頜骨骨折包括上頜骨骨折和下頜骨骨折;按照骨折創傷是否暴露,可分為開放性骨折和閉合性骨折。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口腔修復科
- 常見病因:外傷
- 常見症狀:局部疼痛、腫脹、骨斷端異常活動,骨折段移位,咬合錯亂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外傷是導致頜骨骨折的最常見的原因,通常包括擊打傷、交通傷、墜落傷、火器傷,以及少部分醫源性損傷;都是外力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頜面部所致。隨著機動車的普及,交通事故引起的頜骨骨折比例逐年升高,成為頜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另外,發生在頜面部的腫瘤性病變,也常導致病理性的頜骨骨折。
臨床表現
頜骨骨折和其他骨折相比,除了具有一些共同的臨床症狀如局部疼痛、腫脹、骨斷端異常活動或移位、功能障礙等,還具有其他臨床特點,這是由頜骨的解剖生理結構所決定的:
1.骨折段移位
頜骨骨折後發生骨折段移位主要取決於骨折類型、撞擊方向、肌肉牽拉和骨折段本身的重量。
上頜骨如發生橫斷骨折,骨折段常因重力而發生下垂移位。如撞擊方向是由前向後,骨折段可向後移位,使面中部凹陷;由下向上的撞擊,常造成嵌頓性骨折。
下頜骨骨折段的移位,主要是因肌肉牽拉所致。頦孔部骨折時,前骨折段常因降頜肌群的牽拉而向下移位;後骨折段常因升頜肌群的牽拉而向上移位。頦部的粉碎性骨折,中部骨折段由於頦舌肌、頦舌骨肌牽拉而向後移位。兩側骨折段由於下頜舌骨肌、舌骨舌肌的牽拉向中線移位,使下頜骨前部弓形變窄;這種骨折可引起舌後墜而發生呼吸困難,甚至發生窒息,應特別注意。髁狀突骨折,多因間接受力所致,可與頦部骨折同時發生;骨折後,髁狀突常因翼外肌的牽拉,向前內方移位,同時下頜升支因升頜肌群牽拉而向上移位,出現前牙不能閉合的狀態;如雙側髁狀突骨折,則前牙開牙合更明顯。
2.咬合錯亂
上下牙列的咬合關係常因骨折段移位而發生錯亂,這是頜骨骨折非常明顯的症狀,對診斷頜骨骨折有很重要的意義。上頜骨橫斷骨折,骨折段向下移位,使上頜後牙與下頜後牙發生提早接觸,使前牙呈開牙合狀態。下頜骨骨折後,多因骨折段移位,出現牙齒的咬合關係錯亂。若無骨折段移位,則牙齒咬合無明顯錯亂。
3.骨折段異常活動
上頜骨是不能活動的骨骼,如出現活動,則提示存在上頜骨的骨折。下頜骨在正常情況下是通過關節作整體活動。出現分段的異常活動時,提示存在骨折。
4.異常感覺
上頜骨骨折時,如有眶下神經受傷,眶下部、上唇和鼻部可出現麻木感。下頜骨骨折時,如伴發下牙槽神經損傷,同側下唇可出現麻木感。另外,由於上頜和顱底相連,發生在上頜骨的骨折,很有可能波及到顱底,出現腦神經症狀。
5.張口受限
頜骨骨折後,可因疼痛、骨折段移位、咀嚼肌運動失調和反射性痙攣、顳下頜關節損傷等原因,使張口受限。特別是在下頜骨骨折中常見。
6.影響呼吸和吞咽
頜骨骨折可因骨折段移位,影響口腔正常功能,影響呼吸和吞咽功能。
7.視覺障礙
上頜骨、顴骨骨折波及眶部,有眼球移位時,可出現復視。有動眼神經和肌肉損傷時,可出現眼球運動失常。
檢查
1.X線檢查
常規X線平片操作簡單,成像時間短,是頜面部骨折快速篩查的首選方法,尤其是下頜骨體部無周圍骨質的干擾,可即刻明確診斷。針對上頜骨骨骨折,由於解剖結構複雜、相鄰骨塊和牙齒的重疊影像干擾,平片對骨折線的走形顯示較差。平片對上頜骨矢狀骨折和上頜竇後壁的骨折顯示不清;對多發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顯示也不清楚。單純使用平片很容易出現漏診,對於常規X線平片檢查顯示可疑骨折者,應進行CT進一步檢查。
2.CT檢查
CT可以準確地得到立體的影像,能在任意方向生成橫斷面影像,準確地顯示骨折情況;尤其是顳頜關節等較為複雜的結構,利用錐形束CT(CBCT)的高解析度,兩側對比研究,能直觀地顯示很細小的骨折線的走行及骨折片的大小與空間位置。
診斷
1.病史
有明確的外傷史,包括受傷原因,致傷力的性質、大小和方向,傷後是否有昏迷史,傷後治療情況對診斷頜骨骨折都有很重要的價值。
2.骨折的典型臨床症狀
受累組織腫脹、疼痛、功能障礙,局部觸及明顯骨折斷端,有骨磨擦音,咬合關係紊亂;部分患者可以出現鼻通氣障礙、麻木、復視、視力下降、感覺異常等症狀。
3.影像學檢查
X線平片和CT檢查可明確診斷。
治療
1.復位
頜骨骨折復位的重要標誌是恢復上下頜牙齒的正常咬合關係。常用的復位方法有:
(1)手法復位在頜骨骨折早期,骨折段比較活動,可用手法將移位的骨折段回復到正常位置。
(2)牽引復位頜骨骨折後,經過較長時間(上頜骨三周以上,下頜骨四周以上),骨折處已有部分纖維組織癒合,手法復位不成功,可採用牽引復位法。
(3)切開復位切開復位的適應證較寬。骨折段移位較久,已有纖維性癒合或骨性錯位癒合,手法和牽引都不能復位時,則應施行手術切開復位。
2.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單頜牙弓夾板固定法、頜間固定法、頜間結紮固定法、小鋼板或微型鋼板固定法、顱頜固定法,其他方法還有頜周固定法、加壓鋼板固定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