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肌痛綜合徵

正常人嗜酸粒細胞為白細胞數的0%~7%,超過正常值稱之為嗜酸粒細胞增多症。嗜酸粒細胞在體內有防禦功能,但其增多也對自身組織造成損傷。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肌痛綜合徵便是嗜酸性粒細胞對肌肉造成的疾病。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eosinophilia-myalgia  syndrome
  • 就診科室:內科
  • 多發群體:女性
  • 常見病因:早期低熱、乏力、呼吸困難、咳嗽、關節痛、關節炎、皮膚紅色斑疹,但消失很快,可有明顯肌痛和肌肉痙攣等
病因,臨床表現,診斷,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

病因

研究發現,L-色氨酸中含有微量色氨酸二聚物,這種化學物質是否就是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肌痛綜合徵的致病因子或者還有另一種尚未識別的物質在起作用,目前還不清楚。

臨床表現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肌痛綜合徵的發病可以是突然的或隱襲的,女性多見。早期表現為低熱、乏力、呼吸困難、咳嗽、關節痛、關節炎、皮膚可出現紅色斑疹,但消失很快,病人可有明顯肌痛和肌肉痙攣,肺內可出現浸潤性病變。2~3個月後出現硬皮病樣皮膚改變,但無雷諾現象。病人可有心肌炎和心律不齊,少數病人可出現肺動脈高壓,1/3病人有嗜酸性筋膜炎的表現。有的病人出現持續性周圍神經萎縮,上行性多神經萎縮可導致麻痹和呼吸衰竭。病人可有認知識別能力下降,表現為記憶力減退,不能集中注意力等。
停用L-色氨酸後,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肌痛綜合徵的臨床症狀不能馬上消失,需經過一個慢性過程。對病人隨訪2年,發現除識別能力下降外,多數症狀和體徵均可改善或消失,但有1/3病人病情加重,周圍神經病變無改善。

診斷

根據皮損的臨床表現、周圍血液中嗜酸粒細胞增多及特徵性組織病理,可診斷本病。

鑑別診斷

1.成人硬腫病
本病有時需與成人硬腫症相鑑別,後者常起病於頸項部,隨後波及面及軀幹,最後累及上下肢。皮損呈瀰漫性非凹陷性腫脹、發硬。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組織病理顯示膠原纖維腫脹、均質化,其間隙充滿酸性黏多糖基質。
皮肌炎累及肌肉往往以肩胛帶和四肢近端為主,上眼瞼有水腫性紫紅色斑和手背、指節背的Gottron征。血清肌酶如CK、ALT和AST以及24小時尿肌酸排出量顯著升高等。
3.系統性硬皮病
系統性硬皮病與本病鑑別並不困難,本病無雷諾現象,內臟受累(尤其肺和胃腸道)少見,無毛細血管擴張,無抗Scl-70抗體及抗著絲點抗體出現。另外系統性硬皮病無血中嗜酸粒細胞升高,組織病理表現也不同。

併發症

病人可有心肌炎和心律不齊,少數病人可出現肺動脈高壓,還有些病人出現持續性周圍神經萎縮,上行性多神經萎縮可導致麻痹和呼吸衰竭

治療

有明顯症狀時應對症治療,同時應給予糖皮質激素,常用藥為波尼松,1~1.5個月後減量。必要時加用免疫抑制劑(甲氨蝶呤、環磷醯胺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