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級大遺址保護區
- 外文名:National protected area
- 地區:西安、洛陽、荊州、邢台
- 價值: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家級大遺址保護區是指在中國5000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中,留下了突出的文化價值,與文物遺產的地區,這些地區是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史跡...
大遺址保護(Great Heritage Relic Protection)指對具有特殊價值的大型古文化遺址進行合理的規劃、管理和利用。大遺址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包括整體保護與利用和局部保護與...
2012年8月16日,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管委會掛牌儀式在位於遺址內的未央宮前殿遺址上舉行,這標誌著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建設正式啟動。...
掌握了一批重要大遺址的分布範圍和保存情況,實施一批文物保護展示和環境整治工程,大遺址本體和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壓力緩解明顯,建成24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一批遺址博物...
荊州國家大遺址保護片區位於湖北省荊州市,2010年3月4日,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簽訂大遺址保護荊州片區共建協定。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共建國家大遺址保護...
國家設立大遺址保護專項資金,實施大遺址保護工程,在有效保護遺址本體及其環境風貌的同時,加強展示和宣傳工作,對於全面提高文物保護、管理、利用水平,發揮文物在經濟和...
大遺址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史最具代表性的綜合物證和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大遺址保護既是一項文化工程,也是一項惠民工程,有利於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建設、美化...
為了有效保護大遺址,國家陸續制定了《“十一五”期間大遺址保護總體規劃》、《國家“十一五”搶救性文物保護設施建設專項規劃》,拉開了大遺址保護開發的序幕。...
《大遺址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以大明宮為例》是200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海霞、權東計。...
《成都市大遺址保護管理辦法》經2013年2月2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第128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2013年3月29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178號公布。該《辦法》共18條,自2013年5...
中國的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是中國地震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國家依法保護典型地震遺址、遺蹟”而設立的保護區〔點〕。迄今全國共有...
《大遺址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是2013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軍民...... 本書以大遺址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為主旨,指出大遺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稀缺性和有用性,是一種...
2013年1月8日,國家文物局以文物保函〔2013〕39號印發《關於加強大遺址考古工作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分正確認識考古工作在大遺址保護中的作用和地位;明確大遺址...
《陝西大遺址保護的探索與實踐》的理論收穫與意義主要包括:關於大遺址的文化學與經濟學特徵的再認識;關於大遺址管理的非營利性與市場化;關於大遺址經營權轉讓問題;...
12.繼續推進“考古中國”重大研究,加強大遺址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推動落實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工作。啟動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