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的小馬莊、羊坊、深溝、王澇壩村、清河鎮的大堡五個自然村,是北朝隋唐時期的古遺址。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從1983年至2004年共發掘北朝及隋唐時期的大中小型墓葬50多座,其中有影響的墓葬有北周墓3座、隋墓1座、唐墓6座,墓主人均為固原當地手握政權的達官貴族。其中有北周柱國大將軍李賢與其妻合葬墓、唐朝史索岩與夫人合葬墓等6座唐墓。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出土了大量反映絲綢之路文化交流與民族遷徙的文物。典型器物有鎏金銀瓶、玻璃碗、金戒指、東羅馬金幣、薩珊銀幣、寶石印章、金覆面、壁畫等。還有能夠體現墓主人身世的墓誌及其兩具歐羅巴人即白種人的骨架。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反映了固原地區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歷史地位,實證了北朝隋唐時期固原作為絲綢之路重鎮所發生的東西方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並形成了頗具地方特色的絲路文化。

2013年3月5日,固原北朝隋唐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 地理位置: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的小馬莊、羊坊、深溝、王澇壩村、清河鎮的大堡五個自然村
  • 所處時代:北朝至唐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691-2-175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遺址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建造時間為公元6~7世紀,歷經北周、隋、唐三個王朝。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考古發掘起始於1982年。
1983年,李賢夫婦合葬墓被發掘並出土鎏金銀瓶。
1985年8~11月,發掘史索岩與夫人合葬墓。
截至2004年,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共發掘北朝及隋唐時期的大中小型墓葬50多座。

遺址特點

綜述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截至2004年共發掘北朝及隋唐時期的大中小型墓葬50多座,其中有影響的墓葬有北周墓3座、隋墓1座、唐墓6座,墓主人均為固原當地手握政權的達官貴族。其中有北周柱國大將軍李賢與其妻合葬墓、唐朝史索岩與夫人合葬墓等6座唐墓。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李賢夫婦合葬墓
李賢夫婦合葬墓,北周天和四年(569年),位於固原縣西郊鄉深溝村,墓坐北朝南,由封土、墓道、天井、過洞、甬道、墓室6部分組成。墓道、天井、過洞、甬道及室墓皆繪有壁畫。內容在墓道、天井、過洞中以雙手拄或肩打環首儀刀的侍衛為主;在墓室內以侍女與妓樂為主,每幅均用紅色框線分隔,屬於較早的屏風畫。在第一過洞上方繪雙層門樓,第二第三過洞上方分別繪單層門樓。墓中隨葬有成群的陶俑共260多件占隨品的絕大多數包括四組內容。第一組是大腹向身體右側突起的鎮墓武士俑;第二組是出行儀仗俑,包括甲騎具裝俑、武官俑、文更俑、籠冠俑、風帽俑、胡俑、騎馬俑吹奏騎俑等;第三組是侍僕舞樂,主要有侍女俑;第四組是庖廚用具和動物模型,有雞、狗、馬、馱驢、駱駝及灶、碓、磨、井、雞舍等,灶、磨、井、碓各有兩件。4組俑群的具體擺放為:從甬道門限內開始,最前面是兩件鎮墓獸,左右各一件,對稱放置,隨後是鎮墓武士俑兩件,左右各一。以後依次排列具裝甲騎俑、風帽俑、武官俑、籠冠俑、文吏俑各一排,騎馬俑兩排,間置胡俑、侍女俑。動物模型與庖廚用具放置在墓室東南角。
史索岩墓
史索岩墓,唐麟德元年(664年),墓坐北朝南,由封土、墓道、過洞、天井、甬道和墓室組成,墓道呈斜坡狀。墓室平面呈正方形。墓中過洞、天井、墓室等處原有壁畫,存第五過洞上方的一幅朱雀圖,為唐代朱雀壁畫中的代表。出土了一枚東羅馬金幣仿製品,還有白瓷豆、四系白瓷罐、綠釉辟雍瓷硯、小陶靴、銅鏡、海貝玉釵石門、墓誌等。墓誌兩盒,為史索岩夫婦,即“大唐故朝請大夫平涼郡都尉史公之銘”和“大唐故平涼郡都尉史公夫人安氏墓誌”。安氏墓誌志文記載了其出自中亞“昭武九姓”之一的安國,並敘述了她與史家的婚姻。

文物遺存

綜述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出土了大量反映絲綢之路文化交流與民族遷徙的文物。典型器物有陶俑、鎏金銀瓶、玻璃碗、金戒指、東羅馬金幣、薩珊銀幣、寶石印章、金覆面、壁畫等。還有能夠體現墓主人身世的墓誌及其兩具歐羅巴人即白種人的骨架。
鎏金銀瓶
1983年,出土於李賢夫婦合葬墓的鎏金銀瓶具有代表性它是通過絲綢之路流傳到中國的具有薩珊風格的金銀器。通高37.5厘米的銀瓶上,手工打制出半浮雕的6個人物。瓶柄上端所鑄的深目高鼻、頭戴貼發軟冠的胡人形象,與薩珊波斯人形象不同。具有關專家研究,屬中亞巴克特利亞人。瓶腹部一周打押出男女三組人物浮雕像,分全裸和半裸體。是一件具有薩珊貴金屬工藝風格的巴克特利亞製品。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鎏金銀瓶
獸面鎮墓獸
1995年,寧夏固原縣南郊鄉小馬莊村史道洛夫婦合葬墓出土,唐永徽六年(665年),泥質灰陶,通高52厘米,獸身高43厘米。獅面,朝向正前方,獸口大張,巨齒盡露,眼睛凝視前方,耳直立向上,嘴巴下有鬍鬚,順沿每撮鬍鬚刻劃陰線且依次塗有綠、紅、白顏色,末端貼金箔。面部白色底色,鼻子,口周圍紅色,黑眼球墨線勾勒輪廓貼金箔,在臉頰、鼻翼、眼眶隆起處、兩眉之間和鬢角處均貼有金箔。頸與肩部有獸翼呈放射狀向上展開,自上而下依次塗有紅、綠、白色,末端貼金箔。每撮羽毛陰刻線紋並沿走勢墨線繪出紋路。前胸挺起,從胸部至腹部的中央部位有一條縱向粉紅色色帶,色帶兩側貼有窄的金箔、銀箔。在銀箔上繪有黑色斜線,金箔上繪有黑色的虎皮紋,胸部底色為白色。腰彎下,後背稍呈圓弧狀,塗黑色;尾端寬而下垂,中央部位有一條粉紅色的色帶,其兩側平行繪以黑色的獸毛紋路。前腿伸直,腿腋下後方有鰭狀裝飾;後腿呈彎曲狀,前後腿在白色底色上繪有黑色虎皮紋。蹄足為紅色,緊抓岩座蹲坐在岩形底座上。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獸面鎮墓獸
凸釘裝飾玻璃碗
凸釘裝飾玻璃碗,北周李賢墓出土文物,通高8厘米,口徑9.5厘米。呈碧綠色,透明,風化層很薄,基本上保留了原有玻璃的色澤和光亮度。是典型的薩珊王朝製品,其上凸起的凹球面裝飾在帕提亞、薩珊時期的伊朗高原上一度較流行。類似的玻璃器在伊朗高原,中國的樓蘭、巴楚、鄂城、北京、固原,朝鮮的大慶,日本的沖之島、安閒陵等均有發現。經科學檢驗屬鈉鈣玻璃。這件玻璃碗紀年明確,對於確定波斯薩珊王朝類似的玻璃製品的年代具有標尺性意義。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凸釘裝飾玻璃碗
金戒指
金戒指,北周李賢墓出土文物,直徑2.4厘米。面部鑲嵌有寶石,寶石上雕一裸體人物手執弧形花環。根據戒面寶石及微雕人物形象,這枚戒指的產地應是薩珊或中亞地區。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金戒指
環首鐵刀
環首鐵刀,北周李賢墓出土文物,通長86厘米。為李賢生前佩刀,也是考古已發現的北朝墓葬中唯一保存完整的鐵刀。從刀鞘一側上下兩個縱裝的附耳看,這種懸刀方式最早發明於5世紀中亞、西亞一帶。為中國古代兵器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
環首鐵刀

研究價值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反映了固原地區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歷史地位,實證了北朝隋唐時期固原作為絲綢之路重鎮所發生的東西方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並形成了頗具地方特色的絲路文化。

保護措施

2013年3月5日,固原北朝隋唐墓地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固原北朝隋唐墓地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開城鎮的小馬莊、羊坊、深溝、王澇壩村、清河鎮的大堡五個自然村。
小馬莊村

交通信息

自駕:自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原州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固原北朝隋唐墓地,路程約5.7千米,用時約13分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