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紅軍第1路游擊隊

四川紅軍第1路游擊隊是王維舟和萬源李家俊1929年4月創建的,創建時有300多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宣漢碑牌、土黃、石鐵、明月等地方的農民。這支游擊隊建立後,以萬源固軍壩為中心,在萬源、宣漢、城口3縣邊境地區進行了歷時一年的艱苦鬥爭,沉重地打擊了川東軍閥劉存厚部隊和地方反動勢力,隊伍也曾發展到20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紅軍第1路游擊隊
  • 人物:王維舟和萬源李家俊
  • 事件:1929年4月
  • 地點:宣漢碑牌、土黃、石鐵、明月
組建義軍,三次圍剿,

組建義軍

王維舟、李家俊等中共黨員經過艱苦準備,組織1000餘農民自衛軍在萬源縣固軍壩起義,李家俊任起義總指揮。建立革命政權後,首先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打富濟貧、開倉賑糧,深得民眾擁護,青壯年踴躍參軍,支援武裝鬥爭。
1929年5月12日夜,起義軍兵分三路,將“清鄉”之敵包圍於牡羊。激烈的戰鬥進行了近一個小時,起義軍首戰告捷,殲敵一連,繳槍57支,抓獲俘虜30餘人。牡羊之戰讓敵人大為驚恐。
到1929年底,革命根據地有1個縣農會、4個區農會、20多個場農會,轄城口、宣漢、萬源三縣邊境的5個區、20多個場鎮共1500平方公里,人口6萬以上。

三次圍剿

劉存厚急調渠縣廖雨辰團長代理第三路司令,統領3團人馬,星夜趕到萬源。面對強敵,李家俊等整訓隊伍,爭取開明士紳和團丁抗捐抗稅。在軍事上採取靈活機動的“飄忽”戰術,開展夜襲、奔襲,既深入敵後又誘敵深入,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環境打擊敵人。1929年8月上旬到9月中旬,經五爪埡之戰、奇襲白沙河、夜襲牡羊廟等3次大的戰鬥,廖雨辰部隊被起義軍牽著鼻子跑,朝東暮西,疲於奔命,不得不敗回萬源縣城。劉存厚的第一次“圍剿”以失敗告終。
劉存厚進行第二次“圍剿”,加派駐宣漢第二師吳占榮團向萬源固軍壩、井溪壩等地合圍。趁敵立足未穩,李家俊率部隊時而火燒十字溪300民團武裝,時而誘敵2個營入龍潭河谷,重創敵軍。龍潭河戰鬥結束後,起義軍根據省委指示成立了軍事指揮部,下設3個支隊總計2000多人,分別向城口、萬源、宣漢三縣發展。1930年1月,又粉碎了敵人第二次“圍剿”。
1930年1月下旬,四川省委正式命名起義軍為四川紅軍第一路游擊隊。部隊活動於萬源、城口、宣漢、開縣一帶,並積極配合王維舟、李光華等在梁平、開江等地的武裝鬥爭。1930年3月以後,劉存厚集中5個團的兵力,糾合4個縣的民團共萬餘人層層逼近,實行並村和連坐法。在敵人強大攻勢下,經過兩個月的鬥爭,游擊軍僅剩100餘人。1930年6月,王維舟、李家俊決定,游擊隊餘部被迫埋下武器,分散隱蔽,保存革命力量,待機再起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