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

所謂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教學經驗的結晶,還是現代教學必須堅持的一條重要原則,它具有非常豐富的現代價值。實行因材施教, 對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孔子是因材施教最先對學生實施的老師,先是對學生有充分的了解,並能因材施教,讓學生們各盡其材,有所進步。現在的老師也積極運用此教學方法,了解學生的特長,引導學生髮現自己的興趣和才能去學習,才能更有效率地得到收穫,獲得進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因材施教原則
  • 針對:學生
  • 注重:面向學生
  • 基礎:了解學生特點
  • 最先:孔子
有區別的教學,採取充分發展,

有區別的教學

了解學生個別特點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礎。教師應當了解每個學生德智體發展的特點,各學科學習的情況與成績,有何興趣、愛好與擅長以及不足之處,然後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對反應遲鈍的學生,要激勵他們積極進行思考,勇於回答問題和進行爭辯;對能力較強而態度馬虎的學生,要給他們一點難度較大的作業,並嚴格要求他們注意精益求精;對語言表述缺乏條理的學生,要多讓他們在課堂上作複述和發言,以克服其不足;對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專心的學生,要多暗示、提醒、提問,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對視、聽覺不好的學生,要照顧他們坐在比較適合的地方;對學習感到很輕鬆或很困難的學生,要加強個別輔導,給能力強者開點“小灶”,增加課業,對困難者給予特殊幫助或補課。

採取充分發展

現行的班級上課注重面向全體,往往搞大家齊步走而難於照顧到學生的特點,使許多學生的才能發展受到局限。而現代科技的發展、國際上各個領域的競爭加強,都要求學校教學注意從小培養有特殊才能的人。故現代教學要重視探索和採用一些特殊措施或制度,以保證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如對有特殊才能的學生請有關學科的教師或校外專家進行特殊的指導和培養,讓他們參加一些有關的課外小組和校外活動、有關的競賽;在有條件的學校試行按能力分班教學;開設一些選修課以照顧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允許成績優異的學生跳級,使他們的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