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水利博物館

寧夏水利博物館

寧夏水利博物館坐落於水文化資源、自然資源、人文景觀資源豐富的青銅峽峽口地區,青銅峽水利樞紐下黃河右岸。是自治區黨委、政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文化強國、弘揚黃河文明及建設沿黃經濟帶戰略部署,展示寧夏2000多年來源遠流長的水利發展史,決定由水利廳興建的一項重要工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水利博物館
寧夏水利博物館於2010年3月建設,2011年9月建成。分上下兩層,總建築面積4085平方米,布展面積3000平方米,規劃投資4000萬元。水利博物館建築設計獨特,採用秦漢時期的高台式建築風格,館頂為青銅扭面頂,周圍襯托景觀水系和微縮黃河地面景觀,與北面的九渠廣場、青銅古鎮遙相呼應,形象揭示了寧夏水利的秦風漢韻。外牆運用線刻藝術,以浪花和祥雲貫穿,行雲流水般勾勒了秦漢移民屯墾開渠、太宗大會百王、西夏王朝雄風、塞上水利新貌等線雕,全面展示了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水利開發建設史。
寧夏水利博物館館內共設序廳、千秋流韻、盛世偉業、水利未來、水利文化、水利人物六大部分23個單元,展陳漢代五角形陶質水管、宋代灰陶水管、民國渠紳碑、漢渠碑首、鈕公德政生祠碑等文物(實物)537件,展示蒙恬、刁雍、李元昊、郭守敬等治水人物雕像6具,塑造昊王開渠、塞北江南等場景沙盤多處,全面展示了2000多年來寧夏深厚的水文化積澱和千秋流韻的治水歷史,全面反映了建國60多年來寧夏水利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寧夏水利博物館的建成,填補了我區行業博物館建設空白,豐富了中國水文化建設載體。
寧夏水利博物館自2011年9月24日開館試運行以來,廣泛接待了國家級、區內外及社會各界參觀人員。全國政協張梅穎副主席、人資環委張基堯副主任、任啟興副主任;全國人大環資委張文台副主任、民革中央副主席、外事委齊續春副主任、教科文衛委石宗源副主任;水利部副部長鬍四一、黃委會副主任蘇茂林、水利部老領導楊振懷、敬正書;原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毅、政府副主席郝林海、政協副主席解夢林、主席助理劉雲、自治區離退休省級老幹部等視察指導工作。他們高度讚揚:寧夏水利事業發展改革不僅走在了全國前列,寧夏水文化建設也站在了一定的高度,這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
美國人文學者蓋洛曾說,寧夏的古引黃渠道灌溉工程是繼四川都江堰工程之後,中國古渠系灌溉工程的典範。2000多年以來,秦渠、漢渠、唐徠渠、七星渠、惠農渠、大清渠等引黃古渠至今汩汩流淌,它們象鐫刻在大地上的銘文,記錄著寧夏水利滄海桑田的歷史。曾有人說,寧夏大地上有一座活的水利博物館,這一點也不言過其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