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關係錯亂

咬合關係錯亂

牙齒咬合錯亂:上下牙齒的咬合關係常因頜骨骨折段移位而發生錯亂,這是頜骨骨折最明顯的症狀,對診斷頜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義。上頜骨橫斷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頜後牙與下頜後牙發生早接觸,使前牙呈開牙合狀態。下頜骨骨折後,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現牙齒的咬合關係錯亂。若無骨折段移位,則牙齒咬合無明顯錯亂。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咬合關係錯亂
  • 就診科室:五官科 口腔科
  • 常見發病部位:頭部
  • 常見病因:頜骨骨折段移位
  • 相關檢查:咬合關係檢查
病因,臨床表現,鑑別診斷,鑑別,診斷,預防,

病因

咬合關係錯亂的病因本病多為外傷所致,根據致傷原因,可分為火器性損傷和非火器性損傷兩大類。

臨床表現

頜骨骨折和其他骨折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臨床症狀,如局部疼痛、腫脹、骨斷端異常動度或移位、功能障礙等,還具有其臨床特點,這是由頜骨的解剖生理結構所決定的。
1、骨折段移位:頜骨骨折後發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決於有骨折類型、撞擊方向、肌肉牽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
上頜骨如發生橫斷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發生下垂移位。如撞擊方向是由前向後,骨折段可向後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擊,常造成嵌頓骨折。
下頜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牽拉所致。頦孔部骨折時,前骨折段常因降頜肌群的牽拉而向下移位,後骨折段常因升頜肌群的牽拉而向上移位。頦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於頦舌肌、頦舌骨肌牽拉而向後移位。兩側骨折段由於下頜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牽拉向中線移位,使下頜骨前部弓形變窄。這種骨折可引起舌後墜而發生呼吸困難,甚至發生窒息,應特別注意。髁狀突骨折,多因間接受力所致,可與頦部骨折同時發生,應注意檢查以免漏診。髁狀突骨折後,常因翼外肌的牽拉,向前內方移位,同時下頜升支因升頜肌群牽拉而向上移位,出現前牙不能閉合的狀態。如雙側髁狀突骨折,則前牙開牙合更明顯。
2、牙齒咬合錯亂:上下牙齒的咬合關係常因頜骨骨折段移位而發生錯亂,這是頜骨骨折最明顯的症狀,對診斷頜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義。上頜骨橫斷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頜後牙與下頜後牙發生早接觸,使前牙呈開牙合狀態。下頜骨骨折後,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現牙齒的咬合關係錯亂。若無骨折段移位,則牙齒咬合無明顯錯亂。
3、骨折段異常活動:上頜骨是不能活動的骨骼,如出現活動,則為骨折的徵象。下頜骨在正常情況下是通過關節作整體活動。出現分段的異常活動時,則表明存在骨折。
4、異常感覺:上頜骨骨折時,如有眶下神經受傷,眶下部、上唇和鼻部可出現麻木感。下頜骨骨折時,如伴發下牙槽神經損傷,同側下唇可出現麻木感。
5、張口受限:頜骨骨折後,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運動失調和反射性痙攣、顳下頜關節損傷等原因,使張口受限。特別是下頜骨骨折,對張口運動影響較大。
6.、影響呼吸和吞咽:頜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
7、視覺障礙:上頜骨、顴骨骨折波及眶部,有眼球移位時,可出現復視。有動眼神經和肌肉損傷時,可出現眼球運動失常。

鑑別診斷

鑑別

咬合關係錯亂易混淆的症狀:
牙齒咬合無力:牙周炎常表現為牙齦出血、口臭、溢膿、嚴重者牙齒鬆動,咬合無力和持續性鈍痛。早期自覺症狀不明顯,患者常只有激發生性牙齦出血或口臭的表現,與齦炎症狀相似。檢查時可見齦緣、齦乳頭和附著齦的腫脹、質鬆軟,呈深紅色或暗紅色,探診易出血。
牙齒擁擠錯位排列不齊:牙列擁擠臨床表現為牙齒擁擠錯位排列不齊,主要為牙量大於骨量,而至牙弓形態異常。臨床表現為牙齒擁擠錯位排列不齊,主要為牙量大於骨量,而至牙弓形態異常。
牙齒縫隙大:是因為牙發育不好或後天牙損害造成的牙間大縫隙,導致吃東西塞牙縫或影響牙齒美觀。一是換牙的時候,恆牙生長出現偏差,而導致長出來的時候不齊導致稀疏和縫隙較大。二是牙齦可能發育不好,牙齦是牙齒支撐的基礎,如果出現營養不良也會導致牙齒髮育不良的。
牙齒結構異常:指牙齒髮育期間,在牙基質形成或基質鈣化時,受到各種障礙造成牙齒髮育的不正常,並且在牙體組織上留下永久性的缺陷或痕跡.常見的有:牙釉質發育不全,牙本質發育不全,氟斑牙和四環素染色牙。
牙齒鬆動和脫落:是指受外力撞擊、牙周病牙齦萎縮、年老牙齦營養性萎縮等因素造成牙齒鬆動,嚴重後造成牙齒脫落。多數成年人都患有牙周病,大多數牙周病進展緩慢,始發時多為牙齦炎,除偶有刷牙出血外並無多少自覺症狀,所以不引人注意。而牙齦炎發展到一定程度即為牙周炎,此時可出現嚴重口腔異味,牙周反覆膿腫,牙齒鬆動,牙縫越來越大,越來越稀疏,嚴重者牙齒脫落。患者若在此階段就診,醫生可以控制炎症惡化,但已破壞的牙周組織(包括牙齦萎縮)是不可逆的,很難完全恢復。

診斷

診斷頜骨骨折首先應了解其傷因、直接受傷的部位和受傷的經過,然後再作檢查局部和全身體徵,參考上述臨床特點,判明有無骨折、骨折的部位和類型。條件允許時,可進一步作X線檢查和CT檢查,詳細了解骨折線的部位、數目、方向及移位等情況。應當強調的是檢查應詳盡,不要遺漏對頜面部的多發傷和全身的多處傷的診斷,為制定完整的治療計畫提供充分的依據。
根據解剖結構上的薄弱環節,上頜骨骨折有三種經典類型(圖8)。第一型骨折(LefortⅠ型骨折)其骨折線通過梨狀孔下緣、上頜竇下部,橫行到雙側上頜結節;第二型骨折(LeFortⅡ型骨折)的骨折線通過鼻骨、淚骨、眶底、顴骨下方,達到上頜骨後壁;第三型骨折(LeFortⅢ型骨折)的骨折線也通過鼻骨、淚骨,但橫過眶窩及顴骨上方,向後到上頜骨後壁,使上頜骨、顴骨與顱骨完全分離,因此又稱為顱面分離。下頜骨是頭部唯一能活動的骨骼,在解剖結構上也有它的薄弱部位,如正中頦部、頦孔部、下頜角部及髁狀突頸部,這些都是下頜骨骨折的好發部位(圖9)。下頜骨由於其突出的位置與解剖形態,是頜面部骨折中發生率最高的骨骼。

預防

本病多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故注意生產生活安全,避免受傷等是預防本病的關鍵,其次主要是對患者進行飲食調攝:
1、多吃蔬菜、蛋白質和富有維生素的飲食,可防止骨質疏鬆的發生和發展。
2、骨折早期飲食宜清淡,以利於祛瘀消腫,後期應偏味重,選擇合適的飲食調補肝腎,有利於骨折的癒合和功能的恢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