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

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

《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按照教育部關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總體部署,經省政府同意,從2010年秋季高一年級起,我省普通高中學校將全部進入課程改革。為了確保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而提出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
  • 號令:川教〔2009〕226號
  • 發行機關: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 時間: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四川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關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意見
川教〔2009〕226號
各市、州教育局、財政局、人事局、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一、充分認識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目前,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正處在由外延發展轉向內涵提升的新的發展階段,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解決培養什麼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育人質量,既是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育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課程是國家教育方針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體現,反映國家意志,決定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層次變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普通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對樹立新的教育理念,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創新人才,提高我省人口素質和綜合競爭能力,落實“科教興川”、“人才強省”戰略,實現四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各級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一定要站在四川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民族振興的高度,充分認識高中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二、加強領導,落實責任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廣,社會影響大的系統工程。各級政府要切實承擔起責任,加強領導,創造條件,提供保障,把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作為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切實抓好。成立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研究制定、代擬課改重大政策和措施,組織領導,統籌協調全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教育廳。各地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負責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研究並做好新課程實施中經費投入、政策支持、師資建設、辦學條件改善、輿論宣傳等方面的工作,為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有序有效啟動實施提供保障。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行政府主導,教育部門牽頭,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發揮牽頭單位的作用,周密設計,充分準備,精心組織實施。要結合實際制定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和實施辦法,抓好培訓,課程實施與管理,教學改革、評價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等若干重點工作。各級財政、人事和編制部門要為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提供經費和師資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三、加大經費投入,保障課改最基本的條件要求
各級教育部門要對所屬普通高中學校進行摸底調查,弄清學校辦學條件狀況,在整合現有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根據課改需求,對必需補充完善的辦學條件和設施設備等,按項目進行資金測算,經課改領導小組研究後報同級政府。各級財政要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需要,加大對普通高中的經費投入,重點用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師資培訓、課題研究、完善辦學條件及組織實施等工作,為新課程的實施提供必要條件,確保在2010年秋季開學前,使全省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都能基本達到實施新課程的需要。
四、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合理配置教師資源
省教育、人事、編制、財政等部門要對全省普通高中教師隊伍狀況進行專題調研,在整合現有教師資源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課程變化帶來的新增因素,合力調劑普通高中教師編制,按規定配齊教師,使實施新課程教育教學的教師數及學科結構教師數達標。要有計畫地公開選聘高校優秀畢業生,充實普通高中學校技術課師資隊伍。各市(州)、縣(市、區)要建立和完善以校為主,校校合作的教師交流和資源共享制度。要加強校長、教師培訓,大力提高校長、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
五、深化評價、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創造利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機制和環境
各級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要樹立科學的教育政績觀和質量觀,以素質教育為主題,加強領導和管理。深化教育評價、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體系和質量監測制度。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改革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制定符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的科學的高考和高校招生錄取選拔評價辦法。加強學校管理,端正辦學思想,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營造利於推進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良好機制和環境。
六、加強督導評估與指導,確保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順利進行
各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要把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納入對政府教育工作督導的重要內容,建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專項督導、考核和評估制度。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新課程實施情況納入對普通高中學校和校長、教師的考核內容,作為職務晉升、聘任及評優的重要依據。同時,要加強新課程實施過程的指導、管理,總結經驗,表彰先進,確保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
七、加強宣傳引導,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涉及教育理念、培養模式、教育內容、教學方法、評價考試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具有很強的創新性。教育部門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向廣大幹部、師生、家長等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使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意義、目標和任務為大家所了解,引導廣大幹部、教師和民眾樹立正確的育人觀、人才觀、質量觀,理解、支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形成領導重視,部門配合,全社會支持的良好氛圍。
附屬檔案: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試行)
四川省教育廳 四川省財政廳
四川省人事廳 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二○○九年九月十六日

檔案內容

為保證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關於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的指導意見》和《四川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事廳、省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意見》精神,結合本省實際,制訂本方案。
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省情,學習借鑑省外有益經驗,把普通高中課程改革作為深化我省基礎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和突破口,積極穩妥地推進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特長化發展,造就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專門人才和創新人才奠定堅實基礎,為實施“人才強省”戰略,構建西部經濟高地和和諧四川提供智力支持。
基本原則:
(一)積極穩妥的原則。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既需要積極推進,勇於創新,又必須從實際出發,穩妥處理好課程改革目標與現實條件的關係。要積極主動、創造性地探索解決課改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總結經驗,發現典型,引導課改工作,防止形式主義。
(二)統一安排、整體進入、分類指導的原則。從我省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條件和水平存在差異的實際出發,在全省同步進入課程改革的同時,區分不同地區和不同學校,有計畫、有步驟、分重點、分類指導開展新課程實施工作。
(三)科研課題引領、以校為本的原則。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一項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全新工作,需要課題科研支撐,用課題科研成果指導課程改革工作。充分發揮普通高中在課改中的主陣地、主體作用,鼓勵普通高中學校開拓創新,尊重學校創新成果,總結學校成功經驗,建立以校為本,利於調動學校的主動性、創造性、探索性的課改機制。
(四)政府主導、通力合作的原則。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是國家意志、政府行為,是一項涉及面廣、影響大的系統工程,應加強政府的領導,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同時,加強宣傳引導,讓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課改工作,創造利於課改的環境,為課改提供必要條件。
目標任務
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按照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要求,構建我省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普通高中新課程體系、教育模式、評價方式及管理體系,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育人質量和水平,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主要目標任務是:
(一)實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各科課程標準(實驗),不斷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
(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新課程實施的模式、方式和途徑,改革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建立與普通高中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管理評價制度。
(三)構建普通高中新課程開發建設與管理機制。建立以校為本,聯校開發的資源共享機制,提高學校課程建設和課程管理的能力。
(四)建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發展性評價制度和教育質量監控體系,改革對學生、教師及學校的評價內容及方式,制訂和實施與新課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試和錄取改革方案。
(五)加強以校為本的教師繼續教育和教學科研工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普通高中管理人員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六)以課程改革為契機,最佳化普通高中學校教育資源配置,促進內涵發展,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和效益。
重點工作
(一) 培訓工作
1.按“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對各級教育部門、學校校長、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師範院校相關人員實行培訓,按省級培訓、市州培訓、校本培訓三級完成規定的培訓任務。
培訓採取統一規劃、分級實施、研訓一體的辦法進行。省教育廳負責制定全省師資培訓方案,並統一安排和部署。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研機構、培訓機構以及科研機構的力量,最佳化整合各類培訓資源,提供培訓服務。各級教研和教師培訓機構要以課改為中心,統籌安排各學科教研、培訓活動,加強教研與培訓的結合。普通高中學校要加強校本研修和培訓,建立由高等院校、教師培訓機構和教研機構等參與的校本培訓體系,形成研訓一體的機制。
2.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培訓內容包括通識培訓、學科教材培訓和專題培訓。培訓中要注重通識培訓與學科培訓的結合,課程標準解讀與學科教材分析的結合,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的結合,專家講座與名師示範教學的結合。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培訓,使學校廣大幹部、教師樹立新課程理念,作好充分準備,掌握新課程教材特點和教學方法,把握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精神實質和要求。
(二)新課程的實施與建設
1.省教育廳負責研究制定全省普通高中新課程設定方案,就課程結構、課程設定、課程管理及課程評價等提出具體要求。市(州)、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區新課程實施的組織、指導和管理。
2.各普通高中學校在省級課程設定方案的基礎上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具有特色的課程計畫。在保證開齊必修課程的同時,結合學校實際,制定選修課程建設規劃和年度開設計畫,逐步提高選修課程的開設比例,因地制宜開設通用技術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與管理制度建設
1.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切實推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模式,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2.探索推行適應新課程需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建立學生選課指導制度,學校制定課程設定說明和選課指導手冊,為學生選課和制定課程修習計畫提供指導和幫助。推行適應新課程教學特點的行政班與教學班相結合的教學組織形式。
3.建立學生學分管理制度。根據課程設定方案要求制定學生學分管理辦法,遵循客觀、公正、透明的原則,嚴格學分認定的標準和程式,規範操作過程,真實反映學生課程修習狀況。
4.建立和完善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根據課程改革要求,加強學校課程發展的專業諮詢、指導和進修體系建設,形成多種形式的專業支持。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研究,及時解決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使新課程的實施過程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
(四)新課程教材管理與課程資源開發
1.按照教育部的有關規定和我省的實際情況,堅持適合適用的原則,在國家課程目錄內按科學公平的原則,建立教材選用與管理機制。
2.積極倡導各地和學校引進、開發多樣性的選修課程校本課程資源,建立校際之間資源交流與共享機制,發揮課程資源的最大效能。
3.各級教育部門和普通高中學校要根據新課程實施的需要,對師資、場地、設備、資金等資源進行統籌最佳化,充分發揮整體效益。
(五)評價和招生考試制度改革
1.建立學生學業成績與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發展性評價體系。學校要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為學生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構建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形成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和綜合評價監控體系,確保綜合素質評價真實可信。
2.探索提升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制度,通過評價促進教師的教學能力、研究能力、課程開發能力及職業道德素質的提高。
3.建立促進學校發展的自我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的學校評估機制。以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為契機,引導學校對辦學理念、辦學模式、課程實施、教學要求與教學制度、師資水平、學生髮展等方面進行經常化、制度化的自我評價;引導社會各界對高中教育正確定位和正確評價,逐步建立家長、社區參與評估學校的機制。
4.改革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按照《教育部關於普通高中新課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指導意見》精神,開展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制定與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相適應的高考和高校招生錄取方案。高校招生考試改革方案力爭在2010年秋季新課程實施時同步出台。
(六)加強課程改革的科研工作,發揮課題科研在課改中的作用
1.成立課程改革工作課題研究組和學科專家組,對課程改革的重要工作開展專題研究,為我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提供政策依據和指導服務,並發揮課題組、學科專家組對課程改革實踐的指導作用。
2.充分發揮各級教研、師訓機構及高等院校的作用,強化教育科研工作。各級教研機構要以學校為基地,以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研究為核心,規劃並開展教研活動;高等院校、師訓機構要積極參加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與教研機構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新課程實施工作的理論指導和專業引領。根據需要,建立普通高等師範院校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研究中心。
3.建立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樣本校制度,發揮樣本校的典型示範作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課程改革需要確定一定數量的樣本校,建立定點聯繫制度,形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機制。以樣本校為基地,積極探索,不斷總結,為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提供成功經驗。
保障措施
為保障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要進一步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思想認識、經費投入、辦學條件、隊伍建設、輿論宣傳等方面為課程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一)各級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切實轉變觀念,堅持科學的教育發展觀和政績觀,以素質教育為主題,領導和管理教育工作。各市(州)、縣(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市(州)、縣(市、區)級教育行政部門及普通高中學校下達中考、高考指標,不得違反《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國小管理規範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和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有關規定,為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營造寬鬆的環境。
(二)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需要,省本級財政將增加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項經費額度,重點用於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骨幹培訓、課題研究以及組織實施等工作。各市(州)、縣(市、區)要按照分級管理原則,根據當地課程改革實際需要安排相應的專項經費,確保課程改革順利實施。
(三)按照新課程實施的要求,相關人事、編制、財政和教育部門應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充分考慮課程變化帶來的新增因素,在整合現有教師資源的基礎上,合理調劑普通高中教師編制,按規定配齊教師,達到新課程教育教學基本要求。市(州)、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學生實際人數和新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整合教師資源,指導和督促學校科學設定教師崗位,合理編制班級,嚴格控制班額。
各級師訓機構要把新課程培訓作為今後一個時期高中校長和教師繼續教育的重點,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規劃,科學確定培訓標準,在培訓方式、培訓資源開發上改革創新,加強針對性,實效性,不斷提高培訓質量。
相關高等院校應根據課程改革精神,在專業設定、課程結構、課程內容等方面與新課程實施的需要相適應,為普通高中輸送適應新課程需要的合格師資。
(四)各地要按照新課程實施對辦學條件的要求安排資金,加強學校校舍、場館建設,補充必備的設施設備。整合最佳化現有資源,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努力使每所普通高中基本達到實施新課程所需條件。
(五)建立對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評估監控機制和專項督導制度,將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納入對普通高中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內容。密切跟蹤和監控各地課程改革的進展情況,及時解決問題,總結經驗,獎勵先進,鞭策後進,推動課程改革有序地進行。
(六)加強輿論宣傳,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向全社會廣泛深入地宣傳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目的、任務和意義,形成領導重視,部門配合,家長理解,社會各界廣泛支持、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組織領導
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涉及面廣、影響面大、社會關注度高。因此,必須加強領導,為課程改革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一)成立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協調和部署全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制定政策措施,研究解決課程改革中的問題,檢查監控課程改革實施情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執行領導小組的決定和督促落實領導小組的各項決定部署,負責高中課改的日常工作,就普通高中課改問題向領導小組匯報工作並提出建議。辦公室設在省教育廳。改革任務完成後,領導小組即行撤銷。
(二)成立四川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專家指導組。成員主要由省內有關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機構、教師培訓機構的專家和基層教育行政管理幹部、學校校長和教師組成。專家指導組在省課程改革領導小組領導下,開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課題研究,為行政決策提供依據,為學校新課程實施工作提供指導和專業支持。
(三)各市(州)、縣(市、區)要建立相應的課程改革領導機構和專家課題組,明確職責,切實擔負起高中新課程實施的組織領導、課題研究工作。
(四)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是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具體組織者,要切實負起責任,紮實抓好新課程實施工作。普通高中學校是課程改革的主體和具體實施者,校長是學校課程改革的主要責任人,要按照課程改革的要求,創造性地組織好學校新課程實施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