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科學教育的“探究-研討”教學法

國小科學教育的“探究-研討”教學法

《國小科學教育的“探究-研討”教學法》是2008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蘭本達、P.E.布萊克伍德、P.F.布蘭德溫。

基本介紹

  • 作者:(美)蘭本達//P.E.布萊克伍德//P.F.布蘭德溫|譯者
  • ISBN:9787107215698
  • 頁數:425
  • 定價:58.00元
  • 出版社:人民教育
  • 出版時間:2008-12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國小科學教育的"探究-研討"教學法》是一部難得的國小科學課程教材教法理論專著,附有大量生動的實例。它力求以正確的觀點方法為指導,融匯古今教育學說、心理學學說、當代科學教育改革試驗的成果,探討並提供了一種可能適應任何類型的科學教科書以求得最佳科學教育效果的“探究一研討”教學法的基本原則,對國小科學教師和教研人員很有幫助。它所闡述的一些理論觀點和所舉的實例,還涉及幼兒自然常識、國小數學、中學理科,對幼稚園常識教師、國小數學教師、中學各門理科教師、師範院校師生、各級教育部門領導和教育理論工作者都有參考價值。
《國小科學教育的"探究-研討"教學法》出版二十餘年來受到我國廣大教育工作者尤其國小教師的歡迎。這次再版由原譯者之一陳德彰重新審校,增補譯了不少內容,更加充實,而且文字上也更通順。

作者介紹

蘭本達(Brenda Lansdown 1904——1990),美國哈佛大學研究生院榮譽教授、世界知名科學教育家。青年時期在英國、美國的國小(包括某些中學)從事理科教學和科學教育研究工作。20世紀40年代創造性地提出了“探究一研討”教學法,後在美國和加納的國小進行實驗推廣工作。
從1977年起她曾多次訪問中國,進行學術講演和教學試驗,受到了教師和小學生們的歡迎。特別是在1984年5月,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北京師範大學、課程教材研究所聯合舉辦的“國小數學、自然課教材教法研討會”上,已80高齡的蘭本達教授與另幾位美國教師合作,為。我國國小自然教師系統介紹了“探究一研討”教學法,並進行了現場教學,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參加研討會的教師們不僅在後來自己的教學中借鑑了所學的先進經驗,而且成為了20世紀國小自然教學改革的“火種”。
此後幾年,蘭本達教授還多次親自為《國小自然教學》等雜誌撰寫教學法理論和我國國小自然課例點評等文章。1986年當她再次到中國來時,決定將她20世紀50年代後期歷時兩年半完成的、介紹物理學家工作方法和生活經歷的書稿在中國發表。1990年該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文書名為《物理學家是怎樣工作的?》。

作品目錄

中文版再版前言中文版序言原版序 1 明天就開始!第一章 通過支配材料發現意義 親身經歷是發現意義的中心環節 材料引起經歷 《裡面是什麼?》 用以探求意義的材料 材料結構的意義 和科學概念有關的結構 《我弄明白了!我知道它為什麼會浮了》 結構體現意義的水平層次 教師相對於材料的作用 選擇材料的標準 說說離題——“不相關的發現” 孩子們能發現什麼? 什麼是“發現”? 《黃粉蝶幼蟲》 自由發現和有幫助的巡視 科學工作中的發現 孩子們的科學工作 《連線一個電路》 發現過程中產生錯誤的意義 教師在促進發現中的作用 發現事物外表的和內在的相似之處 通過事物特徵類比發現 《玩水時的運氣》 有序和無序 “模式”的意義 《環形磁鐵是彎過來的條形磁鐵》 教師在利用模式中的作用 第二章 通過語言交流而明確意義 海豚會思考嗎? 聲音、符號和意義 對教育的一種看法 《七歲的孩子對聲音的說法》 語言培育的意義 人人都學到了嗎? 通過研討學科學 研討的動力 孩子們的“研討會” 研討會揭示的“概念箭頭” 分析研討會 研討的力量 教師在研討中的作用 給讀者的一點說明 2 意義的建構第三章 建構概念的步驟 概念發展的維果茨基體系 混合思維 複合思維 前概念思維和概念思維 語言的作用 範例:建構分子的概念第四章 科學中的概念體系 概念體系在一個改變著的世界上的價值 建構一個概念體系 鮑勃·福瑟林吉的概念 成人的概念箭頭 範例:矢量的概念 珍妮·安德森的概念 3 課程的設計第五章 教學單元的設計 設計步驟 此岸、彼岸及踏腳石 《明天就開始》中一些課例的設計 物理科學單元設計 《裡面是什麼?》後續課的設計 《玩水時的運氣》後續課的設計 《連線一個電路》後續課的設計 生物科學單元設計 通向發現的門檻:生物課中一個單元的計畫和發展第六章 後續單元的選擇 第一個齒輪:科學概念體系 第二個齒輪:遺傳決定的兒童發展概念的進程 自我中心階段 直覺階段 具體運算階段 形式運算階段 第三個齒輪:社會背景 為使智力齒輪與概念齒輪相嚙合對課程的建議 自我中心階段可望學習的科學內容 直覺階段可望學習的科學內容 具體運算階段可望學習的科學內容 形式運算階段可望學習的科學內容 為使智力齒輪和概念齒輪與社會齒輪相嚙合對課程的建議 誰選擇課程安排?第七章 什麼時候、如何使用書籍及其他輔助材料 書籍 時間限制與教科書 時間限制 教科書 配合一種或幾種教科書的“探究—研討” 生態學單元設計 生態相互作用——以動物為重點 生態相互作用——以植物為重點 光學單元設計 “探究—研討”與教學電影、教科書相結合的示例 地質學單元設計 回到礦物循環問題 幫助制訂天文學教案的建議 4 評 價第八章 如何了解學生學到了什麼 探求概念的能力 表達 思維 測量 已達到的概念水平 維果茨基思維水平層次 外在的相似之處 內在的相似之處 學習態度的等級 兒童與其他兒童之間的關係 兒童與材料的關係 兒童專注程度 探求概念和建立概念的統計表 統計表中使用的縮略語 關於聲音的第一次研討 對第一次研討的分析 關於聲音的第二次研討 對第二次研討的分析和與第一次的比較 學習態度和方法等級表的使用 對探究—研討單元學習成績的評價 關於約妮卡小姐的單元總結統計表的討論 再見了,馬德琳!附錄Ⅰ 四年級學生學習細胞單元後的書面總結附錄Ⅱ 科學中的數學概念重校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