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井鹽遺產,位於四川省的文化遺產,主要分布於自貢市、大英縣。
四川井鹽遺產具有全球唯一性和重要的科技價值、歷史價值、遺產價值。自貢市和大英縣是全省乃至全國井鹽遺產最為集中、最為豐富和保存最為完整的兩大城市。兩地井鹽遺產將聯合申遺。在省文物局的統籌下,開展前期各項工作、建立工作機制、梳理井鹽遺產資源、編制申報文本方案、保護井鹽遺產資源,穩步推進相關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井鹽遺產
- 地理位置:四川省
四川井鹽遺產,位於四川省的文化遺產,主要分布於自貢市、大英縣。
四川井鹽遺產具有全球唯一性和重要的科技價值、歷史價值、遺產價值。自貢市和大英縣是全省乃至全國井鹽遺產最為集中、最為豐富和保存最為完整的兩大城市。兩地井鹽遺產將聯合申遺。在省文物局的統籌下,開展前期各項工作、建立工作機制、梳理井鹽遺產資源、編制申報文本方案、保護井鹽遺產資源,穩步推進相關工作。
四川井鹽遺產,位於四川省的文化遺產,主要分布於自貢市、大英縣。四川井鹽遺產具有全球唯一性和重要的科技價值、歷史價值、遺產價值。自貢市和大英縣是全省乃至全國井鹽遺產最為集中、最為豐富和保存最為完整的兩大城市。兩地井鹽遺產將...
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四川省自貢市、大英縣的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工序繁雜,包括鑽井設計程式、鑽前準備、鑽井、修治、打撈、氣鹵鑑別和鑽井中氣鹵資源顯示前兆等,最終形成一口深鹽井。2006年...
吉成井鹽作坊遺址,位於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楊家衝上鳳嶺,占地面積25畝,是中國現存鹽井和天車最密集的地區之一。吉成井鹽作坊遺址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組成。碓房、灶房及鹽倉等生產設施基本保存完好。歷經一百餘年的生產...
2022年,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自貢井鹽傳統熬制技藝)入選四川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生產技藝各時期不同,傳統技藝大致可分為輸鹵、濃鹵、淨化滷水、兌鹵、存貯、溫鍋濃縮滷水(主要包含加新水、入豆汁、轉摸雜質、...
自貢井鹽是旅遊購品主類工業產品亞類日用工業品基本類型。 自貢井鹽,是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的著名特產,該品已有2000多年的開採歷史,自貢井鹽是四川美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調料。自貢井鹽相對於沿海地區的海鹽產量相對較少,但其品質極...
2022年,四川省文物局聯合重慶市文物局,擬跨省將川渝鹽業遺產聯合申報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3月,川渝井鹽遺產申遺專家諮詢會舉行,近50位川渝兩地有關部門相關負責人、專家學者等齊聚一堂,為井鹽遺產申遺“把脈”。專家論證...
燊海井天車被譽為四川自貢鹽場奇觀之一,是將若干杉木連結,以竹篾繩綑紮成巨大的支架,豎於井口,用於采鹵、淘井、治井。吉成井鹽作坊遺址 由吉成井、裕成井、益生井、天成井組成,是世界上唯一現存鹽井和天車最集中的區域。將在...
四川自貢地區的井鹽生產自東漢起就已有文獻記載,在近2000年井鹽生產,運銷的歷史進程中,自貢地區形成了呈線狀分布的由水路和陸路混合類型構成的井鹽運輸遺產.鹽運水路主要依託旭水河,釜溪河及沱江航道出境,陸路則以鹽場為中心向四周輻射....
卓筒井鹽是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筒井鎮的特產。卓筒井是手工製鹽的活化石,發明於北宋年間,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滷的鹽井,“鑿地植竹,為之卓筒井”。2006年,卓筒井井鹽深鑽汲制技藝被國務院公布...
(2018年10月11日自貢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通過 2018年12月7日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批准)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井鹽歷史文化的保護、利用和監督管理活動適用本...
2006年6月,以燊海井為主要載體的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6月被評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2019年9月,燊海井古鹽場入選第二批四川省工業遺產項目。2019年12月,燊海井被認定為第三批國家...
自貢作為四川鹽業的中心,在四川鹽業史上獨領風騷,並在中國乃至世界井鹽史上都占據不可替代的地位,歷史影響深遠。在近兩千年的鹽業生產過程中,自貢因鹽設鎮,因鹽設縣,也因鹽設市,並因鹽而興、因鹽而盛而享有“千年鹽都”之...
是四川鹽工發明的一種新的鑿井方式——衝擊式頓鑽鑿井法,用此法鑿出的鹽井井口小而深,被稱為“卓筒井”。發展歷史 大口淺井采鹵技術 中國井鹽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公元前255~251年,著名水利專家李冰在興建都江堰工程中發現了鹽滷...
2016年,“自貢鹽場號子”成功申報為自貢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自貢鹽場號子”列入第五批省級非遺項目名錄,保護和整理工作得到了更多政策支持和社會關注。同年,四川輕化工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羅立章成為省級非遺“自貢鹽場號子...
該館館址西秦會館是我國古代會館建築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本身就是社會發展和鹽業歷史的重要文物。“文革”中,該館職工在複雜的環境中鬥智鬥勇,保全了這些珍貴文化遺產。館內珍藏及展出的我國唯一的一套中國古代井鹽鑽治井工具,是中國...
同時,更加有效地保護與利用鹽運古道上的文化遺產,儘可能把存在過的歷史發掘出來,確立出自貢鹽運古道所根植的文化風格與個性形象,為發展地方經濟文化增加新的亮點,也為建設中國井鹽文化特色城市奠定強大的理論基礎。
1.傳承了井鹽深鑽汲制技藝。2.傳承了卓筒井一切生產工具的製作。3.傳承了卓筒井全套工藝流程。4.筒車、羊角車、平車、鑽頭、椎架子、沖條等三十多件作品參加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都展區的展示。5.卓筒井已經是四川省一九九一年...
劉漢朝,鑽井工技師,從事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工作5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勞動模範;是四川省文化廳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貢井鹽深鑽汲制技藝省級傳承人。長期從事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實踐,熟練掌握其傳承的國家...
創辦於1976年的館刊《井鹽史通訊》(內部發行),於1986年改名為《鹽業史研究》,在國內公開發行;1988年又改為季刊,定期出版,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在編輯出版館刊的同時,從80年代中期起,該館還陸續編輯、公開出版了《四川井鹽史論叢...
艾葉灘位於自貢市西大門西端,素有鹽運古道第一灘之稱,由此向東是百里旭水河聞名的“八里秦淮”,並與貢井老街相連。近千年的鹽業鼎盛積澱了艾葉灘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遺產,是西場井鹽古鎮和鹽運樞紐重鎮。歷史背景 史載北宋時期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