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軍前身是寧夏馬鴻賓、馬鴻逵部。1930年中原大戰後,馬鴻賓部被改編為新編第7師、馬鴻逵部被改編為第35師。1933年,寧夏“二馬”所屬部隊奉命對調部隊番號,馬鴻賓部的新編第7師改稱第35師。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國民革命軍,簡稱“國軍”,由 中國國民黨 在1925年創設領導。1927年 蔣介石 、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後,國民革命軍中的一部分加入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中國工農紅軍),大部分追隨蔣介石、汪精衛反共清黨。這部分軍隊仍一直沿用這個名稱。抗...
6月,與武漢國民政府唐生智部在鄭州會師後,第2集團軍擴編為8個方面軍,分駐陝、寧、豫3省。馮玉祥旋即附和蔣介石“清黨”反共,所部改稱西北國民革命軍。1928年2月,馮玉祥被南京國民黨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總司令。後所部擴...
國民黨軍的主力兵團之一,編成於1948年9月,由黃維擔任兵團司令,所屬部隊包括第十八軍、第十軍、第十四軍、第八十五軍,共轄10個師十餘萬人。1948年12月,在淮海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殲滅。此後,胡璉重建了第十二兵團,最終敗退台灣。
第六十八軍軍長劉汝珍,該軍轄第八十一師,師長葛開祥;第一一九師,師長張勛亭;第一四三師,師長閻尚元。1949年四月下旬,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第八兵團於底由蘇南撤到福建,轄第五十五、第六十八軍及第一二五軍。1 0 月該...
1949年5月與第128、第81軍等組成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寧夏兵團,集結於平涼、固原地區,參加扶郿戰役(1949年6月上旬至7月下旬)。7月底在固原東南被擊潰,退回寧夏。8月,第256師改隸第128軍,第189師編入。9月20日,軍長馬光宗通電...
也就是說,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是因應抗日戰爭的需要,按全國陸海空軍戰鬥序列,把各“路軍”統一改稱為“集團軍”的,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因此被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絕大多數場合仍以“八路軍”自稱 雖然“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
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 1932年1月,由警衛軍所屬第2師編成第88師,下轄二旅四團。軍隊沿革 1932年1月,警衛軍所屬第2師編成第88師,下轄二旅四團。2月,隸屬第5軍,參加淞滬作戰。戰後,脫離第5軍建制。5月,由杭州...
在整個抗日戰爭中,中國陸軍先後編成40個番號的集團軍參加對日作戰。發展 1937年8月中旬在上海地區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張治中先生,副總司令黃琪翔,下轄第三十六師、第八十七師、第八十八師,均系原國民政府警衛軍,由德國顧問訓練...
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軍,國民革命軍第88軍,1938年范紹增在四川編成第八十八軍,委范紹增為第八十八軍軍長,范在四川招集舊部編成4個團,在合川進行訓練。范又出資自購火器充實戰鬥力量,至1939年1月始編成陸軍新編第二十一師,1939年...
國民革命軍隊,1938年3月,由中央軍編成第89軍,下轄第33、第117師,韓德勤任軍長。1950年6月5日,編入貴州軍區部隊。軍隊沿革 ①中央軍(1938.3-1945.10): 1938年3月,編成第89軍,下轄第33、第117師,駐紮江蘇淮陰、高郵...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由北伐戰爭中留守廣東的粵軍部隊編成,李濟深、陳濟棠先後任總指揮。新軍閥混戰期間,第八路軍的番號一直歸屬粵軍。歷史背景 “路軍”,又稱“路”,本是作戰中臨時編組的戰役、戰術指揮層次,一般在戰後即取消。但...
簡稱八路軍總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統一領導華北地區八路軍堅持抗戰的軍事機關。1937年8月,中央將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以下簡稱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稱為八路軍總指揮部。紅軍總政治部改編為國民革命...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集團軍,1938年1月,由國民革命軍第23軍擴編而成,總司令潘文華,隸屬第3戰區。1943年2月重建。抗日戰爭勝利後,該集團軍編入第2綏靖區,參加蔣介石發動的全國內戰。歷史沿革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八集團軍,1938年1月,...
國民革命軍第八軍,1926年6月,由湘軍第四師與葉琪旅改編成立;從北伐戰爭到解放戰爭中期間,在曾先後組成五次:1926年、1931年、1937年、1938年、1941年。數次撤銷和整編,1950年1月,該軍在雲南大部被殲,殘部逃入滇緬邊境地區...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六軍。第1個第八十六軍 抗日戰爭時期,第九戰區和第五戰區於1938年6月12日至10月25日聯合組織了武漢會戰,為了這次會戰,於7月初共編成4個兵團,八十六軍隸屬於...
第18軍,國民黨中央軍中最大的派系集團之一,是陳誠軍事集團的起家部隊和核心部隊。它的前身是國民黨軍第11師和第14師。 第11師於1928年8月1日組建,其前身是北伐戰爭初期投靠國民革命軍的北洋軍直系閩軍曹萬順部編成的第17軍與南京...
國民革命軍隊。 1941年3月,新編第6師和新編第13旅、冀察戰區游擊第9縱隊、新編第4旅所屬1個團在河南濮陽合編為新編第8軍,下轄新編第6師、暫編第29師,隸屬冀察戰區第39集團軍; 1948年8月上旬,第88師、暫編第54師、...
國民革命軍第41軍,下轄三個師:122師、123師、124師。方振武所部 1、前身 國民革命軍第41軍前身為直魯聯軍第24師,序列如下:直魯聯軍第24師,師長方振武,參謀長蘇致臣 第1旅,旅長史晟恩(原為山東陸軍第6旅)第1團,團長史...
國民革命軍第41軍(孫殿英所部)孫殿英所部國民革命軍第41軍,初系豫西匪軍,為直魯聯軍收編,後又投入國民政府,屢經變遷。抗日戰爭中,孫殿英率部投降日軍。抗戰勝利後,又為國民政府收編,旋在湯陰被殲。前身 1922年,孫殿英投入河南...
1939年,該集團軍指揮第八十四軍和劉和鼎的第三十九軍。10月,李品仙調任豫鄂皖邊區游擊總司令兼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夏威、黃琪翔先後接任集團軍總司令,並參加隨棗會戰和棗宜會戰。1940年5月,第八十四軍第一七三師師長鐘毅將軍...
該軍前身是皖系軍隊第2混成旅。1927年3月,國民革命軍北伐抵達安徽時,安徽陸軍第2混成旅旅長馬祥斌率部歸附北伐軍後,該部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5師,歸國民革命軍第33軍指揮。同年6月,該部被擴編為暫編第11軍,馬祥斌任軍長...
該軍前是國民革命軍第54軍第77師、國民革命軍第5軍第200師。 1938年11月1日,在湖南湘潭成立新編第11軍,下轄第200師、新編第22師、第77 師,隸屬軍委會。同月,第77師撥隸第73軍,榮譽第1師撥入。軍隊簡介 中央軍(1938....
第31 集團軍 總司令王仲廉(字介人),副總司令許紹宗(號堯卿)、李楚瀛(又名成就、字自勖)、韓錫侯(號蔭上),參謀長譚煜麟,隸屬第1戰區,位於河南新鄉。下轄第27、第32、第85軍。該集團軍原副總司令張雪中升任第19集團軍...
淮海戰役中被殲滅,1949年1月,在浙江重新組成第85軍,轄第23、第110、第216師,隸屬第9編練司令部。5月4日,第110師師長廖運升在義烏率部起義。5月,撤退至福建寧德、丹陽,該軍番號撤銷。歷史沿革 國民革命軍第八十五軍屬中央軍...
1927年4月,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組建國民革命車第一集團軍,以蔣介石為總司令,下轄第一、二、三,四方面軍。四一二政變後,武漢國民政府免去蔣介石本兼各職,國民革命軍第一集團軍及其所屬4個方面軍歸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1928年2月13日,...
國民革命軍隊。1938年2月,第166、第45師在河南洛陽合編為第91軍。 1939年2月,第63、第194師、預備第10師在浙江編成第91軍,隸屬第3戰區第10集團軍。7月,預備第10師撥隸第86軍,第192師撥入。河南地方部隊 河南地方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