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 外文名稱: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Museum
- 地理位置:寧夏銀川市金鳳區人民廣場東街6號
- 占地面積:30258平方米
- 開放時間:周一閉館,周二-周日:9:00-16:50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銀川
- 館藏精品:竹雕、 綠琉璃花紋方磚等
歷史沿革
建築布局
陳列展覽
通史展覽
專題展覽
臨時展覽
館藏文物
歷史器物 | |
簡介 | 圖片 |
竹雕(西夏):竹雕通體呈長方形,細淺陰刻,左邊上端有一圓孔,右端已殘。竹雕中所描繪的情景應為當時中原人民的生活場景:有庭院、松樹、假山、窗戶、花卉和人物。其中兩位男子,頭扎髮髻,身著寬袖長衫,腰間系帶,一人正輕手輕腳捕捉草叢中的蟲鳥;另一人靜立在屋檐下旁觀,其形象逼真,布局適宜,造型美觀。 | |
綠琉璃花紋方磚(西夏):磚為正方形,陶胎,表層施綠色琉璃釉,釉面已磨損。四周有一寬2.5厘米的框線,中間飾有石榴花蔓草卷葉紋,是西夏時期一件極為珍貴的琉璃建築材料。 | |
彩繪泥塑羅漢像(西夏):羅漢圓頂光頭,粗眉細眼,眼珠烏亮,眼角稍翹,鼻樑高直。結痂趺坐,身著交領袈裟,腰部束帶,外穿右袒大衣。袈裟用黑色襯底,上繪白色團花;大衣用黑色繪出格子圖案,領邊和方格圖案內刻畫繁密的花卉紋,紋飾上貼有金箔,但多已脫落。此像體態豐滿,神態怡然,形神兼備;紋飾線條流暢,技法運用純熟。 | |
鎏金銅牛(西夏):這件青銅鑄造的牛屈駛而臥,體態健壯,比例勻稱,造型逼真,個體碩大。銅牛中空,外表通體婆金。製作時需要將冶煉、模具雕塑·澆鑄、拋光和姿金等工藝集於一體,反映出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藝術品中的珍品。如此精美"牛造型"工藝品,說明了牛在西夏有比較重要的地位。 | |
黑釉剔刻牡丹花經瓶(西夏):這種經瓶圓崗深腹,肩部有一澀圈,釉色光潤明亮,腹部裝飾開光剔刻牡丹伎葉紋,形成白地黑花的效果。開光兩側刻劃花葉和密集的弧線紋作為底紋,起到了局部裝飾的作用。 | |
嵌松石銀菊花飾(西夏):這件銀質橢圓菊花形飾件,表面鎏金,中間花蕊處鑲嵌有一顆綠松石,花心周圍有連珠及卷草紋裝飾。該器物為西夏人的帽飾,做工精細,反映了西夏金銀器製造己經有鍛、壓、鑲嵌、鎏金、拋光等多方面"技術。 | |
彩繪木雕花瓶、絹花(西夏):該器物由花瓶和花束兩部分組成,花瓶為造型、裝飾基本相同的一對。瓶、座連休,上部為瓶,下部為座。瓶敞口圓唇,呈喇叭形,頸部細長,腹部鼓圓。座上部為一圓盤,下部為覆缽形,底部有圈足。通休以紅色襯底,頸部貼金箔,腹部施金色牡丹花紋,底部以金線勾勒出蓮瓣輪廓,腹與底座間的相輪邊沿貼金後再用紅、綠色彩繪。同時出土花兩束,分別插於瓶中。兩束花各由一根用包裹麻紙的鐵絲作主幹和若干分支,以及用絹紗製作的花朵矛口綠葉組成。 |
書籍字畫 | |
彩繪絹質《塔龕千佛圖》(西夏):畫面中心繪一坐佛,身著朱紅袈裟,施降魔印,結跏趺坐,有頭光、背光、身光。身光靠背上繪有摩竭魚和怪獸,像的上方繪一座覆缽式塔。坐佛周圍劃分成三十五個長方形小塔龕,塔剎有相輪傘蓋、寶頂,並有背光。每個塔龕內繪一尊結跏趺坐佛像,身披朱紅袈裟,面部與身體外露部分為黃色,手印有降魔、說法、禪定、轉法輪幾種,皆有頭光、背光、身光,每尊坐佛頂上亦繪一座覆缽式塔。整個畫面色澤深沉,以紅、黃、藍為主,並有描金。 | |
《上樂金剛》唐卡(西夏):畫面分上、中、下三部分。中間部分繪上樂金剛雙身像,金剛全身裸露,頭戴五釉摟冠,面部和身軀呈藍色,面有三日,直鼻大耳,雙臂擁抱明姐,左手握金剛鈴,右手持金剛柞,雙腿弓立,雙腳各踩一仰伏狀魔。明姐全身裸露,面部和男軀呈紅色,面向金剛,左臂摟抱金剛脖頸,左腿與主尊右腿相併,右腿盤繞主尊腰際,明姐頭亦戴五釉摟冠,頸部佩戴釉摟串珠,飾櫻咯、臂訓和腕錫,右手上舉執雙叉勾刀。 | |
草書佛經長卷(西夏):這幅長卷由九張白麻紙連線而成,有的字騎在兩張紙接縫處,這表明是先將紙貼上在一起,然後書寫"。全篇草書,很難辯認,但字型筆法流暢,書寫隨意。整篇文字層次分明,段落請晰,總計三百二十四行,約七千三百多字,是現知最長的卷式西夏文文書,也是西夏文草書書法的佳作。 | |
《大方廣佛華嚴經》(西夏):元代初期版本,經折裝,上下單欄框,木活字印刷(前三行的經名和題款為雕版印刷,第一行的卷數為活字印刷)。西夏文楷書,文字工整秀麗,油墨均勻乾淨。該佛經通體呈長方形,封面為黃色,上下邊緣有修復的痕跡。它是研究西夏文字、佛經及木活字印刷術的重要實物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