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郭鎮

回郭鎮

回郭鎮位於鞏義市西南部,全鎮面積 47.2 平方公里,耕地約4.0 萬畝,常住人口 12.6 萬人,轄 21 個行政村,226 個村民組。2017年,全鎮財政收入完成2.4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9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5億元。連年來,先後榮獲“全國綜合實力百強鄉鎮”、“河南省綜合改革發展試點鎮”、河南省重點鎮、經濟發達鎮試點、河南省衛生鎮等多項榮譽稱號,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前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回郭鎮
  • 外文名稱: Huiguo zhen
  • 行政區類別:河南省 回郭鎮
  • 所屬地區:鞏義市西南部
  • 下轄地區:小訾殿村、清東村、清中村 北羅村、乾溝村等21個村
  • 政府駐地:東廟村
  • 電話區號:0371
  • 郵政區碼:451283
  • 地理位置:西接洛陽偃師,北臨伊洛河 南望魯莊鎮 東與 芝田鎮 西村鎮接壤
  • 面積:47.2 平方公里
  • 人口:12.6 萬
  • 方言:嵩洛話
  • 氣候條件:四季分明
  • 著名景點:伊洛望月 
  • 機場新鄭國際機場
  • 火車站:回郭鎮火車站 鄭西高鐵鞏義南站
  • 車牌代碼:豫A
  • 小吃 :肉合 麵皮 涼皮 米線 白吉饃
  • 交通: 高鐵鞏義南站 回郭鎮汽車站
概況,歷史沿革,簡介,整體現狀,經濟建設,財政稅收,經濟發展,實現戰略,工業發展,行政規劃,回郭鎮美食,鄉鎮影響,概述,57座廠房,領跑80年代,未來格局,

概況

回郭鎮位於鞏義市的西大門,與洛陽市偃師市接壤,地處鄭州——洛陽工業走廊中心地帶。全鎮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耕地3.7萬畝,轄21個行政村,226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2.6萬人,是全國的千強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省政府確定的小城市建設試點鎮,鞏義市規劃的副中心城市。位於鎮中心區域的鞏義市產業集聚區是全國最大的鋁板帶箔加工基地, 是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河南省二星級產業集聚區、先進產業集聚區。
回郭鎮東鄰芝田鎮、西毗偃師市、南與魯莊鎮接壤、北靠伊洛河。全鎮東西長9千米,南北寬7千米,面積5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6萬人。轄小訾殿、清東、清中、清西、柏漫、南羅、北羅、東廟、馬口、李溝、蘆醫廟、北寺、向陽、駐家莊、前莊、北楊莊、李邵、劉、柏峪、柴溝、乾溝21個行政村,226個村民小組。310國道過境而過。
[代碼]410181113:~201小訾殿村 ~202清東村 ~203清中村 ~204清西村 ~205柏漫村 ~206南羅村 ~207北羅村 ~208東廟村 ~209馬口村 ~210李溝村 ~211蘆醫廟村 ~212北寺村 ~213向陽村 ~214駐家莊村 ~215前莊村 ~216北楊莊村 ~217李邵村 ~218劉村 ~219柏峪村 ~220柴溝村 ~221乾溝村

歷史沿革

回郭鎮歷史悠久,文化豐富。距今五千年前,這裡曾是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據《竹書紀年》等諸多文史記載,夏代第二個國王太康遷都斟鄩(今回郭鎮羅莊),一直到中康、少康、夏桀等,數百年間都在這裡主持國事,創造了燦爛豐厚的歷史文化。經考古論證,古都斟鄩北靠洛河,建有內外城郭,內城就在鄰近回郭鎮東的羅莊,是貴族與民眾居住的地方,外郭就在現在的回郭鎮,是從事手工業和商品交換的地方。“回郭”原為“廻郭”,是古都國城的形象記述。
由於回郭鎮地處伊洛河南岸,地勢南高北低,每年雨季,曹山坡的洪水順著南崖壕溝急瀉而下,招致水災,使這一帶非常荒涼,僅有(東)安、(西)康、(南)胡、(北)方四姓人家緊靠嶺邊居住,過著艱難困苦的生活。他們農桑之餘常在坡頭河灣處燒制石灰,因此人們稱這個地方叫“灰坡頭”。
鎮東柏坡崗上有一金代汾陽王廟。明宣德年間,翰林院侍讀學士周敘奉旨“在鞏祀宗陵”道經廟前,見“環廟古柏樹萬株,蒼翠未然可愛”。這便是有名的東周(鞏縣)八景之一“古柏南崗”。今已伐廢,但存石碑一通,詳細介紹了汾陽王郭子儀駐駕回師斬妖的故事。石碑記云:為平“安史之亂”,“郭令公道經是邑”。曾停駕安樂鄉(在鎮西一華里處,即現在的駐駕莊村),“糧草俱絕,徵求於此”,郡人跪而告曰:“草可得而糧不可得”,問其故,告曰:“是邑之南崗,常有妖霧交騰,散於田野,年租之外,余無所得”。郭令公為民除害,“翌日領兵 此崗下”,找到妖風出口,指之曰:“四方之亂,予皆掃除,妖氛敢為害邪!軍還冢而回”。郭把劍直插洞頂,以鎮妖邪。“自是後,妖氛不復為災,郡人蒙福,五穀豐登”。人們為紀念他的功績,在崗上修了汾陽王廟,堵死妖風口,再建“遏風洞”。從此郭子儀回軍除邪這一舉動便銘刻在人們心中,灰頭坡由此演變為“回郭頭”。
到明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多次往這裡遷民,使這一帶人煙逐漸稠密起來。這裡至今流傳著這樣兩句歌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不少家廟以至村中住戶,在春節貼對子時,門額下還寫著“洪洞南遷”四個字,人們念念不忘祖籍。隨著人煙的稠密和商業的發展,“回郭頭”逐漸演變為“回郭頭鎮”。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鞏縣誌》載:全縣分為九保二十二里,“回郭頭鎮在西南蘇村保”,“每月九集”。後來省稱“回郭鎮”。萬曆年間重修龍興寺社學碑記云:“縣治西南隅五十里回郭鎮者,郭子儀回兵處也……”清代,全縣分為十里,回郭鎮屬羅堤里。

簡介

古都斟鄩北靠洛河,建有內外城郭,內城就在鄰近回郭鎮東的羅莊,是貴族與民眾居住的地方,
外郭就在如今的回郭鎮,是從事手工業和商品交換的地方。“回郭”原為“廻郭”,是古都國城的形象記述。回郭鎮歷史悠久,文化豐富。
回郭鎮
回郭鎮在清朝康乾盛世民族工業已經開始盟動,回郭鎮區位優越,交通便利。這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距今四千年前,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就曾在這裡建都,掀開了中華文明燦爛的第一頁。著名的嫦娥奔月、洛神等美麗的傳說都源於此,清乾隆年間就成為河南四大名鎮,建國初期工商業發達,享有“小上海”之美譽。
上世紀60年代集體企業起步,出現“五小企業”,70年代開闢“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之先河,被中國共產黨黨主席毛澤東譽為“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報》以“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為標題,對回郭鎮發展社隊企業的經驗進行了深度報導,受到毛主席的圈閱和批示,成為全國鄉鎮企業的發祥地。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回郭鎮民營經濟發展異軍突起,成為全省第一個工農業總產值超億元大關的鄉鎮,被省委、省政府、省軍區樹為“率先致富”的典型。
回郭鎮

整體現狀

全鎮地勢平坦開闊,企業布局集中均勻,人口居住十分集中,各行政村均勻聚集在產業集聚區周邊,具備產城融合、產城一體發展的兩個最基本要素,更便於土地、資源及各要素的集約利用。依託這種實際,鎮黨委政府按照建設小城市的定位,先後完成了《回郭鎮總體發展規劃》的修編,新編制了《產業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空間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產業發展規劃》,將全鎮21個行政村統分為三個社區,通過這些規劃的制定,科學確定了回郭鎮和集聚區的發展規模、發展空間布局及目標方向,為今後發展和建設小城市拉開了框架。
近年來在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積極反哺城市建設,大力完善基礎設施。先後投資5億元相繼啟動了“五路一渠一園一院”建設工程、新“五路”改建工程、府東花園小區、鎮中社區農民公寓及商貿一體化建設工程及西部“九路”建設工程,不僅完善了路網還配套完善了管網、水網、電網及通訊設施等等,使回郭鎮小城市的形象逐步展現。目前,鎮內六橫六縱路網內路平燈明,給排水系統暢通,電力供應充足,擁有110KV變電站6座,220KV變電站1座,煤制氣門站1座、日供氣60萬餘方液化天燃氣公司1家、供水廠3個,全部實現自來水,擁有高中1所、寄宿式國中2所、標準化國小1所、普通制國小14所、擁有省級優秀文化站1個、標準文化大院21個、一級甲等醫院1個、標準化村級衛生所21個,基本做到了配套設施齊全,服務功能日臻完善。無論是道路、供排水設施、電力、燃氣、通訊等管線管網設施,還是基層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其規模、類型、水平都已遠遠高於周邊鄉鎮。
回郭鎮

經濟建設

財政稅收

回郭鎮是全國鄉鎮企業的發祥地,70 年代在全國率先大辦鄉鎮企業,曾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偉大光明燦爛的希望”。改革開放以後,民營經濟迅猛發展,鎮黨委、政府因勢利導,配套完善了水、電、路、通訊、煤制氣等各種基礎設施,大力最佳化經濟環境,使民營企業走出庭院,走向聯合,成為全鎮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
2017年,通過協稅護稅、挖潛稅源、發展總部經濟等措施,完成財政收入2.4億元,其中稅收完成1.9億元,稅占比達到80.4%,國稅收入同比實現了翻番。以此為帶動,規模工業增加值完成91億元,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5億元,增長18%;限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完成6360萬元,增長25%,鞏義市產業集聚區榮獲河南省產業集群商標品牌培育基地、入圍河南省5A級最具投資價值營商環境集聚區名單,回郭鎮獲得河南省衛生鎮榮譽稱號。

經濟發展


位於鎮中心區域的鞏義市產業集聚區,是全鎮經濟發展的主陣地和增長極,於1993年根據時任省委書記李長春同志的批示開發建設,是全國最大的普通鋁板帶箔加工基地,是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省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首批重點產業集聚區和省重點產業集群。2018年入選國家級開發區目錄,被評為河南省優秀產業集聚區,在全省集聚區中取得排名第19位的好成績,創歷史新高,並獲得獎勵500萬元。
鞏義市產業集聚區以鋁精深加工和裝備製造為主導產業,其中鋁精深加工占全區產值的絕對比重。全區年鋁精加工能力250萬噸,鋁精深加工產品產量約200萬噸,年產量占河南省的63%左右,占全國的20%左右。主導產品中,電子箔占國內市場的60%以上,PS版基占35%以上,空調箔占30%以上,基本主導全國價格定位。全區擁有鑄軋生產線131條,占全國同類在產設備的18.7%;熱連軋生產線4條,占全國在產同類設備的30.8%;冷軋生產線35條,箔軋生產線27條。明泰鋁業建有國內第一條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4)熱連軋生產線及3300mm(1+1)熱連軋生產線;萬達鋁業擁有中國軋制力第二的(1+4)熱連軋生產線和國內首條1850mm冷二連軋生產線。
回郭鎮
商業方面,回郭鎮自古以來就是區域物資的集散地,到今天還是商賈雲集,貨暢其流。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 代,資本主義工商業已開始盟芽,各種商號、客棧、飯店、手工業作坊應運而生,僅捲菸業就達48家,年產值達 1700萬元(銀元),故有中原“小上海”之稱。建國後,回郭鎮的商業有了迅猛的發展,逢五、逢十集日,上市人數達3-4萬人,日交易額平均近10萬元。

實現戰略

今後一個時期,回郭鎮的發展戰略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落實市委“4+4+2”重點工作推進機制,牢牢把握轉型升級示範區、產城融合引領區、富裕文明首善區的發展定位,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全面做好產業發展、城鎮建設、民生改善、黨的建設等工作,走在全市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前列,開啟新時代回郭鎮發展的新征程。
在具體工作中,牢牢把握三個定位:第一,轉型升級示範區。就是發揮產業集聚區工業轉型主陣地的作用,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招商引資為突破,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強力推動鋁加工業轉型發展,進一步增強產業集聚區的創新力和競爭力,加快建設國際水平的千億級高精鋁產業集群,為全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當好示範。第二,產城融合引領區。就是借力百城建設提質工程,以交通為重點,以住房條件改善為帶動,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完善城鎮服務功能,通過城鎮的升級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和資源,為人才聚集創造良好環境,以城市升級引領轉型發展。第三,富裕文明首善區。就是順應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以深化“雙創”成果為抓手,以各類民生實事為切入點,樹立回郭鎮“靚富美”的新形象,進一步提升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打造宜居宜業、幸福和諧的首善之區。

工業發展

回郭鎮的經驗做法影響了中國現代民營經濟最發達的江浙地區,現代流行的“溫州模式”、“蘇南模式”都深深地打上了回郭鎮烙印。 在鄭州遇到不少溫州商人,他們在談到回郭鎮的時候,都認為回郭鎮人當年的做法的確是“敢為天下先”,並為他們沖開了發展民營經濟的道路。
回郭鎮
中國實力百強縣之冠--江蘇無錫市在他們撰寫的《走在中國的前列》一書中,這樣描述:“無錫的鄉鎮企業之所以能夠取得中國第一的成就,是因為早在20世紀70年代曾到回郭鎮參觀學習過,受到那裡的社隊企業的啟迪,而後又因地制宜地發展了這種社隊企業。”
不僅如此,回郭鎮的經驗做法,對於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在《上海地方工業志》中,這樣描述:“關於河南鞏縣回郭鎮公社發展社隊企業的調查報告,對崇明的社隊企業起到了春風化雨的作用。”
河南省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趙懷讓認為,回郭鎮是中國在農村發展工業化道路上一個活生生的樣本,它在國內有著很大的普遍性。在人民公社化十分明顯的20世紀70年代,他們就能以敏銳的嗅覺把握市場脈搏,能以非凡的膽略頂著社會和政策的壓力,能以獨特的思路在農村大辦社隊工業,的確有著獨到的、超前的創新意識,值得現代民營企業學習和借鑑。
河南省銀監局副局長陳益民認為,回郭鎮的做法至少說明了以下幾點:一是在30年前,回郭鎮人就能以人為本以工促農,發展社隊企業,說明他們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識;二是回郭鎮在當時的政策環境下,偷偷在山溝里辦工業,說明他們敢於冒市場風險,勇於承擔政治責任;三是回郭鎮人當時在沒有圖紙、資料的情況下,能夠自己摸索出社辦企業的發展路子,是一種創新精神;四是回郭鎮人能在30年前辦企業,說明回郭鎮人當時就有較強的市場意識,這為中國以後的市場經濟發展奠定了最初的萌芽。

行政規劃

回郭鎮位於鞏義市西南部,東鄰芝田鎮、西毗偃師市、南與魯莊鎮接壤、北靠伊洛河。全鎮東西長9千米,南北寬7千米。2006年,轄21個村委會:小訾殿村、清東村、清中村清西村柏漫村南羅村北羅村、東廟村、馬口村李溝村、蘆醫廟村、北寺村向陽村、駐家莊村、前莊村北楊莊村李邵村、劉村、柏峪村柴溝村乾溝村(226個村民組)。
回郭鎮電子地圖回郭鎮電子地圖

回郭鎮美食

回郭鎮肉合,蒜麵條柏峪排骨。駐駕莊米線。炸饃。漿麵條。

鄉鎮影響

概述

在回郭鎮人看來,他們之所以不像農業大省河南其他地方的農民那樣祖祖輩輩種地,那是被逼迫的,原因是當地屬丘陵地帶,人多地少、僅靠種地難以養家餬口。另外,回郭鎮恰好依傍著伊洛河,水路運輸發達的狀況,為回郭鎮提供了經商的便利。  但是,回郭鎮現代意義上的商業也並非自發而成,實際上和一個名叫李顯白的人淵源甚深。
據李顯白之子李秀岐先生所著的《回憶先父李顯白》一文記載,清末民初,為發展民族工業,以李顯白為首的革新派人士率先在回郭鎮創辦了公立學校,並設棉紡織工廠,傳播先進文化和科學技術知識。學校的籌建,得到了當地市農工商的極力擁護,“大眾奔走相告,提泥搬瓦……既落成,婦孺老幼,以入學為榮,工廠門庭若市”。
如此,以學校和紡織廠為依託,回郭鎮各種商號、客棧、飯店、手工業作坊等應運而生,是為中國近代民營經濟的發軔和雛形。其中,以捲菸業發展最為迅猛,到20世紀40年代,煙廠最多時達48家,其中部分還實現了機械化。
一個值得大書特書的細節是,當時的捲菸機械都是木柄的,需要來回地搖啊搖,聰明的回郭鎮人將之加工成了鐵柄,生產能力隨之扶搖直上,遙遙領先當時的全國市場。
以捲菸業為基礎,紡織業、印刷業、糧業、花行、藥店、雜貨店、京貨估衣、客棧等也逐步發展起來,一街兩行,一個相當繁榮的工商名鎮雛形初顯。
據介紹,河南省最大的捲菸工業企業也是長江以北最大的菸草集團——新鄭菸草集團就誕生於回郭鎮,原名是回郭鎮新中捲菸廠,後因需要劃歸國有,搬至新鄭。
同時,回郭鎮在老企業的基礎上又先後建立了鐵工廠、炸藥廠等企業,由於這些廠規模大、技術成熟、工人操作熟練,因國家需要先後轉為國有企業。
靠坐地銷售,在20世紀40年代末,回郭鎮個體私營經濟已相當紅火,發展成了聲名遠揚的物資集散地,逢五、逢十集市,上市人數多達三四萬人,商賈雲集,以致有“小上海”之美譽。
老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個說法是,當時多個鄰縣如登封、偃師等地的民眾說“去街上”,指的就是回郭鎮的商業街。儘管有些人去趟“街上”需要跋涉百多里,卻樂此不疲。

57座廠房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國家的主持下,回郭鎮原來的老企業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劃歸社隊所有,“社隊企業”的稱謂開始逐漸叫響。
而此時的回郭鎮,已經因為藏富於民而名聲在外。
一個令回郭鎮人至今依然驕傲的是——回郭鎮地下沒有任何礦產資源,發展工業沒有能源不行,解決能源首先要解決運輸問題,因此,1952年,當地通過自我籌資購買地皮,在當時的偃師縣山化鄉建成了回郭鎮火車站,同時辦起了全國第一個小電廠。
但當時的全國形勢風雲多變,“反右運動”、“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接連發生。也就是在這種巨觀背景下,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為解決全國人民吃飯這個難題,中央決定社隊一般不辦企業——“公社管理委員會,今後若干年內,一般不辦企業”。
但讓人吃驚的是,即便是在這一壓抑創造的時期,回郭鎮還偷偷摸摸地辦起了一批社隊企業——“五小企業”。“最有名的是建在偏僻的沙溝河的五七化工廠,當年投資,當年盈利。”楊樹林說。
建成五七化工廠之後,回郭鎮利用“滾雪球”、“母雞下蛋”的辦法,又先後投資辦起了化肥廠、棉紡廠、鑄造廠、磚瓦廠、電器廠、第二化工廠等企業。
如此到1974年10月,回郭鎮的社隊企業已發展到了57個,全鎮到處廠房林立。一些農戶家裡神奇地置買了拖拉機,農村澆地和耕田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而當時,“文化大革命”的陰霾尚未散去,“割資本主義尾巴”的喧囂依然餘音繞樑。
回郭鎮的富庶和特立獨行讓人吃驚,1974年歲末,一位剛調到河南省委的領導在路過回郭鎮時發現,在河南看了那么多地方,惟有這個地方呈現生機勃勃,一派繁榮景象,他馬上問這是什麼地方?隨後指示讓《河南日報》派記者下去調查一下。1974年12月15日,《河南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以《光明燦爛的希望》為題,詳盡地報導了回郭鎮社隊企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河南日報》報導回郭鎮的報紙輾轉到了浙江省永康縣一銀行職工--周長庚的手中,這位長期從事農村經濟調查研究的普通基層幹部認為,社隊工業大有可為。1975年9月5日,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周長庚居然把河南日報的樣報和自己寫的建議信一併寄給了毛主席,並建議黨和政府切實加強對社隊企業的領導,幫助和支持農民興辦各類企業,增加經濟收入,以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繁榮城鄉經濟。
後來,該文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和批示。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報》頭版以《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的調查報告,並配發了署名郭大江的評論《滿腔熱情地支持社隊企業》,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的吳桂賢曾親自到回郭鎮視察指導。指出“回郭鎮人為中國農村經濟發展找到了康莊大道”。
從此,回郭鎮名聲陡增,當時回郭鎮政府負責接待工作的李文奎介紹,在1975-1985年之間,來回郭鎮參觀社辦工業的國內外團體絡繹不絕,每天接待人數少則三、四百人,最多的時候一天曾經接待3000人。據當事人介紹,當時,除了西藏和台灣,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都來過人,甚至朝鮮、阿爾巴尼亞古巴等國際友人也都到此取經。
以區區50平方公里的面積,回郭鎮當年曾深深刺激和激勵了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領跑80年代

老人們說,回郭鎮民營企業的大量湧現和20世紀80年代初的一場大水有關。
1982年8月,伊洛河漲水,回郭鎮7個行政村被水所淹,倒塌房屋近4000間,許多建在低洼處的社隊企業遭受重創。
同時,改革開放戰略已經提出,中國經濟體制已悄然變化,精明的回郭鎮人看到了機遇。
憑藉學到的技術、積累的資金,回郭鎮人選擇了自主創業——在廢墟上蓋上簡陋的廠房,購買機器,開始了以家庭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有些村民則合夥辦起了簽訂有股份協定的股份制企業。一時間,民營經濟便如雨後春筍般立即在全鎮湧現。
根據《鞏縣誌》(鞏義市原名鞏縣)記載:他們變圍繞農業辦工業為圍繞市場辦工業,走出封閉的農業框架,開始辦起了電線電纜、家用電器、機械、化工、化纖、輕紡、海綿設備、鋼板、農副產品加工等工廠,在很短時間內就開辦工廠1691家。
“目前回郭鎮最為有名的四大支柱企業——明泰、順源、鑫泰和萬達公司,都是那個時候起步的。”回郭鎮原辦公室主任孫志威老人介紹說。
時間走到1984年,回郭鎮工農業總產值在河南省鄉鎮中第一個突破億元大關。當年,河南省軍區還在回郭鎮召開了民兵帶頭致富現場會,時任省長何竹康、省軍區司令員戰景武均親臨現場指導。
借著這次會議的東風,回郭鎮的民營企業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呈現出了“家家辦工廠,戶戶機器響,老少齊上陣,婦孺闖市場”的蓬勃發展局面,逐漸形成了經行銷售玻璃紗、棉紗廢塑膠、廢鋁線、廢銅等電線電纜原料專業市場,那時僅生產電線電纜的個體廠家就有1000多個,成為全國最有名的生產和產品集散地。
據統計,回郭鎮1992年工農業總產值突破10億元大關。而此時,鄧小平同志剛剛南巡講話不久,包括很多南方城市的個體、民營企業也剛剛起步,還處在小理髮店、小餐飲店的起步階段。
發軔早、成長快,回郭鎮成為當時全國當之無愧的學習的榜樣,領跑全國經濟潮流。
作為領跑者,一南一北,“中國兩大‘鎮’:深圳,回郭鎮”的說法開始流傳。
1992年可謂回郭鎮發展的一個頂峰年,照此不懈努力,完全有笑傲和領導全國電線電纜的能量,但也正是這一年,各項事業蒸蒸日上的回郭鎮產品卻因質量問題遭受假電線電纜風波,開始了無奈的下坡之路。
電線電纜產業興起之初,回郭鎮就迅速出現了跟風現象。家家戶戶都在加工電線電纜,雖然形成了當時看似繁榮的電線電纜產業基地,但隨著產品的越來越多,開拓市場跟不上,大家便形成了惡性競爭——競相壓價。為了保證利潤,一些人開始想方設法偷工減料,最終造成了後來的毀滅性的“假電線電纜”事件。
1992年初,“中國質量萬里行”系列行動開始。“回郭鎮又一次在全國產生了轟動效應,然而這次的轟動,和30年前人民日報發表先進經驗,形成了巨大反差。”牛玉乾痛心地說。
1992年4月的一天,面對中央電視台的現場轉播鏡頭,回郭鎮人民親手點燃了涅槃之火:18萬米劣質電線電纜和數千公斤劣質材料被付之一炬。原《河南日報》記者、《偉大的光明燦爛的希望》的作者之一姬業成在一篇紀念文章中寫道:“我再次回到回郭鎮的時候,正是家家工廠關門、有關部門去抓人的時候,全鎮經濟一片蕭條。”
當時造成巨大破壞力的影響,至今依然痕跡深深,像針一樣扎在回郭鎮人的心上。
當時南方的溫州也和回郭鎮面臨同樣的境地,但是溫州的打假方式是:一邊打擊假冒偽劣,一邊複製質量過關的優秀企業,正泰德力西就是因為質量過硬,被國家推薦為榜樣,後迅速發展起來。反觀回郭鎮的打假是一竿子打死,在加上國家政策慢慢偏向沿海,於是回郭鎮慢慢落寞了。
而與此同時,在蘇南等地,經過數次到中原取經後的近20年培育,回郭鎮精神在當地已紮下了根,民營經濟盡顯勃勃生機。
幾年之後,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的回郭鎮,其光芒逐漸為後來者所掩蓋,最終走上了左衝右突的新的求索之路。
回郭鎮人創業精神嚴重喪失,已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重塑回郭鎮精神——天不怕地不怕的敢想敢幹精神。 一個讓老年人唏噓的境況是,回郭鎮還在活躍的企業家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長起來的那批年輕人,1990年以後創業的隊伍本身就少,竟然鮮見年輕人的身影。 缺少了年輕人的參與,回郭鎮商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源頭斷水之險。 面對現實,一些老年人不知所措。回郭鎮是一個內陸鎮,地下沒有任何礦產資源,發展經濟全靠引進,缺少了敢想敢幹的創業精神,在後來者迅速跟進並且趕超的情況下,回郭鎮還有什麼優勢可言? 事實上,缺乏創新精神的不獨是年輕的回郭鎮人,老一輩創業者也越來越表現出了小富即安的苗頭,活動在一個很小的區域,經營著越來越難盈利的傳統行業,這些行業將來必須轉產,而且轉產越晚越被動,否則就只能退出了。
回郭鎮有太多的內容可供解讀和深挖。
這不僅源於它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最重要的是它經歷了中國民營經濟的各個歷史階段。其中,從萌芽,到發展,到風波,到壓制,到轉型,再到做大、做強,回郭鎮民營經濟的探索和發展具有樣本價值。 因此,審視回郭鎮,就是審視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

未來格局

今後一個時期,回郭鎮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推動發展是第一要務,著力建設轉型升級示範區、產城融合引領區、文明富裕首善區,確保全面建成惠及11.7萬回郭鎮人民的小康社會,為鞏義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副中心做出回郭鎮應有的貢獻。
回郭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