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宗旨
唐仲英先生認為,教育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通過教育,可以培養出品質高尚、知識淵博的人才。基金會“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推己及人、薪火相傳”的宗旨是唐先生對德育教育的精闢論述。 自唐仲英基金會成立以後,累計在中國捐款愛美金2.5千萬元(合人民幣2億元)。其中90%用於教育事業,其餘10%用於公益事業。
創始人簡介
唐仲英先生1930年出生於
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為避
日本侵華戰亂,自幼隨父遷至
重慶,後輾轉去到
香港。1950年,唐先生自香港赴美求學。之後白手起家,涉足多種行業。1960年開始建廠,1964年獨資創建了第一家鋼鐵服務中心——國際物資公司。至1980年已在
美國擁有30多家企業,唐氏工業集團初具規模。1982年,收購美國著名的麥克羅斯鋼鐵廠,從而使唐氏工業集團躋身於年銷售額逾10億美元的私營企業行列,唐先生亦被譽為“鋼鐵大王”。1999年,唐氏工業集團被美國“福布斯”雜誌排名為全美私人公司第157位。
儘管商務纏身,唐先生不忘探索回饋社會之道。他認為,知識、健康和社會責任心是推動社會進步的三大要旨。為此,自1995年起唐先生在美國先後創立了三個基金會:唐仲英基金會(中國)、唐仲英基金會(美國)和唐氏中藥研究基金會。唐仲英基金會(中國)與唐仲英基金會(美國)致力於教育、醫療和社區發展三大領域的資助活動;唐氏中藥研究基金會旨在融合中西方技術與手段,套用於現代中藥的研究開發,將
中藥這一
中華民族的瑰寶推廣到世界各地,造福社會。唐先生希望通過一系列的資助活動引起全社會對上述領域的進一步關注,激發相關機構和個人參與進來,共同努力提高廣大民眾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使三個基金會成為促進中美民間交往的一道橋樑,籍此回報養育他的國度——中國,以及成就他的國度——美國。
中國發展
德育獎學金
1998年起至今,先後在國內21所知名高等學府和1個地區設立“唐仲英德育獎學金”,迄今已獎勵8,100多名品學兼優、熱心公益的優秀大學生。唐仲英德育獎學金是基金會在中國最早開展的資助項目,也是國內首度以“德育”命名的獎學金。
設立理念:在選拔獲獎學生時,強調“德育”標準為先,要求獲獎學生有愛心、有誠信、有志向、有知識,更要盡己所能去“服務社會、奉獻愛心”,從而增強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
為保證獎學金評審進程的公開、公正、公平,基金會特制定了《唐仲英基金會德育獎學金章程》以及實施細則,供各高校參照執行。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的金額為每人每年4,000元人民幣。獎勵期間原則上為入學至畢業。但每年10月份須對已獲獎同學進行重新評審,評審合格者方可在下一學年度繼續獲得獎學金。
為便於學生開展
公益活動,在校方的指導和支持下,各校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獲得者組成愛心
社團,利用課餘時間組織獲獎同學深入社區或走進貧困地區,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2010年,唐仲英基金會決定向上海交通大學捐資一億元推進轉化醫學研究院建設。唐仲英殷切希望上海交通大學能夠高起點建設轉化醫學研究院,利用現有的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優勢,綜合學校其它學科的研究力量,力爭在重大疾病的研究和診治上取得重大突破。
愛心獎學金
2006年10月,唐仲英基金會在
江蘇省宿豫區、
安徽省舒城縣、
陝西省周至縣各農村國中設立了“唐仲英愛心獎學金”,獎勵孝順父母、尊敬師長、關心他人、助人為樂、刻苦勤儉、成績優良的國中生。獎學金獲得者通過所在的班級全體同學進行兩次無記名投票推選而決定,每學年評一次。各設獎學校都應成立“唐仲英愛心小分隊”,學校推選道德品質高、熱心愛心工作的老師擔任“唐仲英愛心小分隊”輔導員,組織獲獎者和熱心公益的同學開展力所能及的愛心活動,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幫助他人。
2007年9月,唐先生和基金會在總結分析一年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決定將“唐仲英愛心獎學金”由國中擴展至高中(獎學金國中為400元/年·人,高中為800元/年·人);從三省三地擴展至八省十縣,獲獎學生數已逾7,000人。
2008年10月,唐仲英基金會在江蘇省吳江市召開了2008年唐仲英愛心獎學金工作會議,同時開始在吳江市設立“唐仲英愛心獎學金”。
2009年9月,唐仲英基金會開始在上海市青浦區設立“唐仲英愛心獎學金”。
2012年9月,唐仲英基金會開始在山東省商河縣設立“唐仲英愛心獎學金”。
2015年9月,唐仲英基金會開始在江蘇省張家港市設立“唐仲英愛心獎學金”。至此,愛心獎學金擴展到全國的十四個縣(市、區)。
薪火計畫
自2004年起,在江蘇省來龍鎮、陝西省廣濟鎮和馬召鎮、安徽省舒茶鎮四個貧困鄉鎮實施教育援助計畫,關注當地少年兒童的教育狀況,捐資改善教育設施設備;對薪火鄉鎮的農民進行職業培訓、推廣農業信息技術,加快農民脫貧步伐;同時,各掛鈎高校師生下鄉傳播文化、衛生、法律知識,幫助提升當地人民素質,讓愛心在更廣闊的範圍內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資助內容:
1)資助受助鄉鎮貧困學生的教育費用,助其完成學業,使得受助鄉鎮
義務教育階段的鞏固率明顯提高。受助地區中國小的學生們成立“愛心小分隊”,開展力所能力及的關愛活動,將愛心傳遞發揚。
出資改善受助地區學校的教學硬體,如興建教學樓、宿舍樓、配備多媒體教室等。
邀請名師前往受助地區上示範課、開辦講座,進行教育理念、教育行為、班級管理、教學方法等的培訓;並組織當地農村教師去名校聽課、參觀學習。
2)資助受助鄉鎮青壯年農民接受各類職業技術培訓,使其掌握一技之長,順利外出就業。對在家鄉務農的農民進行農業技術培訓,幫助他們進行科學生產,提高農業收益。
3)各受助鄉鎮與附近設立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的高校掛鈎,德育獎學金的獲獎同學義務聯繫專家、教授和大學生,前往受助地區實施各類志願活動,傳播文化、衛生、法律知識,提升當地人民素質。
4)依託農業大學的技術優勢,在陝西省廣濟鎮北雙廟村和馬召鎮虎峪村建立農業示範基地,農業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向農民傳授農作物養殖技術,提供科技信息服務,加快農民脫貧步伐。
CTF國小
唐先生深切感到“越是貧困的地方,越是需要辦教育”,自1997年起,先後在全國12個省市的貧困地區捐資設立CTF國小;至2003年,累計建校251所,有力地改善了當地貧困農村的教育面貌。
2004年,隨著國家基礎教育政策的改革,地方政府加大了對基礎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此外,不少偏遠地區的學校合併校區,集中辦學。為此,基金會配合政策實施,停止了捐資助建CTF國小的活動。但在“薪火鄉村教育援助計畫”項目中,在選定的受助鄉鎮,基金會繼續出資興建當地學校的校舍。
公益項目
教育
炳麟圖書館
1995年10月,唐先生首次回國,即在江蘇省吳江市捐資建造盛澤中學炳麟圖書館新館,以紀念唐仲英先生的父親、曾任盛澤中學校董的唐炳麟先生。
2003年10月,資助蘇州大學建設新校區圖書館,冠名為蘇州大學“炳麟圖書館”。該圖書館於2006年5月18日正式落成啟用。
南京微結構國家實驗室
2002年開始籌建,是
南京大學在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江蘇省,以及美國唐仲英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匯聚了包括固體微結構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配位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6個國家重點學科的科研力量所建構的一個國家級科研創新平台。國家實驗室以微結構科學研究為核心,以
物理學、
化學、材料科學與電子科學等交叉學科的基礎研究和套用基礎研究為主攻方向,以國際前沿、國民需求、自身積累和學科交叉為依據,圍繞研究凝聚態物質與材料中微結構的組態、分布、功能、相互作用及形成和轉變的規律,揭示它們與物理、化學性能之間的內在聯繫;探索、設計和製備具有各種人工控制微結構的新型功能材料;研究與開發新型電子器件、光電子器件及其集成系統,為微電子、光電子、微波電子、聲電子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需求提供創新成果。
江蘇省方劑研究重點實驗室
2006年5月,江蘇省政府、
南京中醫藥大學和美國唐仲英基金會共同出資1億元建設該重點實驗室,作為江蘇省中醫藥研究與新藥創製中心的重要科研平台之一。
該實驗室的建設目標包括:
1、緊扣中醫藥現代化關鍵問題,對藥性與方劑配伍規律展開深入研究
,提高該研究領域的整體實力和學術水平;
2、集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與中藥、傳統與現代、基礎與套用的綜合優勢和多學科技術手段,凝鍊構築獨具特色的學術優勢與高地;
3、建成以方劑現代基礎研究和套用技術創新為主要目標的示範性功能實驗室。
實驗室研究方向:
1)方劑配伍規律及生物效應的研究
2)方劑效應物質基礎研究
3)新技術在方劑研究中的套用
4)方劑信息資源知識挖掘與利用研究
安徽大學唐仲英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中心
2008年4月23日,唐仲英基金會為了幫助
安徽大學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大學生心理素質和道德水平、強化學生服務社會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德才兼備、身心健康的有用人才,決定資助安徽大學共同建設“安徽大學唐仲英大學生心理素質拓展中心”。
西安交通大學仲英書院
2008年7月,在唐仲英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和唐仲英先生的親切關懷下,
西安交通大學仲英書院正式成立。
西安交通大學的書院制建設是順應社會變革,實現大學培養優秀社會公民的目標,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心理素質和綜合能力的一次勇敢實踐。書院遠遠超出大學宿舍的範疇,旨在為學生的人格養成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是一個覆蓋不同專業、不同年級本科學生的社區綜合體。仲英書院坐落於西安交通大學東校區四棟高為八層的“回”字形宿舍樓群,橫跨核工程與核技術、軟體工程、生物醫學工程,
錢學森實驗班、ACCA等十餘個專業方向的三千餘名本科學生。
唐仲英基金會資助西安交通大學建設唐仲英藝術庭院
2008年10月,唐仲英基金會決定資助西安交通大學建設唐仲英藝術庭院。唐仲英藝術庭院是西安交通大學藝術系學科建設的重點工程,該工程將在保護原有歷史建築的基礎上,以科學性、合理性、人性化為原則,統籌規劃,精心設計,為學校藝術教育提供優良的教學環境。2010年10月1日正式開園。
唐仲英基金會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設立育種基金
2008年10月14日,美國唐仲英基金會決定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設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唐仲英育種基金”,用於支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科技人員從事農作物、園藝和林木、果樹育種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植物遺傳育種科研方面具有雄厚的實力,曾培育出我國小麥推廣面積第一的“碧瑪一號”、長期主導我國小麥品種換代的“小偃六號”、自育蘋果品種推廣面積最大的“秦冠”等。唐仲英育種基金的設立必將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推進各項育種科研工作健康發展,取得更好的成績。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唐仲英基金會少年班人才培養計畫”和“唐仲英講席教授獎勵計畫”
2008年11月,美國唐仲英基金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簽訂了實施“唐仲英基金會少年班人才培養計畫”和“唐仲英講席教授獎勵計畫”協定書,決定在原來設立的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的基礎上給少年班每年增加10名獲獎學生,資助唐仲英講席教授獎勵計畫每年2名。協定簽訂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吸引海外優秀人才,建立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創新教育模式,培養和造就中國交叉學科領域科技創新的新軍人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北大學“唐仲英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實驗室”
2009年11月唐仲英基金會決定支持西北大學建設“唐仲英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實驗室”。該實驗室依託西北大學考古學、文物保護學兩個主幹學科,結合陝西及我國西部地區文化遺產資源特點,主要研究開發田野考古發掘現場文物科學安全提取及信息採集技術;可移動文物與大遺址文物的現場保護關鍵技術;研究開發文物保存環境跟蹤監測系統,在館藏文物保存環境及控制技術;研究開發現代雷射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運用等方向文化遺產保護技術。
實驗室承擔國家文物局“東天山地區古代遊牧民族大型聚落遺址考古與文物保護項目”、“國家可控考古實驗場”、“古代建築油飾彩繪保護技術”等多項文化遺產保護科研項目,已在磚石質文物保護、土遺址保護、彩繪類文物保護和青銅器修復保護等文化遺產保護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全國的領先地位。
清華大學“唐仲英學生領導力培養計畫基金”
唐仲英基金會與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共同設立“清華大學唐仲英學生領導力培養計畫基金”,加大學校培養面向未來的政府部門傑出領導人才的力度。本基金著重培養學生以下幾方面的基本素質:首先,要培養從事基層公眾服務與社會管理的理想抱負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之保有長期持續的熱情;其次,要教授管理學的知識,傳授處理事務的經驗和技能,使之具備服務公眾及成為未來政府部門傑出領導人的基本素質;第三是安排到政府、企業及機構的考察實習,使之初步熟悉和了解政府運作的程式和規律,具備從事政府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第四是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增強民族責任感和社會責任心,使之具備服務社會、奉獻愛心,品行端正、誠實守信,意志堅強、奮發進取,崇尚科學、善於學習的基本素質。
為了確保本基金順利實施,唐仲英基金會和清華大學成立了專門管理委員會,不定期商討本基金管理、使用、資助等重大問題。清華大學已經制定了初步的“唐氏計畫”培養方案,確定了人員遴選的原則和方法。基於全過程匹配各類教育資源的因材施教的工作理念,培養方案主要分為系統培訓、導師指導和實習鍛鍊三個環節。通過三個環節的設計,使得學生能夠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學習管理學
基本知識,了解政府的基本運作情況,並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
西安交通大學“唐仲英拔尖學生培養項目”
唐仲英基金會捐資在西安交通大學設立“唐仲英拔尖學生培養項目”。通過實施該項目,希望能夠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提升學校整體水平,使相關基礎學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時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工程師。唐仲英基金會捐助經費主要用於學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培養、聘任國外教師、建設國內一流的物理實驗項目、建設基礎教學科研樓和設立拔尖學生專項獎學金。
西安理工大學“唐仲英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基地”
作為學校辦學特色“注重實踐,推進創新,培養高素質套用型人才”集中體現的西安理工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是學校直屬的實驗中心,具有真實工程環境、學科綜合性強、學生受益面寬等特點。該中心2007年被教育部評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現為全國高等院校工程實踐教學的重要示範基地。經基金會與學校的多次溝通,2011年5月雙方最終決定:依託工程訓練中心建設“唐仲英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基地”。該項目建設周期為1年,基金會向西安理工大學捐資,與學校通過中央和地方政府財政支持、學校自籌相結合。項目通過擴建工程訓練中心現有場地、機械設計與製造工程實踐教學平台、機電系統設計與製造計算機教學平台及新建電氣、電子及自動化技術綜合實踐平台和機電技術分析測試平台,更好地提高大學生在真實工程環境下多學科知識綜合套用的能力及對於工程問題分析、設計和實踐的能力。
浙江大學唐仲英感測材料及套用研究中心
2010年開始籌建,是
浙江大學在唐仲英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匯聚了包括材料科學與工程、計算機套用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和化學等4個國家重點學科的科研力量所構建的重要科技創新平台與人才培養基地,下設感測材料製備平台、感測材料表征平台、感測器件製備與測試平台和物聯網感測展示平台等四個研究開發平台。研究中心以新型感測材料研究為核心,探索感測材料的組分、微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係;設計和製備高性能低成本的感測材料;設計與製造新型感測器並研究與開發其在物聯網中的套用,促進新材料、節能環保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浙江大學唐仲英智慧型電網運行研究中心
2010年開始籌建,研究中心以
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等四個一級學科為主幹力量,聯合機械系等相關學科,以國家863重點項目-海島新能源供電關鍵技術研究為起步,在唐仲英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瞄準世界新能源智慧型電網的關鍵技術,以海島微網技術為突破口,進行核心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本研究中心將以風能、光伏能、儲能等海島新能源混合供電系統為目標;重點研究電儲能調峰調蓄控制技術、新能源併網變流控制技術、以及海島混合電源多模式電網運行控制等關鍵技術。通過研究中心團隊的研究,擬以舟山群島中摘箬山島為新能源電網研究基地,聯合國內優勢單位,並通過產學研合作,逐步形成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海島新能源電網混合發電技術體系,實現智慧型電網核心技術的產業化,縮小在海島能源利用領域與已開發國家差距,提升我國海島多能源發電技術水平,推動風、光、儲等新能源在我國的廣泛套用和縱向發展,並形成科研示範和產業輻射,推動我國新能源微網技術產業的發展。
資助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建設“夢想中心”
2010年唐仲英基金會決定資助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在陝西省選點建設“夢想中心”,即在周至縣和藍田縣為10所中國小建設“夢想課堂”教室並提供相關培訓教程。該項目是一次素質教育的公益行動,具體由唐仲英基金會出資,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負責執行。
何謂“夢想中心”?簡言之,就是以標準化的方式為鄉村學校建設多媒體教室和圖書館,並以此為基地推廣一系列的綜合課程,從繪本戲劇、情緒管理到理財創業;通過對鄉村教師的系統培訓及部落格、論壇、Q群等各種IT手段,建立積分獎勵系統,持續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
已經建成的10個“夢想中心”,分別位於陝西省周至縣四群中學、西岩坊中學、九峰初級中學、樓觀台九年制學校、二曲鎮東街國小、二曲鎮八一國小和藍田縣白村國中、普化國中、北關國小、葛牌九年制學校。
西安交通大學英仔綜合能力提升計畫
唐仲英基金會於2011年在
西安交通大學實施仲英書院唐仲英基金會英仔綜合能力提升計畫。
仲英書院唐仲英基金會英仔綜合能力提升計畫包括仲英書院庭院建設、仲英“教育名家大講堂”導師選聘,資助仲英書院學生“春誦夏行”暑期遊學活動三項內容,針對學生交流溝通平台建設、知識面和國際視野拓展、增強團隊合作與領導力培養等方面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了有利條件,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激發和協助學生塑造自我,塑造人格,積聚力量,做德才兼備、知書達理、富有社會責任感的謙謙君子,為書院育人環境的改善、通識訓練項目的開展和校園文化活動的舉辦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北京師範大學“仲英未來教育家培養基金”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師範教育可以興邦”,“促進師範教育之進行,則國民教育根本自固”。師範生免費教育制度對於形成一支中國未來教育的生力軍,終生奮鬥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以教育的興盛實現國家的興盛,有著最直接,最有效的主導作用。作為國家優秀骨幹教師培養的搖籃,自2007年免費師範生政策實施以來,北京師範大學義不容辭地擔負著培養免費師範生的重任。
唐仲英先生及其基金會心繫民族,道濟天下,襄助祖國教育事業發展。於2011年11月,在北京師範大學捐贈設立了專門針對免費師範生培養的“仲英未來教育家培養基金”。該基金共包括仲英教育名家講堂;仲英師範生教育實習;仲英師範畢業生教師專業提升;仲英師範畢業生攻讀在職研究生獎學金四個子基金。基金內容涵蓋了免費師範生從入校求學,畢業實習,直到畢業後繼續深造的一系列的職業發展提升範疇。
仲英未來教育家培養基金的設立,對於廣大免費師範生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逐步成為綜合素質優良、專業基礎厚實、富有創新精神、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與職業拓展潛能的基礎教育領域的創新型教育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唐仲英種質資源庫
2012年,唐仲英基金會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設唐仲英種質資源庫。科學有效地保存寶貴作物種質資源,為農作物育種提供優異基因資源,有效提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作物育種創新能力,為中國農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優良作物品種。
唐仲英作物種質資源庫建設規模1020平方米,包括中短期貯存庫800平方米、長期儲藏庫120平方米,其他輔助設施用房60平方米,儲藏間40平方米。建成後可滿足不同作物存貯條件要求,保存小麥及其他作物種質資源8萬份,為作物育種研究源源不斷提供種質資源。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仲英書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仲英書院”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唐仲英基金會的支持之下於2014年成立的新型人才培養平台,將在學校中校區的中心位置建造合圍樓群,作為少年班學院學生居住、生活、學習的大家庭。
“書院制”借鑑西方高校教育實踐,承續中國傳統教育模式,強調管理者、教師與學生親密互動,承擔著非形式教育的育人功能;“少年班”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對中國高等教育的有益探索,自創建以來已經培養出一批科學技術等領域的優秀人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仲英書院把“書院制”和“少年班”結合起來,把中科大“追求卓越,創新報國”理念和唐仲英基金會“服務社會,奉獻愛心,推己及人,薪火相傳”宗旨結合起來,通過協調配套的軟硬體建設、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與通識教育、素質提升、領導力培養、社會服務、黨團建設、文化體育等活動的開展,著力提升學生的道德文化修養和科學民主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活動和組織領導能力,培養樸實厚德、樂於助人、氣質卓越、學識精深的少年班學生。
東南大學“唐仲英抗震防災實驗平台”
東南大學的土建交通學科群是我國頂級的學科群之一,其關聯的土木、建築、交通、園林、規劃等五個一級學科的排名全部進入全國前三名(依據教育部2013年最新一輪評估結果);擁有7位院士、6位千人計畫國家特聘專家、6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以及5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在全國同類學科中名列前茅。以此為核心,東南大學建立了一支學風嚴謹、視野寬廣、實力雄厚的創新型工程抗震防災研究團隊。
由唐仲英基金會捐資建設的東南大學抗震防災實驗平台,主要包括高度15米的雙向反力牆和反力台座、多維智慧型擬靜/動力載入系統、地震工程遠程協同網路試驗系統、非接觸三維動態測試系統、大型地震模擬振動台系統等,通過該平台的建設,構建土木工程由材料-構件-結構層面多尺度,靜力-擬靜力-擬動力-振動台全方位的抗震實驗體系,其中台面尺寸6×8m,承載能力100噸以上三向六自由度的大型地震模擬振動台為抗震防災實驗平台的核心裝備。該平台的建成,將大大提高我國抗震防災的科研水平,為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出重要貢獻。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唐仲英作物育種研究所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唐仲英作物育種研究所項目內容包括:唐仲英種質資源庫、唐仲英育種基金(第二期)、唐仲英小麥育種實驗室和小麥育種基地。目標是進一步發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植物遺傳育種科研方面的優勢,培育小麥等農作物優良品種,培養植物遺傳育種科研人才。通過項目實施,將選育出一批小麥優良新品種成為中國小麥主產區黃淮麥區的主導品種,並力爭在國外同生態類型地區引種推廣;選育其他農作物新品種在主產區大面積推廣,將提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小麥育種研究創新能力,培養一支國際一流的小麥育種團隊,建成有國際影響的農作物育種實驗室。形成育種基金自身不斷擴大發展的運行機制,使唐仲英作物育種基金持續發展壯大。
醫療
醫療設備
2000年,捐贈給
江蘇省吳江市紅十字醫院一台CT主機;並出資裝修新住院部大樓手術室,新手術室按國際標準設計。
江蘇盛澤醫院
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素以“魚米之鄉”和“絲綢名鎮”享譽天下,是吳江市的經濟重鎮。該鎮本地居民12.98萬,外來經商、務工人員約20萬,並周邊地區總人口逾百萬人。該區域內僅有的兩所醫院設施陳舊簡陋、醫務力量匱乏,無法滿足廣大民眾的就醫需求。基金會遂於2006年出資協助當地政府興建江蘇盛澤醫院。該醫院於2007年6月正式開工,計畫設定床位500張;建成後將大力提升盛澤鎮及其周邊地區的醫療服務水平,使之與當地高速發展的經濟條件相匹配。
唐氏中藥發展獎
為促進中國中藥事業的發展,鼓勵科學技術人員的創造性和積極性,自2005年起,中國中醫科學院(原中國中醫研究院)在基金會的支持下,經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的批准設立“
中國中醫科學院唐氏中藥發展獎”(原“中國中醫研究院唐氏中藥發展獎”)。該獎項的獎勵對象為在中藥基礎或套用研究領域取得突出成就,並正在從事研究工作的中國內地科技人員。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在中藥基礎研究和中藥套用研究領域評選突出成就專家各1人,共2名。獎勵金額均為人民幣20萬元。據悉,這是國內同類獎項中獎勵數額最高的。
清華大學唐仲英醫學研究基金
唐仲英基金會致力於國內醫療教育事業的發展。清華第一附屬醫院在心臟研究領域有著突出成果,此次基金會與清華大學共同出資建立“唐仲英醫學研究基金”,用於支持清華大學醫療、醫藥領域內具有套用前景的科學研究項目。唐仲英先生相信醫學研究基金在學校各方面的努力之下會健康運營並取得良好收穫,將心臟中心建設成世界一流的研究機構。
蘇州大學唐仲英血液學研究中心
蘇州大學唐仲英血液學研究中心是美國唐仲英基金會捐資,江蘇省政府和蘇州大學聯合出資共同興建的,以江蘇省血液研究所為基礎,以國家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以人才隊伍建設為根本,以基礎科學研究為重點,以衛生部血栓與止血重點實驗室和血液和血管疾病診療技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為依託,以為臨床診療服務為宗旨的科研創新平台。中心以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為導向,以“嚴謹、求實,探索、發明”為主旨,堅持血栓與止血及血管生物學的基礎和臨床研究、白血病及其它造血系統疾病的臨床和實驗研究、造血幹細胞生物學及套用造血乾/祖細胞的細胞/基因治療三大研究方向,通過五到十年的努力奮鬥,建成集基礎研究、診斷治療和人才培養為一體的國內領先、亞洲一流、國際先進的血液學研究中心。
該中心於2009年11月26日正式揭牌。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唐仲英骨質疏鬆症研究室
2009年11月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外科與美國唐仲英基金會合作成立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唐仲英骨質疏鬆症研究室。研究室以骨質疏鬆症為核心,以臨床醫學、基礎醫學、醫學生物力學、醫學生物材料等交叉學科的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為主攻方向,以國際前沿、國民需要、自身積累和學科交叉為依據,圍繞骨質疏鬆症開展骨質疏鬆症發病機制、骨質疏鬆症專科的臨床新技術、新方法的診斷和治療、以及開展集產學研為一體的轉化醫學研究。研究室擬在搭建骨科生物力學、骨科生物材料、骨科組織工程、骨科細胞分子生物學、骨組織形態學等高技術研究平台基礎上,成為以“科研為先導,臨床和教學為基礎,科研與臨床緊密結合”的臨床教學科研一體化的研究中心。
四川大學“虛擬現實技術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
2011年5月,唐仲英基金會決定支持四川大學建設“虛擬現實技術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虛擬現實技術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華西醫院為提高醫學教學水平和質量,培養優秀臨床醫務人員而規劃實施的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虛擬現實技術作為現代醫學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的繼續、補充、擴展和深化,對在安全的前提下培養臨床醫務人員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虛擬現實技術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能夠創新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方式,提升臨床醫學整體教學水平,更多更好地培養優秀臨床醫務人員以服務社會大眾。
蘇州大學“唐仲英醫學研究院”
唐仲英醫學研究院是在唐仲英血液學研究中心基礎上,進一步集成和最佳化蘇州大學傳統醫學學科優質資源,瞄準國際醫學生物學的發展趨勢,圍繞國家和江蘇省科技發展、醫療事業和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戰略,形成以血液與血管轉化醫學為龍頭,向其側翼學科群延伸發展,牽引和帶動心腦血管與淋巴管疾病、腫瘤、衰老與神經性疾病、幹細胞等研究方向發展的綜合性研究機構。
研究院大樓建築面積約84000平方米,將建成醫學科研、藥物篩選、GLP中試研發、醫學模式動物研發以及各類交叉合作等設施平台;研究院運行借鑑國際科研機構的管理機制和國內科研活動特點,採用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機制;大中型儀器DNA測序儀、流式細胞儀、雷射共聚焦等設備的配置、布局、管理全院統籌,無屏障共享,並向全校和全社會開放。
預期通過五至十年的努力,建成以血液與血管為鮮明特色的國際高端生物醫學人才的集聚地、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基地、生物醫藥產品的研發和孵化基地,匯聚全球知名的醫學生物學人才100名以上,年均培養碩士、博士和博士後500名以上,通過承擔一系列國家重大科研計畫,生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和具有廣泛社會需求的套用成果,為我國的醫療健康、生物產業發展作出貢獻。
其他
仲英大道
1999年,在江蘇省吳江市捐資興建仲英大道。工程於1999年3月1日開工,8月31日竣工。大道全長1.8千米,路面寬40米,其中主車道16米,兩側各2米綠化帶,5米慢車道及5米人行道。
仲英廣場
2000年捐資在江蘇省吳江市盛澤鎮修建文化廣場,在繁忙的城市中心辟出面積近10,000m²的綠地,成為民眾休閒、娛樂、集會的場所,豐富了當地人民的文化生活。
唐仲英基金會農業示範村項目
2005年12月,唐仲英基金會依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技術優勢,由基金會出資,由學校組織專家在廣濟鎮北雙廟村實施“奶牛-沼氣-大櫻桃”農業循環經濟示範項目,在馬召鎮虎峪村實施“雜果產業示範基地建設”項目,以扶持指導農民發展產業、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經過6年多的努力,兩個示範村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初步實現了預期目標,還先後被國務院僑辦授予全國“僑愛新村”。因此,2012年基金會與西農大又啟動了富平和安康農業科技示範項目。
美國發展
基金會在美國實施各類資助項目。通過在社區和文化交流領域的有效投入,推進中美兩國之間更深廣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此外,基金會也致力於教育和醫療事業,並資助相關民間活動以幫助美洲亞裔更好地融入
美國主流社會。
教育
美國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
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於1893年始建於
芝加哥,其設館初衷為“積累與傳播知識,保存並展出具有藝術、考古、科學和歷史價值的珍品”。博物館擁有2,000多萬件收藏品,
其附設的圖書館館藏25萬餘冊書籍;這些藏品成為該館各類展覽、研究和教育項目的基礎。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是舉世公認的最出色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之一;並被推為生物進化學、
古生物學、
考古學和
民俗學的國際領軍者。基金會三年內向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提供資金作為一般費用。此外,對於特別的項目另行給予資助,例如:關於中國
山東東南部文明興起的研究。
2006年博物館野外考察團研究中國東北部文明的興起。研究員們徒步考察了約120平方公里範圍內的100多個遺址,系統地記錄了龍山文化時期、
周朝和
漢朝時期中國沿海地區的生活模式。
中國南部“海龍”研究——新民項目
2007年野外考察團將目光投向了“
海龍”的分類研究。“海龍”為2.4億年前繁榮在中國南部地區的一種奇特的海生爬行動物。此前的1,000多萬年間,地球上曾爆發了一次生物大滅絕,90%的物種從此消失。後來,許多種群的海生爬行動物漸漸從這次生物大滅絕中復甦。當時的地球有兩個大洋:Panthalassa,即今天
太平洋的前身,面積更加廣闊;另一大洋為Tethys,連線
亞洲和
歐洲兩片大陸(約相當於
印度洋和
地中海的前身)。這兩片海域在中國南部地區交匯,便是今天這些舉世矚目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被發現的地方。
貴州新民地區產生了許多驚人的發現,包括至少10個之前從未見於記載的新物種;其中之一被《科學雜誌》刊載。
中國中南地區植物種類研究
2008年遠涉中國
四川西部收集植物標本,並進行基因比較分析。四川西部是地球上溫帶植物品種最豐富的地區。基金會捐資,旨在記錄整理該地區物種名目,歸類存檔,為進一步採取保護措施打下基礎。
芝加哥大學
捐資設立“唐氏特聘教授”席位。該席位由唐氏中藥研究中心主任擔綱。現任唐氏特聘教授為袁鈞蘇博士。
美國內華達州克拉克郡公立教育基金會
迄今為止,基金會在兩所學校捐資實施學生髮展項目:
唐氏挑戰者學會——布瑞哲中學
通過主題鮮明的課外活動和興趣小組,幫助學生們提高數理、科學和寫作方面的水平。組織學生到校外參加各類特定主題的活動,並由專門的教師幫助學生設立個人目標和團隊目標,每季度測評一次。
唐氏讀書會——弗雷蒙特中學
該項目旨在激發學生們終身閱讀的興趣。利用課外時間組織閱讀活動,讓學生們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同時藉助社區的力量,鼓勵家長參與,共同引導和提高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
伊利諾理工大學
在
伊利諾理工大學(IIT)捐資設立唐氏獎學金,重點資助以前接受過或正在接受唐仲英德育獎學金的中國高校學生;新生或在讀學生均可申請。獎學金獲得者須達到並保持一定的學業成績要求,且熱衷於社區服務活動。
威廉姆&瑪麗大學
設立“唐氏師生研究基金”,支持教師與學生合作研究的項目。基金的收益部分需用於科研獎勵,專業領域研究資金,夏季獎學金,旅行津貼,以及其他與研究相關的活動。該基金用於支持所有藝術和科學領域的創新活動。獲獎者每年評選一次。
內城教師團
ICTC素來走在美國芝加哥地區城市教育創新的前沿。開拓各種途徑,幫助新教師活躍課堂氣氛,實現更積極的教育效果。由於成效顯著,芝加哥公立學校協會邀請ICTC擴展規模,使更多的教師參與進來。1996年,ICTC與美國西北大學合作,在芝加哥首創教師認證的另一套方法,使優秀的大學畢業生和有才能的職業挑戰者無須就讀專業師範院校,便可直接進入教育這一專業領域。ICTC還成立了芝加哥第一所示範學校,為戴立市長的2010文化復興運動作鋪墊。
唐仲英中國展館——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內的永久展館
中國不僅在世界經濟、政治和金融舞台上占有極具分量的一席之地,在藝術、文化和科學領域更是如此。然而,這個東方古國在很多美洲人眼中仍是十分神秘。
芝加哥菲爾德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新館“唐仲英中國展館”,將向各個年齡階段的美國人展示中國。該展館將幫助數以百萬計的人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對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唐仲英中國展館將當世尖端技術運用於藏品的展示,使遊客們置身於一個集色彩、音樂、語言、珍品、景觀於一體的神奇世界,精彩迷人,不同以往。
一百多年來,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一直保持著連通中國的學術紐帶。時至今日,
博物館擁有兩萬四千多件中國藏品,成為北美洲研究中國文化的最佳機構之一。過去十年,菲爾德博物館的科學家與來自中國幾所主要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同僚們一起,針對30多個項目展開了調研。
“唐仲英中國展館”將於2015年10月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
捐贈其他機構
杜奇尼大學獎學金
美國艾里克森研究院一般費用
聖吉瑟職業學校一般費用
聖麥可印第安學校一般費用
兒童之友聯盟:為來自寄養家庭的大學生提供個人費用
捐助“芝加哥之光”項目,資助課後學習費用
醫療
芝加哥大學卡默兒童醫院
該醫院占地面積242,000平方英尺(約合2.25萬平方米),擁有155個床位,六個樓層,為患病兒童提供先進且人性化的醫療服務。該醫院在心臟科、神經科、新生兒科以及內科和外科上的優勢是全美國公認的。作為芝加哥大學醫院系統的一部分,卡默兒童醫院的宗旨是仁愛行醫,尊重患者,個性化服務。基金會持續資助醫院的一般運營費用。
芝加哥大學軟骨康復研究中心
該中心研究如何修復被損害的軟骨,如何延緩、中止軟骨的衰退,以及如何實現軟骨的再生。基金會除資助上述研究外,還支持該中心研究人員在關節軟骨的修複方面進行教育培訓。
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
基金會向該醫學院的附屬醫院提供經費購置最先進的眼科設備,提高對患者的護理水平。
國際愛心網路組織(CNI)
該非贏利組織成立於2001年,總部設在美國
內華達州。其設立宗旨為幫助中國
福建省低收入家庭中患有聽力障礙的兒童。CNI為這些兒童提供免費的聽力設備,並通過特殊的教育項目讓孩子們學習語言及其他技能,以便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擁有幸福的人生。2007年,基金會資助了該組織的部分運營費用。
北岸大學醫療系統
2010年2月,基金會承諾向北岸大學醫療系統及其基金會進行資助。認捐的資金一部分將投入先前設立的唐仲英基金,繼續推進北岸大學的介入心臟病學研究;另一部分將用來加強和拓展北岸大學的臨床、教育及醫護系統。北岸大學醫療系統已連續13年入選湯姆森路透“(美國)醫院100強”。這是美國唯一一家持續獲此殊榮的醫院。北岸大學醫療系統是電子醫療記錄系統的行業領先者,並已為全美各地的模範醫院。
其他捐助項目
愛滋患者步行項目
囊性纖維化
芝加哥復活節象徵
社區活動
1999年,基金會向APALC協助安排貸款購置辦公大樓。此舉使APALC得以將現有各項目部門集中到一處,並能更加有效地拓展其它活動,從而使該中心的優勢更加彰顯。
1997至2001年間,基金會出資幫助設立視角21社區服務項目。
捐助其他組織
運河通道協會
芝加哥2016年申奧委員會
美國華裔服務聯盟
芝加哥青少年成就會
來特塢基督教青年協會 (Lattof YMCA)
交流項目
美國蘭德公司亞太政策中心
唐氏中美關係研究所
史丹福大學——鄉村教育行動項目
百人會
亞洲協會—南加州中心
跨越太平洋——教育,透視中國的焦鏡
其他活動
猶太民族大屠殺紀念館
卡特利娜基金
莎士比亞劇院
Evergreen 邀請賽
美國女排
Ounce of Prevention基金
研究機構
基金會在中美兩國分別設立中藥研究機構,結合中西方研究開發手段,運用先進的技術和科學的方法研究傳統中藥藥草,論證中藥理療的優勢和潛在的風險,加深對傳統中藥基本理論和套用機理的理解,藉此提高中藥的質量和療效,提升其在國際上的接受度和認可度,兼而在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團隊中培養相互協作的精神。
唐氏中藥研究中心(美國芝加哥大學)
該中心成立於2000年1月,任務為科學地考證中藥的效用,尤其是在遠東地區具有悠久的治療和保健歷史、且在美國越來越受歡迎的中藥。
除了對一些特定的藥草和疾病進行研究,該中心還對中藥的其他方面進行基礎研究。近期公布的一些發現包括:人參在治療糖尿病和血液凝塊中的作用,某些藥草在減輕類罌粟鹼副作用和減少細胞損耗上的效用。此外,該中心還與亞洲科學與醫藥高級研究所聯合出版雙月刊《美洲中國醫學雜誌》。
該中心主任為原春蘇博士。原博士為美國芝加哥大學麻醉與危重病部門的“唐仲英特聘教授”。他是中藥研究方面極負盛望的專家,致力於研究中藥的療效及毒副作用。該中心的成員從各藥學和護理學專家中抽取,其嚴謹的治學和研究作風正沿襲了這所產生過7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著名學府的傳統。
唐氏中藥研究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該中心成立於2000年5月,是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屬的一個機構。
中藥研究所是中國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的專門從事中藥研究的唯一研究所,也是中藥學和中西醫結合醫學基礎的博士、碩士學位教育授權單位和博士後流動站。中藥研究所的任務是:繼承整理研究中藥生產和套用中關鍵性和綜合性的科學技術問題,為中醫臨床和中藥生產服務;研究中藥基本理論,使中藥療效得到科學的證明,為把祖國醫藥學提高到現代科學水平,發展我國獨創性的醫藥學派做出貢獻。
1983年,世界衛生組織將中藥研究所指定為傳統醫藥合作中心的一個分支,並選派各國學員前來接受中藥學方面的繼續教育和培訓。中藥研究所共有70餘名資深研究員從事該項教育培訓工作。
唐氏中藥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中藥及其方劑的作用機理、以及在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和日常保健中的套用。同時,唐氏中心還致力於中國少數民族民間中草藥的研究。目前的研究開發項目包括:
1) 治療和改善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的藥物;
2) 預防和治療病毒性疾病的藥物;
3) 瑤族民間中草藥;
4) 多種中藥成分之間的互動作用。
唐氏中藥研究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在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的唐氏中藥研究中心,設立於2000年。基金會旨在通過與中國高層的中藥研究機構的合作,有助於促進傳統中藥的發展,提升中藥現代化進程。
研究內容
1.套用現代科學技術的知識和方法詮釋傳統理論、經驗和術語。
中藥的套用已有幾千年歷史,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學術用語。所借鑑的古代哲學和古代語言難於同現代科學交流融合,因此中藥所使用的大部分藥材與方劑的有效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尚不清楚,阻礙了“傳統中醫藥”向“現代中醫藥”的發展進程。為此,本中心擬用現代科技的知識方法揭示中藥的特色——方劑套用和中藥的優勢——調整作用的科學內涵為研究目標,以傳統經典方劑的活性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為切入口,開展中醫用藥的基礎研究。
2.促進民族藥物的發展。
中國有56個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91.6%,他們所使用傳統藥物被稱為“中藥”;其他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4%,他們所使用的傳統藥物被稱為“民族藥物”。廣義的“民族藥物”包括中藥和少數民族藥物,有時也將“中藥”泛指包括少數民族藥物在內的中藥。“民族藥物”中,有相當一部分藥物與“中藥”的基源相同而用途不完全一致;大部分是各民族在長期醫療保健實踐中積累的豐富經驗,迄今仍在本民族中使用,其中蘊涵著行之有效的方藥。它們也是我國傳統醫藥的寶貴財富,但研究仍較薄弱。為促進民族藥物的發展,是本中心的另一工作重點。
3.提高現有中藥質量及其控制水平。
4.開發新藥以適應臨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