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紅軍第2路游擊隊1930年春在川東特委書記李鳴柯的領導下成立,由涪陵羅雲壩地區農民武裝和涪陵駐軍起義官兵組成,曾發展到兩三千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紅軍第2路游擊隊
- 成立時間:1930年春
- 創建人:川東特委書記李鳴柯
- 組成人員:農民武裝和涪陵駐軍起義官兵組成
組建隊伍,轉戰武隆,會師“神兵”,宣傳發動,陷入絕境,
組建隊伍
1929年年底,根據中共中央“開展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在各地組建紅軍的精神,中共四川省委決定在全省範圍內成立一、二、三、四路紅軍游擊隊。
時任中共四川省委常委的劉願庵、李鳴珂等人在重慶十八梯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由時任四川省委常委、省軍委書記的李鳴珂在涪陵羅雲壩以700多名當地農民組建四川紅軍第二路游擊隊(簡稱“二路紅軍”)。1930年3月17日,在地下共產黨員、國民革命軍20軍軍長郭汝棟部一師一團三營十一連連長趙啟明率領51名士兵衝出敵人的炮火封鎖,到達羅雲壩,成為二路紅軍游擊隊的主力。4月7日,“四川紅軍第二路游擊隊”的旗幟飄揚在涪陵羅雲壩銅礦山雞石尖上空,標誌著二路紅軍正式成立。
羅雲壩到處書寫的“工農聯合起來,武裝暴動”、“共產黨紅軍萬歲”等標語隨處可見,對於啟蒙當地百姓思想、動員工農民眾起到了積極作用。到五月中旬,人數便已擴展到2000餘人。主要活動在涪陵、武隆、豐都等地。
轉戰武隆
四川軍閥劉湘派廖海濤師三個團圍剿羅雲壩。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剛組建不久的二路紅軍游擊隊有意由涪陵向更有利於開展革命活動的武隆仙女山一帶轉移,當時的仙女山隸屬於武隆縣雙河鄉,地處涪陵、豐都、彭水結合之處,地險山高,易守難攻,是作為革命根據地的不二之選。
其實,在二路紅軍到來之前,紅色的革命之火便已經在雙河點燃。早在1928年年初,共產黨員劉伏洋便已經悄悄到雙河爛壩子一帶進行地下革命活動,並與當地進步青年繆孝成、王國仁、李永祥、羅春和等人在當地成立了旨在向當地百姓宣傳共產主義,發動民眾懲治土豪劣紳的團體“土地會”。
在“土地會”成員及地下共產黨員的共同努力下,雙河爛壩子一帶的農民覺悟空前高漲。加上當地兩支地方武裝——周燮卿的土著武裝隊伍和汪長青、左傳合領導的“神兵”都是可以爭取的地方武裝力量,綜合各方因素,二路紅軍決定於1930年4月7日下午向仙女山一帶轉移。
會師“神兵”
二路紅軍一路向仙女山挺進,於4月8日兵分兩路,一路由趙啟明帶領,百餘人抵達雙河爛壩子,在與“土地社”取得聯繫後,發動民眾,打開地主糧倉,將包穀等糧食分給窮人,並在當地開展了宣傳活動,動員民眾參加紅軍,並成立農民協會等組織,駐軍梅子坳。
另一路由尹覲陽率領取道大木直插廂壩,本想爭取汪長青、左傳合的“神兵”,可由於事先並未取得聯繫,隊伍行至泥塘,遭“神兵”阻擊。
“我當時在埡口的一戶人家玩,那戶人家裡只有老頭和老太婆,一看見那支灰衣灰褲的隊伍,我就急忙跑去給父親報信。我父親向天鳴槍。”事件的親歷者、“神兵”負責人左傳合之子左明福告訴記者,聽到槍聲後,那支隊伍就停止了前進,領頭的人大喊,“我們是紅軍,是窮人的隊伍,大家都是自己人。”如今的左明福已是年逾90高齡的老人,憶及84年前的往事,卻是歷歷在目。左老說,聽到了紅軍的喊話,父親就立即停止了鳴槍。
左老告訴記者,“神兵”之所以如此謹慎,只因長久以來的習慣使然。“在我的記憶中,國民黨的官兵清剿“神兵”可謂是家常便飯。一般來說,一個月國民黨的隊伍要來兩三次,一次最少都是兩三百人,所以神兵的警戒性特別高,可能因此,看到浩浩蕩蕩而來的紅軍,‘神兵’的第一反應是‘國民黨又來圍剿了’。”左老告訴記者,當紅軍到達仙女山後,“神兵”曾數次派人打探情況,當得知到來的紅軍在為窮人砍柴、挑水的時候,頗為震驚。而紅軍的所作所為也正如他們所說的那般,確實是人民的隊伍,“神兵”這才放下了對紅軍的警備之心,同意同紅軍進行談判。
4月9日,在雙河鄉梅子坳大杉樹坪的草壩上,紅軍游擊隊代表周楚平和“神兵”代表左傳合進行談判。
可在平和的表象下,也可謂暗潮湧動。由於“神兵”對紅軍了解甚少,紅軍在與周燮卿土著武裝隊伍交流過程不甚通暢。因此談判之初,雙方均各有保留。沒有信任的談判往往難以為繼,“神兵”文書左思安的提議,周楚平和左傳合在雙方荷槍實彈的兩軍監視下,脫掉上衣,兩人赤膊談判,以表明自己並未攜帶任何武器。
由於雙方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廣大勞苦貧民過上好日子,幾番商議後雙方達成共識,“神兵”全體成員加入紅軍。
“4月的雙河氣溫還是挺冷的,不過後來聽父親說,簽約的那天,雖然是光著上半身,但是卻一點都沒打冷顫,可能是信仰堅定、心情激動的原因。”左老告訴記者,加入紅軍,無論對於父親個人,還是“神兵”都是意義重大。
左老告訴記者,“紅軍來之前,別說吃飯,若是有紅薯吃都是好的了。”自己祖上7輩人都是雙河人,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上百年,由於壓迫太重,連吃飯都成問題。因此,父親才組織領導了“神兵”這支隊伍。
宣傳發動
一駐進雙河,二路紅軍就在當地老百姓中以發放傳單、口頭宣傳、張貼標語等方式廣泛動員人民反抗壓迫。
“當時的雙河老百姓生活特別困難。因為雙河有幾個大地主,在雙河也有大量房產和土地,他們無視佃農的生存困境,往死里壓榨佃農。”左老說,當時有一個名叫羅興崖的保鎮(國民黨時期的一個官職)的大地主,在雙河囤有上千斤糧食。羅興崖的爪牙——杜春停(音)主要負責徵收佃農租糧,其租金之高、收租方式之野蠻,讓廣大佃農長期敢怒不敢言。
由貧困佃農組成的“貧協代表”們在紅軍的幫助下,將羅興崖、黃永輝、黃達元、黃熊氏等稱霸一方的大地主的糧倉打開,將糧食發放給貧苦農民,並將杜春停等地主爪牙繩之以法。
左老告訴記者,當時的雙河有兩個農民協會,一個叫爛壩子農民協會,一個叫“貧協”,都是由進步青年和貧苦農民組成的民間組織,主要負責推翻地主壓榨,維護貧農權益。在二路紅軍的幫助下,農民協會在雙河街道上粉刷牆壁,書寫各類宣傳《土地政綱》、農民革命的標語。
陷入絕境
二路紅軍在仙女山雙河地區的蓬勃發展令國民黨涪陵縣政府萬分恐慌。國民黨涪陵縣長謝汝霖令白濤區團總楊德銓派兵圍剿,二路紅軍偵查員杜銀山從涪陵得到訊息後,立即派人向二路紅軍負責人報信。接獲情報後,二路紅軍決定利用仙女山的有利地形開展反“圍剿”戰鬥。
1930年4月23日下午,二路紅軍政治處宣傳隊正在坨田地主黃文德家的戲樓上為民眾演出新劇《打土豪》時,楊德銓率千餘人趕到,同紅軍游擊隊展開了激烈的交戰。
在後勤轉移時,廚師班戰士許少虞因想起向農民秦大爺借的菜刀忘了帶走,在跑回駐地取菜刀的時候,被殘忍殺害,頭顱被扔進臨近的糞池中。許少虞的犧牲令紅軍戰士群情激憤。一時,“為許少虞同志報仇”的呼喊響徹坨田上空,哀兵必勝,憤怒的二路紅軍將楊德銓部隊打得落花流水。
坨田反圍剿戰鬥以後,綜合各方情勢,二路紅軍游擊隊決定向更偏遠的武隆桐梓山片區轉移,於1930年6月2日赴桐梓山後坪壩開闢革命根據地並建立後坪蘇維埃政府。
後因敵人瘋狂圍剿,加之領導人戰術運用不當,銳減至六七百人。1930年8月上旬與第3路游擊隊會合,剛剛會合就與第3路游擊隊一起被敵人圍剿,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