充資金認捐130萬美元;第二期補充資金認捐180萬美元;第三期補充資金認捐800萬美元;第四期補充資金認捐850萬美元;第五期補充資金認捐1000萬美元。
作為第III類成員國,中國在與農發基金合作早期時間內曾交替使用過高度優惠貸款和中度優惠貸款。自1987年以後,農發基金一直向中國提供高度優惠貸款。到1990為止,農發基金共向中國提供了16筆優惠貸款,協定貸款額4億美元。農發基金貸款項目覆蓋了中國的17個省(市、
自治區)的150個貧困縣(市),約有900萬貧困
農民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