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君平帖

《嚴君平帖》是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尺牘,2行,14字。信中問及漢代名士嚴君平、以及同為“漢賦四傑”的二傑司馬相如揚雄在益州是否都有後代之事。

法帖簡介,法帖內容,原文,大意,註解,書法賞析,似奇反正,字型處理,相關資料,
《嚴君平帖》《嚴君平帖》

法帖簡介

【名稱】嚴君平帖
【作者】王羲之
【書體】草書
【時代】東晉
【材質】紙本墨拓
【字數】2行,14字
《嚴君平帖》為《十七帖》叢帖第十七通尺牘
褚遂良《右軍書記》載有《嚴君平帖》文,但連屬於《譙周帖》文後,北宋朱長文《墨池編》則另起,《十七帖》亦提行另起。《淳化閣帖》、《澄清堂帖》、《二王帖》收刻。

法帖內容

原文

嚴君平司馬相如揚子云皆有後不?

大意

嚴君平、司馬相如、揚子云都有後代在益州嗎?
嚴君平、司馬相如、揚子云像嚴君平、司馬相如、揚子云像

註解

王羲之信中所問的問題,亦有“欲廣異聞”的色彩。
嚴君平即嚴遵,君平乃其字。漢代蜀人,以字行,卜筮成都市,名重當時,與人卜,言利害得失,各因勢導之以善。《漢書》卷七二載:“日閱數人,得百錢足自養,則閉肆下簾而授《老子》,博覽亡不通,……年九十餘,遂以其業終,蜀人愛敬,至今稱焉。”
司馬相如,字長卿。原名犬子,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蜀郡成都人。相如口吃而善著書,出仕後常稱疾閒居,不慕官爵。時時作文著書,人分取之。其與卓文君結為伉儷事,更屬千古佳話。
揚子云,即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少而好學,為人簡易佚盪,口吃不能劇談,默而好深湛之思。好辭賦。慕司馬相如所作賦,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少時嘗從嚴君平游,待四十歲出仕顯名後,數為朝廷在位賢者稱嚴君平之德。揚雄恬於勢利,嗜酒。卒於公元18年(西漢天鳳五年),年七十。王羲之所問三人皆蜀地曠世奇逸之傑。何況嚴氏治老莊之學,司馬氏、揚雄文才雄世且放達不馴,王羲之皆心儀,故關注其後裔。

書法賞析

似奇反正

《嚴君平帖》雖短短兩行,卻儀態萬千。“嚴”字右傾,而“君”字左斜。“馬”字末筆左伸,“相”字則順勢左出,將行軸線變曲,末行“皆有後”三字的軸線又回盼向右,最後一字“不”,將上述三字連綿之勢一改為斷,若飛若舉。董其昌曾謂“王大令之書,從無左右並頭者。右軍如鳳翥鸞翔,似奇反正。”又雲“轉左側右,乃右軍字勢。所謂跡似奇而反正者,世人不能解也。”正是《嚴君平帖》最好的寫照。

字型處理

“嚴”字險中求平,“如”字簡約峻厲,“揚”字開合有度,體態安詳;反手發筆,正手後翻,一折一搭之間,大顯功力。只有反覆對照背臨此字,才可體會其妙處。“雲”字含蓄,但蘊有縱躍之勢,“後”字正是縱躍之勢的高點,“不”字點畫爛漫,已消解了首字“嚴”的緊張之氣。縱觀王羲之《十七帖》和其他諸帖,“不”字的處理變化不亞於“之”字。

相關資料

《十七帖》中的多封信札,是王羲之寫給他的老朋友益州刺史周撫的。因為第一封信開頭是“十七”二字,於是統稱為《十七帖》。《十七帖》叢帖共二十九帖,目錄如下:
01、郗司馬帖;02、逸民帖;03、龍保帖;04、絲布衣帖;05、積雪凝寒帖;06、服食帖;07、知足下帖;08、瞻近帖;09、天鼠膏帖;10、朱處仁帖;11、七十帖;12、邛竹杖帖;13、蜀都帖游目帖);14、鹽井帖;15、遠宦帖省別帖);16、都邑帖旦夕帖);17、嚴君平帖;18、胡母帖;19、兒女帖;20、譙周帖;21、漢時講堂帖;22、諸從帖;23、成都城池帖;24、旃罽胡桃帖;25、藥草帖;26、來禽帖;27、胡桃帖;28、清晏帖;29、虞安吉帖
《十七帖》目錄主要依據收藏於香港中文大學的孔氏岳雪樓本《十七帖》,孔氏岳雪樓本為“僧權”全本,摹刻於南朝梁內府所藏原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