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央白” 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鐘寺石窟的第八窟,窟分上下兩層,上層四龕,下層五龕,似為佛像、天王像等,已損毀嚴重,不可確辨。石窟正中蓮座上,以接近圓雕的高浮雕形式,赫然雕著一女性生殖器。石雕高約90厘米,因長年被來此祭拜求嗣的白族婦女塗抹香油而黧黑潤澤。龕上有墨書“西匹乃”三字,左右兩側有聯曰“大開方便門,廣結化生路”,似均為現代人所寫。石窟壁上,另有些較早的題記,亦模糊難辨。依稀可辨者,有“至正六年”、“至正十年”、“正統口年”、“泰定元年”等,均為元代、明代年號。另有“盛德四年作口己亥歲次八月三日記”一款,是大理國王段智興年號,時當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座前石板上,有香客們長期跪拜形成的凹痕。“阿央白”蓮座兩側的石龕內壁上,有線刻佛像兩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央白
- 類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位於:石鐘寺石窟的第八窟
- 窟分:上下兩層
名稱解析,阿央白之謎,
名稱解析
所謂“阿央白”,據稱是白族語對女性生殖器的稱謂。實際上這只是個別不懂白族語的學者,在20世紀50年代對劍川白族文化進行社會調查時得到的錯誤翻譯。他們認為“阿央”是白族語“小姑娘”的意思,“白”是“B”的變音,意指女性生殖器。實際上“阿央”是白族語“小孩子”的意思;“白”則是從白族語翻譯為漢字過程中的錯譯,應該發音為“脈”或“蠻”的輕聲音,意思為“門”。白族是較早進入文明社會的民族,他們在提到生殖器和性事等問題的時候都比較含蓄。因此,女性生殖器被婉轉地說成“孩子(出來的)門”,這也是“阿央白”成為白族婦女為求子嗣而膜拜對象的原因。
阿央白之謎
石鐘山石窟第八號窟是多龕窟,由大小9龕,岩畫一鋪和數軀龕外零星散像組成。內容十分豐富,有諸佛菩薩、天王、羅剎、比丘僧、行者、樵夫、仙鶴、仙獸、寶塔、文吏等。不作統一鏟底,各龕和岩畫,依岩錯落分布,大致分為兩層,上層有4龕,下層有5龕。
上層有三龕並排,正中一龕稍大而深,龕高0.89米,寬0.59米,深0.05米。龕正中蓮台上雕一肥碩直豎之錐狀物,中刻一凹槽,酷似女性生殖器外陰,白語稱之為“阿央白”,為女性生殖器的婉轉稱謂。龕內左右兩壁刻諸佛、脅侍、菩薩、比丘僧兩鋪。左邊一鋪以東方藥師佛為主尊,右邊一鋪以西方阿彌陀佛為主尊。此龕龕外左右兩邊有稍小的兩淺龕,淺浮雕東方持國、西方廣目二天王像。由於“阿央白”造型非常逼真,非常特殊,又非常醒目,故此窟就稱為“阿央白”。
在諸佛菩薩陪襯下,左右兩邊又有兩天王拱護,把“阿央白”大模大樣、毫無遮攔地雕刻在莊嚴肅穆的佛壇正中,長期受到頂禮膜拜。這在全國各地的大小石窟中絕無僅有,只此一窟,這是一個迷,不僅引起廣大香客遊客的驚奇,也引起宗教學家、民俗學家、歷史學家的猜測,紛紛從不同的角度撰寫文章,試圖解開“阿央白”之謎。
“阿央白”龕拱門上面存“盛德四年”之墨書題記一則,“盛德”為大理國第十八代國王段智興年號。段智興在位期間,重臣高氏為爭奪相位和封地而內訌,叔侄間、甥舅間、兄弟間不時起兵相互攻擊,事變突起,石窟有半途停工未完之痕跡。“阿央白”龕造像或為橫“三世佛”組,因半途停工,中間之毗盧遮那佛,或未雕成或因雕壞,被好事者點綴成現在的樣子。這是一種說法。
另一種說法認為,如藏傳佛教之“歡喜佛”一樣,這是佛教密宗“蓮華胎藏界曼茶羅(即道場、法壇)”全圖。密宗認為宇宙萬物皆大日如來顯現,其理性——即本有的覺悟和佛性,如蓮胎內含藏蓮子,母胎內含藏子體,故稱“胎藏界”或“蓮華胎藏界”。《大日經》把“胎藏界”用圖繪示,稱“胎藏界曼茶羅”,以“女根”或“蓮花”作標誌。“阿央白”兩邊古人墨書之“廣集化生路,大開方便門”兩句,即佛家闡釋胎藏界曼茶羅之讖語:“化生”指佛家所謂“四生”中“無所依託,借業力而出現者。”覺悟和佛性之出於心,也是化生。“方便門”即佛經所說之“善巧導引之法門”。
第三種說法認為,古代華夏族就有以石祈嗣,石形生殖崇拜習俗。古代歷史傳說“禹生於石”,說禹的母親修己氏,感石而生禹於“石紐”;又說禹的妻子塗山氏,化身為石而生啟,石在嵩山,故稱為“夏啟母石”。“石紐”又稱“石樞”,為“公石”,與“母石”相對,一公一母,是夏族石形男女生殖器崇拜。“阿央白”即古代白族社會母性生殖崇拜之遺存。這種崇拜不止白族有,石寶山周邊麗江納西族,蘭坪普米族也有祈嗣於石形“男根”的遺俗。
再有一種說法則把佛教密宗蓮華胎藏界曼茶羅和白族古代以石祈嗣,母性生殖崇拜結合起來。說石寶山是古代白族社會男女踏歌相和,以石祈嗣,進行“社祀”,以求部落繁衍興旺的“祭壇”。聰明的阿吒力師僧為吸引信眾,巧妙地把古代白族以石祈嗣,母性生殖崇拜與蓮華胎藏界曼茶羅結合起來,創作出這窟全國僅有的精妙絕倫的“阿央白”,作為“人生一卷書”的第一頁。有首古代佚名的竹枝詞這樣寫道:
一窟神肌母體樣,盤古墜地自斯來;
此寶不容藏金屋,古人祈嗣設香台。
或許,這首竹枝詞正是“阿央白”之謎的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