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

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

《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綜合考慮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健康水平、人口結構、國民受教育程度、勞動力供給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特制定的辦法。

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中有關退休年齡的規定不再施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
  • 實施時間:2025年1月1日
  • 發布單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 通過時間:2024年9月13日
發布信息,辦法全文,內容解讀,解讀一,解讀二,解讀三,解讀四,退休年齡查詢,

發布信息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
(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策部署,適應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充分開發利用人力資源,根據憲法,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決定:
一、同步啟動延遲男、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用十五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六十周歲延遲至六十三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五十周歲、五十五周歲分別延遲至五十五周歲、五十八周歲。
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堅持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
三、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鼓勵和支持勞動者就業創業,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協調推進養老托育等相關工作。
四、批准《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國務院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落實本辦法進行補充和細化。
五、本決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批准的《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中有關退休年齡的規定不再施行。

辦法全文

國務院關於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辦法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綜合考慮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健康水平、人口結構、國民受教育程度、勞動力供給等因素,按照小步調整、彈性實施、分類推進、統籌兼顧的原則,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特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 從2025年1月1日起,男職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五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四個月延遲一個月,分別逐步延遲至六十三周歲和五十八周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為五十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二個月延遲一個月,逐步延遲至五十五周歲。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二條 從2030年1月1日起,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十五年逐步提高至二十年,每年提高六個月。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但不滿最低繳費年限的,可以按照規定通過延長繳費或者一次性繳費的辦法達到最低繳費年限,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
第三條 職工達到最低繳費年限,可以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年,且退休年齡不得低於女職工五十周歲、五十五周歲及男職工六十周歲的原法定退休年齡。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不超過三年。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實施中不得違背職工意願,違法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職工選擇退休年齡。
第四條 國家健全養老保險激勵機制。鼓勵職工長繳多得、多繳多得、晚退多得。基礎養老金計發比例與個人累計繳費年限掛鈎,基礎養老金計發基數與個人實際繳費掛鈎,個人賬戶養老金根據個人退休年齡、個人賬戶儲存額等因素確定。
第五條 國家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支持青年人就業創業,強化大齡勞動者就業崗位開發,完善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制度。加強對就業年齡歧視的防範和治理,激勵用人單位吸納更多大齡勞動者就業。
第六條 用人單位招用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應當保障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工傷保障等基本權益。
國家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國家完善帶薪年休假制度。
第七條 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一年的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年限延長至法定退休年齡,在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期間,由失業保險基金按照規定為其繳納養老保險費。
第八條 國家規範完善特殊工種等提前退休政策。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等國家規定的特殊工種,以及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職工,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前退休。
第九條 國家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附屬檔案:
1.男職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照表
2.原法定退休年齡五十五周歲的女職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照表
3.原法定退休年齡五十周歲的女職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照表
4.提高最低繳費年限情況表
  • 4
    附屬檔案1
  • 4
    附屬檔案2
  • 3
    附屬檔案3
  • 1
    附屬檔案4

內容解讀

解讀一

【要點一:男職工、女幹部、女工人分別延至63周歲、58周歲、55周歲】
根據決定,從2025年1月1日起,用15年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60周歲延遲到63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從原50周歲、55周歲,分別延遲到55周歲、58周歲。
“原來50周歲退休的是女工人,55周歲退休的是女幹部。目前多數地方主要根據工作崗位確定女性退休年齡,一般生產操作崗位按照50周歲執行、管理技術崗位按照55周歲執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莫榮介紹,決定有一個小細節,就是將二者統一為女職工來表述,避免了身份爭議,也順應了當前社會環境變化。
從實施進度看,改革目標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漸進式、以較小幅度逐步推進。
男職工和原法定退休年齡55周歲的女職工,每4個月延遲1個月;原法定退休年齡50周歲的女職工,每2個月延遲1個月。為了讓公眾更清楚看到自己未來什麼時間退休,決定後附了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對照表,可以根據自己的出生年月對照查詢。
“臨近退休的人,只會延遲1個月或幾個月,不會一下子晚退休好幾年。”莫榮舉例說,以男職工為例,1965年1月至4月出生的,法定退休年齡提高1個月,即60周歲零1個月;1965年5月至8月出生的,法定退休年齡提高2個月,即60周歲零2個月;以此類推,1976年9月至12月出生的,法定退休年齡均為63歲,對1976年12月以後出生的,表格上就不再列舉。”
【要點二:可彈性提前或者延後退休,最長不超過3年】
決定明確,職工達到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可以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且退休年齡不低於原法定退休年齡。
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
中國社會保障學會副會長、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長金維剛表示:“決定體現了對個人意願的尊重,不強制要求每個人必須達到新的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退休,而是可以在前後3年的彈性區間內進行選擇,大家根據自身情況安排何時退休。”
他舉例說,1982年1月出生的女職工,改革後新的法定退休年齡為58周歲,她們未來可以選擇在55周歲到61周歲之間退休。1976年2月出生的男職工,新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2周歲零10個月。如果他往前彈3年,就已經低於原來60周歲的法定退休年齡,按照政策規定,最早只能在60周歲退休。
決定強調,實施中不得違背職工意願,違法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職工選擇退休年齡。
【要點三: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提升至20年】
決定提出,從2030年1月1日起,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個月。
“決定明確這一項調整從2030年才開始逐步實施。也就是說,在2025年到2029年期間退休的人員,最低繳費年限的要求不變,還是現在的15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說,這樣能讓改革初期離原法定退休年齡較近、已經或快要繳費滿15年的職工不受影響。
“大部分勞動者從進入職場到退休的時間都會比較長,養老金的繳費年限基本都會超過20年。”董克用分析,對照附表能看到,2030年以後退休的職工,最低繳費年限也不是一步提高到20年,而是逐步過渡到位。
我國退休人員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組成。決定也提出,國家健全養老保險激勵機制。
“根據養老金計發辦法,一般來說,多繳費1年,退休時基礎養老金提高1個百分點;晚退休1年,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會相應增多。粗略估算,繳費年限由15年增加到20年,退休後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大概能增加三成。”董克用說。
【要點四:為臨近退休失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費】
決定提出,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1年的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年限延長至法定退休年齡,在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期間,由失業保險基金按照規定為其繳納養老保險費。
“大齡失業人員再就業的難度較大,缺乏穩定收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趙忠表示,決定也考慮到了他們的實際困難,免除其後顧之憂,使其平穩過渡到退休。
“一方面,政策安排了繼續發放失業保險金,為其兜住基本生活的底線;另一方面,為他們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避免發生繳費中斷從而影響領取待遇。”趙忠說。
【要點五:特殊工種可以申請提前退休】
決定提出,國家規範完善特殊工種等提前退休政策。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等國家規定的特殊工種,以及在高海拔地區工作的職工,符合條件的可以申請提前退休。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認為,國家以法定退休年齡為基準,同時也考慮了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勞動條件、就業環境的差異性,對部分特殊群體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安排。
“對部分從事特殊工種崗位的職工適當降低退休年齡,也是對現有政策的延續。”原新說,相信隨著政策不斷完善,職工權益將得到更好維護。
【要點六:加強對就業年齡歧視的防範和治理】
針對公眾普遍關注的大齡勞動者就業問題,決定明確要求,加強對就業年齡歧視的防範和治理,激勵用人單位吸納更多大齡勞動者就業。
“延遲退休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與民生保障許多領域密切相關。其中,就業問題受到各方高度關注。”莫榮說,決定促就業和保權益並舉,著力營造更為公平的就業環境。
決定有針對性地提出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制度、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等一系列舉措。莫榮認為,隨著相關政策落地,將有效減緩改革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助力青年等各類群體就業。
決定還提出,用人單位招用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應當保障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工傷保障等基本權益。
“這是我國首次明確對超齡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作出規定,將化解過去超齡勞動者權益保障無法落實等問題。”莫榮說。
【要點七:健全養老托育服務】
決定提出,國家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當前不少家庭主要依靠父母幫著帶孩子,同時還有年邁的長輩要照顧。實施延遲退休後,有必要不斷完善配套舉措,幫助解決“一老一小”問題。
中國巨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戰略規劃研究室副主任關博建議,在養老方面構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和多樣化養老服務體系,在托育方面形成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的長效運行保障機制,從而更好滿足家庭育幼“剛需”。

解讀二

2024年9月13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專題新聞發布會上說,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立足我國發展實際,充分考慮社會關切,體現自願、彈性的原則,採取漸進的方式。
一是堅持小步調整,逐步到位。從2025年起,用15年的時間,逐步將男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調整至63周歲,將女職工的法定退休年齡分別調整至58周歲、55周歲,用較長時間實施到位。
二是堅持彈性實施,自願選擇。充分尊重職工意願,可以在一定條件下選擇彈性提前或彈性延遲退休,最長不超過3年,且不得低於原法定退休年齡。
三是堅持分類推進,有序銜接。同步啟動、差異化延遲男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與現行退休年齡政策相銜接。
四是堅持統籌兼顧,協同配套。鼓勵和支持勞動者就業創業,保障各類勞動者基本權益,健全養老托育服務體系。

解讀三

一是逐步延遲法定退休年齡。從2025年1月1日起,原法定退休年齡60周歲的男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63周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為55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4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58周歲;原法定退休年齡為50周歲的女職工,法定退休年齡每2個月延遲1個月,逐步延遲至55周歲。
二是逐步提高最低繳費年限。從2030年1月1日起,用10年時間,將職工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由目前的15年逐步提高至20年,每年提高6個月。
三是實施彈性退休制度。職工達到領取養老金最低繳費年限,可以自願選擇彈性提前退休,提前時間最長不超過3年,且退休年齡不得低於男職工60周歲及女職工55周歲、50周歲的原法定退休年齡。職工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所在單位與職工協商一致的,可以彈性延遲退休,延遲時間最長也不超過3年。

解讀四

延遲退休漸近,背後是這四大趨勢
9月1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於提請審議關於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定草案的議案,受到各方關注。
專家表示,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一大原因,是為適應當前的人口發展形勢,有效應對老齡化挑戰。如何理解人口結構變化和退休年齡調整之間的關係?“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趨勢一:壽命升,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8.6歲
我國已進入長壽時代,人們生命歷程中的老年期更長。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8.6歲。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說,根據預測,到2030年之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是大機率事件。
“快速長壽化、平均預期壽命大幅度延長,意味著退休年齡余壽大幅提升,而且未來會繼續增高。與之相對應的,是我國現行男職工60周歲、女職工55周歲或50周歲的法定退休年齡,70餘年未作出相應調整。”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說。
“現行法定退休年齡是上世紀50年代確定的,當時的人均預期壽命不到50歲。”原新表示,“延遲退休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改革,包含了順應經濟社會發展多方面需要。適應人口預期壽命增長是其中一項重要考量。”
趨勢二:素質升,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
隨著我國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人口素質顯著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斷增加,由1982年的剛剛超過8年提高至2023年的11.05年,特別是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過14年。
“現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大學生數量顯著增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2.5億人。與過去20歲左右就參加工作相比,現在年輕人碩士畢業差不多25歲、博士畢業近30歲。”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援引一組數據指出,勞動者進入勞動市場時間推遲,而退休年齡不變,不利於人力資源充分利用。
“如果在自願、彈性前提下適當延遲退休年齡,同時健全就業促進機制,著力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使更高水平的人力資源得到有效配置、發揮更多作用,將有利於釋放新的人才紅利,同時有意願的勞動者也能增加收入。”鄭秉文表示。
“未來發展的機會就是用素質換規模、用素質換結構。”原新說,當前我國正處於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關鍵階段,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綜合施策,發揮人力資源的潛力與優勢。
趨勢三:老齡化程度升,老年人口占比將超三成
人口老齡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人、占比21.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7億人、占比15.4%,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
根據預測,到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占比超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將達到峰值。
“伴隨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養老服務供需矛盾更加凸顯。”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趙忠說,老齡化是目前世界各國都面臨的挑戰。儘管延遲退休年齡不能完全解決老齡化問題,但是能夠提高勞動參與率,讓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的大齡人員可以選擇繼續從事一定工作。
“‘50後’‘60後’及即將變老的‘70後’,是恢復高考後的直接受益者,越往後受教育程度越高。未來,大齡勞動者數量會更多、素質會更優,在完善穩定就業、勞動保障等政策下,他們也可以為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原新說。
趨勢四:勞動力總量降,勞動年齡人口約8.6億人
在人口經濟學中,16至59歲人口被定義為勞動年齡人口,他們是社會生產的主力。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約8.6億人,占全部人口的61.3%。從總量看,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依然較大,人口紅利依然存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勞動力要素是決定經濟長期走勢的關鍵要素。”鄭秉文表示,我國人力資源依然豐富,但著眼於潛力和後勁,有必要通過一定的政策調節讓人力資源優勢得到更好發揮。
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逐年減少。“從結構看,勞動年齡人口中的青年群體、大齡群體人數占比呈現一降一升態勢。這意味著在勞動力市場上,匹配就業崗位能力最強的人口趨於相對減少。”趙忠表示。
在他看來,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這一趨勢,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屬於客觀發展規律。漸進式延遲退休,可以推動有意願的大齡勞動者成為充實未來勞動力的重要力量,平滑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的曲線。

退休年齡查詢

方式一:通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網站、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台、全國人社政務服務平台、電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線上查詢服務渠道,訪問“法定退休年齡計算器”小程式,輸入本人信息,即可查詢。
方式二:撥打12333諮詢服務熱線、前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服務視窗等線下方式,查詢本人法定退休年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