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多令·雨夜》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創作的一首詞。上片是寫雨夜景象,辭藻美麗,用詞講究。下片則是抒寫情感,餘興未盡,傷感至極。全詞表達了詞人相似的傷痛之情,整體風格於簡淡中見含蓄,典雅中不失清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唐多令·雨夜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唐多令①·雨夜
絲雨織紅茵②,苔階壓繡紋③,是年年、腸斷黃昏。到眼芳菲都惹恨④,那更說,塞垣春⑤。
蕭颯不堪聞⑥,殘妝擁夜分⑦,為梨花、深掩重門⑧。夢向金微山下去⑨,才識路,又移軍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唐多令:詞牌名,也寫作《糖多令》,又名《南樓令》《箜篌曲》等。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平韻,亦有前片第三句加一襯字者。
②絲雨:謂細雨霏霏。紅茵(yīn):紅色的墊褥,此處形容紅花遍地,猶如鋪了紅色地毯。
③苔階:長有苔蘚的石階。
④芳菲:芳香的花草。
⑤塞垣(yuān):本指漢代為抵禦鮮卑入侵所設的邊塞,後亦指長安以西的長城地帶。
⑥蕭颯(sà):形容風雨吹打草木所發出的聲音。
⑦“殘妝”句:梳妝已殘,夜半擁坐無眠,百無聊賴。夜分:夜半。
⑧重門:宮門,亦指屋內的門。
⑨金微山:即今天的阿爾泰山,唐貞觀間以鐵勒卜骨部部地置金微都督府,乃以此山得名。唐盧照鄰《王昭君》:“肝腸辭玉輦,形影向金微。”
⑩移軍:轉移軍隊。
白話譯文
細雨霏霏,雨打下的落花,好似紅色地毯鋪在苔蘚覆蓋的台階上。年年都在傷心欲絕的黃昏中度過,滿眼的花草都會無端地勾其幽怨,更不要說那邊塞的風光了,更加令人斷腸。
那風雨瀟颯的聲音不忍細聽,夜半時分,妝容已殘,擁著被衾遲遲不肯睡去。怕梨花被風吹盡,於是緊緊關上閨門。夢裡來到你從軍的邊塞,誰知道才剛剛找到路徑,你所在的軍營便已經轉移到別處去了。
創作背景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納蘭受命出使,前去覘梭龍,在行進中遇夜雨,在雨夜中頓起相思而作此篇。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寫雨夜景象,辭藻美麗,用詞講究。夜晚平靜,只聽得雨聲稀朗,在這個平靜但又不平靜的夜晚,納蘭看著庭院裡的細雨,看著雨中嬌艷的花朵,他滿眼都是春愁。“絲雨織紅茵,苔階壓繡紋。”從這句詞中可以看出當時的雨並不大,細細密密地落下,仿佛納蘭細細密密的愁緒。而庭院也因為這雨蒙上了朦朧的色彩,非常動人。不論是什麼簡單、常見的景色,只要被納蘭寫出,就必然會蒙上不一樣的光芒。一個他往日生活的庭院,在他的筆下,熠熠生輝。“是年年、腸斷黃昏。”他每年的日子都是這樣簡單乏味地度過,就如同現在,從黃昏過渡到黑夜,毫無生機可言。夜色朦朧,隨風而飄落的枝葉落在庭院裡,看著給這個春天的夜晚添加了幾分愁緒。“到眼芳菲都惹恨,那更說,塞垣春。”這一句將納蘭內心的感受寫得更深,欣賞春景本該是快樂的,但是在納蘭的眼中,天暗無光,只有晚風疏雨翻亂庭院裡的花草樹木,還有陣陣的風聲,讓人感到一陣顫抖。本來,看到滿眼的芳菲應當是高興的,但納蘭卻極度低沉,上片就這樣在納蘭的落落寡歡中結束。
下片則是抒寫情感,餘興未盡,傷感至極。下片一開始也沒有打破這春天夜色中沉悶的氣氛。“蕭颯不堪聞,殘妝擁夜分。”為了不聽到雨聲,不去感受到這悲涼的氣氛,納蘭便擁著被子要睡著,或許只有夢境中才是安全的地方。這句話藉以說明作者的沉憂和孤獨感,可是心裡慌亂了,哪裡還有安全的港灣。“為梨花、深掩重門。”為了不讓梨花飛落,便緊緊關閉了房門,到底還是在這樣自己營造的一個安全的環境中睡過去了。納蘭在睡夢中,看到了有人征戰沙場,但他剛剛趕過去,那個人就忽然不見了。“夢向金微山下去,才識路,又移軍。”納蘭夢中的這個人是誰,為何會被納蘭放置到這樣一個夢境中,納蘭並沒有過多的解釋,他的夢境在那個人的消失之後,便停止了,而這首詞,也就此打住了。結尾的這句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納蘭在屋中倚枕而臥,難以入睡,單間雨夜之中,屋宇飛檐,投影於地,模糊不清。這一番情景夢境的描繪,雖然納蘭最後在詞中沒有點透徹,但這就為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給人以意蘊深長之感。這樣的手筆,或許是納蘭故意為之的吧。
從全文來看,雨夜而起相思,落筆含思雋永,朦朧要眇。結句更翻進一層,謂即使相思也是所思無處,這便更增添了傷痛之苦情。整體風格於簡淡中見含蓄,典雅中不失清新。
名家點評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徐燕婷、朱惠國《納蘭詞評註》:“詞人用閨中人的口吻寫刻骨相思。傷春傷別之情猶濃。尤其是末三句更顯淒楚:即使是在夢中,也難以追上日思夜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