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異物是指患者無意或故意吞咽不能消化的物質於胃或十二指腸內,保持原有的大小和形狀,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見於意外行為和缺乏監管的嬰幼兒,也可見於精神疾病患者。吞咽的異物中有部分嵌頓於食管,需緊急處理,進入胃內的大部分異物可順利通過胃腸道排出體外,有些異物容易嵌頓於消化道的狹窄和彎曲部位,如賁門、幽門等。吞咽異物及食團嵌塞的病例並不少見,大部分異物或食團會自動通過消化道。但有10%~20%的病人需要用非手術方法治療,≤1%病人需要手術。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普通外科
- 多發群體:多見於意外行為和缺乏監管的嬰幼兒
- 常見發病部位:食管、胃
- 常見病因:包括誤咽和故意吞咽
- 常見症狀:吞咽表面光滑的小物品可無症狀,較長及尖銳物品可能損傷胃腸道黏膜,引起上腹痛、噁心、嘔血、黑便等症狀
- 常見症狀:嚴重者可刺破胃腸壁引起局部穿孔
- 常見症狀:異物嵌頓於胃或十二指腸可梗阻
病因
臨床表現
吞咽表面光滑的小物品對消化道影響輕微,患者可無症狀,多數可經過消化道自行排出;較長及尖銳物品可能損傷胃腸道黏膜,引起上腹痛、噁心、嘔血、黑便等症狀;嚴重者可刺破胃腸壁引起局部穿孔,導致腹腔感染,出現腹膜刺激症狀;異物嵌頓於胃或十二指腸可引起梗阻的症狀。
2.體徵
腹腔感染可導致腹膜炎,有壓痛、反跳痛等典型體徵。
檢查
白細胞計數升高等。
2.影像學檢查
(1)X線:通常用鋇餐造影檢查,但某些異物不容易被檢出。
(2)超聲:某些異物用超聲檢查顯示強回聲灶,可確定異物的形態、位置及異物與胃壁的關係等,如超聲顯示異物刺入胃壁並穿透漿膜層,應注意觀察鄰近組織臟器受累情況,局部有無包塊、積液等。
(3)內鏡檢查:看到異物可以確診。
診斷
鑑別診斷
併發症
治療
對於已經進入胃或十二指腸的異物,大多數可採取非手術方法處理,密切觀察異物有無被排出,金屬異物需要定期X線檢查,了解其位置的變化。
2.手術治療
(1)異物嵌頓於食管內應儘早通過內鏡取出,不能取出者將異物推入胃內,注意防止食管損傷。
(2)異物在胃內滯留3~4周,或異物已經通過胃,但在同一部位滯留1周以上;長度超過6cm的異物,常難以通過十二指腸;則需手術取出。
(3)尖銳異物對消化道的損傷大,一旦發現應儘早取出。可用內鏡取出,若內鏡下取出困難,需手術取出。
(4)手術切口根據異物的位置而定,無論是在胃內或腸內,均以直接切開胃腸壁將異物取出為佳,注意避免腹腔污染。數量多的異物取出應注意將異物完全取盡,最好在手術的同時進行X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