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坐標系相對慣性空間有加速度運動時,對測量加速度的設備應加的修正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哥氏修正
- 外文名:Coriolis correction
- 領域:導航
- 性質:修正值
- 作用:修正加速度
- 相關名詞:哥氏加速度
簡介,慣性空間,概述,慣性參考系,發展假設,修正值,概述,修正因子,
簡介
當一個坐標系相對慣性空間有加速度運動時,對測量加速度的設備應加的修正值,就叫做哥式修正。
慣性空間
概述
慣性空間(inertial space),定義相對於恆星所確定的參考系。牛頓定律描述的運動或靜止均是相對於一個特殊的參照系—慣性空間。慣性空間是牛頓定律的空間。慣性空間可理解為宇宙空間,由於宇宙是無限的,要描述相對慣性空間的運動,需要有具體的參照物才有意義。即要在宇宙空間找到不受力或受力的合力為零的物體,它們在慣性空間絕對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以它們為參照物構成的參照系就是慣性參照系。
慣性參考系
牛頓運動定律在其中能嚴格成立的參考系,簡稱慣性系。相對於慣性系作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都是慣性系。天體測量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研究建立慣性參考系的原則和方法。在天體測量學中,慣性參考系是以基本星表坐標系統的形式來近似實現的。根據1961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決議,目前採用1963年發表的第四基本星表 (FK4)的星位和自行的基本系統作為實際使用的慣性參考系。這個星表包括 1,535顆均勻分布在天空的目視星等亮於 7.5等的恆星(見星等)。它是以赤道面和春分點作為慣性參考系的參考面和參考點的(見天球坐標系)。這種參考系的制定將不得不以一個複雜的太陽系模型或者地球模型作為依據,會受到地球、太陽系以至於銀河系運動的影響。因此,目前還沒有嚴格定義的慣性參考系。上述基本星表系統實際上只是慣性參考系的一種近似。
發展假設
隨著甚長基線干涉測量技術(見甚長基線干涉儀)的發展,已有可能提出採用基於河外源(由於它們的距離極其遙遠,而可以忽略其自行)的慣性參考系的建議而不再涉及赤道、黃道或者任何其他動力學上的假設。這樣的慣性參考系有幾何學的和動力學的兩種不同的定義。
①幾何學的定義:相對於某些無窮遠的目標來說,參考系坐標軸的方向是固定的;
②動力學的定義:在物體空間運動的微分方程式中,並不包括任何由參考系坐標軸帶來的旋轉項。這兩種定義在理論上可以認為是等價的。建立這種參考系唯一的物理假設,是在宇宙的膨脹中不存在橫向的成分。
實際上,這樣的慣性參考系是用一個河外源星表來具體體現的。在編成和採用這樣一個河外源星表以後,就不必參考現有的基本星表坐標系統,但是還必須將現有的基本星表坐標系統同這個慣性參考系有效地聯繫起來,並且要不斷地編制出更好的河外源星表,以改進慣性參考系。
修正值
概述
修正值是指“用代數方法與未修正測量結果相加,以補償其系統誤差的值”。當計量器具的示值誤差為已知時,則可通過減去(當示值誤差為正值時)或加上(當示值誤差為負值時)該誤差值,使測量值等於被測量的實際值。減去或加上的這個值即為修正值,它與示值誤差在數值上相等,但符號相反。
含有誤差的測量結果,加上修正值後就可能補償或減少誤差的影響。由於系統誤差不能完全獲知,因此這種補償並不完全。修正值等於負的系統誤差,這就是說加上某個修正值,就像扣掉某個系統誤差,其效果是一樣的,只是人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同而已:
真值=測量結果+修正值=測量結果-誤差
在量值溯源和量值傳遞中,常常採用這種加修正值的直觀的辦法。用高一個等級的計量標準來校準或檢定測量儀器,其主要內容之一就是要獲得準確的修正值。例如:用頻率為fs的標準振盪器作為信號源,測得某台送檢的頻率計的示值為f,則示值誤差Δ為f-fs。所以,在今後使用這台頻率計時應扣掉這個誤差,即加上修正值(-Δ),可得f+(-Δ),這樣就與fs一致了。換言之,系統誤差可以用適當的修正值來估計並予以補償。但應強調指出:由於系統誤差不能完全獲知,因此這種補償是不完全的,也即修正值本身就含有不確定度。當測量結果以代數和方式與修正值相加之後,其系統誤差之模會比修正前的要小,但不可能為零,也即修正值只能對系統誤差進行有限程度的補償。
修正因子
修正因子是指“為補償系統誤差而與未修正測量結果相乘的數字因子”。
含有系統誤差的測量結果,乘以修正因數後就可以補償或減少誤差的影響。比方由於等臂天平的不等臂誤差,不等臂天平的臂比誤差,線性標尺分度時的倍數誤差,以及測量電橋臂的不等稱誤差所帶來的測量結果中的系統誤差,均可以通過乘一個修正因數得以補償。但是,由於系統誤差並不能完全獲知,因而這種補償是不完全的,也即修正因數本身仍含有不確定度。
修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