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母石(河南省啟母石)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啟母石是一塊位於河南省嵩山南麓的萬歲峰下的一座漢代石闕前的石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啟母石
  • 地址:嵩山南麓
景點介紹,歷史傳說,

景點介紹

河南省啟母石,在嵩山南麓的萬歲峰下,有一座漢代石闕,叫“啟母闕”。闕的東北面,矗立著一塊幾丈高的大石頭,這塊石頭叫“啟母石”。千百年來,在我國勞動人民中間,一直流傳著許多大禹治水的故事。“啟母石”就是這些故事中的一個。在登封縣嵩山腳下,矗立著一塊幾丈高的巨石。從巨石上裂下來—塊石頭,像一尊雕像站立在那兒,相傳這就是夏禹的妻子塗山氏變的。因為塗山氏的兒子叫“啟”,所以後人都把這塊巨石叫“啟母石”。在離“啟母石”不遠的地方,還立著兩根由大塊方石頭壘成的門柱,上邊刻著打獵,農耕的浮雕畫。這就是當時大禹的家門口,後人叫“啟母闕(que)”。
啟母石系塗山著名風景點,遊人在登山憑弔大禹的同時,也必定要對這位在夏開國之初的第一位母后禮讚、憑弔一番。

歷史傳說

那時候,洪水橫流。為了使人民安居樂業,大禹治水,跑遍了九州四野。在嵩山南面,西自龍門,東到禹縣,有一條大河叫潁河。潁河一泛濫,兩岸就變成一片汪洋,什麼莊稼也不能生長。大禹為了把洪水排出去,就在登封縣西北的萼嶺口(也叫軒軲山)一帶,鑿山治水。
他打算把嵩山南面的洪水引進北面的洛河,然後再讓它流到黃河裡去。傳說在唐堯的時候,洪水滔天,到處一片汪洋,不知淹死了多少人畜。唐堯授命禹的父親 治理洪水,鯀連治九年不見成效。虞舜即位後,又授命鯀的兒子禹繼承父業,治理洪水,並封禹為“夏伯侯”。禹就帶領身懷有孕的妻子塗山妖,來到陽城一帶治水。
禹根據水的流向和山川地勢,打算在嵩山西側的轘轅關鑿條渠, 排匯洪水。可是那裡山高石厚,要鑿通得用很長時間,夏禹急得食不甘味。有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不能入睡,朦朧中,忽然看見從山上下來了一隻大黑熊,用嘴頂住大山,腰一躬,腳一蹬,大山塌了半邊,洪水就從那裡流走了。禹一高興,醒了,原來是一個夢。他心暗想,為了治理洪水自己要能變成夢中的黑熊該多好哇。於是,他到處尋訪變黑熊的法子。後來,他這種為民除害的精神感動了上蒼,玉皇大帝就施展法術,讓夏禹在開鑿渠道時變成了一隻黑熊。以後,在治水工地上,變成黑熊的夏禹翻山越嶺,快步如飛,鑿石運土,力大無比,大大加快了治水進度。但是,他始終沒有把自己變熊的事告訴妻子塗山嬌。
這一天,大禹來到萼嶺口附近一看,這裡山勢險峻,鑿通萼嶺口工程很大。他為了很快開通河道,在鑿山時就變成一隻巨大的黑熊。這樣一來,大禹不論翻山越嶺,掘土運石,引水導洪,都非常雄健、有力。
相傳,禹娶塗山氏女,婚後四日便離家治水去了,一別十三年不回家園;塗山氏女每日南眺,盼望丈夫歸來。但是,望穿秋水,也不見禹歸。由於朝思暮想,精誠所至,終於化而為石,端坐於昔日與禹幽會之所。
大禹每天忙著開山鑿石,沒工夫回家。他顧不上吃飯,就叫妻子塗山氏給他送飯。他為了不讓妻子知道自己變熊的事兒,就跟妻子約定:只要她聽見敲鼓的聲音,就去給他送飯。塗山氏知道丈夫辛苦,就按照他的囑咐辦事。每天,當她聽到咚、咚的鼓聲時,就趕快撐著木筏子,把飯給大禹送到開山的工地上去。這樣,夫妻兩人雖說都很辛苦、勞累,但心裡很快活。
有一天,大禹在山坡上行走的時候,一不留心,腳下踩動的幾塊石頭從山上滾下來,剛好掉在鼓面上,發出咚、咚的響聲。大禹因為忙,走得急,也沒在意,只管上山去了。塗山氏一聽到鼓聲,心裡納悶:丈夫為什麼吃飯早了呢?大概是特別累,餓得也快了吧!於是,她就趕快把飯做好,急急忙忙撐著木筏子給大禹送飯去了。
誰知道,當她來到山坡前,左等右等,也不見大禹回來,就往山上爬去。她來到山上向下一看,只見有一頭大黑熊,正在山下用力鑿石推土,開挖河道。它把頭往前面一伸,腰向下一躬,兩腿一蹬,伸出兩條巨臂,用力朝山岩上一推。“轟隆隆——”一聲響,山石塌下了一大片,倒在水裡,濺起幾丈高的浪花。大黑熊這才直起腰來,看看新開出來的山口,樂得眉開眼笑。
這時,塗山氏一見卻大吃一驚,心想:自己的丈夫大禹,怎么是一隻大黑熊呀,平時自己為什麼沒有發現呢?一時間,她不知道怎么辦好,就提起飯籃趕快往家跑。一路上,她又羞又急又氣。當她快到家門口時,心裡一陣難過,幾乎暈倒。她勉強支撐住,往家門口的山坡上一站,就變成了一塊石頭。
再說那隻大熊,到天晌午了,又變成原來的樣子。大禹伸展一下胳膊,抖抖身上的灰土,來到大鼓跟前,敲起鼓來。可是,他敲敲,等等;等等,敲敲,好久也不見妻子送飯來。他想,一定是出了事,就趕緊往家走。
大禹回到家裡,里里外外找不著妻子的影子,只見家門口的山坡上,多了一塊巨大的岩石,旁邊還放著一籃子飯。大禹這才明白:原來妻子已經變成岩石了。這時,大禹後悔不該把自己變熊的事兒瞞著妻子。他又想:妻子已經懷孕很久了。這一來,咋辦呢?我沒有兒子,誰來跟我繼續治水呢?想到這裡,他就急匆匆地走到巨石前面,用顫抖的嗓音大聲喊道:“孩子他娘啊!你就這樣離開我了。你要把兒子交給我呀。”大禹的聲音,在深谷中間迴蕩著。
突然,轟隆一聲響,這塊巨大的岩石裂開了。從巨石裂開的地方,跳出了他的兒子。大禹一兒急忙親切地把兒子抱了起來。後來,這孩子長大了,大禹就給他起個名字叫“啟”。
許多年以後,大禹終於鑿通了萼嶺口,潁河兩岸的洪水就順著洛河流到黃河裡去了。老百姓也開始在這裡定居下來,開荒補地,過著安靜的日子。
後來,啟長大了,就跟隨父親一起疏通河道,治理洪水,終於使黎民百姓擺脫了水患。啟母石的故事也一直在民間流傳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