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03年,設第一個分館於漢口。十月,正式成立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吸收日資,改進印刷。首次使用著作權印花。編印國小“最新教科書”。創刊《
繡像小說》半月刊,主編
李伯元。譯印《說部叢書》。
1907年在上海閘北
寶山路建成印刷總廠和編譯所新址。印刷所、編譯所閘北寶山路新廈落成。始用
珂羅版印刷。停辦國小師範講習班,附屬國小改組為
尚公國小,由
蔣維喬任校長。郁厚培赴日本學習照相製版技術。
蔡元培應聘為商務印書館編譯書籍。出版《漢譯日本法規大全》八十冊,另附《解字》一冊,署
南洋公學譯書院譯。出版《列國政要》三十二冊(清廷派員考察各國政治輯譯的資料)。
1909年將編譯所收藏古籍善本和參考書籍的圖書館定名為
涵芬樓,後改名為
東方圖書館,對外開放。改進銅鋅版和試製三色銅版,聘美籍技師指導。商務印書館董事局於三月初八舉行第一次會議,出席董事七人,
張菊生為主席。辦商業補習學校,
張元濟首任校長。辦藝徒學校。創刊《
教育雜誌》。出版孫毓修編譯《童話》一、二兩集(中國最早出版的“童話”)。出版《漢譯日本法律經濟辭典》(中國最早譯印的百科辭典)。與英國泰晤士報社協定印行所出《萬國通史》(中國出版社對外合作的最初嘗試)。
1914年,董事會收回日本股份。設分館於香港。創製教育幻燈片。創刊《
學生雜誌》,歷任主編
朱天民、
楊賢江、
陳功甫(1947年停刊)。出版
康德《人心能力論:論意志能制病情》,德漢學家
衛禮賢和周暹合譯。
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進犯淞滬。商務印書館總管理處、總廠及編譯所、東方圖書館、尚公國小被炸焚毀,損失巨大,被迫停業,解僱全部職工。八月一日復業,實行日出新書一種。十月,復刊《
東方雜誌》由
胡愈之主編(第二十九卷第四號至第三十卷第六號)。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軍陸戰隊突然襲擊上海閘北,
一·二八事變爆發,次日上午,日軍飛機轟炸商務,位於寶山路的總管理處、編譯所、四個印刷廠、倉庫、尚公國小等皆中彈起火,全部焚毀。1932年,2月1日,
日本浪人又潛入未被殃及的商務印書館所屬的
東方圖書館縱火,全部藏書化為灰燼。五層大樓成了空殼,其狀慘不忍睹。
據統計,商務印書館資產損失1630萬元以上,占總資產的80%。最令人痛惜的是東方圖書館的全部藏書46萬冊,包括
善本古籍3700多種,共35000多冊;中國最為齊備的各地方志2600多種,共25000冊,悉數燒毀,當時號稱東亞第一的圖書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價值連城的善本孤本圖書從此絕跡人寰,這不能不說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劫難。有學者認為:
火燒圓明園和商務印書館被炸,是中國近代史上的最令人痛心的文明悲劇。
日軍之所以要炸毀商務印書館,時日軍海軍陸戰隊司令
鹽澤幸一講的很明白:“燒毀閘北幾條街,一年半年就可恢復。只有把商務印書館這箇中國最重要的文化機關焚毀了,它則永遠不能恢復。”1933年,商務曾收到過一封日本浪人的恐嚇信,信中說:“爾中國敗孔道,立學堂,讀些國語三民主義與立共和,打倒帝國主義,惡劣之道行天下,……爾館獨銷學校之書,印些腐敗之物。上海毀爾書館,爾書館還是惡習不改,仍印三民之書、黨部之語。中國不忍傍觀,所以毀爾書館,今若不速改惡習,我軍到處,是商務印書館盡燒毀。”這段話更是說出了日軍轟炸商務印書館的原委。
1941年總管理處遷重慶。滬、港貨棧和印刷廠均被日軍劫持,《
東方雜誌》等被迫停刊。1944年,東方圖書館重慶分館開館。1946年,總管理處由重慶遷回上海。1948設台灣分館。1950商務印書館與三聯書店、中華書局、開明書店、聯營書店聯合組織中國圖書發行公司,為新華書店以外的中國第二個發行系統。1951設總管理處駐京辦事處。編審部遷京。1954總管理處遷京,實行
公私合營。商務印書館與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併。1957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出,恢復商務印書館獨立建制。時代出版社(包括併入該社的五十年代出版社)建制撤銷,併入商務印書館。設香港辦事處。在港舉辦創業六十周年紀念會。出版《
新華字典》(新一版)。
1958年,中國出版社業務分工,商務承擔了翻譯出版國外哲學社會科學和編纂出版中外語文辭書等出版任務,逐漸形成了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世界名人傳記”為代表的翻譯作品,和《
辭源》《
新華字典》《
現代漢語詞典》《
英華大詞典》等為代表的中外文語文辭書為主要支柱的出版格局。
主要業務
工具書
商務印書館的工具書涉及漢、英、日、德、法、俄、西班牙、阿拉伯以及非通用語的朝、緬、越、波斯、拉丁、義大利、烏克蘭等眾多語種,形成了國內最為完善的多語種工具書體系。1999年,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成立;2001年,商務印書館計算機語料庫編纂系統啟動;"新華系列語文詞典""牛津英漢雙解學習詞典系列""新時代漢英系列詞典""精選外漢漢外詞典系列"正在成為具有號召力的系列工具書名牌之一。
代表作品有:
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工具書——《
新華字典》(4億冊)
建國後第一部語文、百科兼收的現代漢語詞典——《
新華詞典》
翻譯作品
商務印書館譯作編輯室是一個專門出版翻譯作品的部門,以翻譯出版世界各國學術名著為主,同時全面系統地譯介當代具有定評的各派代表作品,及時反映國外學術界的思想和潮流。編輯室以出版精品圖書主,主要翻譯出版政治、經濟、哲學、歷史、法律和社會學等學科的學術著作。
學術著作
商務印書館著作編輯室成立於1998年,以編輯出版國內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為主要業務。出版定位是:堅持正確的出版方向,堅持"學術為本、質量第一"的原則,以出版物的經典性、文化品格作為追求的境界,以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普及和套用為宗旨,強調學術創新和文化積累,注重出版物內容的高質量、原創性、開拓性,重點出版具有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高水平學術著作和思想性、文化性、知識性強的大眾普及讀物。已出書400餘種。
科技圖書
商務印書館科技編輯室是以自然科學和套用技術類圖書為出版對象的編輯室,主要出版國內外地學及相關的資源與環境、城市化與區域發展、旅遊與探險等方面的學術著作和普及讀物,尤其是前沿性的理論著作。
出版的圖書主要包括學術著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研究專著、套用性學術研究報告系列、當代地理學譯叢、地名詞典等方面。
教育期刊
商務印書館教育圖書編輯室成立於2002年,旨在傳承"昌明教育、開啟民智"的一貫思想,為繁榮教育圖書市場做出貢獻。商務印書館有著悠久的出版教育圖書的歷史積澱,同時具有優秀的出版辭書的編校質量。二者的結合,使其教育圖書同樣具備領先優勢。
出版的圖書有四大類:
青少年素質教育讀物。
社會英語培訓讀物。
中國小助學讀物。
青少年課外讀物。
文化交流
商務一直重視對外合作,加強對外交流和著作權貿易。每年,出境參展和出訪交流計30人次左右,接待來訪的合作夥伴100人次左右。與牛津大學出版社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與
朗文、拉魯斯、羅貝爾、藍登書屋、哈佛、岩波、國小館、怡學、斗山東亞、SK、貝塔斯曼等境外近50家著名出版機構保持密切合作。在引進國外優秀圖書、豐富繁榮中國圖書市場的同時,積極開展了著作權輸出工作,有針對性地向海外出版機構推薦商務圖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引進和輸出圖書年均在90種左右。
商務館歌
創作背景
歌詞歌譜
千丈之松 (陳原集張元濟、茅盾、葉聖陶句成歌)
昌明教育平生願,故向書林努力來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穫仗群才。
世事白雲蒼狗,風濤盪激,
順潮流左右應付,穩度過灘險浪急。
論傳天演,木鐸啟路。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
敢雲有志竟成,總算樓台平地。
從今以後更艱難,努力還需再試。森森兮千丈之松,矯矯兮雲中之龍。
言滿天下兮百齡之躬。
成就榮譽
商務之最
中國第一部近代辭書——《辭源》
世界辭書銷售之最《新華字典》
中國第一部規範辭書——《現代漢語詞典》
出版第一部語法學學術專著——《
馬氏文通》(1898)
出版第一部中英文對照排版印刷的英語教科書——《
華英初階》(1898)
出版大陸第一部英漢字典——《商務書館華英字典》(1899)
第一個使用紙型印書(1900)
第一個系統地介紹西方學術論著(1902)
第一個使用著作權印花(1903)
第一個作為文化企業引進外資(1903)
第一個作為民間企業聘請外國專家和技師(1903)
第一個系統地編印出版《最新教科書》等近現代中國小教科書(1904)
第一個創辦《東方雜誌》等一系列現代意義的雜誌(1904)
第一個採用珂羅版印刷(1907)
出版第一部由中國學者自己編纂的雙語辭典《英華大辭典》(1908)
第一個採用電鍍銅版印刷(1912)
第一個使用自動鑄字機(1913)
第一個採用膠版彩色印刷(1915)
出版中國第一部以語詞為主、兼及百科的大型現代語文辭書《辭源》(1915)
出版中國第一部專科辭典《植物學大辭典》(1917)
成立中國第一個中資電影機構——活動影戲部(1918)
生產製造中國第一部漢字打字機(1919)
製作中國第一部動畫廣告片《舒震東華文打字機》(1919)
所獲獎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哥德爾、艾舍爾、巴赫——集異壁之大成(2001年) |
| | | |
| | |
| | | |
2019年4月12日下午,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共同承辦的“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第二批)”發布會在中國科技會堂舉行。商務印書館榜上有名。
2021年10月,入選《2021胡潤中國最具歷史文化底蘊品牌榜》第42位。
主要遺存:總廠舊址:藏版房;發行所;第五印刷廠舊址(虹口分店);廣州分館;檔案、歷史照片;部分舊設備現存於中國印刷博物館和上海歷史博物館;出版物
入選理由:我國第一家現代出版事業機構,中國出版業中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與北京大學同時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的雙子星”;第一個使用紙型印書、中國出版界首次使用著作權印花、第一個採用珂羅版印刷、第一個採用電鍍銅版印刷、第一個使用自動鑄字機、第一個採用膠版彩色印刷、生產製造中國第一部漢字打字機、改進銅鋅版和試製三色銅版;編印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工具書(新華字典,超4億冊);培養大批出版、印刷專業人才。
社會評價
從最初一個小小的印刷作坊,逐步發展成為現當代中國首屈一指的出版和文化機構,為開啟民智、昌明教育、普及知識、傳播文化、扶助學術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得到幾代國家領導人的重視,正如
陳雲所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文化教育事業單位”。
一個多世紀以來,商務印書館這個百年老店以開啟民智、昌明教育作為自己的任務,而且向海外傳播中華文化知識,可以說它在中國文化史上建立了輝煌的業績,它成立的日子也就是2月11日是值得紀念的一天。
相關報導
2021年11月19日,由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1”活動在京啟動。啟動儀式上,主辦方推出“專家版本”和“大數據版本”的年度推薦字詞。12月20日,“漢語盤點2021”揭曉儀式將公布“年度字詞”。
2022年2月,商務印書館11日在北京迎來125歲生日。中國香港、中國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的商務印書館同仁以視頻形式共同參加慶祝。
2022年11月21日,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2”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