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十大考古發現

“寧夏十大考古發現”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於2023年11月10日發布的考古成果

發布背景,十大考古發現,

發布背景

2023年以來,寧夏以水洞溝遺址發現100周年為契機,組織開展了“寧夏十大考古發現”遴選活動,在近百項考古調查發掘項目中遴選出“寧夏十大考古發現”。
2023年11月10日,“寧夏十大考古發現”新聞通氣會在銀川召開,寧夏文化和旅遊廳(文物局)正式對外發布寧夏十大考古發現。

十大考古發現

分別是:水洞溝遺址、鴿子山遺址、菜園新石器時代遺址、彭陽姚河塬西周城址、春秋戰國北方青銅文化墓地(彭堡墓地、楊郎墓地、王大戶墓地)、固原北朝隋唐墓地(馮氏墓、李賢墓、田弘墓、史氏家族墓地)、西夏陵、西夏佛塔(宏佛塔、拜寺溝方塔)、西夏瓷窯址(蘇峪口瓷窯址、磁窯堡窯址)、寧夏長城考古調查。
01 水洞溝遺址
水洞溝遺址於1923年首次發現並發掘,是中國最早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祥地”。100年來,水洞溝遺址共進行了6次大規模的發掘,總計發現了12個遺址點,距今4萬年-1萬年。水洞溝遺址因其特殊的石器技術,不同時期的人群變化,複雜的環境演化背景,成為中國北方乃至東亞地區最為重要的舊石器時代遺址之一,對解決東亞地區現代人起源、東西方人群交流以及農業起源等一系列國際重大課題有著重要的作用。2021年,水洞溝遺址入選“中國考古百年百大發現”;2022年,水洞溝遺址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02 鴿子山遺址
鴿子山遺址位於賀蘭山前鴿子山盆地東緣,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末期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通過發掘揭露了距今4800年、1萬和1.2萬年的三個文化層位,為研究我國西北地區的舊-新石器過渡階段人類文化演化提供了珍貴的材料,與水洞溝遺址一起構築了西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演化框架。火塘遺蹟和疑似柱洞的建築類遺蹟的發現,對於研究舊石器時代末期人類的居址形態和生存模式有重要意義。出土較多鴕鳥蛋皮裝飾品和複雜紋飾鹿牙裝飾品,反映出萬年前精巧的鑽孔工藝技術和極致藝術追求。發現的上千件磨盤/磨棒,為西北地區農業起源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獲得“2017年田野考古發掘一等獎”。
03 菜園新石器時代遺址
菜園遺址群位於寧夏海原南華山北麓,因其文化內涵獨特被命名為菜園文化,年代距今約4500-4300年,大體與半山、馬廠文化年代相當。菜園文化陶器以夾砂橙黃陶為主,器類有圓腹罐、花邊罐、高領罐、瓮、單耳罐、雙耳罐、刻槽盆、敞口盆、折腹盆、匜、豆等。紋飾以籃紋、刻劃為主,還有少量的繩紋、附加堆紋、戳印紋等。彩陶主要有紅彩、紫彩、黑彩,彩繪圖案豐富多樣。
菜園遺址群的發掘對研究寧夏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譜系、與周鄰地區考古學文化的關係、齊家文化的來源等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