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碩智親王

和碩智親王

和碩智親王,大清親王爵位。嘉慶十八年(1813年),清仁宗嘉慶帝顒琰次子綿寧(後改名旻寧)被封為和碩智親王。即後來的道光帝(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嘉慶帝次子,生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是清兵入關後的第六個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分繼承皇位的皇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和碩智親王
  • 別名旻寧
  • 國籍:清朝
  • 民族:滿族
  • 出生日期:1782年9月16日
  • 逝世日期:1850年2月25日
  • 職業:大清親王爵位
  • 主要成就:登基為帝
  • 生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 年號:道光
簡介,封王,繼位風波,祖制家法,宗室建議,太后懿旨,親王金印,家族成員,后妃,子女,相關事件,

簡介

道光皇帝原名綿寧,他從小即十分聰明,據說是乾隆帝最疼愛的孫子。嘉慶十八年(1813年),因天理教癸酉之變,取出宮中禁用的鳥銃,連殺二敵的英勇表現,封為“智親王”。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嘉慶帝卒,綿寧繼位,因為擔心綿字老百姓不容易避諱,所以改名旻寧,定年號為道光。即位時正值鴉片泛濫,道光帝為挽救國家財政危機,也主張禁菸,多次下詔禁鴉片進口,禁止自種自製。之後鴉片戰爭爆發,由於道光帝戰守無策,時和時戰,清朝戰敗於英國,並與英人簽訂近代首條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及開放五口通商
道光帝一生儉樸,所穿龍袍甚至是宮內舊料所制,“衣非三浣不易。宮中用款,歲不逾二十萬,內務府掌司各官,皆有‘臣朔飢欲死’狀。頌之者謂其儉德實三代下第一人,雖漢文帝宋仁宗亦不能及。”滿朝文武亦因此投其所好,所穿朝服故意打上補丁,以示清廉。曹振鏞是道光帝第一重臣,奉行“多磕頭,少說話”哲學。大臣所上奏章也“語多吉祥,凶災不敢入告”。繼起的穆彰阿,人稱“在位二十年,亦愛才,亦不大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為務”。甚至鴉片戰爭時,前方將帥還不斷謊報戰功,“戰敗後的廣州,並沒有像通常那樣死氣沉沉,而是上上下下都喜氣洋洋地互賀升遷”,指揮官“靖逆將軍”奕山竟被欽命“交部優敘”,賞白玉翎管。禮部右侍郎曾國藩批評道光時代:“九卿無一人陳時政之得失,司道無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緘默。”“以畏葸為慎,以柔靡為恭。”,“京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退縮、曰瑣屑。外官之辦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顢頇。”乃至太平天國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隱諱,不敢上報。道光朝稍可稱善的政績是用陶澍改革鹽法,革除了壟斷商販的束縛,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在位三十年,終年68歲,葬於慕陵(今河北省易縣西)。

封王

嘉慶十八年九月十五日一大早,天理教首領林清率200多教眾,在宮中太監的內應下,由東、西華門攻打紫禁城,其中30教眾進入西華門,攻到乾清門前橫街的西門隆宗門,一些人試圖越牆打進皇帝住的養心殿。這時,旻寧正在上書房讀書,聞聽前面發生變故,立即命令侍從投入戰鬥。當他趕到養心殿階下,發現對面屋頂上有兩個人影,立即開槍射擊,將他們擊斃。激戰進行到中午,攻進宮中的教眾因寡不敵眾,全部捕獲或擊斃。
正由承德避暑山莊回北京路上的嘉慶帝,聞訊極為震驚,當得知兒子已率眾平息了暴動,深為感動,當即封旻寧為“和碩智親王”,並下定決心,確定旻寧為皇位繼承人。並賜給旻寧這枚金光璀璨的和碩智親王金印。與金印同時賞賜給旻寧的還有和碩智親王金冊。和碩智親王中的字,就表現出了嘉慶對機警勇敢的旻寧的讚賞。

繼位風波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嘉慶帝到熱河秋獮,命皇次子智親王旻寧、皇四子瑞親王綿忻隨駕。這年他六十一歲,“身體豐腴,精神強固”。二十四日,到達熱河行宮,“聖躬不豫”。當天,嘉慶帝到城隍廟拈香,又到永佑宮行禮,二十五日,病情嚴重,當夜崩逝暴死,死因不明。嘉慶帝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年逾花甲,身體肥胖,天氣暑熱,旅途勞頓,誘發腦、心血管病而猝死。

祖制家法

嘉慶帝熱河避暑山莊病逝後,本應立即派大臣急馳北京,到乾清宮取下正大光明匾後的秘密立儲敕書,但是,當時並沒有這樣做。據包世臣所撰《戴公(均元)墓碑》文記載當時情狀,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春,戴均元文淵閣大學士,晉太子少保,管理刑部。七月,戴均元和托津等隨從嘉慶帝到熱河秋獮,“甫駐蹕,聖躬驟有疾,不豫。變出倉猝,從官多皇遽失措”。戴均元和托津督促內臣翻檢皇帝遺物,最後在道光皇帝近侍身邊的“小金盒”里找到了傳位詔書,鐍匣沒有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之後,開啟時也沒有儲君等在場,這是違背清室家法的,有的學者認為“‘鐍匣’隨嘉慶帶往避暑山莊的記載,實難徵信。”此為歷史疑雲之一。

宗室建議

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建議由旻寧繼位。《清史稿.宗室禧恩傳》記載:“仁宗崩於熱河避暑山莊,事出倉猝,禧恩以內廷扈從,建議宣宗有定亂勛,當繼位。樞臣托津、戴均元等猶豫。禧恩抗論,眾不能奪。會得秘匱朱諭,乃偕諸臣。奉宣宗即位。”禧恩建議旻寧繼位表明:嘉慶生前並未就嗣之事在大臣中公布,禧恩建議時也未公啟鐍匣,否則,托津戴均元等就不會“猶豫”而不表態。所謂“公同手啟,宣示御書”之說,存在矛盾,大可存疑。禧恩只是內務府大臣,按“家法”他沒有資格“建議旻寧繼位”。可是他又為什麼違背“家法”而這樣“建議”?此為歷史疑雲之二。

太后懿旨

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她在北京皇宮驚悉嘉慶崩於熱河行宮噩耗時,便發出懿旨:
孝和睿皇后孝和睿皇后
“今哀遘升遐,嗣位尤為重大。皇次子智親王,仁孝聰睿,英武端醇,現隨行在,自當上膺付託,撫馭黎元。但恐倉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諭,而皇次子秉性謙沖,素所深知。為此特降懿旨,傳諭留京王大臣,馳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靈,以順天下臣民之望。”
這個懿旨,對於旻寧嗣位,關係極為重要。旻寧在熱河接奉懿旨時,伏地叩頭,感激不盡!也是因為這個做法,讓母子二人後來的感情更加親近,後來所有正史只記載了避暑山莊公啟鐍匣之事。道光復奏皇太后文曰:“子臣(旻寧)跪奏:本月二十五日,皇父聖躬不豫,至戌刻大漸……維時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恭啟鐍匣,有皇父御書:嘉慶四年四月初十日卯初,立皇太子(旻寧)朱諭一紙。該大臣等,合詞請遵大行皇帝成命,以宗社為重,繼承大統。子臣遜讓,至再至三。該大臣等,固請不已。本日(二十九日),恭奉懿旨,子臣即正尊位。皇父、皇母,恩慈深厚,子臣伏地叩頭,感悚不能言諭……謹將鐍匣所藏皇父朱諭,恭呈懿覽,謹繕折復奏,恭謝慈恩。七月二十九日。”當年康熙帝繼位,是孝莊文皇后的意思,但孝莊太后是用順治帝遺詔名義宣布的,而不是用皇太后“懿旨”的名義。孝和皇太后指令旻寧繼位雖被後世稱頌為無私之舉,但這在當時是違背“祖制”、“家法”的,況且太后如何能肯定嘉慶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是旻寧?如果懿旨同遺詔發生矛盾怎么辦?此為歷史疑雲之三。

親王金印

和碩智親王金印印台近正方形,底面11.3×11.5厘米,台高3.6厘米,紐長17.5厘米。形象為龍首、龜身(尾爪均為龍)的贔屓(音同必系)為鈕。贔屓是龍生九子之一,好負重,故遣之負碑。印面為陰刻篆書陽文,一半為漢文,一半為滿文,共12字,字型首尾開叉,別具一格。
和碩智親王金印和碩智親王金印
金質鑄造,成色60%,重量9925克。聶懇作紐,半臥立,龜背邊飾連續雷紋,中六棱形,抬頭,張嘴露齒,捲舌,雙目圓睜,獨角,龍鬚伸曲,龍尾上翹,微曲,頸、腿、尾上鑿滿小三角印,四足四爪。

家族成員

后妃

皇后四位
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 1781---1808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 1790---1833
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生鹹豐帝 1808---1840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1812---1855
皇貴妃一位
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1822---1866
貴妃三位
彤貴妃舒穆魯氏 1817---1875
·佳貴妃郭佳氏 1816---1890
·成貴妃鈕祜祿氏1813---1888
妃子三位
·和妃納喇氏,?-1836
祥妃鈕祜祿氏 初事宣宗,為貴人 1808----1861
·常妃赫舍里氏,初為貴人,歷鹹豐、同治二朝累晉封為常妃。鹹豐十年(1860),當英法聯軍侵入時居圓明園,驚嚇而卒。
嬪五位
·珍嬪(1804-1829)赫舍里氏,滿洲鑲藍旗,生於嘉慶九年十一月十五日,父容海,曾任廣東按察司按察使,母伊爾根覺羅氏
·恬嬪富察氏,道光二年(1822)十一月封恬嬪,道光二十五年(1845)卒。
·順嬪失其氏,初為常在,歷鹹豐、同治二朝累晉封為順嬪。同治七年(1868)卒。
·豫嬪尚佳氏(1816---1897),初為貴人,道光時期降為答應,鹹豐時尊為皇考常在,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晉尊為皇祖豫嬪,光緒年間卒。
·恆嬪蔡佳氏,初為貴人,道光時期降為答應,同治十一年(1872)二月晉尊為恆嬪,光緒二年(1876)卒
貴人四位
·平貴人趙氏,初入侍宣宗潛邸為格格
·定貴人孫氏,初入侍宣宗潛邸為格格
·李貴人李氏(1827---1872),內務府六庫郎中善保
那貴人那氏(1825---1865),正白旗托永武管領下,原藍翎長那俊之女
常在一位
·蔓常在姓氏未知
答應一位
睦答應姓氏未知 滿洲正黃旗,十月二十八生
官女子一位
官女子姓氏未知

子女

·皇長子愛新覺羅·奕緯(1808-1831) 隱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寧藩邸使女。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四月二十一日奕緯生,卒於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四月十二日。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嘉慶帝封其為多羅貝勒,道光帝登基後降居皇子位。道光十一年四月卒,享年25歲,謚“隱志”。鹹豐即位後,又追封多羅郡王
·皇次子愛新覺羅·奕綱(1826-1827) 順和郡王,幼殤 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嬪。
·皇三子愛新覺羅·奕繼(1829-1829)慧質郡王,幼殤 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妃
·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鹹豐帝,道光皇帝繼位人, 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不予贅述。
·皇五子 愛新覺羅·奕誴 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為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過繼惇恪親王綿愷為嗣,降襲為多羅惇郡王,鹹豐十年(1860)正月晉封和碩惇親王,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歲,卒後謚“勤”。
·皇六子愛新覺羅·奕訢(1833-1898)恭忠親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時為靜妃。文宗繼位奉宣宗遺詔封奕訢 為和碩恭親王。光緒二十年任總理衙門大臣,並總理海軍,會辦軍務,內廷行走。光緒二十四年薨,年66歲,謚曰“忠”。
·皇七子愛新覺羅·奕譞(1840-1891)醇賢親王光緒帝生父,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文宗即為封醇郡王,年十歲。同治十一年晉封和碩親王。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卒,年52,謚“賢”。
·皇八子愛新覺羅·奕詥(1844-1868)鍾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正月二十六日至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十一月初四,壽命:25歲,道光三十年(公元 1850年)正月鹹豐帝即位,封為多羅鍾郡王,卒後謚“端”。無子,以恭忠親王奕?子載瀅為後,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醇賢親王奕譞子載濤為後,襲貝勒,加郡王銜。
·皇九子愛新覺羅·奕譓(1845-1877)孚敬親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生卒時間: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十月十六日至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二月初八;壽命:33 歲。宣宗第九子。文宗即位,封郡王。穆宗即位,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內廷行走,命管樂部。十一年,授內大臣,加親王銜。德宗即位,復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光緒三年二月,薨,謚曰。無子,以愉恪郡王愛新覺羅·胤禑四世孫奕棟子載沛為後,襲貝勒。卒,又以奕瞻子載澍為後,襲貝勒,坐事奪爵歸宗;又以貝勒載瀛溥伒為後,封貝子。
·皇長女 端憫固倫公主(1813.7.3— 1819.10.20)其母為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時為嫡福晉,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僅7歲,追封為郡主,葬許家峪園寢,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為端憫固倫公主。
·皇二女 (1825.1.13—1825.7.14) 其母為祥妃鈕枯祿氏,時為祥嬪,生於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七月十四日即殤,未封,無名。
·皇三女 端順固倫公主(1825.2.20— 1835.11.8)其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妃,生於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殤,年11歲,葬陳家門園寢, 追封為端順固倫公主。
·皇四女 壽安固倫公主(1826.4.6一1860.3.3)其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生於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札布,16歲,不久封為壽安固倫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鹹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日卒,年35歲,葬京師郊外園寢。同治元年(1862)三月額駙請移葬藩部,不許。
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賜用紫韁,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襲封奈曼部札薩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鹹豐元年(1851)三月賜用黃韁,十月授蒙古都統。鹹豐十年(1860)賜用親王補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歸藩,六月卒,晉贍親王,賜祭葬如親王例。生子女八人。
公主在宣宗的女兒中排序第四,她的三個姐姐都相繼夭亡,於是她就成了道光皇帝真正意義上的長女,因此道光對她比較寵愛,她的地位也極其尊崇。這從道光十九年發的一道上諭可見一斑。道光十九年命軍機大臣等,傳諭乾清宮內殿、圓明園總管太監等知之:“嗣後無論官私大小事務,有應啟知皇后者,除本宮、四阿哥、四公主事務外,其餘俱著先行奏聞,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俱奏,侯旨施行。”這道上諭中所說的四阿哥即後來的鹹豐皇帝,四公主即壽安固倫公主,可見壽安固倫公主在乃父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四公主精通箭術。
·皇五女 壽臧和碩公主(1829.10.19—1856.7.9)其母為祥妃鈕祜祿氏,生於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為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指配恩祟,年14歲,十二月初三日下嫁,鹹豐六年(1856)七月初九卒,年28歲。恩崇(?一1864),初名思醇。鹹豐七年(1857)正月薦授滿洲副都統,尋兼內務府總管,十一年(1861)避穆宗載淳諱改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內務府總管職,二年(1863)五月署漢軍副都統,三年(1864)再兼署內務府總管,不久即卒,無嗣,以從子為嗣。
·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1830.12.7— 1859.4.13) 其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持氏,時為靜妃,生於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為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鹹豐九年(1859)四月十三卒,年30歲。
額駙景壽(?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書博啟圖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賜頭品頂戴,在上書房讀書,後襲封一等誠嘉毅勇公,鹹豐五年(1855)七月授蒙古都統,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內大臣,十年(1860)八月扈駕熱河,十一年(1861)七月與怡親王載垣等為顧命八大臣之一,十月削職,仍留公爵及額駙品級,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統,三月授御前大臣,三年(1864)七月仍賜紫韁,十月授領侍衛內大臣,十三年(1874)十二月命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1889)六月卒,謚端勤。
·皇七女(1840.7.2——1844.12.20)其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生於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殤,年僅5歲。未命名。
·皇八女 壽禧和碩公主(1841.11.26—1866.8.2)其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生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鹹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禧和碩公主,指配札拉豐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歲。
扎拉豐阿(?一1898),鈕祜祿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統,扎拉豐阿初名瑞林,指婚後賜令改名,字鶴汀。初充御前侍衛,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漢軍副都統、薦官至護軍統領,光緒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遷都統,管神機營事務,十五年(1889)正月賜朝馬,十月賜用紫韁,二十年(1894)正月賜用固倫額駙補服,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 壽莊固倫公主(1842.2.13——1884.2.14)其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嬪,生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鹹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莊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為壽莊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卒,年43歲。
德徽(?—1865)博羅持氏,父裕恆,世襲誠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同治四年(1865)正月卒,無子,以從子為嗣。
·皇十女(1844.3.17—1845.1.20)其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次年(1845)正月二十殤,未封,無名。

相關事件

道光十四年(1834年)-律勞卑事件
道光十九年(1839年)- 林則徐查禁鴉片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南京條約
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是封建的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轉折點。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