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鹽場號子

自貢鹽場號子

自貢鹽場號子(鹽工號子)是歷史遺蹟主類中非物質類文化遺存亞類中的傳統音樂基本類型,是井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鹽場號子”就是由鹽場工人們勞作時的吆喝演化而來,是鹽都自貢傳承千年的民間音樂,是井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表現力豐富,高亢嘹亮、圓潤鏗鏘,是鹽工們用來表達內心的情感語言,是一個時代鹽都人文風情的再現。

自貢鹽場號子是自貢地區獨具特色且傳承千年的民間音樂。自貢鹽場號子不同於北方歌謠的雄渾狂野,也有別於江南小調的細膩輕柔。基本為五聲調式,羽、徵調為主。以大二度小三度音列為旋律特點,多重複、換頭、換尾、加花燈變換手法,利用本地山歌、資陽河川劇、曲藝音樂來豐富表現力,使鹽場號子高亢嘹亮、圓潤鏗鏘,極具川南自貢鹽場特色,是世代自貢鹽工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井鹽文化中珍貴的藝術奇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貢鹽場號子
  • 流行地區:四川省自貢地區
歷史沿革,種類劃分,保護措施,

歷史沿革

在自貢悠久的鹽文化歷史長河裡, 就孕育出這樣一顆璀璨寶石——自貢鹽場號子。從東漢章帝時期起,鹽場號子就在鹽工勞作中產生,並在一代代鹽工中傳承下來,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種類劃分

鹽場號子是鹽場工人長期勞作的結晶,是鹽工們用來表達內心的情感語言,更是一個時代鹽都人文風情的再現。流傳至今,多數鹽場號子都失傳了,只留下輥工號子、抬工號子、采鹵號子、採石號子、鑿井號子、板車號子等種類。

保護措施

2016年,“自貢鹽場號子”成功申報為自貢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年,“自貢鹽場號子”列入第五批省級非遺項目名錄,保護和整理工作得到了更多政策支持和社會關注。同年,四川輕化工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羅立章成為省級非遺“自貢鹽場號子”代表性傳承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