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文集

哈代文集

哈代這位英國十九世紀末期的大小說家和二十世紀初期的大詩人,久已為我國讀者所熟悉和欣賞,他的小說和詩歌代表作,如《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還鄉》、《卡斯特橋市長》、《三怪客》、《列王》等,從本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就通過中譯本陸續介紹到了我國。哈代在他的創作生涯中,自覺地奉行文學“反映人生,暴露人生,批判人生”①的主張;同時又自覺地探尋藝術上的不斷創新。

基本介紹

  • 書名:哈代文集
  • 作者:[英] 哈代
  • ISBN:9787020037858
  • 定價:300.00元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1
  • 裝幀:精裝
作者簡介,目錄,

作者簡介

托馬斯·哈代,英國最傑出的鄉土小說家、詩人。
他生於農村沒落貴族家庭。1861年去倫敦建築工程,並從事文學哲學神學的研究。當過幾年建築師,後致力於文學創作
哈代1840年6月2日生於英
國西南部的多塞特郡,毗鄰多塞特郡大荒原,這裡的自然環境日後成了哈代作品的主要背景。他的父親是石匠,但愛好音樂。父母都重視對哈代的文化教育。1856年哈代離開學校,給一名建築師當學徒。
1862年前往倫敦,任建築繪圖員,並在倫敦大學進修語言,開始文學創作。
1867年因健康問題返回故鄉。最初寫作詩歌,後因無緣發表,改事小說創作。成名作是他的第四部小說《遠離塵囂》(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1874)。從此,他放棄建築職業,致力於小說創作。1867-1868年完成第一部小說《窮人與貴婦》(The Poor Man and the Lady),但未能出版。首次發表的小說是《計出無奈》(Desperate Remedies)(1871)。接著發表《綠林蔭下》(Under the Greenwood Tree)(1872)、《一雙湛藍的眼睛》(A Pair of Blue Eyes)(1873),開始了以威塞克斯(Wessex)為背景的一系列鄉土小說的寫作。
1878年發表《還鄉》(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寫游苔莎嫁給在巴黎當過鑽石店經理的青年姚伯,幻想丈夫能帶她離開荒原,後因種種誤會和不幸夜間出走,失足落水而亡,最後姚伯因得不到鄉親的諒解和支持而事業難成,當了傳教士。一些評論家認為《還鄉》是他最出色的作品。另一部重要作品是《卡斯特橋市長》(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1886),這是他唯一不以農村為背景的小說,寫失業的打草工亨查德酒醉後賣掉了妻女,醒後悔恨,從此發憤,成了糧商,當了市長,妻子攜女歸來,但不久與合伙人吵翻,妻子去世,賣妻醜史被揭發,事業失敗,女兒被生父領走,他孑然死於荒原草棚。
《德伯家的苔絲》(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891)是他最優秀的小說,寫出身貧苦的少女苔絲被本家惡少亞雷·德伯姦污,後在牛奶場當了擠奶工,不久與牧師之子克萊相愛、結婚,新婚夜坦誠地向克萊講了往事,結果遭棄,最後她殺死亞雷,被判絞刑。小說發表後被指責有違道德。《無名的裘德》(1896)招致更強烈的攻擊,小說寫孤兒裘德原想上大學、做牧師,後與表妹相愛同居,觸犯了禮俗,為世不容,表妹最終回到丈夫身邊,他則酗酒而死。激烈的攻擊使哈代發誓再不寫小說,自此全力作詩,發表了《威塞克斯詩集》(1898)、《今昔詩篇》(1901)等8個詩集。此外還有《林地居民》(1887)等許多長篇小說和4個短篇小說集。對家鄉一帶語言、習俗和生活方式的熟稔和生動表現使他的小說充滿活力。他的作品往往帶有宿命論的悲劇色彩。
哈代一生共發表了近20部長篇小說,其中最著名的當推《德伯家的苔絲》、《無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還鄉》和《卡斯特橋市長》。詩8集,共918首,此外,還有許多以“威塞克斯故事”為總名的中短篇小說,以及長篇史詩劇《列王》。

目錄

1 非常手段
2 遠離塵器
3 還鄉
4 卡斯特橋市長
5 德伯家的苔絲
6 無名的裘德
7 中短篇小說選
8 詩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