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和諧經濟學通過對經濟和
經濟學重新定位,自覺反映社會經濟規律、建立新的
經濟學範式,使
經濟學範式同人類新的實踐模式相對稱、
經濟活動模式同人類整體實踐模式相對稱,擺脫經濟學的困惑,走出經濟運行的困境,消除經濟危機的根源,使企業和社會經濟協調有序發展。
和諧經濟學的範式,體現了
經濟學方法與對象、形式與內容、主體與客體、結構與功能、理論與實際的對稱與統一。
經濟不和諧的本質:企業內外人和人、人和物的不協調、結構不合理。不和諧的根源:人類新的實踐模式所要求的新的
經濟學範式、新的
經濟模式、新的管理模式同現有的經濟學範式、經濟模式、管理模式之間的不對稱。
解釋
工業文明社會種種形態的經濟學歸根結底是誘致經濟社會和自然失衡的經濟學。以人文生態和自然生態失衡為特徵的工業文明的喪鐘即將敲響, 拯救人類的和諧文明之光即將燭照大地。顯然,支持工業文明的種種形態的失衡經濟學與和諧文明不兼容,而只有和諧經濟學才能成為和諧文明時代和諧發展視野下的主流經濟學。和諧經濟,是指將和諧主線貫穿於生產、行銷、消費和分配諸環節以及諸環節之間的經濟形態;以和諧經濟為研究對象的學問,就是和諧經濟學。作為和諧經濟初始環節的和諧生產,是低耗高效型的適度生產模式;作為和諧經濟中間環節的和諧行銷,就是產品的合理流動;作為和諧經濟末端環節的和諧消費,是指理智、適度、合生態性消費;作為和諧經濟保障環節的和諧分配,是體現和諧正義的分配;而作為使和諧生產、和諧行銷、和諧消費、和諧分配諸和諧經濟環節平衡並存且有機銜接的和諧循環,則是巨觀經濟和諧的必要條件;追求內部經濟性和外部經濟性的和諧統一,應是和諧經濟學的寬廣和諧視界。
與西方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是
資源最佳化配置學說。作為
資源最佳化配置的學說,
西方經濟學視野重在其分配領域;生產只是
生產領域的分配,生產領域只是分配領域延伸。
和諧經濟學是資源最佳化再生和最佳化配置相統一的學說,視野重在
生產領域;分配只是生產和
再生產的分配,分配領域只是生產領域環節。
西方經濟學最佳化配置,看到的是交易,是人際之間供求平衡,
價格機制成市場和社會的核心機制;
和諧經濟學最佳化再生,看到的是財富增長,是人與自然之間協調與
可持續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人的全面發展和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有序及可持續發展,價值機製成了社會和市場靈魂。
西方經濟學以分配為中心,總量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和經濟學與管理學、管理學與創業學脫節,企業成減少
交易成本的產物;
和諧經濟學以生產為中心,經濟學就是管理學和創業學,企業擁有了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系統質。
西方經濟學把人際關係看成是此消彼長交易關係,人與人是狼,必然將商場看成是戰場;
和諧經濟學在財富增長的基礎上將蛋糕做大,必然是
和諧經濟和雙贏經濟、
可持續發展的
穩定型經濟。企業內外,人與自然和人與人互相依賴、共生共榮、和諧統一;能和狼共舞,才是英雄本色。
西方經濟學把社會經濟發展同宇宙整體發展過程脫節開來,思維方式是線性的,分析方法是抽象的,分析過程是經驗的,分析對象是平面的,分析結果是脫離實際的。由於
西方經濟學沒有科學範式,造成了人的“理性”與“非理性”對立,市場與政府的對立,總量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對立,
凱恩斯學派與自由主義學派的對立,主流學派與非主流學派對立,這一學派與那一學派的對立。所有這些學派對立與爭吵,只是盲人摸象以經濟學殿堂為舞台展開。由於
西方經濟學沒有科學的範式,以致西方經濟學能否成為科學都成問題。
同傳統經濟學質
是轉型經濟學
西方經濟學是資源最佳化配置的學說。作為資源最佳化配置的學說,西方經濟學視野重在分配領域;生產只是生產領域的分配,生產領域只是分配領域的延伸。和諧經濟學是資源最佳化再生與最佳化配置相統一的學說,視野重在生產領域;分配只是生產、再生產的分配,分配領域只是生產領域的環節。西方經濟學的最佳化配置,看到的是交易,是人際之間的供求平衡,價格機製成了市場和社會的核心機制;和諧經濟學的最佳化再生,看到的是財富增長,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協調與可持續發展,以及在此基礎上人的全面發展、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有序與可持續發展,價值機製成了社會和市場的靈魂。西方經濟學以分配為中心,總量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經濟學與管理學、管理學與創業學脫節,企業成了減少交易成本的產物;和諧經濟學以生產為中心,經濟學就是管理學、創業學,企業擁有了不可替代、不可分割的系統質。西方經濟學把人際關係看成是此消彼長的交易關係,人與人是狼,必然把商場看成是戰場;和諧經濟學在財富增長的基礎上把蛋糕做大,必然是和諧經濟、雙贏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穩定型經濟。企業內外,人與自然、人與人互相依賴、共生共榮、和諧統一;能與狼共舞,才是英雄本色。
西方經濟學把社會經濟發展同宇宙整體發展的過程脫節開來,思維的方式是線性的,分析的方法是抽象的,分析的過程是經驗的,分析的對象是平面的,分析的結果是脫離實際的。
由於西方經濟學沒有科學的範式,造成了人的“理性”與“非理性”的對立,市場與政府的對立,總量經濟學與個體經濟學的對立,凱恩斯學派與自由主義學派的對立,主流學派與非主流學派的對立,這一學派與那一學派的對立。所有這些學派的對立與爭吵,只是盲人摸象以經濟學殿堂為舞台的展開。
由於西方經濟學沒有科學的範式,以致西方經濟學能否成為科學都成了問題。
和諧經濟學範式同國內傳統經濟學範式的本質區別:
國內傳統經濟學聯繫生產力研究生產關係,聯繫上層建築研究經濟基礎。和諧經濟學把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統一起來研究,其中生產要素、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是統一的社會經濟系統的不同層面,生產力是這一系統的整體功能。和諧經濟學以社會經濟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為研究對象,以提高這一系統的功能——生產力為目的。和諧經濟學探索人類經濟活動與經濟發展規律,通過最佳化社會經濟系統的結構,推動生產力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是價值經濟學
價值就是客體能夠滿足主體的需求的有用性。價值的本質是使用價值。使用價值就是價值。只有實現的價值才有使用價值,只有在使用的價值才是實現的價值。
價值是主體與客體的實體、屬性、關係的統一,而主體與客體的實體、屬性、關係的對稱關係,從屬於宇宙實體、屬性、關係的對稱關係,是後者的組成部分和展開。
從宇宙學的觀點看來,主體與客體、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社會的關係本質上是價值關係。均衡,首先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物質、能量、信息的均衡,然後才是供給與需求的均衡。以前一個均衡為經濟學的出發點,價值機制是市場的核心機制;以後一個均衡為出發點,
價格機制是市場的核心機制。價格機制是平面的機制;以價格機制為核心,主體與客體的對稱是偶然的,經濟學成了博弈經濟學。價值機制是立體的機制;以價值機制為核心,主體與客體的對稱是必然的,經濟學成了
和諧經濟學。
資本、資產、勞動力的
供給與需求均不取決於價格,不取決於供給與需求的曲線,也不取決於
供求均衡點或神秘的機制、
供求法則,而取決於價值:
相對價值與絕對價值;取決於需求的強烈程度和滿足需求的可能程度。價格與需求並不必然成反比,有時價格越高,需求越強。這說明,價格並不完全反映價值,並不完全反映
供求關係。建立在價格理論基礎上的各種模型,不能預測
供求關係的變化是必然的。
價格機制背後是價值機制。以價值為基礎的
供求關係,不是任何以價格為基礎的模型可以預測的。以價值機製作為市場的根本機制,信息仍然是不完全的,但也沒有必要完全;人的理性仍然是有限的,但也沒有必要無限。所謂“
市場失靈”,實際上是
價格機制失靈,而不是價值機制失靈。價值機制從來沒有失靈過:在
價格機制不起作用的地方,價值機制則在起著鐵的作用。
模型和現實的衝突,價格和價值的衝突,導致現有的以
價格機制為基礎的模型的無效。這不是市場
不完全信息與人的
有限理性造成的,而是模型的理論依據、理論參照系、理論“範式”錯誤造成的。要使“模型”從“無效”向“有效”轉化,人的理性從“有限性”向“無限性”轉化,市場信息從“不完全”向“完全”轉化,市場運行從不和諧向和諧轉化,必須改變現有經濟學的範式,用價值機制代替
價格機制,作為市場的核心機制。
是對稱經濟學
價值機制以知識運營為前提。
以價值機制為核心機制,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是完全的,供求是均衡的,
知識產品、創新產品的競爭是充分的,市場是
出清的。競爭的充分性和市場的有序性、和諧性、對稱性不但不矛盾,而且是新時期的市場機制。以價值機制為核心的市場機制,是完全的市場機制、真正的市場機制、對稱的市場機制、和諧的市場機制。
以價值機制為基礎,追求的是發展,手段是對策。
博弈,不均衡是絕對的,均衡是相對的。博弈經濟學就是不
對稱經濟學,不對稱經濟學就是不
和諧經濟學。
創立者簡介
參考資料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1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3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9、7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5、1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5、5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5、5
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05、5
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