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運中,男,江蘇省濱海縣人,1984年生。漢族。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兼職研究員,上海海事大學鄭和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北京鄭和與海洋文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香港海外交通史學會通訊會員。曾任廈門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2018年9月1日,廈門大學通報近期發生的周運中網路事件處理情況。學校認為周運中在微博上多次發表錯誤言論,歪曲歷史事實,損害黨和國家形象,傷害國人感情,逾越師德師風底線,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壞影響,與廈門大學教師的身份嚴重不符。經研究決定解除與周運中的聘用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周運中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濱海縣
- 出生日期:1984年
- 職業:助理教授
- 畢業院校: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
- 代表作品:《正說台灣古史》
- 性別:男
人物經歷,研究成果,人物事件,
人物經歷
2001年—2005年,南京大學歷史學系,獲學士學位。
2005年—2010年,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碩博連讀,獲博士學位。
2011年—2018年,廈門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研究成果
論著:
一.絲綢之路與中外關係史方向
已出版專著:
1.《鄭和下西洋新考》,44萬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德國慕尼黑大學Roderich Ptak教授對本書的書評,發表於Archipel 89,Paris,2015,pp.205-218)
2.《中國南洋古代交通史》,46萬字,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
(中國高校出版社書榜,2015年11月,第1名。德國慕尼黑大學Roderich Ptak教授對本書的書評,發表於Archipel 91,Paris,2016,pp.283-289)
3.《正說台灣古史》,32萬字,廈門大學出版社,2016年。
已刊論文:
1.《論武備志和南樞志的鄭和航海圖》,《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7年第2期
2.《海道經源流考》,《海交史研究》2007年第1期
3.《章巽藏清代航海圖的地名及成書考》,《海交史研究》,2008年第1期
4.《明初張璇下西洋卒於孟加拉國珍貴史料解讀》,《南亞研究》2010年第2期
5.《鄭和航海圖閩粵部分新考》,澳門《文化雜誌》中文版,2010年夏季刊
6.《鄭和下西洋所見四種異獸考》,《鄭和研究》2010年第1期
7.《明雜劇下西洋成書地點考》,《鄭和研究》2011年第1期
9.《鶴鴕與阿拉伯馬——明初海外入華異獸考》,中國航海日組委會辦公室、上海海事大學編《中國航海文化論壇》第一輯,海洋出版社,2011年
10.《明代文集中下西洋隨員新史料》,《九州學林》2011年第1期
11.《元明時期中國與馬八兒、瑣里的交通史新考》,《南亞研究》2012年第2期
12.《元代台灣歷史新考》,《國家航海》第四輯,2013年
13.《喬治·菲利普斯鄭和航海圖研究評介》,《鄭和研究》2013年第1期
14.《南澳氣、萬里長沙與萬里石塘新考》,《海交史研究》2013年第1期
15.《牛津大學藏明末萬老高閩商航海圖研究》,澳門《文化雜誌》中文版,2013年夏季刊
16.《夷洲與流求新考》,《廈大史學》第四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3年
17.《羅懋登西洋記與南京》,時平、普塔克(R. Ptak)主編:《〈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之研究》第二輯(Studien zum Roman Sanbao taijian Xiyang ji tongsu yanyi Band 2, Maritime Asia 24),德國Harrassowitz Verlag(Wiesbaden)出版,2013年
18.《16世紀西方地圖的中國沿海地名考》,《歷史地理》28輯,2013年
19.《玄雲島故事所見的晚期雙嶼港》,澳門《澳門研究》2013年第4期
20.《漢代中國與南亞航路新考》,新加坡《南洋學報》第67卷,2013年
21.《先秦中國大陸與台灣間的航海新考》,《國家航海》第六輯,2014年
22.《明代中葡“走馬溪之戰”考》,《澳門歷史研究》第12期
23.《明末台灣地圖的一則新史料》,《福州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
24.《雙嶼港城在今六橫島西北部考》,《九州學林》第33輯
25.《宋元南洋航路與政治格局變遷》,《環南海歷史地理與海防建設》,西安地圖出版社,2014年
26.《晚明江浙人涉海至台灣貿易的新史料辨析》,《國家航海》第八輯,2014年
27.《宋代交通中國的層檀國考》,《海交史研究》2014年第2期
28.《唐代南海諸國與廣州通海夷道新考》,《暨南史學》第九輯,2014年
29.《〈島夷志略〉地名與汪大淵行程新考》,《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27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30.《南宋台灣毗舍耶人與談馬顏人新考》,《福州大學學報》2015年第1期
31.《鄭芝龍航海圖商榷》,《南方文物》2015年第2期
32.《牛津明末閩商航海圖的中國南海與東海》,《絲路的延伸:亞洲海洋歷史與文化》,中西書局,2015年
33.《明代福建海防圖台灣地名考》,《國家航海》第13輯,2015年
34.《顆細打賓、胡斯納米與烏斯蒂豐考》,《暨南史學》第11輯,2015年
35.《上古東南海外五大神山考實》,《海交史研究》2016年第1期
36.《牛津明末閩商航海圖與李旦關係新證》,《閩商文化研究》2015年第1期。
學術會議發表論文:
1. 2008年7月20—23日,南京大學韓國研究所主辦“中古東亞的世界輿圖——以‘大明混一圖’和權近、李薈‘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為中心”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大明混一圖中國部分來源小議》,收入劉迎勝主編《大明混一圖與混一疆理圖研究》,鳳凰出版社,2010年。
2. 2009年4月25日,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辦Research Postgraduate Conference 2009,發表論文Matteo Ricci’s Lost Atlas and the Discovery in the Chinese-Western Comunication History(《利瑪竇的佚圖和中西交流史的新發現》),改名《利瑪竇輿圖志佚文考釋及其他》,刊於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自然科學史研究》2010年第4期。
3. 2010年12月21—23日,廣州暨南大學、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主辦“國際視野下的中西交通史研究”學術研討會——暨《朱傑勤文集》首發式,發表論文《鄭和下西洋阿拉伯海航線考》,收入《暨南史學》第七輯,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
4. 2011年7月28—29日,澳門大學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廣東海洋史研究中心舉辦的 “大航海時代的澳門、廣東與東南亞”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鄭和下西洋南海航程新考》,刊於《歷史地理》第26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5. 2011年7月12—13日,上海海事大學、岱山縣人民政府在岱山縣舉辦的“第二屆中國民間海洋信仰與祭海文化資源”研討會,發表論文《陳棱與舟山群島海神信仰研究》,收入論文集《中國民間海洋信仰研究》,海洋出版社,2013年。
6. 2012年6月25—27日,廈門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的“海洋文化遺產調查研究的新進展”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明代南京四大造船廠與鄭和下西洋》,收入吳春明主編:《海洋遺產與考古》,科學出版社,2013年。
7. 2012年7月8—10日,上海海事大學、浦東區文化局主辦“紀念寶山烽堠御碑600周年暨上海航運歷史變遷”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鄭和航海圖的繪製過程》。
9. 2012年12月,浙江大學歷史系、浙江省地方志辦公室主辦“浙江地方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雙嶼港城在今六橫島西北部考》。
10. 2013年5月10日—13日,浙江師範大學環東海海疆與海洋文化研究所主辦首屆環東海論壇,發表論文《茅元儀與明代中西交流》,收入《環東海研究》第一輯,2014年。
11. 2013年9月14—15日,暨南大學主辦環南海歷史地理與海防建設論壇,發表論文《宋元南洋航路與政治格局變遷》。
12. 2013年10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中國歷史上的海疆與海防”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汪大淵與島夷志略的新史料》。
13. 2013年11月23日,廈門大學人類學系“南中國海周邊區域的族群關係與社會文化研究”——海洋人類學專題研討會。
14. 2014年5月24—26日,廈門大學海洋考古中心主辦“第二屆海洋文化遺產調查研究新進展”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瓦克瓦克、哇阿哇為塞席爾與馬達加斯加考》,收入《海洋遺產與考古(二)》,科學出版社,2015年。
15. 2014年6月6—8日,香港海事博物館主辦“明代海洋貿易、航海術和水下考古研究新進展”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英藏明末閩商航海圖出自廈門灣新證》,收入論文集《針路藍縷》,香港中華書局,2015年。
16. 2014年6月28—29日,故宮博物院主辦“燕行使進紫禁城”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越南燕行錄中的地理史料》。
17. 2014年8月5—7日,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調創新中心主辦“中國歷代涉海碑刻”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漳州浯嶼重建天妃宮記碑》,收入《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30輯,2015年。
18. 2014年8月14—16日,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主辦:“人海相依:中國人的海洋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孫吳與南海諸國交通新考》,收入論文集《人海相依:中國人的海洋世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19. 2014年9月21—24日,澳門歷史文化研究會主辦澳門歷史文化研究會2014年學術年會暨“澳門與海上絲綢之路”研討會,發表論文《廈門海疆文獻中的澳門史料》,收入《澳門歷史研究》第13期,2014年。
20. 2014年9月24—27日,中國經濟史學會、廣東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等主辦“海上絲綢之路與明清時期廣東海洋經濟”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明代高雷商路與湛江港白鴿門水寨的設定》。
21. 2014年10月31日—11月2日,浙江師範大學環東海海疆與海洋文化研究所主辦第二屆環東海論壇暨“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國海洋文明重構”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唐宋台州與南海貿易》。
22. 2015年8月23—24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台灣事務辦公室、塔里木大學西域文化研究院主辦:海峽兩岸一帶一路歷史啟示與時代機遇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穆天子傳所記中西交通路線考》。
24. 2015年11月19—23日,廣東省博物館等主辦“16至17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從萬曆福建海防地圖與海戰碑刻看南澳沉船》,收入《“16至17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嶺南美術出版社,2016年。
25. 2015年11月26—27日,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主辦“宋元交替時期東南沿海的海上交通”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宋末閩南海上抗元史事鉤沉》。
26. 2015年12月8日,中共龍海市委宣傳部、龍海市委黨校、龍海市文化廣電體育局、龍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海澄鎮人民政府主辦首屆月港海絲文化論壇,發表論文《明末閩商航海圖的菲律賓航路考》。
27. 2016年8月15—18日,參加國務院參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文聯、中國民協、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南京大學、河北省文聯、河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中共張家口市委市政府主辦:張家口·冬奧會與一帶一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遼代從西域到燕京的絲綢之路》。
28. 2016年8月19—22日,韓國學中央研究院、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辦“東亞視域下的的海上交通及異域認知”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宋元黃海航路與高麗交通》。
二.中國古代史方向
已出版專著:
1.《中國文明起源新探》,30萬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年。
2.《神農炎帝從山西走向世界》,23萬字,廈門大學出版社,2016年
已刊論文:
1.《元末大起義與南宋兩淮民間武裝》,《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二十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2.《中國學者關於淮海地區研究簡史(宋以前)》,[韓國]《中國史研究》第52輯,2008年2月
3.《港口體系變遷與唐宋揚州盛衰》,《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0年第1期
4.《北齊地理志淮南部分補正》,《文史》,中華書局,2010年
5.《論九州異說的地域背景》,《北大史學》第15輯,2010年
6.《楊吳、南唐政區地理考》,《唐史論叢》第十三輯,三秦出版社,2011年
7.《戰國秦漢時期人口大東流與淮鹽產業興起》,《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五輯,巴蜀書社,2011年
8.《巨陽與青陽新考》,《楚學論叢》第二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年
9.《西漢閩越與東甌內遷對比研究》,《地方文化研究》第二輯,2013年
10.《再論唐代西南地區荔枝分布北界》,《西南史地》第二輯,巴蜀書社
11.《浙江、錢塘、武林語源考》,《傳承與創新:浙江地方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浙江大學出版社,2014年
12.《居延漢簡臨淮海賊考》,金塔縣委等編《金塔居延遺址與絲綢之路歷史文化研究》,甘肅教育出版社,2014年
13.《漢唐江淮政治地理與城市體系變遷》,《合肥通史》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編《秦漢魏晉時期的合肥史研究》,黃山書社,2014年
14.《六朝東南溪人考實》,《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1期
15.《東南的“厝”、江南的“厙”源自中原的“舍”》,《河洛文化與閩南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4年
16.《中國現代姓氏主要來源於周代河南》,《中州學刊》2014年第7期
17.《客家人由來新考》,《地方文化研究》2015年第1期
18.《蔣興中與尚義橋》,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編《都會遺蹤》第15輯,學林出版社,2015年
19.《宋元之際上海的興起》,《學術月刊》2012年第3期
學術會議
2. 2010年11月6日—9日,參加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主辦、廣西師範大學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廣西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承辦“廣西歷史地理與華南邊疆開發——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再論漢唐間海南島的建置沿革》,收入《歷史·環境與邊疆——2010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3. 2011年10月28—31日,參加中國先秦史學會、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武漢大學中國地域文化研究所主辦“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楚居地理考》,收入《楚簡楚文化與先秦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
4. 2011年11月9日—11日,參加中國先秦史學會、德清縣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防風文化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德清縣防風氏歷史地理新證》。
5. 2012年9月22—25日,參加華北歷史地理與中國社會變遷——2012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炎黃二帝與涿鹿之戰新考》,收入靳潤成主編:《走向世界的中國歷史地理學——2012年中國歷史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
8. 2016年8月24—27日,參加中國先秦史學會、寶雞炎帝與周秦文化研究會、鳳翔秦文化研究會主辦:輝煌雍城——全國(鳳翔)秦文化研討會,作大會發言《秦石鼓源自秦穆公西巡隴山考》。
三.歷史地理學等方向
專著:
1.博士論文《蘇皖歷史文化地理研究》,導師:周振鶴
2.《濱海史考》,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年。
已刊論文:
1.《南京明城磚銘文新探》,《東南文化》2005年第4期
3.《漢唐間淮、沭下游地理叢考》,《長江文化論叢》第5輯,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年
4.《南京明城磚上的人名漫談》,《南京明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又被收入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館編:《南京城牆磚文》,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243—245頁
5.《鹽城在海中考》,《鹽業史研究》2007年第2期。又被收入《鹽城年鑑2010》第458—460頁,方誌出版社,2010年
8.《南京明城磚文續考》,《南京明文化研究》2009年第1期
9.《南京城牆磚文中的宋代人和色目人》,《南京鐘山文化研究》2010年第1期
10.《〈山海經·海經〉西南部分考釋》,《中國邊疆民族研究》第三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0年
11.《漢代縣治考:江淮篇》,《秦漢研究》第四輯,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
12.《〈山海經·東山經〉地理新釋》,《古代文明》2011年第3期
13.《〈山海經·西山經〉地理新釋》,《古代文明》2012年第1期
15.《太平寰宇記的價值與缺憾》,《中國地方志》2013年第10期
學術會議:
1. 2008年9月24—25日,參加淮安市政府舉辦的“第二屆運河之都全國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唐宋時期楚州的運河與海洋》。
2. 2009年11月7—8日,參加安徽省社科聯主辦“第五屆淮河文化研討會”,發表論文:《災荒對明清淮北文化的影響》,收入論文集《皖北崛起與淮河文化——第五屆淮河文化研討會論文選編》,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年。
3. 2010年8月15—17日,中國社會史學會第13屆年會暨“區域、跨區域與文化整合”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清代淮揚地區文教地位上升的原因》,收入論文集《“區域、跨區域與文化整合”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年。
4. 2010年10月30—31日,參加安徽省社科聯主辦“第四屆皖江文化研討會”,發表論文:《明清皖江流域學術文化地理變遷》,收入《文化創新與皖江率先崛起——“第四屆皖江地區歷史文化研討會”論文選編》,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年。
5. 2011年10月8日—11日,中國元史學會主辦、阜陽師範學院承辦“元後期的政治與社會”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方國珍部崛起的地理背景》,收入《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第25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6. 2013年12月2—4日,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主辦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第十六次年會暨嶺南民族文化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陸梁出自越語說新證》,收入《百越研究》第四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28—34頁。
7. 2016年6月10—12日,中共重慶市黔江區委宣傳部、重慶市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重慶市黔江區黨史和地方志辦公室、重慶市黔江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黔江之旅·暨重慶市歷史地理第八屆年會,發表論文《黔江與羽仙、丹丘、澧源、酉源》。
8. 2016年7月16—17日,東北師範大學主辦:新時代的歷史地理學暨東北歷史地理研究——2016年中國歷史地理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北朝隋唐室韋諸部地理考》。
人物事件
2018年9月1日,廈門大學召開全校中層正職幹部會議,通報近期發生的周運中網路事件處理情況。會議首先通報了人文學院歷史系助理教授周運中以“東海道子”的網名在網上發表錯誤言論的情況。通報指出,學校獲悉相關情況後,高度重視,第一時間啟動調查,依法依規、從嚴從快進行處理。 學校認為,周運中無視學院的教育幫助,在微博上多次發表錯誤言論,歪曲歷史事實,損害黨和國家形象,傷害國人感情,逾越師德師風底線,在社會上造成了極壞影響,與廈門大學教師的身份嚴重不符。根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教育部關於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及《廈門大學教師職務聘任條例》,學校研究決定解除與周運中的聘用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