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粵系部隊)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粵系部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的一支部隊。

為了促進全國抗戰,中共中央從1937年2月開始,同國民黨當局就紅軍改編問題進行談判。但直到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威脅南京時,國民黨當局才同中共中央達成紅軍改編的協定。1937年8月22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下轄3個師,每師15萬人,師轄2個旅,每旅轄2個團。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轉為中國人民解放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歷史背景,部隊沿革,首次改編,二次更名,部隊發展,精簡整編,改解放軍,作戰編制,歷史影響,

歷史背景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由北伐戰爭中留守廣東的粵軍部隊編成,李濟深陳濟棠先後任總指揮。新軍閥混戰期間,第八路軍的番號一直歸屬粵軍。
1936年6月,為抵制蔣介石中央軍勢力進入兩廣,陳濟棠聯合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發動反蔣的“兩廣事變”。7月,“兩廣事變”解決後,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撤銷了第八路軍。改編紅軍時,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何應欽把此番號給了共產黨
“路軍”,又稱“路”,本是作戰中臨時編組的戰役、戰術指揮層次,一般在戰後即取消。但是,國民黨軍在十年內戰中把它作為一級作戰指揮層次一直保留了下來,級別相當于軍或略大于軍,擬替代軍的指揮功能。由於國民黨軍派系甚多,不能同時完成軍隊的整編任務,加上編制方案十分雜亂,使用過程中“路軍”替代軍又造成了許多不便,使得大多數軍的番號仍然得以保留。第八路軍,由北伐戰爭中留守廣東的粵軍部隊編成,李濟深、陳濟棠先後任總指揮。新軍閥混戰期間,第八路軍的番號一直歸屬粵軍。
1936年6月,為抵制蔣介石中央軍勢力進入兩廣,陳濟棠聯合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發動反蔣的“兩廣事變”。7月,“兩廣事變”解決後,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撤銷了第八路軍。改編紅軍時,國民政府軍政部部長何應欽把此番號給了共產黨。

部隊沿革

首次改編

為了促進全國抗戰,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從1937年2月開始,同國民黨當局就紅軍改編問題進行談判。但直到盧溝橋事變後,日本侵略軍進攻上海,威脅南京時,國民黨當局才同中共中央達成紅軍改編的協定。
剛剛改編為八路軍的戰士剛剛改編為八路軍的戰士
1937年8月22日,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宣布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並同意設立總指揮部,下轄3個師,每師1.5萬人,師轄2個旅,每旅轄2個團。
1937年8月25日,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通電全國,宣布正式就職。

二次更名

1939年年9月11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按全國統一的戰鬥序列,宣布八路軍改稱為第十八集團軍,總指揮部改為總司令部,朱德改任總司令,彭德懷改任副總司令。第十八集團軍下轄3個師,共4.6萬人。

部隊發展

八路軍的3個師在改編之初,除編2旅4團外,還編了1個獨立團或教導團。
以後,隨著形勢的發展,隊伍迅速擴大,師編成內,陸續增編了縱隊、支隊、獨立旅、教導旅等。
到抗戰中後期,八路軍原有的3個師,已發展成戰略軍團,兵力增加了幾倍甚至幾十倍,均已超出了師的編制級別。其中,一二○師發展到8.5萬人;一二九師發展到近30萬人;一一五師則發展為山東軍區和晉察冀軍區兩大戰略區,部隊近50萬人。

精簡整編

1942年,根據中央指示精神,八路軍各部隊進行精簡整編,出現了甲、乙、丙3種團制。甲種團為3營9連制;乙種團為2營6連制;丙種團為5(4)連制。甲種團也被稱為大團,丙種團稱為小團,是當時兩種常見編制,乙種團介於二者之間。有些戰略區部隊只有大團和小團兩種編制。

改解放軍

1946年國共和談破裂,同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9月八路軍、新四軍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但仍未統一名稱。直至1948年9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通知全軍團以上各部隊均冠以“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至此,八路軍的名稱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作戰編制

中共中央在同國民黨當局談判的同時,即指示紅軍部隊加強軍政訓練,作好準備,待命改編,開赴抗日前線打擊日軍。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洛川會議的最後一天,中共中央軍委發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將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八路軍總指揮部,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中革軍委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為主任、鄧小平為副主任。同時任命了各師的領導幹部。(旅、團領導幹部也很快任命,並於9月16日正式公布)。當日,第八路軍總指揮朱德、副總指揮彭德懷發表通電,宣布就職,宣告部隊已改編完畢,即將東進殺敵。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紅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第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葉劍英任參謀長;紅軍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副主任;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組建時轄第一一五師、第一二○師、第一二九師和總部特務團。
第一一五師由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一軍團和第十五軍團及陝南紅軍第七十四師等部編成,林彪任師長,聶榮臻任副師長,轄第三四三、第三四四旅以及獨立團和3個直屬營,全師共1.55萬人。
第一二○師由紅軍第二方面軍所屬部隊和西北紅軍第二十七、第二十八軍,獨立第一師、第二師,赤水警衛營和紅軍總部特務團編成,賀龍任師長,蕭克任副師長,轄第三五八、三五九旅以及教導團和5個直屬營,全師1.4萬人。
第一二九師由紅軍第四方面軍第四、第三十軍及西北紅軍第二十九、第三十軍,獨立第一至四團和第十五軍團騎兵團等部編成,劉伯承任師長,徐向前任副師長,轄第三八五、第三八六旅以及教導團和5個直屬營,全師1.3萬人。
八路軍總部直屬隊3000餘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全軍總計4.6萬人。

歷史影響

中國共產黨在堅持用“八路軍”名稱問題上與國民党進行的鬥爭,不只是一個番號問題之爭,而是關係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原則問題。
八路軍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以後,由於八路軍名聲遠揚,因此,在一定的範圍內仍沿用八路軍番號,人民民眾亦習慣稱這支部隊為八路軍。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對於推動全民族抗戰,開闢華北敵後戰場,奪取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