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和牛是日本從1956年起改良牛中最成功的品種之一,其是從雷天號西門塔爾種公牛的改良後裔中選育而成,是全世界公認的最優秀的優良肉用牛品種。特點是生長快、成熟早、肉質好。第七、八肋間眼肌面積達52平方厘米。
和牛(Wagyu)肉也是世界上最貴的牛肉,其以肉質鮮嫩、營養豐富、適口性好馳名於世。
日本飼養的和牛,對飼料和品質控制非常嚴謹,每隻和牛在出生時便有證明書以證明其血統。但國內傳言中,神戶牛喝啤酒、有按摩確與事實不符。雖然在養殖上十分嚴格,需要配以特種飼料,但更重要的是其血統和品種。
高質素的和牛,其油花較其他品種的牛肉更多。油花是指肌肉的鬆軟脂肪,其分布平均細緻,肉質便會嫩而多汁,油花在攝氏25度便會融化,帶來入口即溶的口感。肉質色澤以桃紅色為最佳;脂肪色澤則以雪白色為佳,如油脂經氧化,顏色會變為帶黃色或灰色,質素則較遜。高級的和牛肉,每100克售價可高達數百港元。
飼養特點
控制和牛繁殖提高質量
一般說來,日本和牛一生能產15 ~ 16 胎,但是為了保證母牛和仔牛的健康,一般產到10 胎左右就會停止配種,母牛健康狀況好的,也有產13 ~ 14 胎的。荷斯坦奶牛一般能產10 胎,但為了保證高產乳量以及母牛、仔牛的健康,日本的奶牛一般產6 ~ 8 胎後即停止配種而作為肉牛進行培養。
日本和牛的妊娠期平均為285 天。日本專家認為,應讓繁殖母牛儘早初產,因為越早初產,能使母牛的骨盆擴張,今後發生難產的機會就會相對減少。
選取恰當的牧場位置和採用良好圈舍設施
中山牧場所在的位置,海拔高度約300 ~ 350 米,山形為北高南低。牛圈的坐向要坐北向南,略偏東10 度左右,這主要是讓早晨的太陽能充分照射進牛圈,同時也是為了防止冬天的北風。
牛圈屋頂為
單坡斜面,南檐高、北檐低,南側的屋檐儘量要高,這樣冬天的太陽光才能充足,牛床才能保持乾燥,一般來說,最理想的高度是牛身高的3. 5 ~ 5倍。比如說,牛的體高為1. 3 米,那么南側屋檐為4. 5 ~ 6. 5 米較為合適。成年牛的體高,日本和牛為1. 2 米,荷斯坦牛為1. 5 ~ 1. 6 米,因此一般以6 米為理想高度。北側的屋檐為了防止冬天北風的寒冷,因此稍低一些為好,屋檐高度以2. 5 ~ 2. 8 米為理想。牛圈的建築材料地面是混凝土澆築的,立柱用廢的電線桿(木桿),屋架由槽鋼焊接而成,屋頂蓋水泥瓦,地面要平整略有傾斜,一般以1 ~ 3 度的傾斜,主要是便於清洗時,糞尿水能及時排除,圈舍的圍欄以鐵管焊接而成。
飼槽一般在北側一方,水槽則設定在南側一方,在牛入舍前,先要對水槽進行清洗,對飼槽進行清掃,乾燥、消毒,然後再鋪墊料,中山牧場牛圈一般用木屑。主要選用吸水率高的鋪墊物。這樣便於減輕除糞時的工作量,延長墊料的使用時間。這樣的牛圈適用於
育成牛和肥育牛。而哺育牛的牛舍封閉較嚴,但要裝有排氣裝置。其他牛圈都安裝有吊扇,吊扇的主要作用是: 降低氨氣的濃度和防暑降溫。
改良歷史
在江戶時代,(1600至1876年)中國地區已經選育數種雜交前的品系,其用途主要為搬運木材以供熔化鐵沙制鐵、農耕或軍用勞力。同時也有一些農業書籍介紹,為肥料生產的飼養方式。在1867年
明治維新後,為了改善牛隻身體大小及產乳量,政府鼓勵人們引進外國品種與本地牛雜交。經過該階段後,日本牛隻的
基因庫得以稀釋且大量擴充。各牛種的育種家不再利用雜交,而是著手自己牛隻的品種改良,形成了被稱為和牛(日文:わぎゅう)的四個日本肉牛品種,即黑色和牛(Japanese Black)、棕色和牛(Japanese Brown)、無角和牛(Japanese Poll)和短角和牛(Japanese Shorthorn Cattle)。
過去“和牛”主要是指品種,日本以外的國家或地區從日本引進養殖後也可叫做“和牛”。但2007年3月26日,日本
農林水產省發表的指南中明確指出,必須是在日本本土生長,才能叫做“和牛”。
和牛品種
由於各地區從事引進與繁殖改良結果,造成日本的本地牛純種大量消失,僅剩下
山口縣的見島和
鹿兒島縣的口之島兩個島保存。
見島(Mishima)是個面積為7.8平方公里,且平地有限的小島,因此其稻田面積小且為
梯田。見島牛體型較小且性情溫順而適合小農。最早的官方紀錄指出,1672年有350頭牛因牛瘟而全部死亡,之後又有新生
牛群被建立起來。在1739年,有433頭牛,且明治維新(1869)前大約有400頭牛被飼養。在1928年,見島牛被認為是黑色和牛的原型,而被指定為日本
天然紀念物。在指定之後,見島牛一直被當作家畜飼養並且仍在原地保種。見島牛屬於熟晚的品種,與現代的
日本黑牛比起來體軀狹窄,皮毛呈暗褐色而頭角比較小。
和牛的四個品種中,黑色和牛數量占和牛總量的90%以上。通過DNA分析,黑色和牛被認為與中國青海黃牛有共同的祖先。整體上,該品種具有暗黑色的皮毛,有頭角而無肩峰,其身體大小從小型到中型。與其他的日本本地
牛種比較,黑色和牛系以其牛肉產量著名。尤其是肉中帶有高度的大理石斑紋脂肪,瘦肉與脂肪紅白相間,好象肉上結了霜一樣,所以稱之為“霜降(しもふり)”牛肉,也稱雪花肉,其皮下及內臟周圍的脂肪為薄薄的一層而已。
等級判定
日本的和牛從高到低共分為五個等級,即A5、A4、A3、A2、A1。A3 以上級別的牛肉就可以看見大理石狀的分布,其中A5級的和牛是最頂級的。
對和牛等級的判定有著嚴格的過程,從大理石的分布狀況,肉質的顏色,鬆弛程度等都會逐一進行評判,最重要的還是看大理石的分布狀況。
在評定過程中,只有當兩位審核人員的意見一致時才能進行下一環節的評定,在每個環節中,都會打一個分數,而最終確定的等級並不是按最高登記,而是按最低等級作為最終的等級。比如,一塊牛肉的雪花分布是A5 ,但是其肉質顏色只有A2 ,那么,最終這塊牛肉也只能淪為A2。因此,一塊A5 級牛肉的價格就很昂貴了,一般售價會在2500甚至更高。
牛肉排酸
排酸是和牛加工的又一重要環節,其是指牛被宰殺後將其整體或分割放置於0℃-4℃間無污染環境內冷藏24小時,使肉質的PH值上升、酸度下降,從而使其鮮嫩程度和肉味得到改善的過程。活牛經屠宰自然冷卻至常溫後,送入冷卻間,固定的溫度、濕度和風速將使牛肉中的乳酸成分分解為二氧化碳、水和酒精,然後揮發掉,同時細胞內的大分子
三磷酸腺苷在酶的作用下分解為鮮味物質基苷—
IMP(味素的主要成分)。經過排酸後的牛肉酸鹼度被改變,新陳代謝產物被最大程度地分解和排出,從而達到無害化,同時改變了肉的分子結構,味道鮮嫩,有利於人體的吸收和消化。
食用方法
刺身
A5級的和牛是最適合做刺身的,因為皮下脂肪分布均勻成雪花狀,所以吃起來有入口即化的感覺。相比而言,A3 級的和牛由於脂肪分布均勻不是太好,因而不適合用來做刺身,口感會很乾,很柴。
碳烤
A4 ,A3 級別的和牛都可以用此方法,牛肉經過烤制,脂肪因高溫而融化,聞起來噴香撲鼻,嘗起來也不會覺得過老。因為和牛比較珍貴,所以還是應以原味為主,適當撒上些鹽就可以開始品嘗。
壽司
如果是做
壽司的話,A5 級的和牛就不是很適合了,因為太過肥膩,嘗起來口感不是最佳,A3 級的和牛恰好合適,肥瘦適中。
火鍋
同壽司一樣,A5級的和牛也不適合作為火鍋食用,應選用A3 級的和牛涮鍋。
著名品種
日本著名和牛:
但馬牛
黑色和牛中最著名的要數兵庫縣北部的但馬牛了。但馬自然環境優越,山裡的溪水中富含各種礦物質,是名副其實的礦泉水。山上生長著各種草藥,許多草藥就長在黑毛和牛平常放牧的地方。
江戶時代之前,但馬牛主要是作為耕田、輸送的役牛使用,因為
繁殖力強大形成了但馬牛種群。但馬牛個小力大,易於飼養,因此非常受歡迎。明治初期,為了改良品種與幾個外國品種進行了雜交,但結果不理想。1898年(
明治31年)為但馬牛建立了戶籍系統,進行血統純化改良。養殖戶也要有政府發放的證明才有資格養黑毛和牛。每隻出生的子牛,會由政府發放“子牛登記證”,列明血統及打上鼻印。
但馬牛的資質、肉質良好,成為日本三大和牛,即
松阪牛、
神戶牛肉、
宮崎牛(於2010年7月18日,日本將最後6隻宮崎和牛的種牛宰殺,外界預計,日本和牛將會絕跡至少7年,即最快要到2017年才有機會吃到正宗的日本宮崎和牛)的本源牛。
神戶市於1867年被闢為
通商口岸,西方商人在這裡吃到了美味的但馬牛肉,就直接稱之為神戶牛肉。神戶牛肉可以說是最為著名的和牛肉。神戶肉流通推進協會規定,降霜比率(BMS)6以上、紅肉比率(
成品率等級)是A4或A5級(A5視為最頂級)、體重在450kg以下,兵庫縣出生及長大,未生育的純種但馬母牛肉或被閹割過的公牛肉才能稱之為神戶牛肉。
松阪牛
松阪牛是一種牛肉等級的表示,也是一種飼養方法的表示,而不是一個牛的品種。但馬牛出生後長至8至9個月大時,被買回運到三重縣雲出川以南、宮川以北的
松阪市為中心的一小片地區飼養3年。沒有交配過的母牛待長足標準體重後,送去市場評級拍賣。日本肉類評級協會,會把牛肉分為15等,松阪肉牛協會則規定只有屬於最高兩個等級的牛肉方能稱之為
松阪牛肉。而松坂牛成為日本“三大和牛”之首,與日本三大商人(伊勢商人、
大阪商人、近江商人)之一伊勢商人的大力推廣也是分不開的。
飼養方法
牛舍選址朝陽、通風、前後高度均有嚴格要求,據說採用一種特定配方,餵養食物包括大麥和青草等天然飼料,輔以純穀類飼料。黑毛和牛每天只維持少量的活動,以期肉質的鬆軟(通常牛身上運動量多、負荷較大的肌肉比運動量小的肌肉老。)
老嫩的一般順序是:腿部、頸部、胸部、背部、腰部,優質的牛肉主要是腰背部的背最長肌,黑毛和牛長肥大後,食慾逐漸下降,為了增進食慾保證營養攝入,需定時給它們餵一些低
酒精成份(4至5%)的啤酒。每天用乾草或毛刷,為牛刷身按摩,令脂肪平均分布全身。
按摩時在牛的毛皮上塗一層燒酒,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令牛的皮下脂肪均勻分布,肉質細膩,紋理清晰,吃起來有柔而不膩的口感。由於飼養方法比較特殊,需要花費比普通牛更多的時間,所以黑毛和牛一直以小型農場方式飼養。
產業發展
日本和牛在我國的發展
體細胞克隆技術獲取名牛後代:
2001年,我國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體細胞克隆牛“康康”和“雙雙”在山東省萊陽農學院誕生,這兩頭牛是日本名牛“P黑156谷秀的女兒和P黑125熱富士的女兒”皮膚細胞克隆的產物。
體細胞克隆牛繁殖性能檢測及胚胎移植試驗:
18個月的體細胞克隆牛“康康”和“雙雙”接受了雌激素FSH超數排卵處理,獲得了非常好的超排效果,將獲得的胚胎進行玻璃化冷凍處理解凍後移植受體母牛,獲得國際首例體細胞克隆牛玻璃化冷凍胚胎移植犢牛“蓓蓓”。之後,體細胞克隆牛自體繁育後代“健健”和“壯壯”相繼出生,為之後的工作奠定了基礎。
克隆牛產業基地建立:
2004年,我國建立了克隆牛產業化基地,通過三種途徑與農戶合作,一是胚胎移植一頭犢牛出生1個月,2000元回收;二是人工授精改良本地黃牛(魯利 F1),出生6個月回收,高於市場價10%;三是委託育肥,與大企業合作,擴大產業行銷力度,搶抓先機打開我國肉牛高端市場。
日本和牛冷凍精液在我國遍地開花:
大連雪龍為日本和牛在我國的牛業產業化先行一步,利用和牛精液改良本地牛獲得F1代進行日式育肥法育肥,獲得A3級以上的高檔牛肉,在高端市場出售,為我國高檔肉牛市場行銷打開了新局面。
採用和牛飼養技術飼養魯西黃牛:
新快紅花牛項目為日本新快集團在山東青島投資,由日本著名和牛飼育、獸醫專家松本大策博士領銜的中日專家組對中國優質肉牛品種———魯西黃牛採用日本和牛的飼養、育肥技術,經不斷改良,培養出的國產最高級別的肉牛品種。
事實上,魯西黃牛為我國傳統優質肉牛品種,具備優秀的基因條件。自2005年初新快青島牧場成立以來,中日專家組經過兩年多的實驗培育,新一代經飼育改良的魯西黃牛終於出欄並投放市場。專家組一致認為,“紅花牛各項屠宰數據及肉質指標表明,產品無論在感觀、嫩度、香度、口感、肌間脂肪沉積等方面都已經遠遠超過目前國內魯西黃牛的最高水平,絕大部分指標已經接近或達到日本和牛的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