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略

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略

《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略》是2011年3月6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胡曉明。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略
  • 作者胡曉明
  • ISBN:7010094241, 9787010094243
  • 頁數:304頁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3月6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一部探討全球化時代中國應該如何構建良好國家形象、增強國際傳播能力的著作。
在書中,作者創造性地構築了一個全新的國家形象的研究架構,從軟實力、框定理論、跨文化傳播、危機傳播、全球性媒介事件、輿情把握與調控、中外媒體傳播國家形象等關鍵領域人手,分析了當前我國國家形象構建和國際傳播的現狀,歸納出了其中的焦點、熱點與難點問題,並運用歷史研究、比較研究、樣本與案例分析、動態觀察等多種方法進行了實證研究和深度剖析。在中國國家形象構建和增強國際傳播能力的戰略、策略與機制等核心問題上,作者提出了更具長遠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實現路徑。
《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略》是一部極具理論價值和實踐指導作用的經典力作。可供我國各級黨政機構及其宣傳部門、決策部門、外交外宣外事等部門,媒體界、學術界、涉外經貿及對外文化交流部門的同志、黨政各部門及各行業新聞發言人和各類大中院校師生使用。

編輯推薦

《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略》: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孫子兵法》
中國目前最大的“戰略威脅”之一,在於其“國家形象”。
中國目前最重大的戰略挑戰,都與其“國家形象”相關。
——美國學者雷默, 《北京共識》的提出者
“一個國家在國際舞台上的權力很大一部分源於國家自身形象設計的能力,因為它能夠卓有成效地表達自身的軍事、經濟、政治和文化水平”。
——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
《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略》,以點睛之筆,謀劃當代中國國家形象構建的新戰略。
《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略》的作者在書中為讀者展示了一個全新的國家形象的研究架構,傾力探求了中國國家形象塑造和增強國際傳播能力的戰略、策略與機制,提出了更具長遠性、針對性與實效性的實現路徑。
《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略》的讀者對象:可供我國各級黨政機構及其宣傳部門、決策部門、外交外宣外事等部門,媒體界、學術界、涉外經貿及對外文化交流部門的同志、黨政各部門及各行業新聞發言人和各類大中院校師生使用。
《國家形象:探究中國國家形象構建新戰略》,軟實力博弈的戰略經典,政商學界人士的成功教案!

作者簡介

胡曉明,新華社高級記者、國際部編委、英文編輯室主任。浙江磐安人。法學博士。曾在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專業、復旦大學新聞系國際新聞專業、杭州大學(浙江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學習。
在新華社從事國際傳播工作2 0多年,採訪足跡遍及全球幾十個國家,在美國和巴基斯坦任駐外記者近10年,曾掛職擔任寧波市鄞州區委常委、副區長。
多次深入新聞現場第一線,參加過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重大突發事件、重要國際會議的報導,采寫了大量的訊息、綜述、通訊、特寫和新聞分析等,多篇作品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國際新聞獎、新華社優秀新聞作品獎等,著有《我在“小鷹”號親歷戰爭》一書。
在伊拉克戰爭中,胡曉明應美國五角大樓和新聞署的邀請,作為中國大陸唯一的隨軍記者,登上美國“小鷹”號航空母艦進行“嵌入”式採訪,開創中國新聞史和中美交流史之先河。
曾被評為新華社首屆“十佳”記者,入選首期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中央直接聯繫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目錄

序言:讓中國對著世界說何平1
自序4
導論 國家形象塑造的深層空間1
第一章 對國際傳播和國家形象的界定15
第二章 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歷程、現狀與定位31
第三章 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跨文化傳播空間 62
第四章 為中國國家形象塑造打造堅實的軟實力和核心 76
第五章 走進“框架”探索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路徑10l
第六章 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現實突破與啟示127
第七章 中國國家形象塑造中的危機傳播154
第八章 國家形象塑造中政府的輿情把握和輿論調控180
第九章 中美國際傳播中的國家形象互構行為比較203
第十章 中國國家形象塑造面對的問題和挑戰220
第十一章 中國國家形象塑造的戰略和策略-244
第十二章 將國家形象塑造置於國家戰略的高度281
主要參考文獻291
一、中文文獻資料291
二、外文文獻資料295
三、主要參考論文296
四、主要參考網站301
後記303

序言

序言:讓中國對著世界說
新華社總編輯何平
形象,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如同對一個人一樣,是很要緊的。良好的國家形象,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吸引力、感召力和影響力。
在世界歷史舞台上,中國有過光彩照人的亮相,也曾有過令人汗顏的窘迫。
值得欣慰的是,當今中國正抖落近代以來貧困落後的歷史塵埃,大踏步追趕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潮流,重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站在國際舞台的聚光燈下,中國自然要被世界所打量。問題在於,西方客群印象與中國實際形象之間存在的反差。而反差在於西方媒體對中國觀察的誤差,在於西方新聞信息的強勢輸入與中國新聞對外傳播之間的逆差。
歸根結底,在於國際輿論秩序的失衡,在於中國國際輿論話語權的缺失。
從中國“崩潰論”到中國“威脅論”,從中國“責任論”到中國走向“不確定論”,或棒殺,或捧殺,中國的國家形象在西方輿論中被有意無意地歪曲、誤讀甚至醜化。我們必須向世界說明一個真實的中國。有三個問題需要明確回答:
——中國是誰;
——中國處在什麼方位;
——中國未來向何處去。
需要深思的是,為什麼會在對中國形象的認識上出現失真?除去偏見和誤解,其中重要一點在於,中國形象的兩重性、獨特性、奉富性和多樣性往任被忽略。
當今中國,既古老又現代,既落後又先進,既堅守又變通,既矜持又活躍,既充滿活力又充滿矛盾,既充滿希望又充滿挑戰——
一方面,GDP的急劇增加把中國迅速推到世界第三的位置,另一方面,龐大的人口數量使得人均擁有社會財富被明顯攤薄:
一方面,一座座可以同已開發國家媲美的現代化大都市盡顯繁華,另一方面,廣大農村仍有不少地方處於貧困落後狀態;
一方面,可以用人造飛船把人送上遙遠的太空,另一方面,牽牛扶犁等刀耕火種的原始耕作方式並不鮮見;
一方面,“中國製造”遍及全球每一個角落,另一方面,由於缺少“中國創造”使得中國產品長期處於國際產業鏈的低端;
一方面,不斷書寫著經濟起飛的偉大奇蹟,另一方面,也面臨著快速發展帶來的各種新的挑戰;
一方面,積極吸收借鑑人類一切文明成果,另一方面,始終牢牢堅守著自己的發展理念、發展道路、發展模式。
認識當今中國,既不能簡單等同於長城、故宮、兵馬俑,也不能簡單等同於鳥巢、水立方、三峽大壩;了解當今中國,既不能只知道京劇、武術、大熊貓,也不能只看到兩彈一星、高速鐵路、載人飛船。否則就會出現盲人摸象的困惑。試圖以一個標籤來定義中國無疑是困難的。打算用一種符號來代表中國總是有局限的。這就是看似矛盾卻又真切實在的中國。矛盾背後,折射的是當今中國所處的特殊歷史方位:迅速崛起、勢不可擋,大而不強、將強未強。
作為一個大國,中國在全球事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個新興開發中國家,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中最為活躍的力量。一句話,中國的國際地位在迅速提升。但地位的提升並沒有改變歷史定位。
中國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這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開發中國家的歷史定位。看中國,首先要看這一基本點。向世界說明中國,首先要說明這一基本點。大國要有大國的心態。大國的心態應當是一種自信的心態。
只有自信才能使人感到可信。
自信是對真實的尊重,是對問題的直面,是對世界的坦誠,是一種大度,是一種胸襟,是一種從容。哪怕現實並不都是繁花似錦、歌舞昇平。真實的中國形象要比刻意粉飾的更具魅力和風采。大千世界,千差萬別。國家有差異,文化有差異,習俗有差異,觀念有差異。
向世界說明中國,必須尊重國際傳播規律,必須掌握跨文化傳播技巧。既要知道該說什麼,也要清楚該怎么說。要善於超越差異,別中求同,把握中國自身利益與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交匯點,尋找人類思想情感的共鳴點,占領道義上的制高點。占領國際輿論的制高點,歸根到底是占領道義上的制高點。掌握國際輿論的話語權,歸根到底是掌握議題設定的主導權。我們應當堅持不懈地向世界宣示:中國對內謀求科學發展,對外致力於和平發展:對內建設和諧社會,對外推動建設和諧世界。中國走向世界,是世界的福祉:世界走近中國,是中國的機遇。中國絕非“另類”,更不是威脅,而是國際大家庭中和平、友善、負責任的一員,是實現人類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積極力量。
我們要向世界展示一個和平發展、充滿活力、勇於擔當的中國形象。當然,國家形象塑造不可能一蹴而就。既取決於中國自身的發展進步,也取決於文化軟實力特別是國際傳播能力的不斷提升。而加強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和闡述,則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
胡曉明是新華社一位長期從事國際新聞報導的中青年骨幹記者。他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潛心對這一課題進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統研究,著重圍繞國家形象塑造的戰略、策略、路徑、機制、方法和技巧等問題提出了一些有見地的看法,顯示了他作為一名媒體人的職業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所謂“軟實力”,其實並不軟。像水一樣,既可以是涓涓細流,如春雨潤物無聲,也可以是滔天巨浪,無堅不摧。
我期待並堅信,中國文化軟實力一定會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不斷提升、變得強大。
是為序。
何平
2010年金秋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