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暫編第4軍: 一是暫編第4師、騎兵第4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二是第47師、暫編第4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三是32師、11師和210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暫編第四軍
- 數量:3個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暫編第4軍: 一是暫編第4師、騎兵第4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二是第47師、暫編第4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三是32師、11師和210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
在國民革命軍的編制序列中,歷史上曾先後出現過3個暫編第4軍: 一是暫編第4師、騎兵第4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二是第47師、暫編第4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三是32師、11師和210師組成的暫編第4軍。1歷史沿革1927年初,蔣...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是中華民國在軍政時期新建立國民革命軍中的一支軍隊,前身為鄧鏗創建的廣東軍隊建國粵軍第一師。第四軍是國民革命軍的始創部隊之一,更是北伐的主力,是一支驍勇善戰的勁旅,在北伐戰爭中率先攻入湖南,分別在湖南與江西...
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是“新四軍”,隸屬於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是第二次國共合作期間由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留在南方八省進行游擊戰爭的中國工農紅軍和游擊隊改編的隊伍,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成立發展 1937年全國抗戰...
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是存在於1927年6月~1929年1月期間的國民革命軍隊。歷史沿革 成立及編制 1927年6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將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第4方面軍擴編為第4集團軍,總司令唐生智,政治部主任彭澤湘。其編制為:第1方面軍總...
1925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軍事委員會,將廣東各派軍隊統一編為國民革命軍,計有8個軍。其中由李濟深任師長的粵軍第一師擴編組成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李濟深任軍長,中共黨員廖乾五任黨代表。李濟深受孫中山先生影響,主張國共合作,因此...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一支隊,是新四軍初期編制的四支主力部隊之一。1938年春組建。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參謀長鬍發堅,政治部主任劉炎。編制組建 為了儘快建立新四軍的領導機構,項英於1937年12月27日致電毛澤東、張聞天,就...
1937年10月,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達成協定,將在江南八省14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周子昆任副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鄧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同時...
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第三師即新四軍第三師。 1941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八路軍第二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歷史沿革 1941年1月,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八路軍第二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下轄第七、第八、第九旅,...
新四軍第二師是創建和鞏固發展皖東抗日根據地(後改稱淮南抗日根據地)的主力軍。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賦予第二師的任務是:鞏固津浦路東,堅持津浦路西,加強對西防禦,隨時準備迎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1943年1月,新四...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後為第十八集團軍)、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共同抗日。抗日戰爭 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在蔣介石指揮下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和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至1949年大部被消滅,部分舉行起義、投誠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余...
1928年4月底,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隊和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並於同年5月4日在寧岡礱市正式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因為他們大多是南昌起義中的部隊,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中的一部...
6月,游擊軍到達密山開闢游擊區,團結各山林隊共同抗日,並將游擊軍改稱東北人民反日革命軍。1934年12月,反日革命軍與中共密山縣委新組建的游擊隊改編為東北抗日同盟軍第4軍,下編第1師,轄3個團,共230餘人。從1935年春起,第4軍...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南方八省14地區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同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武漢成立。並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8月2日進駐雲嶺。民國三十年(1941年)元月“皖南...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
平江、瀏陽和鄂南通城、崇陽的部分農民自衛軍先後加入警衛團。部隊番號改為江西省防軍第一師,警衛團編為該師第一團。9月,江西省防軍第一師參加秋收起義,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原警衛團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是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的一支部隊,因一·二八事變和福建事變而聞名,前身是粵軍第一師第四團。1926年由粵軍第一師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中助蔣介石擊敗馮玉祥、閻錫山,番號改為十九路軍。十九路軍...
國民革命軍第14軍,該軍前身為江西陸軍第4師。1926年9月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14軍。軍長賴世璜,下轄吳建中第1師和謝升傑第2師。10月第1師師長吳建中升任副軍長,易簡接任師長。10月20日在進攻撫州時易簡陣亡,師長由黨代表熊式輝...
原來在武漢整裝待發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一軍不再東下,第六軍、第二軍的絕大部分服從蔣介石的命令,離開南京開往江北,使蔣介石得以控制南京。蔣介石發出“已克復的各省一致實行清黨”的密令,上海的形勢驟變。搜捕開始 4月12日...
下轄紅四軍(軍領導由方面軍總部兼任)和紅二十五軍(軍長曠繼勛、政治委員王平章),總兵力共4.5萬人,不久,又建立紅九軍,全軍共有六個師。1932年7月開始,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以30萬人的兵力,對鄂豫皖蘇區發起圍剿,這是第四次圍剿...
國民革命軍第一一四軍,中央軍(1948.12—1949.8)1948年12月1日,在陝西漢中編成國民革命軍第114軍,下轄第331、第332師,隸屬西安綏靖公署。1949年4月,駐西安。5月,撤退至四川三台、中江。8月,該軍番號撤銷,第331、第332...
中央軍(1949.2-1950.3)1949年2月,在湖北編成第124軍,轄第60、第223師,隸屬華中軍政長官公署鄂西綏靖司令部,擔任秭歸至宜昌江防。5月下旬,改隸第14兵團。7月15日,由宜昌渡江向三斗坪方向撤退,防守川鄂交界建始、恩施一線。9月,...
1928年5月4日,朱毛兩部在寧岡礱市龍江河灘上召開會師慶祝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現收藏於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文物介紹 1928年5月4日,朱毛兩部在寧岡礱市龍江河灘上召開會師慶祝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
1926年5月上旬,廣東革命政府派遣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和第七軍一部為北伐先遣隊,從廣東肇慶出發,挺進湖南,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7月1日,廣東革命政府在廣州誓師北伐。9日,北伐戰爭在“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口號聲中正式...
“國軍五大主力”是指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分別為:國民革命軍新編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第十八軍。五大主力的稱呼最早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