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課程,科學:活動過程”(science: a process ap-proach)課程的簡稱。國小科學教育的一種課程設計,採用“探究-研討”教學法。第一代沙巴課程(SAPAI)1969 年始於美國,1975 年美國科學教育促進會(AAAS)又編制出第二代沙巴課程(SAPAⅡ),1980 年起為美國各地學校廣泛採用。強調科學教育應通過“探究過程”進行;由基本的過程到整體的過程,須運用一系列“探究技能”:觀察、使用空間時間關係、分類、使用數字、測量、溝通、預測、推理、控制變項、解釋資料、建立假設、操作性界定以及實驗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沙巴課程
- 開時時間:1969年
- 所屬國家:美國
- 性質:一種課程設計
這種課程的特點是兼采連貫順序與模式單元的設計,重視引導兒童在運用技能的活動過程中思考、推理以至創造發明。通常每一學習單元都包括三四種活動,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明確可行。中國課程教材研究所曾介紹、吸收、參考這種課程設計思想和方法,改革國小自然課程。推廣這種課程的學者之一、哈佛大學教授蘭本達著有《國小科學教育的“探究-研討”教學法》,在中國有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