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面鼓,是滿族薩滿所用依姆欽的另一種類型,由於它長期在滿漢雜居地區流行,已無滿語稱謂可考。單面鼓屬握執型的單面鼓,以其形制特徵而名之,也稱“太平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單面鼓
- 類別:樂器
- 別稱:太平鼓
- 流行區域:滿漢雜居地區
文獻考究
區別
單面鼓的基本鼓形與依姆欽一樣屬不規則的圓形:扁圓形、團扇形、桃形。清代的太平鼓活動中,亦見有八角形的單鼓。與依姆欽不同的是,它的橫徑長於縱徑,一般為40cm左右。單面鼓的鼓面以革蒙制,如牛、羊、驢皮等,以羊皮居多。蒙鼓面時,將皮革浸泡至軟,為防止鼓皮與鼓圈結合時打滑,常內襯一圈麻繩。過去的單面鼓鼓面常常繪製一些帶有吉祥、 太平寓意的圖案。鼓面繪製圖案者,今已鮮見 。
2.鼓柄與鼓圈
鼓圈以扁平的鐵條彎曲而成,它比依姆欽的木製鼓圈要窄細得多,約1cm左右。鼓圈彎曲至合攏抻直,即為鼓柄,約12cm。鼓柄外部用布條或薄皮纏裹,也有用麻繩纏繞者,以防鐵柄磨手,易於握持。此外,還可以起到將鼓圈與鼓尾連線在一起的作用 。
3.鼓環與鼓尾
鼓環是單鼓的必備之件。它們共分為3組套在鐵制的鼓尾上,搖動時互相碰撞“唰啦”作響。 東北地區的單面鼓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特徵,就是為了增加鼓環的演奏效果,製作者將細鐵條鍛成四棱形,然後擰成麻花狀,與同是麻花狀的鐵條稜稜相碰穿在一起,搖動碰擦。
鼓環一般由2-3枚為一組,直徑約為4cm。 鼓尾的樣式由於流傳地域不同而有所區別。其中,以遼東、遼西、北京郊區的鼓尾樣式最具代表性。如圖15-1為遼東式,鼓尾呈半蓮花形;圖15-2為遼西式,鼓尾呈連環形;圖15-3為京畿式,鼓尾亦呈連環形,但花樣已經有所變化---製作鼓尾的鐵條不象遼東和遼西的鼓尾那樣鍛成四棱形,而是直接用圓柱形的鐵條彎曲而成的。這種區別,已在田野作業的調查中得到了證實。
4.鼓鞭
單面鼓的鼓鞭較之依姆欽的鼓槌要細的多,常以木或竹篦削刻而成。 鼓鞭的頂端倒磨成圓頭,以防擊打時損壞鼓面。靠近頂端之處,往往加以削刻至薄,以增加鼓鞭的彈力。鼓鞭的尾端也常常以彩色布條拴掛成穗,為裝飾用。直徑較大的單鼓,其鼓鞭相應也較長、較粗,因而鼓鞭的鞭桿也要用布條纏裹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