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簡稱寧夏博物館)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人民廣場東街,總建築面積30258平方米,其前身是1959年9月成立的寧夏地質博物館籌備處,1973年正式更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2006年11月,總投資2.28億元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新館破土動工,2008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

根據2016年1月該館官網顯示,寧夏博物館館藏文物近4萬件,有國家一級文物159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4000餘件,其中胡旋舞石刻墓門、鎏金銅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鑑定確認為國寶級文物。

2018年10月,命名為2018年“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 外文名稱: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Museum
  • 地理位置:寧夏銀川市金鳳區人民廣場東街6號
  • 占地面積:30258平方米
  •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周日:9:00-16:50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銀川
  • 館藏精品:竹雕、 綠琉璃花紋方磚等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區熱度指數,歷史沿革,建築布局,陳列展覽,通史展覽,專題展覽,臨時展覽,館藏文物,出版書籍,重要活動,所獲榮譽,參觀信息,票價,開放時間,交通線路,

歷史沿革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的前身是1959年9月成立的寧夏地質博物館籌備處。
寧夏博物館舊址寧夏博物館舊址
1973年,寧夏地質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更名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館址位於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承天寺院內,占地面積2.2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
1988年,寧夏博物館所在的承天寺院整飭重修為仿古建築。
2004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決定將寧夏博物館新館建設列為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慶的獻禮工程。
2006年,總投資2.28億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新館破土動工,總建築面積3.0258萬平方米。
2008年8月,寧夏博物館新館建成並投入使用。
2012年12月7日,寧夏博物館獲批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建築布局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總建築面積30258平方米,全高21.2米,共四層。其中,地下一層建築面積8456平方米,分為文物庫房、設備用房及辦公區域;地上建築面積21802平方米,一層為中廳、貴賓接待室、臨時展廳和觀眾服務廳,二、三層為各類展廳、圖書閱覽室和書庫、多媒體教室及觀眾服務區。
整個建築平面呈“回”字型布局,貼應了回族自治區的“回”字,出入口立面借鑑了伊斯蘭民族風格,與三層外牆局部裝修所採用的玻璃幕牆,形成了傳統藝術與現代美感的強烈對比,又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上部透空隔架與下部石材結合,充分表現整個建築優雅、簡潔、均衡、沉穩的個性;外牆裝飾所運用的迦陵頻伽、力士志文支座等建築構件形象,以及四個大門使用的裝飾圖案,都是寧夏歷史文化遺存的代表。

陳列展覽

通史展覽

塞北江南
塞北江南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二樓南側,展出面積400平方米,主要是展出元、明、清三代寧夏的歷史風貌。西夏末期連年征戰,寧夏地區生產衰敗,社會動盪,農業荒蕪,成為一片廢墟;忽必烈建元之後,吸取先進的中原經濟文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寧夏地區的社會經濟得到了很快的恢復和發展,回族形成;明清兩代,全國大一統,地區社會穩定,回族進一步發展壯大。該展覽通過對這一歷史時期寧夏社會經濟與歷史文化的展示,表現出昔日“塞上江南”的歷史風貌。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大夏尋蹤
大夏尋蹤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二樓,展覽集中了西夏故地寧夏回族自治區自建國以來考古發掘的西夏文物精品三百餘件,其中包括從素有“東方金字塔”美譽的西夏王陵出土的鎏金銅牛等國寶級文物和國家一級文物數十件。旨在從西夏文字、西夏鑄造、西夏瓷器、西夏佛教、西夏建築等五個方面,全面、真實地揭示西夏文化的獨特魅力,以及當今西夏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從而展示中華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絲路重鎮
絲路重鎮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二樓,該展覽的宗旨意在展示從北朝至隋唐時期,位於絲綢之路孔道上的兩個重鎮——固原、靈州地區考古發掘出土的頗具中西文化交流印記的遺蹟、遺物,從而揭示出寧夏在絲綢之路上曾有過的輝煌與重要地位。北朝至隋唐是中國與周邊甚至遙遠國家交往最為頻繁的時期,大量其他民族流寓中國,而寧夏處於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的絲綢之路孔道。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農牧家園
農牧家園展廳在寧夏博物館二樓,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草原牧歌”,第二部分為“秦關漢月”;主要表現寧夏地區自西周、春秋戰國至秦漢的歷史發展進程;通過144件套文物展品,儘可能為觀眾勾勒出這一時期文明進程的輪廓。第一部分側重於表現寧夏南部戎族青銅文化的特點,展示青銅禮器、兵器、車馬器、銅牌飾、銅帶飾等;第二部分側重於表現寧夏北部農業的開發和水利設施的建設,展示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相關文物,以陶器和青銅器等為主。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文明曙光
文明曙光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二樓東北角,該展覽以場景復原、實物展示、多媒體互動等多種展示方式再現寧夏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各個文化現象和重要發掘。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中華文明的發祥地黃河上游、黃土高原的西北邊緣,正當東西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通道和要衝,遠在石器時代這裡就產生了原始文明,北部黃河沿岸有水洞溝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及新石器時代的“細石器文化”遺址,南部固原地區“馬家窯文化”、“菜園文化”和“齊家文化”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朔色長天
朔色長天展廳在寧夏博物館二樓,展覽共分五篇:《文明曙光》、《農牧家園》、《絲路重鎮》、《大夏尋蹤》、《塞北江南》,用豐富的文物語言敘述了寧夏三萬年來各民族所創造的燦爛文化,展覽擷取歷史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文明之花,如寧夏獨特的新石器時期之菜園文化陶器、戰國至漢代的透雕青銅牌飾、北周柱國大將軍李賢墓之彩繪陶俑、西夏王陵出土的鎏金銅牛和大石馬、清代官窯瓷器精品等,展出文物數量豐富:總計1083件,其中一級文物114件。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專題展覽

回鄉漫步
回鄉漫步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三樓東南側,展出面積1000—1200平方米,該廳主要是藉助新穎多樣的展陳手段,通過文物、照片、文字、模型等展品表現出寧夏回族在宗教、生活、文化各個方面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格。回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自唐代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到元代回回民族形成,歷經各個歷史時期至今,回族與寧夏這塊土地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寧夏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域,也是唯一的省級回族自治區域。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紅旗漫捲
紅旗漫捲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二樓西側,展出面積2200—2600平方米,主要是展出革命前輩在寧夏留下的珍貴革命、歷史文物。陳列面向部隊、機關、大、中專院校、廠礦企業、廣大人民民眾,是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該廳從寧夏早期革命活動、紅軍長征、西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方面詳細介紹寧夏的革命史。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石刻史書
石刻史書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一樓西側,內容主要分三大部分:序——最初的家園、岩畫——留刻在石頭上的生命印跡、保護研究——我們正在做和還需要做的。通過大量實物、拓片、圖片等將岩畫豐富的信息傳達給游者,其中展出的岩畫實物約150塊,拓片約300幅,照片約150幅,遊牧民族文物若干,複製品若干。該展廳把寧夏岩畫放到世界岩畫的大環境範圍中展示比較,努力尋求文化的共性,並且不迴避岩畫中內容研究的不確定因素。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輝煌塞上
輝煌塞上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一樓東側,主要是展出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五十年取得的輝煌成就,整個展覽內容大約使用150×200平方厘米圖板約500塊,照片約600—800幅等,展陳內容涉及工、農、商、文、衛、教、體、旅、交通和城市建設等十個方面。展覽主要是以照片、圖表、模型、實物為主,力爭使展覽整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表現視角既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又不缺乏獨特性。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國宴奇石大餐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三樓西北角,主要展出全國名石千餘塊,以滿漢全席的形式展出,根據奇石的色、形、紋製作的“奇石豪宴”,“蒸煮煎炒”式樣齊全,有“烤全羊”、“烤乳豬”、“紅燒肉”、“魚段”、“餃子”、“果盆”等,葷素齊備,白肥紅瘦,其鮮艷的色澤、與原物擁有幾乎毫無二致的質感。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臨時展覽

五彩華章
五彩華章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三樓西側,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主要是展出館藏的歷代瓷器精品。瓷器是中國古代偉大發明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考古資料表明,早在公元前十六世紀的商代就成功燒造了“原始瓷器”,經過春秋、戰國、秦漢的發展,到了東漢“青瓷”終於燒製成功了。中國瓷器在世界上具有很高的聲望,被稱為瓷器的故鄉;該展覽就是要通過展示寧夏回族自治區收藏的各個時代的瓷器來表現我國人民對人類物質文明所做的貢獻,以此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方圓史話
方圓史話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三樓西側,主要展出中國錢幣。該廳展陳面積約四百平方米,展品陳列一千件左右。中國錢幣展以中國歷史發展為主線,通過大量的實物,結合文字、圖片及相應的設計製作來進行內容展開。做為一個專題性文物展覽,“中國錢幣展”旨在比較全面地展示中國錢幣源遠流長的發展史及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內涵;同時,起到宣傳和普及錢幣知識,利於錢幣收藏與鑑賞的積極作用。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筆墨春秋
筆墨春秋展廳位於寧夏博物館三樓西南側,主要是展出館藏的歷代書畫精品。該廳面積900平方米左右,共展出200幅左右字畫作品。筆墨春秋展廳展出的目的旨在通過館藏字畫的展示,使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優秀的古代、近現代文化遺產,了解中國書畫藝術的博大精深、絢麗多彩,以及不同時期的書法、繪畫風格及特點,更進一步的加深人們對書畫知識的認識。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館藏文物

根據2016年1月該館官網顯示,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館藏文物近4萬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4000餘件,經鑑定確認的國家一級文物159件。胡旋舞石刻墓門、鎏金銅牛、力士志文支座被鑑定確認為國寶級文物,賀蘭山岩畫、紅軍西征和陝甘寧邊區時期的革命文物也很有代表性;該館一、二、三層所陳列的通史篇、專題篇和臨展篇三大版塊十二個展覽,互為補充,多層次多角度地反映了寧夏歷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館藏精品
歷史器物
簡介
圖片
竹雕(西夏):竹雕通體呈長方形,細淺陰刻,左邊上端有一圓孔,右端已殘。竹雕中所描繪的情景應為當時中原人民的生活場景:有庭院、松樹、假山、窗戶、花卉和人物。其中兩位男子,頭扎髮髻,身著寬袖長衫,腰間系帶,一人正輕手輕腳捕捉草叢中的蟲鳥;另一人靜立在屋檐下旁觀,其形象逼真,布局適宜,造型美觀。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綠琉璃花紋方磚(西夏):磚為正方形,陶胎,表層施綠色琉璃釉,釉面已磨損。四周有一寬2.5厘米的框線,中間飾有石榴花蔓草卷葉紋,是西夏時期一件極為珍貴的琉璃建築材料。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彩繪泥塑羅漢像(西夏):羅漢圓頂光頭,粗眉細眼,眼珠烏亮,眼角稍翹,鼻樑高直。結痂趺坐,身著交領袈裟,腰部束帶,外穿右袒大衣。袈裟用黑色襯底,上繪白色團花;大衣用黑色繪出格子圖案,領邊和方格圖案內刻畫繁密的花卉紋,紋飾上貼有金箔,但多已脫落。此像體態豐滿,神態怡然,形神兼備;紋飾線條流暢,技法運用純熟。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鎏金銅牛(西夏):這件青銅鑄造的牛屈駛而臥,體態健壯,比例勻稱,造型逼真,個體碩大。銅牛中空,外表通體婆金。製作時需要將冶煉、模具雕塑·澆鑄、拋光和姿金等工藝集於一體,反映出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藝術品中的珍品。如此精美"牛造型"工藝品,說明了牛在西夏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黑釉剔刻牡丹花經瓶(西夏):這種經瓶圓崗深腹,肩部有一澀圈,釉色光潤明亮,腹部裝飾開光剔刻牡丹伎葉紋,形成白地黑花的效果。開光兩側刻劃花葉和密集的弧線紋作為底紋,起到了局部裝飾的作用。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嵌松石銀菊花飾(西夏):這件銀質橢圓菊花形飾件,表面鎏金,中間花蕊處鑲嵌有一顆綠松石,花心周圍有連珠及卷草紋裝飾。該器物為西夏人的帽飾,做工精細,反映了西夏金銀器製造己經有鍛、壓、鑲嵌、鎏金、拋光等多方面"技術。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彩繪木雕花瓶、絹花(西夏):該器物由花瓶和花束兩部分組成,花瓶為造型、裝飾基本相同的一對。瓶、座連休,上部為瓶,下部為座。瓶敞口圓唇,呈喇叭形,頸部細長,腹部鼓圓。座上部為一圓盤,下部為覆缽形,底部有圈足。通休以紅色襯底,頸部貼金箔,腹部施金色牡丹花紋,底部以金線勾勒出蓮瓣輪廓,腹與底座間的相輪邊沿貼金後再用紅、綠色彩繪。同時出土花兩束,分別插於瓶中。兩束花各由一根用包裹麻紙的鐵絲作主幹和若干分支,以及用絹紗製作的花朵矛口綠葉組成。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書籍字畫
彩繪絹質《塔龕千佛圖》(西夏):畫面中心繪一坐佛,身著朱紅袈裟,施降魔印,結跏趺坐,有頭光、背光、身光。身光靠背上繪有摩竭魚和怪獸,像的上方繪一座覆缽式塔。坐佛周圍劃分成三十五個長方形小塔龕,塔剎有相輪傘蓋、寶頂,並有背光。每個塔龕內繪一尊結跏趺坐佛像,身披朱紅袈裟,面部與身體外露部分為黃色,手印有降魔、說法、禪定、轉法輪幾種,皆有頭光、背光、身光,每尊坐佛頂上亦繪一座覆缽式塔。整個畫面色澤深沉,以紅、黃、藍為主,並有描金。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上樂金剛》唐卡(西夏):畫面分上、中、下三部分。中間部分繪上樂金剛雙身像,金剛全身裸露,頭戴五釉摟冠,面部和身軀呈藍色,面有三日,直鼻大耳,雙臂擁抱明姐,左手握金剛鈴,右手持金剛柞,雙腿弓立,雙腳各踩一仰伏狀魔。明姐全身裸露,面部和男軀呈紅色,面向金剛,左臂摟抱金剛脖頸,左腿與主尊右腿相併,右腿盤繞主尊腰際,明姐頭亦戴五釉摟冠,頸部佩戴釉摟串珠,飾櫻咯、臂訓和腕錫,右手上舉執雙叉勾刀。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草書佛經長卷(西夏):這幅長卷由九張白麻紙連線而成,有的字騎在兩張紙接縫處,這表明是先將紙貼上在一起,然後書寫"。全篇草書,很難辯認,但字型筆法流暢,書寫隨意。整篇文字層次分明,段落請晰,總計三百二十四行,約七千三百多字,是現知最長的卷式西夏文文書,也是西夏文草書書法的佳作。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大方廣佛華嚴經》(西夏):元代初期版本,經折裝,上下單欄框,木活字印刷(前三行的經名和題款為雕版印刷,第一行的卷數為活字印刷)。西夏文楷書,文字工整秀麗,油墨均勻乾淨。該佛經通體呈長方形,封面為黃色,上下邊緣有修復的痕跡。它是研究西夏文字、佛經及木活字印刷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出版書籍

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先後編輯出版了《西夏簡史》、《寧夏文物述略》、《党項與西夏資料彙編》、《西夏陵區殘碑粹編》、《西夏文物》、《寧夏古長城遺蹟》、《寧夏名勝古蹟》、《寧夏古代文物》、《寧夏古塔》、《寧夏地方史料彙編》、《紅軍西征在寧夏史料彙編》等書籍。

重要活動

2008年9月2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中央代表團團長賀國強率代表團全體成員,參觀了寧夏博物館。
2013年1月16日,《中國皇家頂級歷代書畫珍藏品藝術展》在寧夏博物館開展。
2014年7月21日,時任中宣部副部長、文化部部長蔡武,文化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到寧夏博物館就寧夏文化文物工作進行調研。
2014年9月,第三屆阿拉伯藝術節舉辦寧夏分會場活動,14日-21日,在寧夏博物館展出阿拉伯國家及寧夏的書法、繪畫、攝影作品。
2015年5月18日,寧夏博物館開展了5.18國際博物館日宣傳活動。

所獲榮譽

1995年,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成為“寧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99年,獲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文化活動“先進集體”稱號。
2003年,獲稱寧夏回族自治區“年度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
2006年,獲批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國防教育基地”。
2007年,獲稱寧夏回族自治區“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2009年,獲“中國仿古工藝品及技術展覽會”優秀仿製獎。

參觀信息

票價

免費,但不免票,觀眾從售票處領取參觀券,每日限制參觀人數,閉館半小時前停止發票。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星期日:9:00——16:50(星期一閉館)。

交通線路

可從銀川火車站乘坐11路、41路車到人民廣場站下車,另外途徑人民廣場的公交線路有11路、17路、41路、101路、102路、201路、游1路、游2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