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辯學

名辯學是中國古代名學和辯學的合稱。代表著作是《公孫龍子·名實論》、《墨經·小取》和《荀子·正名》。名學亦稱為“正名學”,主要指中國古代有關名實關係和正名的理論,內容涉及正名的對象和範圍、目的和意義(“所為有名”)、正名的認識論基礎(“所緣以同異”)、客觀標準、基本原則(“制名之樞要”)和制止亂名(“破三惑”)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名辯學
  • 定義:指中國古代有關名實關係和正名的理論,內容涉及正名的對象和範圍、目的和意義(“所為有名”)、正名的認識論基礎(“所緣以同異”)、客觀標準、基本原則(“制名之樞要”)和制止亂名(“破三惑”)等
  • 來源出處:《公孫龍子·名實論》
辯學亦稱為“論辯學”,指中國古代關於辭(命題)、說(推理)和辯(論證)的學說,主要包括辯學的一般哲學基礎、“以辭抒意”的命題學說、“心說出故”的推理學說、“以辯爭彼”的論證學說、論辯的基本規律和規則等。名學和辯學均系闡述名、辭、說、辯等內容的學說,故兩者的有機結合可總稱為“名辯學”。從主要內容和基本性質看,中國古代邏輯構成名辯學的核心和重點,但名辯學並不等同於中國古代邏輯或中國邏輯史,因為名辯學包含有大量哲學、認識論等非邏輯的理論,而且也不研究印度因明和西方形式邏輯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