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墩古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台縣城東北角,東臨水磨河,西、南緊連縣城居民區,北靠奇台縣菜園子村。
城址是始建於唐代早期的北庭都護府下的蒲類縣城遺址。根據碳十四測年的數據與考古發掘地層的出土文物來判斷,該城址包括了唐代、高昌回鶻、西遼和蒙元時期4個不同年代的地層堆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朝墩古城遺址
- 地理位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台縣城東北角
- 所處時代:唐代
- 保護級別:新疆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遺址範圍:東西寬約341米,南北長約465米
唐朝墩古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台縣城東北角,東臨水磨河,西、南緊連縣城居民區,北靠奇台縣菜園子村。
城址是始建於唐代早期的北庭都護府下的蒲類縣城遺址。根據碳十四測年的數據與考古發掘地層的出土文物來判斷,該城址包括了唐代、高昌回鶻、西遼和蒙元時期4個不同年代的地層堆積。
唐朝墩古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奇台縣城東北角,東臨水磨河,西、南緊連縣城居民區,北靠奇台縣菜園子村。城址是始建於唐代早期的北庭都護府下的蒲類縣城遺址。根據碳十四測年的數據與考古發掘地層的出土文物來判斷,該城址包括了唐代...
唐朝墩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地處天山東段博格達山與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之間東西交通要道之上,始建於唐貞觀十四年(640年)前後 ,至14世紀逐漸廢棄。唐朝墩古城遺址東牆隨河道自然地勢修築,北、西、南三面城牆呈直線布局,平面近長方形,東西寬約341米,南北長約465米,面積約16萬平方...
奇台縣2010-2030年城市總體規劃提出了歷史文化名城的專項規劃,從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以及歷史文化遺產三個層次進行了整體性的保護。包括的遺址主要有新滿城、老滿城、漢城、唐朝墩遺址、吐虎瑪克古城遺址等。2007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結束後。奇台縣通過積極申報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使關帝廟、藥王廟、酒史館、...
古塔巴城:俗稱唐朝城。據初步考證;建於西遼。景化城: 建於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城牆周長3.5里,高1.6丈,有城門4個,呼圖壁鎮就是在景化城舊址發展擴建起來的.烽火台在呼圖壁縣境內有5個墩台(當地人稱唐墩)。呼圖壁境內還有7個廟宇遺址,一尊突厥民族石人像,以及眾多的古墓葬。康家石門子岩畫 距...
小央達克協海爾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沙雅縣英買力鎮央塔克協海爾村4組西約500米,面積約9000平方米,是唐朝時期遺址。小央塔克協海爾古城遺址平面呈長方形,東牆約90米,北段約30米無存;西牆約100米;南牆殘長約43米;北牆長約92米。古城建築形制包括夯築、土坯,有瓮城門、馬面、垛牆等,...
原名苦峪城,鎖陽城是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地在甘肅省瓜州縣城東南約70公里的戈壁灘上,始建於晉,興於唐,其它各代都不同程度地重修和利用過。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風格。城東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系元代建築,大塔高14.5米,千座小塔整齊地排列於一條線上。20...
松潘古城規模宏偉,氣勢非凡,其城牆的長度、高度、厚度、浮雕石刻的精美在民族地區是首屈一指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發展歷程 唐朝時,吐蕃首領松贊乾布派使者前往長安求婚。使者路過松州,被州官扣押,松贊乾布大怒,親率大兵二十萬人入侵,唐都督韓鹹戰敗,唐太宗命吏部尚書統軍抵達松州,經川主寺一役,唐軍...
拉甫卻克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伊州區五堡鎮博斯坦村內,是唐朝時期遺址。拉甫卻克古城遺址,整體呈南北向長方形,現殘存部分城牆、角樓、馬面、門墩及城內建築。拉甫卻克古城周邊發現有墓地、佛寺、倉儲遺址等遺存,是一處功能分區明確、城市布局完善的城市聚落。依其地望、年代、形制布局等信息,結合...
防線以東為潼關古城,防線以西為關中平原,伴隨著中國的朝代更迭,以及疆域變遷承載著不同方位的防禦任務,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科學價值 十二連城烽火台遺址作為唐朝時期軍事防禦系統的代表性遺存,對探明中國唐代軍事遺產的營造思想、建造技術、功能研究、發展變遷具有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軍事價值 十二連城烽火台遺址沿用...
光緒十五年(1889年)由“靖寧城”遷入現址,因境內有唐朝墩古城,復得名“古城子”。“遠樹千堆合,平沙萬井開,山通南北套,地接上中台”,奇台曾是兵家必爭的戰略重鎮,更是古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交通樞紐和重要商埠。清末明初,古城計有大小商號690家,運來送往的駝隊多大4萬餘峰,自古就有“千峰駱駝走奇台,...
2021年,中國人民大學與新疆文物考古所在奇台縣唐朝墩古城遺址挖掘出1處景教寺院遺址。2024年1月30日,新疆吐魯番市西旁唐宋時期景教寺院遺址入選“2023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出土文物 該寺院出土了一幅騎驢聖像壁畫,畫面主體為一位騎馬(驢)的聖像,人物身著華服,飾有飄帶和鈴鐺,頭部繪製背光,捲髮,帶祥雲十字架帽...
9 唐朝墩古城遺址 10 石城子遺址 11 東地大廟 12 甘省會 館 13 藥王廟 14 奇台直隸會館 吉木薩爾縣 15 犁鏵尖關帝廟 16 北庭故城遺址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18 昌吉州境內烽燧群 145 17 昌吉境內坎兒井 150 9 吐魯番市 162 概述 166 高昌區 159 1 吐魯番歷史文化名城 2 交河故城(雅爾湖故城) 3 高昌 故城 ...
龜茲故城作為漢代的西域都護府和唐代的安西大都護府所在地,是漢唐時期中央政府在西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在新疆歷史演變進程中,在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偉大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學術意義,對於研究龜茲歷史變化、中原王朝對邊疆地區治理沿革以及中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地位。2013年3月5日,龜茲故城被...
它以定鼎門門址的墩台、門道、隔牆、飛廊、闕台、馬道和涵洞等遺存、夯土包磚的城門建造工藝,以及外郭城城牆、天街、里坊的規模和格局見證了唐帝國的城市建築面貌及物質文明發達程度,見證了7~10世紀絲綢之路鼎盛時期中國農耕文明的發展水平,展現了唐代都城城市文化的禮制特徵及其影響力。1988年,隋唐洛陽城定鼎門...
2010年1月20日,作為唐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內最大的單體建築,唐大明宮丹鳳門遺址保護示範主體工程在西安竣工。它的落成將使古城西安重現唐代詩人張祜筆下“丹鳳門開白日明”的勝景。設計理念 1、遵循國際及國家有關文化遺產遺址保護的要求,在遺址上設定保護與展示的設施,必須保護遺址的原真性與完整性,並採用新技術...
唐代實行東西兩京制。東都洛陽,是長安之外的另一個全國性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位於神都洛陽西北隅至高之處,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前後沿用530餘年,成為九朝理政之所,是中國歷史上沿用時間最長、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宮。紫微城因象徵天帝居所紫微宮而得名,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尤其經...
唐高宗曾在則天門受百濟俘[24],在唐代受百濟俘是國家重大的政治活動。唐高宗還欲在則天門改元和宣詔大赦天下[25],這都是國之大事。武則天時期的登基大典和改元大赦也在則天門舉行,可見宮城正門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正月還曾在五鳳樓舉行大型宴會[26],宮城正門還成了國家的大型宴會...
市區北面,有建予唐代的蛇骨塔,市內平地隆起的土包——萬人墩,敘述著這個新興城市,悠久而古老的歷史。南詔石橋古風猶存 大理市下關市區有一條河,名叫西洱河,河的北岸有座古城稱為“龍尾城(石橋城)”。唐朝樊綽編寫的《蠻書》有記載:“龍尾城,閣羅鳳所築。縈抱點蒼南麓數里,城門臨洱水下。河上橋長...
隋唐洛陽城遺址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頒布《建東都詔》定洛陽為東都。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改東都為神都。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改唐為周,定都洛陽。唐肅宗元年(761年)復名東都。唐朝末年,毀於戰火,遺址留存。隋唐洛陽城遺址,1963年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
從“舜都蒲坂”到唐代中都,蒲州城似乎一直都處在政治經濟的中心,至少其地位是十分顯赫的。然而,仔細考察這座城的作用會發現,它在歷代統治者眼中的重要性,原因略有不同。舜帝時期,從晉南黃河中游一帶的地理條件、環境、氣候發展情況看,它不僅有一望無際的平地,也有溝壑縱橫的山坳,雨量充足、氣候溫和、草盛...
唐高宗即位後,認為原來居住的太極宮過於潮濕,於龍朔二年(662年)對大明宮進行了大規模擴建,更名為蓬萊宮,隨即遷進居住,以後的唐朝皇帝大多在這裡朝寢,為唐帝國200餘年間的統治中心。鹹亨元年(670年),改名為含元宮。神龍元年(705年),復名大明宮。唐昭宗光化元年(898年)又再度修復。唐哀帝天祐元年...
踏實墓群,俗稱“四個墩子”,又稱吐火洛墓群,位於甘肅省酒泉市瓜州縣鎖陽城鎮鎮政府東南戈壁灘上,是東漢至唐朝的古遺址。踏實墓群分布範圍達90平方千米,是考古已發現的河西走廊乃至甘肅省內規模較大的古墓群之一。初步估計該群有大小400餘座墓,其中有塋圈的墓9座。1990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一號大...
北樓口亦稱碑樓口,是萬里長城二百關之一,現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境內,原為北樓口鄉,後鄉鎮合併歸於大臨河鄉。樓口簡介 唐朝時的少數民族(疑突厥人)與漢人的開放口市或物資交換地。宋遼時的邊界哨卡,明朝的軍事要地(明長城山西鎮重要關隘),民國與清朝的商業名堡。當地語:“先有北路營,後有大同城”...
揚州城遺址是國內保存較好的古城遺址之一。隋、唐、宋時期的城池相互疊壓,地面水系較為完整。隋代揚州城位於蜀岡之上,系利用漢廣陵城基礎修築而成,由隋江都宮城、東城組成。經考古調查發現,江都城、東城被疊壓在唐子城遺址之下。唐代揚州城由子城和羅城兩部分組成。子城利用隋江都宮城、東城修築,平面呈不規整的...
潼關故城,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港口鎮楊家莊城北村附近,是唐朝至明朝時期的古遺址。潼關故城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東端,雄居秦、晉、豫三省交界要衝之地。其地勢險要,善攻易守,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關隘之一。《山海關志》雲“歌內之險,唯潼關與山海關為首稱”。潼關故城面積約為2.38平方千米,城垣周長約為6...
古城址從唐朝起一直有人居住,中心部分已被開墾為農田。青塘橋(萬壽橋)青塘橋(萬壽橋)位於雅塘鎮陀村東南面1千米處的青塘河上,廉江市文物保護單位。橋由廣東三府(高州府、廣州府、雷州府)六縣共建,長30多米,由四個橋墩組成,五塊長石條鋪就橋面。橋頭有碑文,記載了男人拉車不會掉進河裡、婦女騎車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