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標準
在
刑法理論上,大致有4種主張:①以行為的單複數作為罪數的標準。認為犯罪是一種行為,因此罪數應決定於行為數。這種主張是從刑法的客觀主義理論出發的。②以結果的單複數作為罪數的標準。認為法律使犯罪人受到刑罰制裁,是因為犯罪人侵犯了法律保護的客體,因此,罪數應決定於犯罪的結果數。這種主張也是從刑法的客觀主義理論出發的。③以犯意的單複數作為罪數的標準。認為犯罪行為是表明犯罪人惡性的手段,犯罪結果是證明犯罪人惡性的條件,二者都只是犯意的具體體現,不是犯罪的本質,不足以決定罪數,而犯意的單複數,才是決定罪數的本質。這種主張是從
主觀主義理論出發的。④以犯罪構成的單複數作為罪數的標準。認為上述3種理論都是片面的,縱觀犯罪的本質,必須既考慮到犯罪客觀方面的要件,也要考慮到犯罪主觀方面的要件,因此,主觀、客觀相結合的犯罪構成才是罪數的標準。
單一罪
通常指行為人具有一個犯意,實行一個犯罪行為,因而具備一個獨立犯罪構成的犯罪。但是,當有幾個行為存在,而且每個行為在單獨分析時都能分別構成一個罪,這幾個有內在聯繫的行為加在一起,仍合成一個統一的犯罪構成,這時,立法和理論上通常仍把這種情況看作單一的犯罪。屬於單一罪的有結合犯、繼續犯和連續犯。
結合犯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種類的犯罪行為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的犯罪。如《
日本刑法》第241條將
強盜和
強姦行為結合在一起,構成強盜強姦罪。這種犯罪的特點,從客觀方面看,存在兩個可以獨立構成犯罪的行為,但是刑事立法將這兩種行為規定為一種新的犯罪構成,成為一種特殊形式的單一罪。
繼續犯
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內不間斷地持續著某一犯罪行為。如非法拘禁他人、窩藏
贓物等。這種犯罪的特點是:①行為一開始就構成犯罪;②犯罪行為長時間地持續著;③非法狀態終了時,犯罪才告結束。
連續犯 在一定時期內,為了一個總的目的,實施許多同種類的犯罪行為,這些行為結合在一起,構成單一罪。連續犯罪的特點是:①必須為某一目的而有連續犯罪的意圖;②必須有若干個連續的同種類的犯罪行為,表示其連續性;③犯罪行為之間有間隔時間。
將單一的繼續犯罪、連續犯罪和數罪加以區別,對確定犯罪既遂的時間和追究
刑事責任的時效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刑法規定,犯罪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追訴時效從犯罪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數罪
在刑法理論上分想像的數罪與實際的數罪。
想像的數罪 行為人具有一個犯意,一個行為,由於侵犯了幾個犯罪客體而發生幾個犯罪結果。有的學者認為想像的數罪應分兩種:①同種的想像數罪,即一個犯意,一個犯罪行為,發生幾個同種犯罪事實的結果,如投毒於
食物,致數人死亡。②異種的想像數罪,即一個犯意,一個犯罪行為,發生幾個不同種犯罪事實的結果,如甲謀殺乙,投放爆炸物,將房屋炸毀致乙死亡,因而觸犯了
爆炸和殺人兩個罪名。采這種主張的認為,想像的數罪屬外觀上的數罪,應是單一罪。另一些學者則認為,想像的數罪只指“異種的想像數罪”。由於它具備幾個不同的犯罪構成,應屬於“數罪”範疇。
實際的數罪
行為人實行幾個犯罪行為,犯了幾個同種的或不同種的罪,具備幾個犯罪構成。如甲謀殺乙並想湮滅罪跡,先用兇器殺死乙後,燒毀房屋,就是實際的數罪。
實際的數罪與想像的數罪在理論上的區別,主要在於行為的單複數。想像的數罪是一個行為構成幾個犯罪,實際的數罪是幾個行為構成幾個犯罪。二者的區別有理論上的意義,還有現實意義。實際數罪的社會危害性通常比想像數罪大,這就影響到對行為人的量刑。在計算追訴時效時也有區別:實際數罪的追訴時效應按各個罪完成之日起計算;想像數罪中幾個犯罪事實的時效是同時開始的。
數罪與
累犯不能混同,區別是:①累犯是在前罪的刑罰執行完畢或執行一部分以後
赦免之日起在法定期間內再犯罪的;數罪是行為人在被追究刑事責任以前實行的幾個犯罪事實,或者在前罪的刑罰沒有執行完畢之前又犯新罪。②累犯的第一次罪必須是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數罪沒有這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